- 年份
- 2024(5479)
- 2023(7877)
- 2022(6633)
- 2021(5983)
- 2020(4804)
- 2019(10538)
- 2018(10043)
- 2017(19858)
- 2016(10354)
- 2015(11719)
- 2014(11883)
- 2013(12044)
- 2012(11400)
- 2011(10666)
- 2010(10943)
- 2009(10397)
- 2008(10117)
- 2007(9293)
- 2006(8639)
- 2005(7786)
- 学科
- 济(75024)
- 经济(74876)
- 管理(30890)
- 方法(25350)
- 业(24637)
- 企(21391)
- 企业(21391)
- 数学(20913)
- 数学方法(20791)
- 地方(19686)
- 中国(15875)
- 地方经济(13975)
- 业经(13711)
- 学(12910)
- 农(12468)
- 财(10844)
- 和(10513)
- 环境(9739)
- 制(9688)
- 融(9371)
- 金融(9369)
- 理论(9043)
- 经济学(8382)
- 农业(7986)
- 贸(7950)
- 贸易(7942)
- 银(7739)
- 银行(7732)
- 体(7657)
- 发(7601)
- 机构
- 大学(166718)
- 学院(164926)
- 济(82301)
- 经济(80691)
- 研究(62354)
- 管理(61878)
- 理学(52842)
- 理学院(52123)
- 管理学(51386)
- 管理学院(51058)
- 中国(47373)
- 财(35984)
- 京(34908)
- 科学(33754)
- 所(30942)
- 财经(28730)
- 研究所(27524)
- 经济学(27128)
- 中心(27126)
- 经(26024)
- 江(24834)
- 经济学院(23984)
- 北京(22405)
- 院(22373)
- 范(22171)
- 师范(22057)
- 财经大学(21247)
- 农(20718)
- 州(19555)
- 业大(18971)
- 基金
- 项目(102936)
- 科学(83351)
- 基金(77560)
- 研究(75956)
- 家(66587)
- 国家(66071)
- 科学基金(57428)
- 社会(54411)
- 社会科(50572)
- 社会科学(50555)
- 基金项目(40408)
- 省(37992)
- 自然(34712)
- 自然科(33924)
- 自然科学(33917)
- 教育(33735)
- 自然科学基金(33341)
- 划(32559)
- 资助(31409)
- 编号(28810)
- 成果(23660)
- 发(23638)
- 部(23545)
- 重点(23273)
- 国家社会(22789)
- 教育部(20766)
- 创(20489)
- 人文(20424)
- 课题(20271)
- 发展(19754)
共检索到262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萍
20世纪前期的社会主义经济核算论战讨论了市场与计划的关系问题,论战以"经济核算"概念为切入点,指出经济核算是人类理性经济行为的选择,进而将论战延伸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之间的争论,引起了关注。"论战"更新了人们对计划和市场的传统认识,强调市场与计划在本质上是一种工具性存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可以被调整和塑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已经在经验上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既不能迷信市场也不能忽视计划,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实现市场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时东
十五大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时东一、对公有制经济的内涵作了新的界定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葛承群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来组织和分配自然资源、生产要素以及收入分配的经济。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资源特剐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关系、资金(资产)的增殖、生产经营决策权的特点和市场力量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等方面来看,市场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因此,社会义经济既是计划经济、又是市场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统一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春学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争论"始于米塞斯1920年的著名论文。第一轮争论的核心问题是:没有市场价格,社会主义经济能否进行理性的核算,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上世纪50~80年代,争论以"计划经济和市场之间关系"的形式再次出现,核心问题是由哪一种方式("计划"或"市场")形成的价格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争论转化为新奥地利经济学与作为兰格模式理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之间的辩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究竟哪一种经济学能更好地解释市场价格和自由市场制度的效率?中国的实践已经否定了社会主义与市场制度不相容的观点,但这不等于说他们的观点完全没有意义。对这场争论的反思,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市场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谢洪波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一度是计划与市场的取向问题。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长期以来桎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长达近30年的体制改革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突破传统体制观念,实现"市场取向"为主导的体制改革之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堡骏 夏鑫雨
米塞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可行性提出了著名的可通约性诘难:从“人的行动学”出发,米塞斯认为经济领域目的与手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要求经济行动具有可计算性,后者则要求经济产品具有可通约性,而货币是唯一可赋予产品以可通约性的交换工具。米塞斯据此认为马克思主义扬弃货币的自由人联合体构想是不可行的。这种诘难陷入了商品拜物教的思维陷阱。在对价值规律的认识上,米塞斯将价值规律视为社会按比例分配劳动、节约劳动时间的唯一实现形式,从而错把货币核算视为最精确的核算方式。在对生产方式的理解上,米塞斯将资本主义视为永恒的生产方式,从而错把产品的可通约性视为社会组织生产的必要条件。在处理劳动与货币的关系时,米塞斯没有追问货币形式的起源,从而错把货币视为商品具有可通约性的原因。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沈尤佳
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界围绕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理论辩论,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计划经济的理性核算问题,二是官僚主义、管理、激励及其他相关问题。中央计划体制的困境与其说是经济核算的困难,不如说是官僚主义的僵化和保守、高效生产激励不足、过度集中的权利和决策制定、对个人原创性和批判性判断的抑制。改革实践表明,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能够"克制官僚主义"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引入市场机制。计划与市场是互补而非矛盾的关系。市场是计划的工具,具有严格界定的优先性范围。计划是高效市场的前提,以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改善为目标。因此,社会主义需要的改革是创造更复杂、高效且定义明确的计划机构,同时给予自治以新的激励。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沈尤佳
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界围绕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理论辩论,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计划经济的理性核算问题,二是官僚主义、管理、激励及其他相关问题。中央计划体制的困境与其说是经济核算的困难,不如说是官僚主义的僵化和保守、高效生产激励不足、过度集中的权利和决策制定、对个人原创性和批判性判断的抑制。改革实践表明,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能够"克制官僚主义"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引入市场机制。计划与市场是互补而非矛盾的关系。市场是计划的工具,具有严格界定的优先性范围。计划是高效市场的前提,以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改善为目标。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宁
李宜楠同志的遗著《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述评》一书终于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一部以评述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主线来重新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反思和探索之作,全书最重要的理论特征是作者在探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失误的原因,回答社会主义经济仍是商品经济的理由和特征等问题上,全面地正确地运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论,牢牢地抓住了逻辑的历史过程,而不是用个别历史现象的堆砌来评述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的,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杜勇宏 王汝芳
基于计算视域的角度,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的竞争就是不同的数据处理和算法系统的运行效率之争。本文研究表明,市场机制是采用竞争协同规则且有时滞的反馈神经网络系统,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具有分布存储、并行处理、数据驱动、非线性动态、自组织等特性和黑箱、马太效应、不稳定等缺陷;政府引导的市场机制是知识引导的采用竞争协同规则且有时滞的反馈神经网络,其将基于知识的逻辑推理和基于数据的神经网络相结合,有望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优点,又能规避市场经济的弊端。本文给出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条件,基于此,分析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神经网络系统的目标、链接机制和反馈机制的统一性,改革开放扩大了市场网络规模和增加现有链接的流通自由度,通过知识、数据和检验的有机结合,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试错、纠偏、迭代和优化,推动政府引导和市场经济共生协同进化,从而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元晞
当前我国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必须明确的新的目标模式,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要更具体一些,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明确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这就更能使我们科学合理地解释我国现阶段的各种经济现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建立的新的体制目标模式,必然引起一场比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体制目标模式更为深刻的革命,带来改革开放的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发展。从现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罗尧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又一重要的理论基础,它的提出,使我们突破了传统理论的束缚,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到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阶段。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重大意义作一粗浅论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石良平
一 核算体系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弄清我国核算体系的弊端所在。 一定的核算体系是与一定的经济理论和一定的经济体制相联系的。资本主义国家按照宏观经济理论设计核算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调节的需要;社会主义国家按照马克思经济理论设计核算体系,以适应计划经济管理的需要。这样,国际上就出现了两套平行的核算体系,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有贵
陈云在1956年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构想的基础上,1979年作出了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的论断,这是对社会主义实行单一计划经济而排斥市场调节的重大理论突破,为中国成功走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之路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这一论断的形成、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做一探讨。
关键词:
陈云 计划 市场 两种经济同时并存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伟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肯定了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大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社会主义本身来讲,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往往从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谈论得较多,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作用,如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问题。无产阶级经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剥削,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一次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