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51)
- 2023(15137)
- 2022(12991)
- 2021(12493)
- 2020(10217)
- 2019(23470)
- 2018(23392)
- 2017(45007)
- 2016(24519)
- 2015(27680)
- 2014(27774)
- 2013(27343)
- 2012(25279)
- 2011(22619)
- 2010(23014)
- 2009(21016)
- 2008(20784)
- 2007(18503)
- 2006(16493)
- 2005(14391)
- 学科
- 济(96901)
- 经济(96717)
- 业(74363)
- 管理(70976)
- 企(53365)
- 企业(53365)
- 农(51547)
- 方法(39539)
- 农业(34121)
- 财(33701)
- 数学(33054)
- 数学方法(32654)
- 中国(28339)
- 业经(27110)
- 地方(22791)
- 制(21122)
- 学(19659)
- 务(17352)
- 财务(17275)
- 财务管理(17224)
- 理论(17032)
- 策(16885)
- 企业财务(16370)
- 贸(16192)
- 贸易(16185)
- 和(15998)
- 易(15756)
- 发(14763)
- 银(14664)
- 体(14635)
- 机构
- 学院(341047)
- 大学(337994)
- 管理(136949)
- 济(135934)
- 经济(132812)
- 理学(118234)
- 理学院(116995)
- 管理学(115165)
- 管理学院(114541)
- 研究(113550)
- 中国(87213)
- 京(71722)
- 科学(69087)
- 农(68089)
- 财(68037)
- 所(56193)
- 业大(53968)
- 中心(53152)
- 江(52055)
- 农业(51674)
- 财经(50582)
- 研究所(50443)
- 范(46064)
- 经(45953)
- 师范(45756)
- 北京(45172)
- 州(41443)
- 院(40568)
- 经济学(38481)
- 经济管理(37203)
- 基金
- 项目(228442)
- 科学(179395)
- 研究(174363)
- 基金(163654)
- 家(140232)
- 国家(138889)
- 科学基金(119720)
- 社会(109494)
- 社会科(102663)
- 社会科学(102632)
- 省(90085)
- 基金项目(87036)
- 教育(79216)
- 自然(75407)
- 编号(74606)
- 划(74279)
- 自然科(73561)
- 自然科学(73548)
- 自然科学基金(72217)
- 资助(66168)
- 成果(61683)
- 部(50845)
- 课题(50337)
- 重点(50273)
- 发(49109)
- 创(46983)
- 项目编号(43914)
- 国家社会(43667)
- 创新(43640)
- 教育部(43536)
- 期刊
- 济(159451)
- 经济(159451)
- 研究(103905)
- 中国(72241)
- 农(69978)
- 财(53643)
- 学报(51594)
- 科学(48059)
- 农业(47552)
- 管理(46593)
- 教育(42374)
- 大学(40669)
- 学学(38003)
- 融(33115)
- 金融(33115)
- 业经(30421)
- 技术(29451)
- 财经(24044)
- 经济研究(22511)
- 业(21807)
- 问题(21392)
- 经(20360)
- 图书(19083)
- 版(18275)
- 理论(16454)
- 技术经济(16246)
- 科技(16119)
- 现代(15960)
- 农业经济(15551)
- 农村(15482)
共检索到517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储德银 胡子燕
本文在分析“十五”时期国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展望、提出“十一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建立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促进农村社会事业进步的财政政策体系。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财政政策 建设 改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丁学东 苑广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每一方面工作都与财政工作密切相关,财政大有可为。本期推出的这组专题"建设新农村,财政做什么"只能算是破题,今后本刊将继续报道这方面的内容,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必须抓住机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体制保障和政策手段,财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肩负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建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从“新”字立意开始分析,在寻找差异的过程中发现财政投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投入领域,并针对实际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了控制预案。
关键词:
财政投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制度对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明
一、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分析(一)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界定。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提出的课题。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重点,不是直接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涧
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分割的公共财政政策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发展滞后,资源要素向城市快速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品市场份额持续萎缩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从建立规范的城乡统一税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实行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政策。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公共财政 问题 措施 要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新武 雷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目前财政支农政策所面临的问题及缺陷,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创新财政支农政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财政支农政策 政策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建军 李腊云
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无不与财政金融支持关系紧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农村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存在着财政拨款投入总量不足、政策性银行业务范围太窄、商业性银行撤离农村、农村资金严重流出等问题,由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应该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农村财政金融支持体系以适应新农村的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文基
本文论述了财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分析了目前财政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对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财政 支持 投入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财政体制作保障。本文以此立意,分析了1994年财政体制取向与新农村建设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评价了1998年以来财政政策性安排对于缓和农村矛盾、强化农村财政保障的积极作用,最后提出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研究建立财政保障的长效机制的思路。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财政保障机制 财政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练军 李长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海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本文围绕农业的财政投入,提出了财政投入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性及投入目标,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投入取向及其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关礼
一、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进一步理清财政支农工作思路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概括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我们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财政支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庆娜 张晓光 李志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农民的自主建设。财政要按照“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缺位,防止越位,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农民要主动配合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使自己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
财政 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石山
“中国农村象非洲”、“共产党还要我们穷多久”,这两种声音应该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大农业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县级领导的作用与县域经济的现状,关系到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应将山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把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作为工作重点,要处理好农村工作中的点面关系,要把尊重自然规律摆到主导位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山区建设 领导作用 合作组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