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3)
2023(10634)
2022(8982)
2021(8273)
2020(6984)
2019(15956)
2018(15665)
2017(30691)
2016(15787)
2015(17609)
2014(17090)
2013(16755)
2012(14896)
2011(12951)
2010(12575)
2009(11481)
2008(10808)
2007(9195)
2006(7658)
2005(6214)
作者
(40237)
(33610)
(33605)
(31894)
(21361)
(15945)
(15299)
(13104)
(12893)
(11650)
(11492)
(11433)
(10399)
(10297)
(10144)
(9887)
(9867)
(9793)
(9674)
(9586)
(8072)
(7969)
(7874)
(7818)
(7637)
(7565)
(7150)
(7011)
(6585)
(6504)
学科
(63982)
经济(63809)
(48716)
管理(47419)
(38528)
企业(38528)
方法(33303)
数学(27931)
数学方法(27561)
(18367)
中国(18008)
(17145)
业经(15793)
理论(12635)
农业(12528)
(11755)
贸易(11749)
(11700)
(11603)
(11467)
(11224)
(11087)
财务(11045)
财务管理(11025)
企业财务(10472)
地方(10289)
技术(10038)
环境(9112)
工作(8724)
(8358)
机构
大学(218066)
学院(216069)
(91485)
管理(89923)
经济(89784)
理学(78897)
理学院(78153)
管理学(76961)
管理学院(76518)
研究(63134)
中国(46973)
(42985)
(41699)
科学(35824)
财经(34580)
(31684)
中心(30643)
(30068)
(29371)
经济学(29302)
师范(29164)
业大(28234)
(28173)
(27296)
经济学院(26474)
财经大学(26026)
北京(25715)
研究所(25607)
(23987)
商学(23851)
基金
项目(153731)
科学(124383)
研究(116854)
基金(115163)
(98327)
国家(97465)
科学基金(86433)
社会(79828)
社会科(74832)
社会科学(74808)
基金项目(61035)
(58479)
教育(54305)
自然(53426)
自然科(52284)
自然科学(52275)
自然科学基金(51356)
(49159)
编号(47522)
资助(45039)
成果(37793)
(35344)
重点(33917)
国家社会(33690)
(32827)
(32346)
教育部(31774)
人文(31656)
课题(30592)
创新(30505)
期刊
(93067)
经济(93067)
研究(60399)
中国(37814)
(33977)
管理(31944)
学报(29304)
科学(27890)
大学(24300)
(23822)
教育(23326)
学学(22495)
技术(19644)
财经(18337)
农业(16324)
(15891)
业经(15533)
经济研究(15129)
(14974)
金融(14974)
图书(14372)
问题(12613)
技术经济(10553)
理论(10312)
(10161)
书馆(10094)
图书馆(10094)
商业(9734)
统计(9411)
实践(9394)
共检索到301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庆许  
劳动价值的本质是社会能量。从社会能量的生产过程来看,活劳动具备生产性、传递性和有益性三大特征。服务是具有劳动价值和社会能量的非实物形态的商品,服务的生产属性在交易中表现为获得收入。阶级社会中的服务和生产劳动是隶属于其生产方式的,从社会能量的角度看,阶级社会中创造剩余价值和占有剩余价值是割裂的。服务是创造价值、剩余价值和社会能量的生产劳动,并表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整体利益一致的属性,社会主义的服务也是生产劳动一般的表现形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庆许  
新世纪需要劳动价值理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文章通过对"劳动力商品"和劳动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劳动力不是商品,而是在一定时间内对劳动能力支配权的出租,工资则是劳动能力的租赁收入;劳动价值的实质是社会能量,而作为价值的社会能量具有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独特的自我增值规律;作为劳动价值的社会能量吸收的生产资料的能量转移构成劳动力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能量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庆许  
商品生产是价值生产和社会能量生产的辩证统一。从商品社会能量的结构可以发现:剥削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对劳动社会能量的占有。生产资料的能量输入是劳动力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的秘密。劳动创造价值和社会能量的本质在于劳动协作,而劳动协作可以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良性循环。商品等价交换是一种节约能量的经济过程。国际贸易的本质是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协作,具有节约能量、促进社会化大生产良性循环的功能。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生产力基础上的协作,是全球性的合作共赢。贸易保护和反全球化具有破坏生产、浪费能量的属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庆许  
商品生产是价值生产和社会能量生产的辩证统一。从商品社会能量的结构可以发现:剥削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对劳动社会能量的占有。生产资料的能量输入是劳动力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的秘密。劳动创造价值和社会能量的本质在于劳动协作,而劳动协作可以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良性循环。商品等价交换是一种节约能量的经济过程。国际贸易的本质是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协作,具有节约能量、促进社会化大生产良性循环的功能。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生产力基础上的协作,是全球性的合作共赢。贸易保护和反全球化具有破坏生产、浪费能量的属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巧珍  
传统政治经济学误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决定的原理 ,当作马克思主义完整意义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决定的理论实际上只是抽象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还在劳动对人自由发展的更广泛意义上考察了劳动价值问题。要使劳动价值论适应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研究的需要 ,必须超越狭义的抽象劳动价值论 ,确立广义的劳动价值论 ,确立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新内涵和新内容。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廖进  
“一元”和“多元”的分野,仍然是当前有关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论争的焦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颠覆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源泉的“一元论”,但必须充分重视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媒介”作用。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新的实际,具体分析“科学劳动”、“创新劳动”、“管理劳动”、“精神劳动”和“服务业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与特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谢思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论理论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和解放斗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取得了伟大的成功。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能否成为具体经济活动的直接依据就值得研究了。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再认识推进我们的观念更新,从而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形成对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新认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本文提出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性工程是对劳动的含义进行拓展。在此基础上 ,本文认为 ,从总体上来说 ,第三产业的劳动应视为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科技劳动往往含有知识财产因素 ,科技劳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创新力 ;管理劳动是高级的智力劳动 ,它体现了人类劳动独具的组织力。因此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必须正确对待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现实性和合理性以及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国友  李椿  
萌发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价值论之争,实际上是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宣战,为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迎来了春天。随着历史条件的显著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的充分发展,劳动价值论开始了一元与多元的争论。新劳动价值一元论则是在继承劳动创造价值这一本原的创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而多元论则试图夸大物化劳动的条件作用,片面强调效率,弱化公平,推崇市场至上。十多年的论争昭示世人:理论自身发展的逻辑就是不断被后人超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立军  
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文中指出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关于价值创造的理论与方法 ;澄清传统政治经济学中一系列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原意、更脱离现实经济生活的观念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 ,扩展价值创造和生产性劳动的领域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磊  
以"不能量化"来证伪劳动价值论的观点,肇始于对马克思"价值转型"理论的质疑,其典型代表就是"庞巴维克质疑"。"庞巴维克质疑"的要害在于:劳动价值论所定义的价值,与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价格存在"计量"上的不一致。在回应这个质疑的过程中,晚近以来,"数量化"的努力逐渐成了为劳动价值论辩护的主流。笔者无意否定这些努力的学术贡献和意义。但是,用西方经济学的话语来讨论劳动价值的量化,这是不是在分析一个真问题?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所谓"价值量化",其实只是价值在形式上的量化,而不是价值在实质规定上的量化。能够量化的只能是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磊  
以"不能量化"来证伪劳动价值论的观点,肇始于对马克思"价值转型"理论的质疑,其典型代表就是"庞巴维克质疑"。"庞巴维克质疑"的要害在于:劳动价值论所定义的价值,与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价格存在"计量"上的不一致。在回应这个质疑的过程中,晚近以来,"数量化"的努力逐渐成了为劳动价值论辩护的主流。笔者无意否定这些努力的学术贡献和意义。但是,用西方经济学的话语来讨论劳动价值的量化,这是不是在分析一个真问题?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所谓"价值量化",其实只是价值在形式上的量化,而不是价值在实质规定上的量化。能够量化的只能是价格,而不是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对此有着非常深刻而明确的洞察。其实,不仅劳动价值论定义的价值无法量化,西方经济学定义的价值(效用价值)也是无法量化的。虽然马克思对劳动价值既有质的分析又有量的分析,但是,马克思对劳动价值所做的定量分析,完全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价格计量。"量化"是科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但并不是科学的唯一任务。发现并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定,才是科学的根本任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晋利珍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生产方式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从宏观层面上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劳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并概括出三个方面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劳动关系是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劳动关系、是以实质上的公平交换为基础的劳动关系、是以整体(或集体)的视角发展的劳动关系。这一研究视角是对目前劳动关系研究范围的拓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振羽  
作者认为,生产资料参与创造价值论误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体系,其中包括:误解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忽视马克思的旧价值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理论;误解马克思的价值本质理论。此外,还误解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误解马克思的劳动生产力理论,误解马克思的总体工人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理论,忽视了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