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6)
2023(8160)
2022(6843)
2021(6457)
2020(5311)
2019(11854)
2018(11912)
2017(21938)
2016(12102)
2015(13467)
2014(13826)
2013(13478)
2012(12462)
2011(11365)
2010(11596)
2009(10893)
2008(10770)
2007(10154)
2006(9086)
2005(7849)
作者
(36545)
(31061)
(30468)
(29079)
(18957)
(15107)
(13850)
(12260)
(11878)
(10841)
(10598)
(10330)
(9829)
(9624)
(9615)
(9296)
(9266)
(8868)
(8844)
(8751)
(7862)
(7845)
(7611)
(7391)
(7147)
(7081)
(6823)
(6804)
(6518)
(6438)
学科
(51456)
经济(51303)
(49226)
(37832)
农业(33094)
管理(25960)
业经(18902)
(18087)
企业(18087)
方法(17835)
中国(13881)
数学(13787)
数学方法(13465)
农业经济(12393)
(12038)
(11831)
地方(11584)
(10767)
(10263)
(9840)
理论(9558)
(9544)
农村(9523)
发展(9054)
(9039)
(8995)
(8389)
土地(8076)
建设(8041)
及其(7940)
机构
学院(175030)
大学(169610)
(66943)
经济(65292)
管理(64867)
研究(62890)
(55789)
理学(55560)
理学院(54954)
管理学(53755)
管理学院(53476)
中国(48807)
农业(42534)
科学(40984)
(36550)
业大(35983)
(33091)
中心(30093)
研究所(29993)
(29677)
(28668)
农业大学(26201)
(24590)
师范(24328)
(23709)
财经(22631)
北京(22359)
(22010)
(21875)
(21157)
基金
项目(117404)
科学(90889)
研究(87817)
基金(81846)
(72350)
国家(71559)
科学基金(59745)
社会(55462)
社会科(50930)
社会科学(50912)
(48961)
基金项目(42930)
(39734)
教育(38748)
编号(38310)
自然(37056)
自然科(36140)
自然科学(36126)
自然科学基金(35435)
资助(32700)
(31823)
成果(31440)
(26405)
课题(26367)
重点(26207)
(25442)
(23322)
(22168)
科研(22096)
国家社会(22028)
期刊
(85683)
经济(85683)
(62240)
研究(48462)
中国(43428)
农业(42221)
学报(33315)
科学(29205)
大学(25683)
学学(24512)
(22129)
教育(21678)
业经(21183)
(18952)
管理(18416)
(16590)
金融(16590)
技术(15481)
农业经济(14585)
农村(14137)
(14137)
(13282)
问题(11964)
业大(11065)
财经(10342)
经济研究(10279)
社会(10166)
农业大学(9949)
世界(9902)
统计(9826)
共检索到271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翔宇  余志刚  李丹  
本文在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新型农民、发达农业与和谐农村三个方面提出了新农村的评价标准,建立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的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加权求和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3种可供选择的具体评价方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立清  李明贤  
本文以解决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问题为基本任务,概括了国内包括重庆市“简便实用型”、北京市房山区“新农村数字化模型”、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和南京市江宁区、湖南湘西自治州等地方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评价、简便可行、系统性、可比性和导向性等六大基本原则。文章采用AHP方法,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50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运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孔来  
目前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鲜明特点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推进新农村建设。它是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成要素可分为环境要素、基础要素和效果因素三大类;环境要素的改善依赖于政府,基础要素的改善主要是农村自身建设,效果因素的改善依赖于环境因素和基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农村测度指标体系应分成不同的级别;就目前而言,调控新农村建设主要靠县一级,考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主要应放在县级和村级进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秀霞  刘雁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挖掘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的基础上,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和地域特色等方面构建了“4+X”评价体系,此评价体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偏差、遗漏等会有一定的补充,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入正轨。旨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凯辉  陈凤敏  孙丽敏  胡景辉  冯改静  王越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特征,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和石家庄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对石家庄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量化的目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季健  
目前,企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逃国家税款、损害员工利益、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忽视公益慈善事业等问题,反映出其社会责任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必须建立基于企业价值评价标准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以形成全社会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应遵守客观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和易于判断或量化原则,设6个一级指标,包括员工权益保护、经营道德、生态效益、创新发展能力、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行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17个二级指标和59个三级指标。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可具体量化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多不可量化指标必将被纳入评价标准之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领先,傅泽田,穆维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  吴腾华  
发展金融市场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金融市场发展不仅体现在总量的扩张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结构的优化方面。评价金融市场结构优化与否的标准将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标准体系,它具体包括要素标准、功能标准、效率标准、核心竞争力标准、金融技术标准和金融生态标准等。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金融市场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和梯度化。其相应的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类、18个一级指标和50多个二级指标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广海  陈通  赵言涛  徐大立  
通过探讨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提出了基于和谐社会理念的新农村概念,并分析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为了考核和谐农村建设的成果,本文基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构建了评价和谐新农村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简要介绍了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的运用步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俊贤  
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目标。随着2000年的逐渐逼近,小康水平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越来越引起人民的关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以上,对于全国乃至一省、一地区、一县来说,如果没有广大农村居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就无小康社会可言。因此,研究和建立农村小康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标准,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政治、经济意义。一、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小康的基本概念,对于什么是小康水平,目前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就是把小康社会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以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等同起来。它对于衡量我国是否进入小康社会无疑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标准。但事实上,“小康社会”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有必要加深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从严格意义上讲,“小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小康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社会主义基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来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揭示了公共政策体系建构的现实目标,中国农村现状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决定了建构农村公共政策体系的政策取向、政策客体、政策措施和政策困境以及农村公共政策体系纵向建构、横向建构、过程建构的三个向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来位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厘清科学发展内涵,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根本目标;突出农民权利主体和政府责任主体的地位,强调非政府组织服务载体的功能;综合运用民意表达、互动协商、行政主导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提升公众满意度和供给有效性;梯度推进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劳动就业、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项目,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丽娟  丁恩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它是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友平  
大多数民族地区仍处于贫困或深度贫困之中,发展民族社区,在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将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在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构建起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