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1)
- 2023(13083)
- 2022(11091)
- 2021(10298)
- 2020(8093)
- 2019(18174)
- 2018(18145)
- 2017(33685)
- 2016(18336)
- 2015(20861)
- 2014(21332)
- 2013(21131)
- 2012(20210)
- 2011(18552)
- 2010(19325)
- 2009(17951)
- 2008(17725)
- 2007(16585)
- 2006(15426)
- 2005(14473)
- 学科
- 济(98679)
- 经济(98511)
- 业(51111)
- 农(50274)
- 管理(44188)
- 农业(33681)
- 中国(30205)
- 地方(29910)
- 企(29829)
- 企业(29829)
- 业经(26709)
- 方法(25334)
- 数学(19396)
- 数学方法(19167)
- 制(18451)
- 学(17289)
- 发(17227)
- 财(16792)
- 地方经济(16016)
- 银(15294)
- 银行(15282)
- 行(14842)
- 融(14802)
- 金融(14800)
- 理论(14765)
- 和(13869)
- 贸(13642)
- 贸易(13625)
- 发展(13378)
- 展(13341)
- 机构
- 学院(269771)
- 大学(262654)
- 济(118765)
- 经济(116056)
- 研究(100313)
- 管理(95368)
- 中国(79922)
- 理学(78561)
- 理学院(77612)
- 管理学(76370)
- 管理学院(75862)
- 农(57847)
- 京(57315)
- 科学(57040)
- 财(54185)
- 所(51294)
- 中心(46796)
- 江(46592)
- 研究所(45010)
- 农业(43289)
- 财经(40121)
- 业大(40063)
- 范(39789)
- 师范(39498)
- 北京(37235)
- 州(37083)
- 经(35937)
- 经济学(35406)
- 省(34804)
- 院(34800)
- 基金
- 项目(158828)
- 研究(127291)
- 科学(123646)
- 基金(109125)
- 家(92658)
- 国家(91605)
- 社会(81774)
- 科学基金(77149)
- 社会科(76000)
- 社会科学(75979)
- 省(65485)
- 教育(57464)
- 基金项目(56895)
- 编号(55714)
- 划(52353)
- 成果(47108)
- 资助(43350)
- 自然(43237)
- 自然科(42066)
- 自然科学(42061)
- 发(41631)
- 自然科学基金(41278)
- 课题(39973)
- 重点(35881)
- 部(34813)
- 发展(34797)
- 展(34219)
- 性(33243)
- 年(32970)
- 国家社会(32631)
- 期刊
- 济(162305)
- 经济(162305)
- 研究(92213)
- 中国(72012)
- 农(62635)
- 农业(42058)
- 财(41199)
- 教育(40139)
- 学报(37328)
- 科学(36322)
- 管理(35601)
- 融(33365)
- 金融(33365)
- 大学(30179)
- 业经(30003)
- 学学(27768)
- 技术(26708)
- 经济研究(23170)
- 问题(21603)
- 财经(20557)
- 业(19717)
- 经(17978)
- 世界(16587)
- 农村(16052)
- 村(16052)
- 农业经济(15781)
- 经济问题(15011)
- 图书(14977)
- 技术经济(14736)
- 版(14482)
共检索到461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柴海瑞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缩小城乡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着重以下几方面: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展农业内外部的增收空间与渠道,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科技推广体系 基础设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协同。目前,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根本缺陷在于没有清晰地界定产权关系,因而"搭便车"和机会主义便成为该组织运行的常态。基于其约束条件刚性下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必须从农民的内在需求出发,在发展的动态过程中逐步明晰其产权关系。在微观层面上,必须大力促进农民选择合理和有效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撑载体,并根据比较优势确立其合作形式以及应该给予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应的法律地位以及明晰其权利、责任和义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宏昌 郑玉刚
本文以村民自治的科学内涵为逻辑起点,在简要回顾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比较详尽地论证村民自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当代价值。即村民自治构建了当代中国农村新的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机制,创设了当代中国基层民主新的游戏规则和操作程序,确立了当代中国农村政治文化现代化新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当代中国基层政治文明建设新的逻辑生长点,从而阐明在社会需要中应运而生的村民自治是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发展历程 当代价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春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体现社会公平,而社会公平是难以通过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来实现的,必须通过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种地方性的公共产品,由地方政府提供效率更高,因此,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首先,要优化地方政府制度安排的导向功能;其次,要强化地方政府对基础农业的投资功能;第三,要建立地方政府财政投资的监督机制;第四,要发挥地方政府典型示范的引导功能。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社会公平 公共产品 地方政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丽
在国家财力十分有限的条件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必须立足于农村本身,走农村自我发展、集体自我积累、农民自我投入的"内生型"发展道路。发展集体经济不失为一个重要的选择,但也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必然性。
关键词:
集体经济 新农村建设 功能 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贵州省雷山县"十五"期间农村经济情况以及"十一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对以建设新农村思想为指导谋求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云才 陈晓红 李丽
技能经济是劳务经济的有效提升,它对于更为有效地转移农村劳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民增收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根本前提,为此,公共财政应为农村劳力技能的提升提供支撑,使技能教育与培训以及技能人才的培养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关键词:
技能经济 新农村建设 战略地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彭姣婷 杨从明
发展林业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农民的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也可以扩大农村人口的就业,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社区林业有利于林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牧业与林业的相互渗透;有利于保护土著居民的文化整体性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林业发展 社区林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来春 刘明君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的理论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具体可概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扩展农民的实质自由为最终目的,以扩展农民的工具性自由为重要手段,并将扩展农民个人自由作为社会的承诺,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关键词:
自由 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辛岭 蒋和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分布、人力资源状况方面各不相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建设重点和建设途径,用以指导新农村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泰城 刘家桂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尚没有依据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实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在实践中表现为农村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因此,利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中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加快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能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新农村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探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汤志华
本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并需要采用多渠道引入资本、实施部门联动、村企结对等措施,从而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参与 恭城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少琴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特征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农民增收、生活宽裕,生动高扬历史唯物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特征是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时代特征是促进和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拓展辩证唯物主义新视野。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科学发展观 哲学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柯珍堂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人类要想从生态恶化的状况中挣脱出来,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下去,就必须摆脱传统的生产模式,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与生产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一致的,是解决"三农"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循环经济 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中伟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扎实推进、开局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