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2)
- 2023(15777)
- 2022(13293)
- 2021(12214)
- 2020(10240)
- 2019(23459)
- 2018(23204)
- 2017(44278)
- 2016(24041)
- 2015(27313)
- 2014(27346)
- 2013(27242)
- 2012(25691)
- 2011(23489)
- 2010(23756)
- 2009(22340)
- 2008(22037)
- 2007(20366)
- 2006(18289)
- 2005(16696)
- 学科
- 济(118673)
- 经济(118491)
- 业(67951)
- 管理(66486)
- 农(51758)
- 企(47060)
- 企业(47060)
- 方法(41209)
- 数学(34731)
- 数学方法(34421)
- 农业(34331)
- 业经(29774)
- 中国(29509)
- 地方(29295)
- 财(26492)
- 制(24427)
- 学(21900)
- 贸(17461)
- 贸易(17452)
- 体(17319)
- 和(17161)
- 易(16854)
- 环境(16513)
- 发(16499)
- 银(16344)
- 银行(16316)
- 融(15927)
- 金融(15921)
- 理论(15888)
- 行(15623)
- 机构
- 学院(349394)
- 大学(346444)
- 济(152090)
- 经济(148829)
- 管理(129143)
- 研究(122869)
- 理学(109816)
- 理学院(108533)
- 管理学(106778)
- 管理学院(106116)
- 中国(95190)
- 京(73439)
- 科学(72606)
- 农(71667)
- 财(70269)
- 所(62355)
- 中心(57862)
- 江(56591)
- 研究所(55747)
- 农业(54872)
- 财经(53943)
- 业大(53696)
- 经(48615)
- 范(47063)
- 经济学(46744)
- 师范(46688)
- 北京(46167)
- 州(43853)
- 院(43218)
- 经济学院(41785)
- 基金
- 项目(223118)
- 科学(174883)
- 研究(168542)
- 基金(159457)
- 家(137457)
- 国家(136158)
- 科学基金(115841)
- 社会(108866)
- 社会科(102027)
- 社会科学(101994)
- 省(89062)
- 基金项目(84936)
- 教育(76370)
- 划(73154)
- 自然(70873)
- 编号(70051)
- 自然科(69082)
- 自然科学(69063)
- 自然科学基金(67832)
- 资助(63292)
- 成果(58007)
- 重点(50317)
- 发(50289)
- 部(49888)
- 课题(48817)
- 创(45812)
- 制(45178)
- 国家社会(44446)
- 性(42910)
- 创新(42878)
- 期刊
- 济(186783)
- 经济(186783)
- 研究(108491)
- 中国(78323)
- 农(73142)
- 财(55865)
- 学报(53034)
- 科学(49524)
- 农业(49093)
- 管理(45392)
- 大学(41417)
- 学学(38894)
- 教育(37856)
- 融(36249)
- 金融(36249)
- 业经(32796)
- 技术(31135)
- 经济研究(27618)
- 财经(27581)
- 问题(25250)
- 业(24180)
- 经(23819)
- 世界(18985)
- 版(18927)
- 技术经济(18401)
- 贸(16804)
- 经济问题(16785)
- 农村(16608)
- 村(16608)
- 资源(16200)
共检索到550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逢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为了妥善地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形成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和制度因素,其路径依赖的特征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在“三农”问题上,制度的路径依赖性有可能对新农村建设造成的阻力影响,通过分析四川省苍溪县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出路。
关键词:
三农问题 新农村建设 制度分析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尹栾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新文化。农村文化产品消费的整体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提供这些产品的必然性;农村文化产品消费所具有的强大的正外部性效用,决定了政府提供这种产品的必要性。政府在提供农村文化产品时扮演的是双重角色——既是制度供给者,也是产品供给者。但是,二者是有主次的,政府首先应该是制度供给者。政府在完善正式制度供给的同时,要紧密结合源于农民自身的非正式制度,建设起真正属于农民的先进文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石山
“中国农村象非洲”、“共产党还要我们穷多久”,这两种声音应该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大农业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县级领导的作用与县域经济的现状,关系到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应将山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把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作为工作重点,要处理好农村工作中的点面关系,要把尊重自然规律摆到主导位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山区建设 领导作用 合作组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新华 马璐璐 张金明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从绩效优化的角度探讨集体建设用地的最适产权安排。研究发现:"共同共有"无法解决产权主体"虚化"、"委托代理"以及产权的非排他性等问题,因此绩效低下;另一方面,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土地配置低效以及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也制约着"共有私用"绩效的优化。而"按份共有"的产权模式具有产权明晰、治理结构合理、风险规避以及交易费用低等优势,是集体建设用地的最适产权安排模式。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产权安排 制度经济学 共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芒环
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申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充分体现了党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经济学最基础的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条主线展开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理论分析:新农村建设战略指导思想的核心,就是改造传统农业,打开"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质变。因此,新农村建设应力图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途径,"多予少取放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进而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现代农业模式。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济学理论 现代农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红军
本文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作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机制和农产品交易效率提升机制以及相应的具体途径。结果表明,在这两个经济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下,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向现代化转型,但如果不彻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农民迁移和就业方面的歧视,城乡收入差距并不一定会随之缩小。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从另一面表明,在二元结构、工业和城市偏向政策下,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机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而间接促使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也难以有效地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这意味着,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破除阻碍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各种制度和障碍确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化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新世纪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县市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农村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功能,积极探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新方法,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过程中发挥其优势作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县级图书馆 服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慧
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韩国新村运动,其价值取向完全一致,即都是为解决本国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而开展的全民性工程。综合考评中国农村落后“三农”问题日益突出种种因素,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管理民主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管理民主为核心紧紧地抓住这一工作主题。管理民主,首先是村委会管理民主,村委会实现管理民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一要摆脱乡(镇)政府的行政干预,二要得到村党支部的工作支持,三要村委会成员文化素质的迅速提高。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核心 管理民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云生 刘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一种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新的总体发展思路,标志着我国开始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本文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因,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源是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于制度创新,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行一系列改革。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乡二元结构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蔡立雄 何炼成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比强制性制度变迁能获得更大收入流,同时付出更少变迁成本,是一种高效率的制度变迁。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三次大规模制度变迁表明,凡是有广泛制度需求基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都能取得好的绩效;而没有需求基础的强制性变迁则成本高昂并最终失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新的大规模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有广泛的制度需求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顺势而为,防止落入高成本、低收益的强制性变迁陷阱。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迎光
农村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社应以专业社为主,综合社为辅,为了取得规模效益应成立联合社,同时加强社间合作。农村合作社应实行国际化经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为加快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
关键词:
农村合作社 新农村 综合社 专业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季六祥 丁孝智 张华
制度熵是关于制度系统的复杂性与有序性关系和效率结构的状态描述。本文刻画了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关系图谱,即一个基于关系特征描述的"评价树",通过引入复杂性尺度,进而构建了制度熵评价的理论模型。实证显示,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制度运行总体上处于一般熵减状态,即由改革增量带来的制度优化增量以及制度绩效呈增加态势,表明现有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较为有利,但也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和必要。出于改革的现实考量,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关系图谱 制度熵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晰隆 陈娟 叶进
本文借鉴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市场化测度的基本思想,为我国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的测度设立了较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四川省苍溪县农村生产要素的基础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当前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的程度十分低下,处于弱市场经济状态。因此认为,我国今后农村经济改革中的重点应更加侧重于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并基于这一思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生产要素 市场化测度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