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02)
- 2023(13667)
- 2022(11850)
- 2021(11243)
- 2020(9279)
- 2019(21299)
- 2018(21512)
- 2017(41021)
- 2016(22554)
- 2015(25437)
- 2014(25743)
- 2013(25234)
- 2012(23106)
- 2011(20907)
- 2010(20917)
- 2009(19263)
- 2008(18550)
- 2007(16512)
- 2006(14693)
- 2005(12574)
- 学科
- 济(90757)
- 经济(90575)
- 业(65079)
- 管理(58304)
- 农(50758)
- 企(44565)
- 企业(44565)
- 方法(38524)
- 农业(33771)
- 数学(32297)
- 数学方法(31900)
- 业经(25713)
- 中国(23786)
- 学(20727)
- 财(20139)
- 地方(19752)
- 制(17834)
- 理论(16222)
- 和(15067)
- 发(14039)
- 贸(13739)
- 贸易(13734)
- 体(13669)
- 技术(13573)
- 教育(13484)
- 环境(13376)
- 易(13325)
- 策(13165)
- 银(12607)
- 农业经济(12595)
- 机构
- 学院(318548)
- 大学(316600)
- 管理(127018)
- 济(121772)
- 经济(118940)
- 理学(110443)
- 理学院(109226)
- 研究(107870)
- 管理学(107296)
- 管理学院(106744)
- 中国(79732)
- 农(72459)
- 科学(69670)
- 京(67703)
- 业大(56073)
- 农业(55651)
- 所(54776)
- 财(53145)
- 研究所(50163)
- 中心(49618)
- 江(47283)
- 范(43841)
- 师范(43438)
- 财经(42477)
- 北京(42096)
- 经(38670)
- 院(38514)
- 州(37976)
- 农业大学(35070)
- 经济管理(34932)
- 基金
- 项目(222090)
- 科学(173224)
- 研究(164243)
- 基金(158344)
- 家(138288)
- 国家(136998)
- 科学基金(116581)
- 社会(102208)
- 社会科(95629)
- 社会科学(95597)
- 省(88938)
- 基金项目(84879)
- 自然(75292)
- 教育(74223)
- 划(73766)
- 自然科(73464)
- 自然科学(73444)
- 自然科学基金(72091)
- 编号(69542)
- 资助(63970)
- 成果(56417)
- 重点(49160)
- 部(48433)
- 发(47711)
- 课题(47202)
- 创(45472)
- 创新(42296)
- 科研(42078)
- 国家社会(40693)
- 大学(40636)
- 期刊
- 济(140434)
- 经济(140434)
- 研究(90243)
- 农(74337)
- 中国(64658)
- 学报(55382)
- 农业(50635)
- 科学(50103)
- 大学(42118)
- 管理(41633)
- 学学(39763)
- 教育(38520)
- 财(38172)
- 业经(28643)
- 技术(27388)
- 融(26302)
- 金融(26302)
- 业(23413)
- 财经(19413)
- 问题(19179)
- 经济研究(18995)
- 版(18402)
- 图书(16863)
- 科技(16591)
- 经(16410)
- 业大(16194)
- 农业经济(15194)
- 技术经济(15176)
- 资源(15073)
- 理论(14976)
共检索到464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立清 李明贤
本文以解决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问题为基本任务,概括了国内包括重庆市“简便实用型”、北京市房山区“新农村数字化模型”、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和南京市江宁区、湖南湘西自治州等地方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评价、简便可行、系统性、可比性和导向性等六大基本原则。文章采用AHP方法,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50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运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 评价实践 指标体系 评价原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秀霞 刘雁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挖掘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的基础上,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和地域特色等方面构建了“4+X”评价体系,此评价体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偏差、遗漏等会有一定的补充,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入正轨。旨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翔宇 余志刚 李丹
本文在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新型农民、发达农业与和谐农村三个方面提出了新农村的评价标准,建立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的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加权求和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3种可供选择的具体评价方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来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揭示了公共政策体系建构的现实目标,中国农村现状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决定了建构农村公共政策体系的政策取向、政策客体、政策措施和政策困境以及农村公共政策体系纵向建构、横向建构、过程建构的三个向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来位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厘清科学发展内涵,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根本目标;突出农民权利主体和政府责任主体的地位,强调非政府组织服务载体的功能;综合运用民意表达、互动协商、行政主导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提升公众满意度和供给有效性;梯度推进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劳动就业、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项目,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福春
“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改善等一系列问题都有赖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改革与深化。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玉科
我国传统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问题,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热在城里,冷在乡里,停在村里,到不了农民手里"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文提出了构建由科技法规与政策、科技投入、科技组织、科技产品有机结合形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公益性科技支撑体系,设计了公益性科技支撑体系的运行体制和激励机制,建议通过实施和完善科技支农"110"工程,完善和深化农村科技培训工程,全力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工程,实施大中专毕业生支农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义工(志愿者)工程等,基本满足广大农民对先进适用技术的需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合金 李保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滞后,与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以支持“三农”为重点,结合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合作金融、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金融四大金融“支柱”对新农村建设不同层次资金需要的网状覆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丽华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它也是每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我们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中赢得了主动,特别对于那些文化建设与发展相对滞后的广大农村地区,意义尤其重大。如果失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建设新农村也就随之迷失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新农村建设 内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晓辉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我国经济强劲发展,使我国社会结构凸现多系统、多技术共存的混合型社会特征和文明特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政府从全局战略高度出发科学分析和把握形势,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方向。本文从农村发展历程、国外优秀经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对发展新农村市场经济的构想。
关键词:
构筑 新农村 市场 经济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证,是建设和谐新农村文化的根本。当前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存在农村基层干部对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建设实践流于形式、建设的主体缺失严重等问题,需要通过以下路径建设:转变观念,切实发挥农村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群众利益需求;转换表述方式,通俗化理论;注重先进文化与乡土文化的有机融合;建立有效的保障制度、激励和惩罚制度;正面引导,加强监管,规范农村文化市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兰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和引导,但在当前的切合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话语系统来进行,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经勇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是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为背景的。这就必须改革传统的"重城轻乡"的国家财政体制,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同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大地。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关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公共财政体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孔来
目前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鲜明特点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推进新农村建设。它是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成要素可分为环境要素、基础要素和效果因素三大类;环境要素的改善依赖于政府,基础要素的改善主要是农村自身建设,效果因素的改善依赖于环境因素和基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农村测度指标体系应分成不同的级别;就目前而言,调控新农村建设主要靠县一级,考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主要应放在县级和村级进行。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乡统筹 新型农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