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35)
2023(7461)
2022(5618)
2021(5014)
2020(4100)
2019(9238)
2018(9259)
2017(17540)
2016(9336)
2015(10438)
2014(10346)
2013(9744)
2012(8659)
2011(7650)
2010(7789)
2009(7250)
2008(7321)
2007(6917)
2006(6439)
2005(5756)
作者
(24962)
(20641)
(20449)
(19737)
(12962)
(9807)
(9417)
(8002)
(7840)
(7478)
(7186)
(6839)
(6642)
(6557)
(6438)
(6330)
(5989)
(5989)
(5960)
(5749)
(5187)
(5103)
(4961)
(4832)
(4710)
(4649)
(4579)
(4548)
(4208)
(4014)
学科
(41264)
经济(41113)
管理(24776)
(22396)
(18835)
企业(18835)
中国(15611)
方法(13977)
(13887)
业经(12917)
地方(10015)
数学(9652)
数学方法(9524)
理论(9314)
(9127)
农业(8900)
(8119)
(7986)
(7861)
(7425)
教育(6747)
发展(6116)
(6106)
(5895)
(5754)
银行(5745)
(5721)
环境(5563)
(5562)
金融(5561)
机构
大学(126112)
学院(125076)
(51384)
经济(50280)
管理(45090)
研究(44681)
理学(37927)
理学院(37497)
管理学(36686)
管理学院(36454)
中国(33231)
(27501)
科学(25445)
(25093)
(21405)
(20664)
中心(20162)
(19481)
(19280)
财经(19137)
师范(19136)
研究所(19085)
北京(17459)
(17373)
业大(16466)
经济学(16296)
(16200)
(16199)
师范大学(15447)
农业(14658)
基金
项目(80758)
科学(64394)
研究(63606)
基金(57487)
(48978)
国家(48526)
社会(43296)
科学基金(41997)
社会科(39763)
社会科学(39745)
(32182)
教育(29996)
基金项目(29854)
编号(26436)
(26294)
自然(23940)
自然科(23407)
自然科学(23403)
自然科学基金(23004)
成果(22671)
资助(21795)
课题(19383)
重点(18662)
(18020)
(17851)
国家社会(17610)
(16438)
(16146)
(15928)
(15844)
期刊
(64028)
经济(64028)
研究(42105)
中国(33184)
教育(22884)
(19945)
(19844)
学报(18782)
管理(18679)
科学(17591)
大学(15457)
学学(13718)
农业(13307)
技术(12620)
(11283)
金融(11283)
业经(10615)
经济研究(10353)
财经(10298)
(9024)
图书(8915)
问题(8257)
书馆(6957)
图书馆(6957)
(6894)
职业(6749)
(6479)
(6413)
论坛(6413)
(5967)
共检索到205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杜家忠  王传旭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立法定位兼具自贸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的叠加效应,表现为"比照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方式。因此,引领区的司法保障也应兼顾传承与创新两大方面,在秉持"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实现保障路径的贯通:一是司法主动回应立法变动,填补引领区"立法真空";二是准确定位政策功能,辩证把握引领区创新政策的司法运用;三是依法维护市场创新,贯彻司法对市场的谦抑原则;四是全面契合国际化需求,提升引领区司法的国际公信力。上述举措的实现需要构建全新的支撑平台,故设立国际商事法院不仅符合引领区的政策定位,而且具备相当之必要性与可行性。国际商事法院在管辖围界方面需要充分考虑"放宽协议管辖"等改革方向,在审判规则创新方面则应全面对接商事领域的国际通行规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伟  
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在这样的形势下,重温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关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会发现其中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闪光的思想观点。尤其是他提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树华  宋颖弘  
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是江苏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江苏选择苏南6个县(市、区)进行现代化建设试点在理论上符合区域现代化发展的时空演进规律、动力转换规律和协调发展规律,在政策上契合政策试验从"要素整合"到"吸纳—扩散"的制度变迁过程。苏南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苏南6个试点地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将在探索现代化建设内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智军  
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脱贫攻坚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仍然存在短板。在这样的形势下,财政工作要从"收""支""管""防"四个方面狠下功夫。"收"就是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植壮大优质财源;"支"就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着力保障重点支出;"管"就是要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强化资金使用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就是要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任重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工程,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意义,为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经济管理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制定和实施"三步走"战略,实事求是地提出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不断推进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推动经济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总体看,沿着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道路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丹  张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在新时期要把握现代化建设历史规律,掌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内涵。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既包含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反思和超越。我国的现代化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的探索。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决胜时期,农业农村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短板,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应运而生。党的十九大会议顺利落下帷幕,十九大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科技手段落实农民食品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提出的背景出发,论述了其对于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在具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及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对50 年来我国教育方针的回顾与评说,可以给我们观察50 年教育发展的一把钥匙,以此展视教育全局。作者认为,从“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向“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转变,是我国教育方针50 年来最明显的变化。这是党和国家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教育本质与社会功能认识的飞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文章对教育方针转变的艰难历程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对“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为什么不全面、不科学从理论上作了分析,认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教育方针有崭新的含义,必须从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加以认识和理解。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建  
经过40年的奋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站在历史的高位上,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核心使命,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新发展理念、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科学定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分别更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框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将指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夏杰长  胡长清  
制度创新:解决低收入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夏杰长,胡长清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式上指出:"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人。同时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就近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忠良  
建设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江西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史忠良现代化文明国家有两个标志:一是具有高度的现代物质文明,二是具有高度的现代精神文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力增强,人民物质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