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7)
- 2023(11140)
- 2022(9366)
- 2021(8522)
- 2020(7503)
- 2019(17228)
- 2018(16934)
- 2017(33185)
- 2016(18063)
- 2015(20262)
- 2014(20358)
- 2013(20364)
- 2012(18956)
- 2011(16759)
- 2010(17228)
- 2009(16411)
- 2008(16834)
- 2007(15701)
- 2006(13687)
- 2005(12490)
- 学科
- 济(84297)
- 经济(84097)
- 业(82857)
- 企(75593)
- 企业(75593)
- 管理(68957)
- 方法(38970)
- 财(30809)
- 数学(30235)
- 数学方法(30047)
- 业经(28261)
- 农(28256)
- 务(21045)
- 财务(21025)
- 财务管理(20986)
- 企业财务(19837)
- 农业(19741)
- 中国(19567)
- 贸(18139)
- 贸易(18135)
- 易(17711)
- 技术(17508)
- 制(17011)
- 和(16282)
- 策(14916)
- 划(14746)
- 理论(14710)
- 出(13849)
- 地方(13841)
- 体(12800)
- 机构
- 学院(269542)
- 大学(265469)
- 济(118416)
- 经济(116259)
- 管理(109932)
- 理学(94236)
- 理学院(93330)
- 管理学(92204)
- 管理学院(91688)
- 研究(83597)
- 中国(66546)
- 财(57815)
- 京(54737)
- 科学(48622)
- 农(46379)
- 财经(45311)
- 所(42268)
- 江(42161)
- 经(41009)
- 中心(38924)
- 业大(37918)
- 研究所(37670)
- 经济学(36575)
- 农业(36462)
- 北京(34121)
- 经济学院(33311)
- 财经大学(33143)
- 州(32556)
- 范(31146)
- 师范(30897)
- 基金
- 项目(169545)
- 科学(135112)
- 研究(126751)
- 基金(124621)
- 家(106119)
- 国家(105121)
- 科学基金(91925)
- 社会(84039)
- 社会科(78808)
- 社会科学(78780)
- 省(67023)
- 基金项目(66136)
- 自然(57530)
- 教育(57222)
- 自然科(56221)
- 自然科学(56205)
- 自然科学基金(55301)
- 划(54498)
- 编号(51483)
- 资助(50357)
- 成果(41339)
- 部(38640)
- 创(38156)
- 业(38148)
- 重点(37402)
- 发(36480)
- 创新(34833)
- 国家社会(34376)
- 课题(34171)
- 教育部(33570)
- 期刊
- 济(136043)
- 经济(136043)
- 研究(78678)
- 财(50707)
- 中国(50174)
- 农(43748)
- 管理(43214)
- 学报(36670)
- 科学(35711)
- 农业(29495)
- 大学(28586)
- 学学(27134)
- 技术(24604)
- 业经(23686)
- 财经(23630)
- 融(23369)
- 金融(23369)
- 教育(22207)
- 经济研究(21371)
- 经(20393)
- 问题(18358)
- 业(18247)
- 技术经济(16739)
- 贸(15835)
- 财会(14671)
- 世界(13992)
- 商业(13660)
- 现代(13463)
- 统计(12894)
- 版(12553)
共检索到404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军
一、引言 任何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经济主体之间可能发生的关系大都可以用一个(显明的或隐含的)合约(contract)来刻划。合约就是承诺(commitment),而承诺也是一种权利的交易。而且,从合约的角度看,效率问题不仅是权利界定的问题,而且也是合约能被有效执行的问题,后一问题被称为“履约问题”(enforceability problem)。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国英
按照现代公司理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然要求政府从企业中“退出”(EXIT),中止政府对国有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实行政企分开,这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政府如何才能从国有企业中“退出”,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就“退出”课题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主要难点作一个简要的分析性评论,以期抛砖引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明益 石丽静
在完备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市场退出是"优胜劣汰"的结果。存在政府干预情况下,企业的市场退出是否依然遵循上述规律?本文尝试从政府干预的视角切入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市场退出行为。通过构造劳动力流动管制、金融抑制、政府补贴、减少政府干预指数等政府干预指标,并运用1999-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经验考察,研究发现:地区劳动力流动管制越严格,金融抑制程度越高,企业市场退出的风险越大;政府补贴强度较高时,会显著增加企业市场退出风险;企业负责人与政府打交道时间占比越长,企业市场退出风险越大。此外,我们还尝试使用企业层面的劳动力价格扭曲及资本价格扭曲刻画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研究表明:劳动力价格扭曲不会显著影响国有企业市场退出,但会增加其他类型企业市场退出风险;资本价格扭曲度越大,国有与外资企业市场退出风险越小,其他类型企业则相反;劳动力价格扭曲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市场退出影响最大,资本价格扭曲会增加劳动密集型企业市场退出概率,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市场存活概率。
关键词:
政府干预 中国制造业企业 市场退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昀珈 何小锋
本文以我国创业机构的投资和退出事件作为研究样本,从是否成功退出、退出方式、退出速度三个维度考察政府支持对创业投资机构退出环节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较政府控股的创业投资机构,非政府控股的创业投资机构成功退出的概率会更高。政府控股的创业投资机构中引入民营股东能够提高创业投资机构成功退出的概率。在成功退出的方式方面,政府控股的创业投资机构相比较非政府控股的创业投资机构更有可能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退出,而国有和民营资本混合入股支持的创业投资机构更有可能通过IPO的方式进行。在退出速度方面,政府控股的创业投资机构降低了退出的概率,放慢了退出的速度。研究结论表明,政府支持的创业投资机构中适当地引入民营资本,实行混合所有制的股权结构能够增加创业投资机构的创业活力。本文的结果表明创业投资机构的混合所有制形式有利于自身的成功退出,这为我国创业投资行业的股权改革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关键词:
创业投资 政府支持 成功退出 退出方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婷 郭克莎
国有僵尸企业问题能否在政府适当干预下得到妥善解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本文构建地方政府和国有僵尸企业博弈的动态复制系统,探讨地方政府激励对国有僵尸企业退出的有效性,并剖析国有僵尸企业退出的动态演变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系统有三种演变稳定策略,沿哪条路径演变依赖于博弈支付矩阵和参数的变化。政府补助、惩罚、改革转型费用、转型前后收益差和高管价值损耗均会影响国有僵尸企业改革转型的概率,增加补助额度和惩罚力度,削减改革转型费用,提高转型前后收益差,弱化高管价值损耗,都能引导国有僵尸企业趋向于改革转型策略。同时,惩罚、政府补助与激励成本决定了地方政府的策略调整,提高惩罚,降低激励成本和补助额度,可使地方政府收敛于激励策略。研究结果为政府妥善处置国有僵尸企业及类似僵尸企业问题提供了一定参考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俊
企业资本退出障碍分析刘俊我国的改革经历了近20年,市场经济已被普遍接受,企业经济运行也面临着改革的第二次重大战略性转折:即从目前的资金借贷经济循环转变为资本投资经济循环。然而,无论是从借贷资金市场还是从资本市场来看,其运行状态与绩效都令人堪忧。资本市...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汤吉军
现有的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往往停留在新古典理性选择的范式里,仅仅考虑国有企业改革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难以看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发生的沉淀成本对国有企业退出的锁定效应。然而,在非新古典环境下,由于国有企业退出并不能完全忽略以前发生的沉淀成本,所以限制了国有企业退出领域和模式的选择。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认清新古典沉淀成本无关性的假设前提,避免出现国有企业沉淀成本谬误;另一方面,更需要采取恰当的公共政策补偿和分摊过去发生的沉淀成本,消除国有企业沉淀成本效应,从而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立 孟韬 姜春海
中国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数目众多 ,较多企业同时面临资源枯竭和体制转换双重困难。这类企业的顺利退出是世界性的难题 ,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本文根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并结合阜新矿业集团等企业的实践 ,系统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障碍的种类和退出途径的选择 ,试图理清逻辑思路 ,为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资源枯竭 国有企业 退出障碍 退出途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庆皓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计划以应对冲击。而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一些宏观经济因素发生变化,例如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政府救市政策自然应逐步退出。笔者选择基于防范通货膨胀的视角来分析政府应如何选择最佳的救市政策退出方式,通过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金融危机中三类主要的政府救市政策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流动性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并根据三类救市政策不同的影响力度和滞后期,判断其合理的退出方式。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金融危机 政府救市 脉冲响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苏文胜 邓发云
当前许多地方政府从自身政绩、财税收入及部门利益出发 ,采取“谁亏损、谁先退出”的退出机理实施国有经济退出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作者认为 ,建立于“整体退出”和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基础上的国有经济退出机制才是合理的、理性的和科学的。
关键词:
国有经济 退出 政府 企业 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利华 申振佳
本文以1999~2007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为样本,研究我国国有企业改制阶段进入退出对产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装备制造业进入退出频繁,国有控股企业占比不断减少,非国有控股企业占比大幅增加,呈现出"国退民进"态势;(2)随着高生产率企业的进入和低生产率企业的退出,装备制造业生产率水平逐年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企业生产率差距逐步缩小;(3)政府对国有企业存在"父爱主义"情结,政府更倾向于补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生产率低的国有控股小型企业;(4)装备制造业小型企业大量进入和退出,其进入退出容易,但生存不易。非国有控股小企业在竞争中存活源于较高的生产率,而国有控股...
关键词:
进入 退出 所有制 产业生产率 政府补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蕙馨 王军
准确把握企业进入退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位置,分析企业进入退出壁垒,并将其与中国的制度因素相结合,考察进入退出壁垒的失效,从而可以看出进入退出理论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思路与对策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进入 进入壁垒 退出 退出壁垒 国有企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其仔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国有企业的退出并不总是顺序选择的 ,政府在选择退出的国有企业时 ,会选择部分好的企业先于部分差的企业退出 ,即采取逆退出策略。既有的讨论国有企业退出的文献以及把企业退出与激励相联系的理论很难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从国有企业退出与激励机制设计约束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其结论是 ,国有企业的逆退出现象可以从预算约束的硬化条件下棘轮效应的角度加以理解。政企不分格局的改变会对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有利于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开国 闫润宇 杨海生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供给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有效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基于期权博弈理论,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从垄断到完全竞争等一系列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退出与进入市场的最优策略,以及相应的市场均衡和产业发展模式,并且深入探讨了政府与市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两者的协同效应。具体结论如下:(1)市场风险加剧了企业退出与进入的难度,并对相应成本有"放大"作用。(2)政府的产业政策应随市场情况而定,与市场协同发挥作用。当市场风险较大时,政府通过调节市场风险更为有效,尤其在短期。而在长期,调节退出与进入成本以及企业淘汰率相对更加有效。(3)本文对不同情形下,产业政策所需的时间、产生的效果、产业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产业政策量化评估和精准实施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大亮 杜健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 1 996— 1 999年度国有工业企业及各行业的绩效数据 ,用“参与度”及“退出度”两个指标量化国有企业在各行业介入程度 ;采用财政部国有企业绩效评估准则量化行业的绩效水平。分析浙江省国有工业企业在各行业介入程度的变化 ,研究国有企业行业参与度与绩效水平的关系 ,实证浙江省国有工业企业的退出绩效。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参与度 退出度 绩效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