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4)
- 2023(7921)
- 2022(6249)
- 2021(6000)
- 2020(4648)
- 2019(10333)
- 2018(10033)
- 2017(18496)
- 2016(10222)
- 2015(11581)
- 2014(11898)
- 2013(11196)
- 2012(10501)
- 2011(9270)
- 2010(9578)
- 2009(8656)
- 2008(8880)
- 2007(8401)
- 2006(7425)
- 2005(6520)
- 学科
- 济(35741)
- 经济(35596)
- 管理(29190)
- 业(22858)
- 企(20770)
- 企业(20770)
- 财(17366)
- 中国(14153)
- 农(12790)
- 理论(12277)
- 业经(11854)
- 方法(11533)
- 财政(10511)
- 教育(9572)
- 地方(9436)
- 制(9343)
- 和(9173)
- 政(8711)
- 学(8264)
- 农业(7905)
- 教学(7601)
- 策(6920)
- 数学(6825)
- 数学方法(6651)
- 体(6495)
- 务(6184)
- 财务(6157)
- 财务管理(6128)
- 银(5854)
- 银行(5851)
- 机构
- 学院(136659)
- 大学(133269)
- 济(47628)
- 经济(46194)
- 管理(45871)
- 研究(44062)
- 理学(37698)
- 理学院(37205)
- 管理学(36486)
- 管理学院(36191)
- 中国(33662)
- 财(30519)
- 京(28901)
- 科学(25814)
- 江(23910)
- 范(22787)
- 师范(22627)
- 所(21367)
- 财经(20743)
- 中心(20703)
- 州(19262)
- 北京(18671)
- 经(18600)
- 研究所(18437)
- 技术(18003)
- 师范大学(17766)
- 职业(17555)
- 农(16734)
- 院(16238)
- 教育(16158)
- 基金
- 项目(81547)
- 研究(69546)
- 科学(62898)
- 基金(53557)
- 家(44450)
- 国家(43886)
- 社会(42812)
- 社会科(39039)
- 社会科学(39025)
- 科学基金(37403)
- 教育(34902)
- 省(34038)
- 编号(32281)
- 成果(28571)
- 划(27632)
- 基金项目(27468)
- 课题(23855)
- 年(21116)
- 资助(20799)
- 自然(20216)
- 自然科(19664)
- 自然科学(19661)
- 项目编号(19471)
- 自然科学基金(19301)
- 重点(18835)
- 性(18792)
- 发(17976)
- 部(17725)
- 规划(17661)
- 创(16995)
共检索到228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姚彦琳
课程思政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起到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而且为其提供丰富的思政资源和教育方法,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思政元素应做到分专业、分类别、分特色开发。可从加强顶层设计、打造教学团队、丰富教学模式3个层面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体系保障。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 课程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园媛
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的知识,通过对交叉学科的研究与融合,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对大学生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广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以价值教育校本化为主线,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历时七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培育了一支"知行合一"的研究团队,研发了面向教师的"五位一体"心灵成长课程和面向学生的"五学并举"文化习养课程,探索了学校实施的"四条渠道",营造了"三个协同"文化育人氛围,提出了新时代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萍 李德刚 连永新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专题教学符合高校思政课培养目标,有利于真正实现以理论的魅力征服学生。专题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在专题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政课的统领,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姚高翔 罗显克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毋庸置疑,关键是路径选择。为达到更好的效果,一要融合内容体系,把握整体性与逻辑性;二要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多样性与灵活性;三要强调主体功能,突出示范性与实践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康译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的关键点。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既符合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实际,同时也与国家层面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高职院校在德育工作中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制定正确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开展好德育教育工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盈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理论指导。如何利用多种形式、渠道和手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中的有效传播,并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我们要深入研究社会环境与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工作方法,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与社会中的实践探索,这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新时期的高效推进,各主体要不断强化意识,增强责任感。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邱国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一书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突出作用,对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时忠 曹树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而完整地回答了"教育之道",表达了中国学校教育的价值立场。核心价值观只有经过合理的路径选择与恰当的过程环节,才能真正"进教材"。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要掌握三种逻辑即知识逻辑、生活逻辑和教育逻辑,打通三个世界即符号世界、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因而具有特别的难度。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的教育实践"倒逼"了学校改革、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洪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系统的工程。对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他们认知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教育引导"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当今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交融、交锋已成为价值观较量的新常态。时下中国,思想意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彩华
高等教育要完成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就需要以矛盾论、主体意识、终身学习理念为基础,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监督升华,将外在教育融合到自我教育中,促进自我教育升华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微时代 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胡延华 裴茜
基于前期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课程改革和在线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利用职业能力分析表、鱼骨图、思维导图等工具,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课程思政的设计,并结合项目化课程、在线课程进行了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慧倩 王烨
会计确认与计量中的估计与判断要求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估计与判断具有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会计学课程思政框架应遵循相关性、协同性、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基本思路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概念,并在会计具体项目核算部分减值计提和收入确认中再适当融入。"植入点"可以采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课堂讲授与翻转课堂、以及课堂教学与课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娜 王晓芬
好的学风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校竞争力,争取生源。文章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存在学风不良的现状,分析制约学风建设的因素,提出独立学院应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的示范效应,发挥学校的约束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独立学院 学风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祥林 吴长锦
教师是教育之本和兴教之源,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遵循规律,着眼长远,将高校师德建设全面推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围绕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组合发力。教育是关乎民族未来的战略工程,高校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思想高地,教师是文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亚云 石红丹 王国军
体育文化是指人们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师生在校园活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体育财富、体育行为等文化形态,就构成了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思想是特定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和体育精神的形成,核心主体是学生,校园体育文化的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基础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校园体育文化同样是师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与竞技体育文化、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