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75)
2023(3889)
2022(3075)
2021(2999)
2020(2392)
2019(5179)
2018(5199)
2017(9271)
2016(4990)
2015(5565)
2014(5536)
2013(5302)
2012(4982)
2011(4634)
2010(4849)
2009(4500)
2008(4506)
2007(4423)
2006(4055)
2005(3275)
作者
(14159)
(11771)
(11583)
(11296)
(7376)
(5692)
(5344)
(4668)
(4479)
(4215)
(4149)
(3956)
(3895)
(3700)
(3665)
(3606)
(3503)
(3332)
(3277)
(3264)
(3111)
(2942)
(2858)
(2764)
(2695)
(2689)
(2675)
(2624)
(2420)
(2409)
学科
(19830)
经济(19697)
管理(12959)
(9877)
(7724)
环境(7514)
(7312)
中国(7269)
(7254)
企业(7254)
(7219)
理论(6990)
业经(6689)
方法(5921)
地方(5763)
生态(5228)
教育(5017)
农业(4393)
社会(4149)
(4028)
资源(3912)
(3851)
经济学(3783)
经济理论(3686)
(3416)
企业经济(3317)
建设(2928)
规划(2915)
(2880)
发展(2873)
机构
大学(70010)
学院(69145)
研究(26064)
(23780)
管理(23539)
经济(23100)
理学(19227)
理学院(18934)
管理学(18520)
管理学院(18384)
中国(18328)
科学(16984)
(15788)
(12825)
(12510)
师范(12419)
(12033)
中心(11894)
(11716)
研究所(11598)
(11441)
北京(10230)
师范大学(10026)
业大(9884)
(9510)
(9397)
财经(8793)
(8588)
农业(8533)
教育(8286)
基金
项目(44941)
研究(35919)
科学(34746)
基金(30226)
(26100)
国家(25813)
社会(23783)
科学基金(21483)
社会科(21007)
社会科学(20996)
(18508)
教育(16778)
基金项目(16038)
编号(15450)
(15328)
成果(13786)
自然(12207)
自然科(11749)
自然科学(11747)
自然科学基金(11524)
课题(11393)
资助(11101)
重点(10650)
(10019)
(9663)
(9557)
规划(8947)
国家社会(8913)
(8911)
项目编号(8871)
期刊
(34569)
经济(34569)
研究(21415)
中国(19480)
教育(15039)
学报(12448)
(11176)
科学(10458)
大学(9316)
(9178)
管理(8204)
学学(8071)
农业(7823)
图书(7565)
技术(5924)
书馆(5757)
图书馆(5757)
业经(5535)
财经(4752)
资源(4563)
经济研究(4192)
(4169)
职业(4158)
(4132)
(3939)
金融(3939)
社会(3910)
问题(3873)
(3831)
(3828)
共检索到114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涛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八大的重要理论创新。本文结合十八大精神,从哲学的视野分析了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观基础、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以期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布局深深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郇庆治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政治思维的范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从环境政治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更深入地探究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政治哲学视域下阐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策略,必须以政治的立场与高度,以哲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特征及其政治政策意涵,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冬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研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策略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下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郇庆治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政治思维的范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从环境政治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更深入地探究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政治哲学视域下阐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策略,必须以政治的立场与高度,以哲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特征及其政治政策意涵,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冬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研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策略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下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牛文浩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制消费欲望、调整消费行为,才能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于怀彬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贡献。必须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国际责任的关系,实现绿色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范松仁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是人类文明学说的新突破,是科学发展观的新运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表达,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丁晓钦  罗智红  
政治经济学总是随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无不体现了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也在经历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国内国际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产生了对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需要。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经济学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开启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新征程。新时代政治经济学从研究范围来说,包括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从研究对象来说,主要包含劳动、资本和生态三个核心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体现了劳动、资本和生态三重修复的有机统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形态,也是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媛媛  
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学批判理论。它以制度批判为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阐明了只有将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最终走生态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生态危机。生态问题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蔓延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詹姆斯·奥康纳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既要重视全球性视角与地方性视角的相互结合,又要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结构上的平衡,还要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季开胜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和重要建设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综合措施,走生态与经济相互协调的文明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晓雷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以及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如何体现其社会主义的性质等问题做出回答。从理论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社会主义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保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从实践上看,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力,只有坚持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才能保证中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鞍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开启了生态文明新时代,制定了2035年与2050年美丽中国目标,并将引领人类生态文明新时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国锋  任凤琴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的积极回应,是当代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自觉。其特殊性建立在三重维度之上:它是对人类传统文明思想的生态化超越,是对现有生态文明实践的现实反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归宿和战略选择。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又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沃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孔雀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确立生态文明新目标,这是党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大新认识、新理念、新任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前提,着重从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发展方式、政府的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着手,重点抓好"三个体系"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书生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文明形态,是伴着时代文明前进和发展的步伐而逐步形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政策法律的支持,更需要伦理道德的关怀,体现了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还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哲学和技术哲学意蕴。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承叔  
传统经济学或西方量化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实证的知性科学,它不是研究社会生活的总体,而只是研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它不是把经济放到人类生活总体中进行研究,而是把经济从社会生活总体中抽象出来;它不是按人全面发展的本性来推导,而是按人的经济性来推导,因而虽然达到了量化的精确性,但在本质上,传统经济学是工具理性的、形而上学的,不是实践理性的、总体性的。因而当社会生活的重心从一般物质生产转向社会和谐和共同富裕,其局限性就凸显出来,时代呼唤以人民幸福为最高原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