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9)
- 2023(8347)
- 2022(7003)
- 2021(6212)
- 2020(5193)
- 2019(11577)
- 2018(11253)
- 2017(21627)
- 2016(11602)
- 2015(13272)
- 2014(13285)
- 2013(13225)
- 2012(12976)
- 2011(11959)
- 2010(12305)
- 2009(11819)
- 2008(11792)
- 2007(11170)
- 2006(10392)
- 2005(9541)
- 学科
- 济(72488)
- 经济(72329)
- 管理(36666)
- 业(32074)
- 企(28742)
- 企业(28742)
- 方法(24802)
- 数学(19453)
- 数学方法(19217)
- 地方(17023)
- 中国(16199)
- 财(15976)
- 学(15728)
- 业经(14753)
- 农(13208)
- 地方经济(12454)
- 理论(11437)
- 制(11247)
- 和(11028)
- 务(10499)
- 财务(10485)
- 财务管理(10462)
- 企业财务(10101)
- 融(9254)
- 金融(9253)
- 农业(8924)
- 体(8705)
- 银(8601)
- 银行(8573)
- 环境(8375)
- 机构
- 大学(185872)
- 学院(182722)
- 济(82494)
- 经济(80839)
- 研究(68625)
- 管理(63471)
- 理学(53586)
- 理学院(52923)
- 管理学(51881)
- 中国(51856)
- 管理学院(51560)
- 科学(41077)
- 京(39739)
- 财(38610)
- 所(35945)
- 研究所(32220)
- 农(30482)
- 财经(30132)
- 中心(29867)
- 江(29136)
- 经(27208)
- 经济学(27002)
- 北京(25544)
- 范(25216)
- 业大(24944)
- 师范(24886)
- 院(24101)
- 农业(23833)
- 经济学院(23784)
- 州(22538)
- 基金
- 项目(111460)
- 科学(87259)
- 基金(81662)
- 研究(79377)
- 家(71949)
- 国家(71342)
- 科学基金(59943)
- 社会(54205)
- 社会科(50177)
- 社会科学(50156)
- 省(42138)
- 基金项目(41752)
- 自然(37521)
- 自然科(36630)
- 自然科学(36616)
- 教育(36331)
- 自然科学基金(35984)
- 划(35806)
- 资助(34551)
- 编号(30240)
- 成果(26461)
- 重点(25605)
- 部(25045)
- 发(24559)
- 国家社会(22501)
- 创(21869)
- 课题(21850)
- 教育部(21639)
- 科研(21033)
- 大学(21015)
共检索到296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蒋学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些同志早就提出要对资本范畴和剩余价值范畴进行再认识,认为这两个范畴应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所共有的,各种资本的不同性质,是由同它联系的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决定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在经济治理部分提出分配要进一步向劳动者倾斜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精神实质。劳动价值理论具有一般性质,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在此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律。在马克思看来,剩余价值属于资本主义特有的价值范畴。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反映社会主义特殊经济规律的"价值范畴"方面存在理论缺失,经常将反映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价值范畴——"剩余价值"范畴用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混淆了不同生产关系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本质差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了"人民逻辑"的思想主线,初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应以此作为立论依据,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民的劳动""为人民的商品""为人民的价值"的概念,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范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新
论市场资本和市场剩余价值的新范畴陈新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在我国的报刊上出现了社会主义的“国有资本”概念,于是引发了一场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范畴之争。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成分的资产的保值增殖,特别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应当如何解释?有...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福垣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李铁映同志的《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予以双重探讨。《改革》编辑部在检索该文已显现的社会效应、党的重要文献、胡锦涛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当前理论热点后,洞悉其核心思想和观点至今依然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本刊于2010年第8~12期开辟"劳动价值论研究——李铁映同志论著思想探讨及其引申"专栏,分别就"生产要素市场与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规律"、"分配方式与公平正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平等竞争"等五个主题或组织笔谈,或展开研讨,或发表署名文章。本期推出"马克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志远
人们囿于马克思的部分论断,把剩余价值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范畴,这是不准确的。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剩余劳动主要以价值的形式存在,表现为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范畴一般。剩余劳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劳动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社会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表现为剩余价值,我们应鼓励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剩余价值。
关键词:
商品经济 范畴 剩余劳动 剩余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水栋
资本不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 ,而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 ,不能用马克思关于资本一般的论述论证社会主义存在资本的必然性。公有资本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下借用或利用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 ,它反映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资本范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承训 乔法容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必须突出它的特殊性,而不能照搬以往的经济学。迄今为止,所有的经济学由于其任务和宗旨不同大体可分四种类型、四个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根据它的任务和宗旨,需要在科学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分析其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及中国的个性,揭示以社会主义本质为核心范畴和逻辑起点的理论规定性,进而全面展开,创立新的架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炳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的各方面的需要,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文章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经济需要的论述,对作为经济范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人的经济需要作了分析与考察,概括出了人的经济需要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现形式,认为人的需要既是人发展的出发点,又是人发展的归宿点。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问题,必须认真研究人的需要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及其满足的途径。
关键词:
人的发展 人的经济需要 自主需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进球
作者认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再认识资本范畴,应把握三个层面:一是概念范畴,能否为我所用;二是运行规律,有哪些基本习性;三是内在功能,即资本具有哪些进步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齐艺莹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活国有企业,离不开对国有资本的研究。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本"讳莫如深,不敢使用这一范畴来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而以"资金"、"资产"来代替"资本"。这显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更新观念,用资本的范畴代替资金、资产的范畴,以国有资本代替国有资产,这不但是字面的置换,而且具有更深刻的经济意义。
关键词:
资本 资金 资产 国有资本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醒民
马克思科学地揭示的资本范畴的内涵是认定资本为价值增殖的生产方式、运行机制、经济结构,是一个具有多层次性与多维性的复杂系统。由于市场经济本身是资本化的经济形式,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适用资本范畴,更深的原因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与资本同处于一个历史大阶段,因而二者具有耦合性。
关键词:
资本,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贾后明 张得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的范畴来自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改造与创新,并基于此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畴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构建,要以《资本论》中经济学范畴为主体,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学的范畴与术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出发,用科学的范畴体系奠定话语体系的坚实基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华德亚 荣兆梓 李萍
如何对待资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在新发展阶段,各类资本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也存在无序扩张的风险。我们应辩证地把握资本的特质和作用,掌握其运动规律,激发资本要素的巨大潜力,处理好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引导资本进入实体生产部门、避免脱实向虚,处理好资本和利益分配的问题,利用并规范资本的逐利本性,根据各类资本的不同特性扬长避短,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为各种所有制经济构建有序的市场秩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柯敬 洪亮
资本作为经济学范畴,其存在以社会经济条件为转移。我国目前存在资本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条件──生产的社会化、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分离、企业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本质属性仍然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与资本相伴生的剩余价值(又称剩余产品)同样存在于我们的经济生活之中。所不同的是,由于各种经济成分的存在而分属不同的所有者。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资本一般运动规律,其中包括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理论、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资本集中理论,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资本 不是特有 经济范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