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43)
- 2023(19223)
- 2022(16427)
- 2021(15278)
- 2020(12802)
- 2019(28678)
- 2018(28452)
- 2017(54189)
- 2016(29269)
- 2015(32985)
- 2014(32827)
- 2013(31918)
- 2012(29260)
- 2011(26651)
- 2010(26959)
- 2009(25436)
- 2008(24477)
- 2007(22257)
- 2006(19865)
- 2005(17733)
- 学科
- 济(127219)
- 经济(127019)
- 管理(90967)
- 业(83132)
- 企(71641)
- 企业(71641)
- 方法(49631)
- 数学(41240)
- 数学方法(40783)
- 中国(33988)
- 财(31254)
- 农(31115)
- 业经(28998)
- 地方(27298)
- 学(27162)
- 制(26843)
- 技术(22590)
- 理论(22291)
- 银(20637)
- 银行(20587)
- 融(20273)
- 金融(20264)
- 和(20234)
- 农业(20178)
- 行(19728)
- 贸(19466)
- 贸易(19447)
- 体(19208)
- 务(19101)
- 财务(19017)
- 机构
- 大学(418591)
- 学院(416700)
- 济(171553)
- 经济(167756)
- 管理(161850)
- 研究(142736)
- 理学(138555)
- 理学院(137007)
- 管理学(134673)
- 管理学院(133908)
- 中国(108038)
- 京(89213)
- 科学(85115)
- 财(81779)
- 所(71251)
- 中心(64205)
- 研究所(64089)
- 财经(64078)
- 农(63483)
- 江(63104)
- 业大(58563)
- 经(58031)
- 北京(56652)
- 范(55046)
- 师范(54531)
- 经济学(52276)
- 院(51594)
- 州(50466)
- 农业(49204)
- 财经大学(47428)
- 基金
- 项目(275622)
- 科学(217422)
- 研究(205648)
- 基金(198876)
- 家(171906)
- 国家(170454)
- 科学基金(146846)
- 社会(131183)
- 社会科(123745)
- 社会科学(123709)
- 省(108213)
- 基金项目(104569)
- 教育(94808)
- 自然(92958)
- 自然科(90798)
- 自然科学(90777)
- 划(90209)
- 自然科学基金(89158)
- 编号(83985)
- 资助(81185)
- 成果(69587)
- 重点(61567)
- 部(60760)
- 创(59879)
- 发(58824)
- 课题(58736)
- 创新(55361)
- 国家社会(53550)
- 制(52856)
- 教育部(52725)
- 期刊
- 济(200363)
- 经济(200363)
- 研究(129977)
- 中国(88856)
- 管理(64027)
- 财(63909)
- 学报(63691)
- 科学(59155)
- 农(58531)
- 教育(51321)
- 大学(49051)
- 学学(45994)
- 融(40294)
- 金融(40294)
- 农业(39629)
- 技术(37517)
- 财经(32757)
- 经济研究(32270)
- 业经(31313)
- 经(28188)
- 问题(24662)
- 科技(21442)
- 技术经济(21269)
- 图书(20784)
- 业(20337)
- 理论(20244)
- 版(19085)
- 现代(18705)
- 贸(18517)
- 商业(18388)
共检索到638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雷小苗
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是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现代科技强国的战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既传承了传统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内核,又在力量、方式、导向三方面有所不同,增加了多元化的"市场力量"和可统筹的"外部力量";"政府主导"转向"政策引导";"产品导向"转向"商品导向"。科技新型举国体制遵循的理论逻辑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的更好发挥;举国体制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创新实践中普遍存在但模式各异。发挥我国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协同配合;治理体系与创新体系双轮驱动;体制改革与模式转型同步推进;国际合作与自立自强相互促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哲 苏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力保障。作为市场机制下的公共治理方式,与以往的举国体制相比,新型举国体制面临着从行政配置资源为主到市场配置资源为主,从产品导向到商品导向,从注重目标实现到目标与效益并重的三大转变。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分析,本文从项目决策机制、项目责任机制、研发组织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预算与成本控制机制、绩效评价机制、进入与退出机制、政策激励等方面提出了实施举国体制应关注的制度框架。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创新 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方炜 唐路路 孙泽华 邵婧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国家发展的创新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是攻克核心技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法宝。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选择需要核心技术支撑的大飞机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战略优势、市场优势和组织优势为核心出发点,基于扎根理论构建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模型,继而采用熵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关键因素的作用机理,最终完善有利于核心技术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新型举国体制下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助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于喆 张铭慎 郑腾飞
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重构科技创新领域的治理机制,是攻克"卡脖子"等科技难关、实现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既要提升市场增进能力,以弹性的方式满足不断增长的创新发展需求,又要提升控制动员能力,以创新的方式获得跨域解决方案,并实现效率的优化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围绕建立组织更灵活、协调更顺畅、管理更高效、决策更科学的体系架构这一主线,按照"建构—协调—管理—评估"流程式逻辑,对组织模式、协调模式、管理流程和评价标准做出适当改变,推动广泛的网络接入、普遍的资源共享、快速可测量的评估标准,实现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安全性的增强,适应不断快速变化的外在环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发展模式 新型举国体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晓西 白景明
作者认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市场经济有五大特征:产权明晰化、交易自由化、企业平等化、调控间接化、管理法制化。财政部门应当在承认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区分不同条件和不同时期的体制构造和政策目标。后续财政体制改革主要是进一步理顺财政部门与国有资产管理局的关系;统一税赋以促进公平竞争;克服地方包干弊端,促进统一市场;实现对经济的有效间接调控;变国有经济财政为全民财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连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事管理体制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程连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人事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它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现实已昭示我们,人事制度不改革,其他改革就难以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闫瑞峰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方面,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在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下的协同创新理论基础上,寻求实现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强度和效度的双突破,并在资源配置主体关系、科技创新目标特征、科技创新组织方式以及科技创新成果面向等方面呈现新特征。在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实践应用围绕资源配置主体的公私关系理论形成三大模式,分别为以美国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为代表的国家全面主导模式,以欧洲伽利略计划为代表的公私合营模式,以及以日本和美国半导体产业竞争为代表的公私联盟模式。运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具有必需的前置性条件,即科技攻关目标具有公共性、必要性、紧迫性,既有体制机制不能有效满足科技创新任务所需的资源配置要求,并在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上符合特定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必须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明晰科技创新的任务目标,科学运用政府与市场高效协同的复合创新机制,以及探索建立数字化科研范式。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举国体制 体制机制 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体制的实现形式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政策研究室朱岩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进程中,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结合体制,是一项基础而又关键的工作。现实的军民结合形式还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肖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取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历了“市场手段论”和“市场基础论”两个阶段。“市场手段论”从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必然性,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市场基础论”从改造公有制的角度探索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的可行性,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体制创新 理论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义平
无论是诱致性变革还是强制性变革,都客观存在着体制创新的相应成本。基于对中国国情和体制创新成本的考虑,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安排应选择“渐进”的形式,而体制创新方式则应是政府与群众的互动。
[期刊] 求索
[作者]
杜传忠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之义,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有利于有效集中创新资源,提升创新组织效率;有利于形成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关的坚强意志和强大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性。加快构建新型举国体制,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需要多管齐下:构建以国家创新平台为核心、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多元创新体系;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和开放性结合起来。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创新 新型举国体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士海 周洪生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总体目标下,金融作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杠杆,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构建新的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已成为人们注目的重要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安福仁 吴海霞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也在发生转换,逐步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法人主体,并确立多层次教育结构和多种形式办学的模式。与此相适应,高等学校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
关键词:
市场经济,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蔡云 彭朗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体制的基本模式蔡云,彭朗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已经暴露出来。在投资领域的集中表现是:大量的投资拥向加工工业等长线部门,而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等短线部门相对来说越来越短,资源的宏观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涤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经济理论的探索与创新——《商业产业论》评介高涤陈长期以来,我们的商业经济理论研究与50年代引进的《苏维埃贸易经济》的模式一脉相承,在内容上以汇编和诠释政策为主;在叙述方式上以阐释重要性和原则为主;在研究方法上以概念演绎为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