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9)
- 2023(11298)
- 2022(10133)
- 2021(9670)
- 2020(7984)
- 2019(18310)
- 2018(18427)
- 2017(35564)
- 2016(19228)
- 2015(21570)
- 2014(21091)
- 2013(20660)
- 2012(18590)
- 2011(16695)
- 2010(16448)
- 2009(15223)
- 2008(14328)
- 2007(12396)
- 2006(10756)
- 2005(8991)
- 学科
- 济(71300)
- 经济(71128)
- 管理(53569)
- 业(49559)
- 企(42664)
- 企业(42664)
- 方法(34667)
- 数学(28612)
- 数学方法(28270)
- 农(19652)
- 中国(18953)
- 财(17473)
- 业经(17334)
- 学(16400)
- 理论(14741)
- 地方(14271)
- 和(14030)
- 贸(12831)
- 贸易(12824)
- 农业(12783)
- 易(12433)
- 制(12150)
- 环境(11350)
- 教育(11346)
- 务(11314)
- 财务(11247)
- 财务管理(11229)
- 技术(11119)
- 企业财务(10582)
- 划(10081)
- 机构
- 大学(261572)
- 学院(261007)
- 管理(106129)
- 济(97957)
- 经济(95651)
- 理学(92765)
- 理学院(91763)
- 管理学(90095)
- 管理学院(89641)
- 研究(83089)
- 中国(60582)
- 京(54933)
- 科学(53052)
- 财(44195)
- 所(40752)
- 业大(38810)
- 农(38625)
- 中心(37806)
- 研究所(37381)
- 江(36205)
- 财经(36160)
- 范(35861)
- 师范(35582)
- 北京(34433)
- 经(32843)
- 州(30196)
- 农业(30154)
- 院(30132)
- 师范大学(28740)
- 经济学(28366)
- 基金
- 项目(183958)
- 科学(144364)
- 研究(136965)
- 基金(132360)
- 家(114035)
- 国家(113039)
- 科学基金(97600)
- 社会(85826)
- 社会科(80354)
- 社会科学(80329)
- 省(72285)
- 基金项目(70963)
- 自然(63359)
- 教育(63241)
- 自然科(61861)
- 自然科学(61849)
- 自然科学基金(60711)
- 划(60649)
- 编号(57830)
- 资助(54043)
- 成果(46578)
- 重点(40568)
- 部(40061)
- 课题(38832)
- 发(38424)
- 创(38292)
- 项目编号(36082)
- 创新(35512)
- 科研(35123)
- 大学(34709)
- 期刊
- 济(106679)
- 经济(106679)
- 研究(75546)
- 中国(46081)
- 学报(40802)
- 科学(37758)
- 管理(37513)
- 农(35626)
- 教育(32791)
- 财(32376)
- 大学(30906)
- 学学(28868)
- 农业(25335)
- 技术(21944)
- 融(19569)
- 金融(19569)
- 业经(18624)
- 经济研究(17126)
- 财经(16685)
- 图书(15560)
- 经(14120)
- 问题(13320)
- 理论(13199)
- 科技(13070)
- 实践(12332)
- 践(12332)
- 版(12084)
- 业(12055)
- 现代(11774)
- 技术经济(11726)
共检索到367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檀学文
本文研究了中国情境中的人民福祉概念,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民福祉、人民福祉与国际人类福祉理论的异同以及人民福祉理论如何在福祉测量上体现等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人类进步和解放的理论,其中蕴含着科学的福祉观。人民福祉是马克思主义福祉的具体化,是不发达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类发展程度的表征,其具体内涵为:全体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程度、社会关系改善的程度以及由此带来的身心健全发展程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福祉基本原理以及人民福祉与国际人类福祉比较,本文提出了一套由人类福祉和福祉社会条件两个账户组成的人民福祉测量方案。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连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事管理体制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程连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人事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它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现实已昭示我们,人事制度不改革,其他改革就难以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国宝
对于要素分配来讲,最大的优点就是自发的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达到效率最大化。即由于要素所有权能通过要素的投入以平等机会获取利益且利益多少由要素作用结果的质和量来决定,这样导致所有者投入要素的积极性与投入方向的有选择性,从而达到要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静 任振宇 龚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1))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问题,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2年,学界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这一重大问题,对资本的内涵、特性、行为规律及其存在必然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化了对资本的认识,特别是聚焦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理论、实践、意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端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贫困问题研究陈端计贫困,作为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范畴,研究、治理、开发贫困、这也一直是人类共同的历史任务。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原来风平浪静的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系统已无法按原来的模式运行下去了,处处是"失衡",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谭芝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问题,从"对现阶段分配关系的认识"、"造成分配关系现状的原因"、"调节现阶段分配关系的政策建议"等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综观其研究成果,侧重政策与实证的研究偏多,理论解释力不够,尤其以马克思经济学的分配理论为指导,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关系的本质及其具体制度安排的相关研究更是鲜见。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更应关注并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收入,这才是理顺现阶段分配关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两极分化 市场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心农 陈勇
一、农业投入机制的运行状况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双层经营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各项政策的不断调整与支农措施的加强,农业投入机制正向着较为灵活、合理的方向演进和发展。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机制仍然处于一种过渡状况,不仅难以适应机制自身不断完善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着在一些现实矛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余永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的教育机构,主要是高等教育机构也被推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一种新型组织,相应地,也应着手开展自己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寒刚
本文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劳动力流动的成因和特点 ,劳动力的供求对比情况及其流动的成本、收益比较 ,怎样按照制度化、社会化和信息化三个方面的要求来加强对劳动力流动的管理。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成本 收益 劳动力流动的管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世勇
我们认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调控问题,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问题一样重要。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必需的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必须包含、组合着价格调控。假如排斥或者疏忽了这个方面,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很难完善和充分地发挥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将受到影响甚至打击。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地位及运行特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冒佩华 郎旭华
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的运动规律、性质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辩证把握资本二重性理论。马克思的资本二重性理论揭示了资本的增殖属性和其所反映的内在经济关系。资本在逐利性的驱使下发展出的三阶段资本运动规律表明,资本进入无序扩张的状态时,其消极作用将逐步取代资本增殖的积极作用,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尽管具有多元的利益指向,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有助于限制和消除各类资本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最终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这也需要通过党领导下的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促进我国各类资本的良性发展、共同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维达 宋冬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随着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已引起社会关注。我们应当如何认识收入差距扩大,怎样把市场配置资源效率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结合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面临探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章
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必然经济现象,表现形式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其结果导致优胜劣汰,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小亮
劳动力产权从其一般的涵义上讲,包括劳动力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及支配权。劳动力产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用。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劳动力产权的形式、结构特征及其实现条件与实现程度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从理论上讲,是应该实现劳动力的全部产权(使用权和所有权),但在现实中并非如此,劳动力的所有权并未真正实现。为此,作者进一步提出并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劳动力全部产权的措施:首先,要明确劳动力产权买现要求的基本内容;其次,要重建剩余收益的分配机制;最后,要创造劳动力产权实现的良好外部社会经济环境。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汪孝德
弥补市场失灵是税收调控存在的客观基础。税收调控具有国家干预、弥补市场失灵和改变所有权的性质。在我国,一方面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必须自觉地运用税收这一强有力的经济手段,来规范市场机制的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