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6)
- 2023(11043)
- 2022(8994)
- 2021(8651)
- 2020(6852)
- 2019(15211)
- 2018(15428)
- 2017(26518)
- 2016(15582)
- 2015(17425)
- 2014(17331)
- 2013(15494)
- 2012(13927)
- 2011(12782)
- 2010(13148)
- 2009(12015)
- 2008(11367)
- 2007(10569)
- 2006(9244)
- 2005(8127)
- 学科
- 济(46262)
- 经济(46111)
- 管理(36376)
- 业(27627)
- 企(24236)
- 企业(24236)
- 教育(23013)
- 中国(20474)
- 理论(16473)
- 方法(15577)
- 学(14188)
- 农(14184)
- 地方(13548)
- 业经(12695)
- 财(11759)
- 教学(11701)
- 和(10932)
- 数学(10837)
- 数学方法(10631)
- 制(10338)
- 农业(8937)
- 发(8449)
- 体(8211)
- 地方经济(8092)
- 环境(7757)
- 工作(7316)
- 融(7268)
- 金融(7260)
- 银(7260)
- 技术(7258)
- 机构
- 大学(197905)
- 学院(194654)
- 研究(69951)
- 管理(63466)
- 济(62612)
- 经济(60661)
- 理学(53811)
- 理学院(53004)
- 管理学(51671)
- 管理学院(51273)
- 中国(46154)
- 京(43881)
- 科学(43483)
- 范(39641)
- 师范(39325)
- 教育(36280)
- 所(34607)
- 江(32840)
- 师范大学(31656)
- 研究所(31500)
- 财(31350)
- 中心(30879)
- 农(29488)
- 北京(28226)
- 技术(27945)
- 业大(26683)
- 州(26104)
- 院(26070)
- 职业(24475)
- 财经(23898)
- 基金
- 项目(128571)
- 研究(105091)
- 科学(101355)
- 基金(85598)
- 家(73608)
- 国家(72787)
- 社会(63101)
- 科学基金(61284)
- 社会科(58369)
- 社会科学(58353)
- 教育(56885)
- 省(54454)
- 编号(47681)
- 划(46968)
- 基金项目(43961)
- 成果(42604)
- 课题(37130)
- 自然(36097)
- 自然科(35206)
- 自然科学(35192)
- 自然科学基金(34511)
- 资助(33129)
- 年(32065)
- 重点(30894)
- 发(29518)
- 项目编号(28889)
- 部(28567)
- 规划(27895)
- 创(27094)
- 性(26772)
- 期刊
- 济(75653)
- 经济(75653)
- 研究(67337)
- 教育(66166)
- 中国(54905)
- 学报(30396)
- 农(27271)
- 科学(26314)
- 财(25665)
- 大学(24169)
- 管理(23513)
- 技术(21457)
- 学学(20177)
- 农业(18753)
- 职业(17790)
- 图书(14728)
- 业经(13841)
- 融(13055)
- 金融(13055)
- 经济研究(12032)
- 坛(11669)
- 论坛(11669)
- 财经(11579)
- 技术教育(11079)
- 职业技术(11079)
- 职业技术教育(11079)
- 书馆(10732)
- 图书馆(10732)
- 发(10253)
- 经(10126)
共检索到310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人才培养,其关键在指引高校社会实践教育。文章从社会实践教育的理念培养、组织实施、运行模式、师资力量等现状入手,研究如何通过参与组织全员化、实践内容课程化、考评机制多元化等途径增强社会实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推动和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华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旗帜和生命之魂。近年来,高校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在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并探讨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即加强思想认识,融入课堂教学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丹丹
"符号消费"是一种注重商品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符号消费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国家身份认同减弱、物质享受倾向强化,从而冲击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了回应这一挑战,必须通过凸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地位、打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代码和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瑞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文章对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意义、基本内容和途径进行了论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它反映了全社会凝聚共识的迫切需要,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逻辑清晰、层次明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内容相辅相成。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是认识与实践互动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内含着理论向心理、心理向行为、行为向示范的逻辑转化。通过这三重转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真正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三重转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兴平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并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相关性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选择: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拓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空间;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黏性凝聚力,促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切实的成效;整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统筹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资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春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诚信教育具有传承性、引导性、长期性等特点。当前,应用型院校的诚信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配备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用型院校要切实重视诚信教育,发挥好教师的诚信示范作用,加强诚信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更新诚信教育方法和手段,健全诚信教育制度体系,汲取西方国家诚信教育中的有益成分,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兰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和引导,但在当前的切合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话语系统来进行,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向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新要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而高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曾雅丽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更为复杂严峻,必须有效地将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明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根本。高校应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叔子
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抓住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就是要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而言,就是要把文化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解决好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燕妮 李月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提炼总结出的内涵丰富、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要求的价值原则和价值取向,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旗帜,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行动指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道德教育,既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道德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海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具有深远意义,有助于大学生走出思想困境,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这种引领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深对"八荣八耻"荣辱观的理解等方面。高校要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日常管理融为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与课本理论相结合、高度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生情感教育相结合等途径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艾立梅
高校都是人才培育、知识传播、创造前沿的阵地。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逐步向前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高校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受当代文化的熏陶,也难免会受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和阻碍。纠正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仅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更有利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由李大健编著,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的《多维审视与理性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一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凝聚、支撑、定势等功能进行了论述。笔者基于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三线建设军工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研究》(sxlswh2020yb04)结合该书内容,对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方式进行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