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27)
- 2023(18054)
- 2022(15477)
- 2021(14616)
- 2020(11886)
- 2019(27086)
- 2018(27095)
- 2017(51224)
- 2016(27887)
- 2015(31561)
- 2014(31449)
- 2013(31149)
- 2012(28846)
- 2011(26261)
- 2010(26693)
- 2009(24698)
- 2008(23999)
- 2007(21656)
- 2006(19433)
- 2005(17526)
- 学科
- 济(117757)
- 经济(117562)
- 业(78493)
- 管理(75269)
- 企(56608)
- 企业(56608)
- 农(52167)
- 方法(43813)
- 中国(35913)
- 数学(35723)
- 数学方法(35271)
- 农业(34781)
- 业经(31386)
- 地方(31384)
- 财(25606)
- 学(25072)
- 制(22966)
- 理论(20133)
- 贸(19930)
- 贸易(19912)
- 和(19760)
- 易(19220)
- 银(18910)
- 银行(18861)
- 发(18794)
- 环境(18293)
- 行(18133)
- 融(17827)
- 金融(17824)
- 技术(17822)
- 机构
- 学院(395486)
- 大学(393021)
- 济(155642)
- 管理(153251)
- 经济(151944)
- 研究(138261)
- 理学(130903)
- 理学院(129380)
- 管理学(127136)
- 管理学院(126410)
- 中国(105898)
- 科学(85942)
- 京(85660)
- 农(78025)
- 财(70849)
- 所(70378)
- 中心(63832)
- 研究所(63318)
- 业大(62215)
- 江(61871)
- 农业(59619)
- 范(56675)
- 师范(56174)
- 财经(54864)
- 北京(54458)
- 州(50169)
- 经(49692)
- 院(49691)
- 师范大学(44889)
- 省(44549)
- 基金
- 项目(262292)
- 科学(205884)
- 研究(197434)
- 基金(186477)
- 家(161690)
- 国家(160177)
- 科学基金(136804)
- 社会(123789)
- 社会科(116202)
- 社会科学(116168)
- 省(104701)
- 基金项目(98996)
- 教育(90143)
- 划(87070)
- 自然(86493)
- 自然科(84385)
- 自然科学(84369)
- 编号(83857)
- 自然科学基金(82812)
- 资助(75150)
- 成果(69115)
- 发(60036)
- 重点(58894)
- 课题(57967)
- 部(57221)
- 创(54098)
- 创新(50322)
- 国家社会(49616)
- 项目编号(49190)
- 科研(49085)
- 期刊
- 济(188181)
- 经济(188181)
- 研究(120538)
- 中国(88733)
- 农(77982)
- 学报(62353)
- 科学(58716)
- 管理(55339)
- 教育(53346)
- 农业(52792)
- 财(52088)
- 大学(47751)
- 学学(44374)
- 融(39282)
- 金融(39282)
- 技术(35378)
- 业经(35362)
- 经济研究(26826)
- 财经(25949)
- 业(25417)
- 问题(25214)
- 图书(23837)
- 经(22220)
- 版(20316)
- 科技(19348)
- 技术经济(18945)
- 资源(18691)
- 理论(18530)
- 现代(18271)
- 世界(17878)
共检索到613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余斌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政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农村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了农村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和功能,以及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非营利组织 发展研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冯占春 时先锋 刘运国 罗五金
村级卫生组织提供的服务多属于农村公共产品,村级卫生组织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由于政府对村级卫生组织支持不足,村级卫生服务人员素质偏低等原因,使得村级卫生组织发展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议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村级卫生组织的投入,重视对村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村卫生室进行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新农村 村级卫生组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辛岭 蒋和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分布、人力资源状况方面各不相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建设重点和建设途径,用以指导新农村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彭姣婷 杨从明
发展林业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农民的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也可以扩大农村人口的就业,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社区林业有利于林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牧业与林业的相互渗透;有利于保护土著居民的文化整体性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林业发展 社区林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来春 刘明君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的理论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具体可概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扩展农民的实质自由为最终目的,以扩展农民的工具性自由为重要手段,并将扩展农民个人自由作为社会的承诺,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关键词:
自由 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兰娟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农民问题的新观点、新看法、新主张,构建了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彰显个人智慧的农民思想。邓小平农民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以邓小平农民思想的基本内涵为逻辑起点,在明确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邓小平农民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泰城 刘家桂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尚没有依据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实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在实践中表现为农村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因此,利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中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加快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能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新农村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探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振宇 李俊奎
农村文化产业是从地域上对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进行细化而来的一个概念,是指发生在农村社会的、以农民为参与主体的、具有文化表征的经济实践活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经济和文化)决定着其既有"商品"自利的特点,又有着鲜明的文化表征。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才匮乏等诸多发展困境。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之双重功能,健全农村文化产业"产权制度"与"企业制度",创新农村文化产业"投资"与"融资"方式,完善农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实现农村文
关键词:
农村 文化产业 新农村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石山
“中国农村象非洲”、“共产党还要我们穷多久”,这两种声音应该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大农业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县级领导的作用与县域经济的现状,关系到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应将山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把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作为工作重点,要处理好农村工作中的点面关系,要把尊重自然规律摆到主导位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山区建设 领导作用 合作组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明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功能。因此,必须深刻认识“以旅促农”在大力发展和提升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一步精心规划、狠抓落实,突出优势、发挥特色,规范服务、提高质量,培育人才、加强宣传,注重保护、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旅游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以旅促农 发展模式 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可
发展农产品网上营销,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农产品网上营销是一种必然趋势,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当加强领导;全面普及网络知识,培养专业性人才;建立农村网络平台,整合网络资源;实现农业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化生产;解决农业网络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关键词:
农产品 网上营销 新农村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少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就是要建立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视。针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应遵循三项原则,即: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原则,生产、经济、生态三个持续性结合原则,可持续的农业科技推动原则。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 路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东风 傅强
作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保险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针对这一要求,我国农业保险目前在整体上还比较滞后,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要实现我国农业保险的加快发展,就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法制建设、业务经营、政策扶持、社会引导、舆论宣传等方面采取切实举措,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适宜的主、客观环境和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少琴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特征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农民增收、生活宽裕,生动高扬历史唯物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特征是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时代特征是促进和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拓展辩证唯物主义新视野。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科学发展观 哲学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立艳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针,在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建设和谐农村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协调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坚持改革创新、科技进步理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新农村 重要作用 对策性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