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2)
- 2023(8274)
- 2022(6837)
- 2021(6199)
- 2020(4831)
- 2019(10994)
- 2018(10928)
- 2017(20428)
- 2016(10943)
- 2015(12250)
- 2014(12269)
- 2013(12011)
- 2012(11659)
- 2011(10782)
- 2010(11060)
- 2009(9907)
- 2008(9833)
- 2007(9220)
- 2006(8454)
- 2005(7660)
- 学科
- 济(52441)
- 经济(52291)
- 管理(26104)
- 业(24290)
- 中国(20699)
- 地方(20141)
- 企(18162)
- 企业(18162)
- 农(16889)
- 业经(14988)
- 方法(14022)
- 农业(11427)
- 发(10890)
- 地方经济(10733)
- 和(10241)
- 数学(9643)
- 数学方法(9562)
- 融(9421)
- 金融(9420)
- 理论(9342)
- 学(9289)
- 银(9207)
- 银行(9196)
- 行(9034)
- 财(9012)
- 环境(8960)
- 制(8937)
- 贸(8556)
- 贸易(8542)
- 易(8169)
- 机构
- 学院(152134)
- 大学(150065)
- 济(62756)
- 经济(61262)
- 研究(59581)
- 管理(52554)
- 中国(45385)
- 理学(42929)
- 理学院(42308)
- 管理学(41603)
- 管理学院(41281)
- 科学(35047)
- 京(34258)
- 所(30237)
- 财(29647)
- 中心(26945)
- 研究所(26869)
- 江(26060)
- 农(26020)
- 范(24210)
- 师范(23998)
- 北京(22481)
- 财经(21766)
- 院(21574)
- 州(21258)
- 业大(20379)
- 省(20041)
- 农业(19620)
- 经(19598)
- 师范大学(19116)
- 基金
- 项目(93975)
- 研究(74502)
- 科学(73366)
- 基金(63960)
- 家(54842)
- 国家(54239)
- 社会(48267)
- 科学基金(45583)
- 社会科(44415)
- 社会科学(44401)
- 省(38824)
- 教育(33937)
- 基金项目(33306)
- 划(31848)
- 编号(31663)
- 成果(27278)
- 发(27233)
- 自然(25745)
- 资助(25106)
- 自然科(25097)
- 自然科学(25094)
- 自然科学基金(24631)
- 课题(23725)
- 发展(22443)
- 展(22028)
- 重点(21671)
- 部(20183)
- 年(19652)
- 创(19485)
- 国家社会(18863)
共检索到263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欣广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成就,从产业发展、科技进步、扩大开放、物质富裕、职业改进、城乡发展和关系和谐七个方面来体现。它们分别在手段性、目的性和载体性三类意义上密切联系着人的发展。手段性的物质文明建设成就为人的发展带来更充分的物质技术条件,同时要求人本身的发展与此相适应。目的性的物质文明建设由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与劳动过程改进来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载体性的物质文明建设应当理顺利益关系与效益关系,主要是城乡关系与社会经济关系,在共同富裕目标引领下发展。最关键的是通过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来提高社会的公平与效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国善 罗瑞宁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更是突显了其独特的魅力。诚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生产力资源,对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诚信精神生产力资源建设,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坚决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强化人们坚定恪守和实践诚信原则的观念意识;优化申张诚信的社会法治环境;加快维护诚信的社会物质保障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要成为履行诚信义务的表率。
关键词:
诚信 物质文明 精神生产力 物质生产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穗明
本文的主旨,是正面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对人的行为方式的改变、社会性格的形成乃至人性发展的积极影响。 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存在的理论失误,人们习惯于在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之间划上等号,而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在这种误导下,改革多年来关于市场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经济的一种方法、手段,它不能脱离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个大命题。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1)人的发展是个庞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综合系统工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富足、协调、融洽、文明、和谐的社会来设定。(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必须是坚持社会主义,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和手段来发展经济。(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为人的自由发展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是要完全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4)发展社会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文章认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制度安排经济权利的社会原则;社会主义实行的应该是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的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切实做好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安排,其在实践中的表现必须是有利于人能够自由、平等、共同、可持续和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制度安排 社会原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雷
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多次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检云 蒋凯利
紧贴研究生特点,构建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科学体系。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积极为研究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条件。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研究生由于其较高的学历层次和学识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青年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学书
生态文明全面而自由地实现着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与自然的片面对抗,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和完善性,显示出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人们在追求和创建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又使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和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又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的本质力量 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振敏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的最高目标追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向心力。消费本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和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消费异化现象十分严重,不但背离了人的需要,破坏了人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系统,而且还导致了人的异化。要使人的发展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人"为中心的平等、公平的本质要求,以及使人摆脱依附于物、依附于金钱、大多数人生产生活受少数人左右的价值取向,应该培育、强化消费者的生态消费意识和生态消费自觉行为,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炳炎 向刚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的有益探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双明
一、基于跨世纪中国的迫切要求,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 鉴于以往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出现的错误倾向,在第三代领导集体刚刚上任不久召开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就鲜明地指出:“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顾益康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科学内涵和目标任务的透析,深刻阐释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天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水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建设文明、和谐、共富的新农村。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关键是要营造全党、全国、全社会合力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建、城市带动、改革推动的建设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金明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表达了人类对自身完美状态的追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来春 刘明君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的理论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具体可概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扩展农民的实质自由为最终目的,以扩展农民的工具性自由为重要手段,并将扩展农民个人自由作为社会的承诺,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关键词:
自由 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玉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必然选择。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的过程。"三个代表"思想丰富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