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8)
- 2023(13213)
- 2022(11253)
- 2021(10144)
- 2020(8506)
- 2019(18614)
- 2018(18512)
- 2017(35166)
- 2016(18875)
- 2015(21178)
- 2014(21125)
- 2013(20278)
- 2012(18775)
- 2011(17313)
- 2010(17655)
- 2009(17107)
- 2008(16196)
- 2007(15127)
- 2006(13621)
- 2005(12461)
- 学科
- 济(93442)
- 经济(93263)
- 管理(60884)
- 业(49964)
- 企(43800)
- 企业(43800)
- 方法(32357)
- 数学(26498)
- 数学方法(26303)
- 财(23520)
- 中国(23185)
- 地方(20777)
- 制(20579)
- 农(20339)
- 业经(20234)
- 学(17837)
- 体(15663)
- 融(14773)
- 金融(14765)
- 理论(14673)
- 银(14215)
- 银行(14191)
- 行(13669)
- 地方经济(13552)
- 和(13507)
- 环境(12972)
- 贸(12958)
- 贸易(12948)
- 务(12706)
- 财务(12667)
- 机构
- 学院(274357)
- 大学(273880)
- 济(121541)
- 经济(119020)
- 管理(101891)
- 研究(95078)
- 理学(86559)
- 理学院(85625)
- 管理学(84233)
- 管理学院(83722)
- 中国(73439)
- 财(60909)
- 京(56679)
- 科学(52623)
- 所(47211)
- 财经(46884)
- 中心(42799)
- 江(42479)
- 经(42345)
- 研究所(41810)
- 农(39181)
- 经济学(38962)
- 北京(35638)
- 范(34861)
- 业大(34662)
- 经济学院(34543)
- 财经大学(34542)
- 师范(34525)
- 院(33974)
- 州(33273)
- 基金
- 项目(173307)
- 科学(137571)
- 研究(130762)
- 基金(126662)
- 家(108475)
- 国家(107571)
- 科学基金(92876)
- 社会(87419)
- 社会科(82036)
- 社会科学(82012)
- 省(67110)
- 基金项目(65605)
- 教育(60628)
- 自然(56337)
- 划(55576)
- 自然科(55056)
- 自然科学(55041)
- 自然科学基金(54086)
- 编号(52724)
- 资助(51640)
- 成果(44507)
- 部(39168)
- 重点(39071)
- 课题(37543)
- 发(37254)
- 制(37220)
- 国家社会(36213)
- 创(36023)
- 教育部(34603)
- 性(34043)
- 期刊
- 济(148914)
- 经济(148914)
- 研究(89034)
- 中国(59641)
- 财(49493)
- 管理(41520)
- 学报(38764)
- 农(37107)
- 科学(36752)
- 大学(30654)
- 教育(30292)
- 融(29391)
- 金融(29391)
- 学学(29061)
- 财经(25406)
- 经济研究(25122)
- 农业(24257)
- 技术(23603)
- 业经(22438)
- 经(22008)
- 问题(18163)
- 贸(14588)
- 技术经济(13786)
- 世界(13438)
- 商业(12974)
- 统计(12783)
- 国际(12777)
- 理论(12609)
- 版(12304)
- 现代(12160)
共检索到432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汉超
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根本格局。从现实效果上来看,当前我国政府与市场有朝着"强政府和强市场"发展的趋势。政府与市场的"双强"趋势继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明确划分政府与市场各自的职能范围,并让其职能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政府 市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管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乔惠波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全面统筹把握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有效治理的作用,才能理顺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余绪缨
(一)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指引下形成并已正式写入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乎逻辑的新发展。大家知道,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商品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曦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将使计划经济特色很强的县域经济,从内涵到外延,从量到质,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巨大的飞跃。县级政府作为上层建筑最基础、最庞大的组成部分,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对县域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价格体现出来的。价格管理体制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改革后的价格管理体制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其中市场起着主要的基础性的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宪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已被党的十四大所肯定。而进一步探讨和论证这一体制的内涵特征和框架结构,则是本文的目的。一、目标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正信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应当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意义重大,来之不易。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绝不仅仅是目标的确立,而更重要的是目标的实现。一、观念转变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而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祥娟
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是由我国14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而得出的结论,它的理论依据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观点。在党的十四大的政治报告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成为全党的共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必须依靠理论上的突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更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基本特征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逄锦聚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新篇章。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发展及其意义,坚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继续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琪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强调了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重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特征、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卓元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是思想认识的一大飞跃,表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有了明确而彻底的理论指导,必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鼓舞下,1992年中国经济发展明显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仕元
本文系国家体改委秘书长王仕元同志在北京经济学院的报告,现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高尚全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具体化、系统化,勾画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微观基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耀中
一、关贸总协定的理论基础是市场经济二次大战以后,许多国家为了尽快恢复战争的创伤和加速经济的发展,纷纷致力建立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协调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当时,在美、英等国的积极倡导之下,先后有23个国家(包括中国)参与了为实现上述目标的有关磋商和谈判,并于1947年10月23日在日内瓦签订了一项关于调整缔约国各方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目的在于通过不断减让关税而逐步实现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