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8)
2023(3587)
2022(2998)
2021(2815)
2020(2375)
2019(5273)
2018(5312)
2017(10030)
2016(5479)
2015(6196)
2014(6438)
2013(6400)
2012(6091)
2011(5510)
2010(5793)
2009(5665)
2008(5740)
2007(5484)
2006(5176)
2005(4794)
作者
(15041)
(12568)
(12497)
(12168)
(8177)
(6159)
(5760)
(4911)
(4828)
(4741)
(4408)
(4279)
(4111)
(4070)
(4014)
(3997)
(3806)
(3682)
(3621)
(3422)
(3397)
(3085)
(3053)
(2939)
(2914)
(2907)
(2899)
(2850)
(2652)
(2565)
学科
(25358)
经济(25215)
(15774)
管理(15521)
(13727)
企业(13727)
方法(10908)
(10173)
(8708)
理论(8592)
中国(8422)
收入(8155)
业经(7681)
(6623)
数学(6549)
(6511)
数学方法(6440)
(6037)
农业(6001)
教育(5367)
国民(4881)
(4481)
银行(4481)
经济理论(4437)
社会(4388)
国民收入(4376)
(4295)
企业经济(4252)
地方(4233)
(4204)
机构
大学(85589)
学院(82432)
(35616)
经济(34795)
管理(30917)
研究(27589)
理学(25989)
理学院(25709)
管理学(25308)
管理学院(25143)
中国(21775)
(20030)
(18278)
财经(15019)
科学(14471)
(14288)
(13480)
(13078)
中心(12963)
(12948)
师范(12898)
经济学(11984)
北京(11884)
研究所(11383)
财经大学(11019)
(10988)
经济学院(10567)
师范大学(10479)
(10044)
(9364)
基金
项目(47265)
科学(38163)
研究(38083)
基金(35102)
(29055)
国家(28705)
社会(27577)
科学基金(25075)
社会科(24750)
社会科学(24740)
教育(18441)
基金项目(17481)
(17192)
编号(15854)
成果(15252)
(14440)
资助(14419)
自然(13734)
自然科(13433)
自然科学(13429)
自然科学基金(13224)
(11410)
课题(11150)
国家社会(10955)
(10543)
教育部(10533)
重点(10496)
人文(10126)
项目编号(9861)
大学(9704)
期刊
(45969)
经济(45969)
研究(31114)
中国(19383)
(16477)
教育(14663)
管理(12572)
学报(10971)
科学(10520)
(10017)
大学(9285)
(8921)
金融(8921)
财经(8678)
学学(8207)
(7566)
经济研究(6927)
技术(6359)
业经(6088)
问题(6001)
农业(5936)
图书(5883)
书馆(4609)
图书馆(4609)
社会(4389)
(4290)
(4111)
理论(4062)
经济问题(3891)
技术经济(3868)
共检索到138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笠农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理论再思考李笠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各种经济核算制度逐步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际通行的核算制度靠拢和接轨,已是大势所趋。但是,这一过程至今仍受到许多因素的阻碍。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受到我们传统的国民收入基本理论的束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建君  
国民收入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和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在国民收入理论上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前者以马克思国民收入理论为核心,是马克思微观经济矛盾理论分析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中的逻辑发展和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国民经济宏观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后者则是以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分析理论框架为最原始模式,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独立的宏观经济学体系。两大体系的国民收入理论,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差别。通过对其一致性和分歧性的分析,有助于把握两大理论体系的发展走向,更好地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荣久  杨凤鸣  
一、构建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它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君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基本公式以及实现宏观经济平衡的基本条件(I=S)与马克思资本主义两大部类再生产基本公式和平衡条件具有内在的相似性和逻辑关系。作为对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状态的研究,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公式和I=S在马克思两大部类再生产基本公式和平衡条件简单变形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可以说,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学是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的基本公式及相关经济思想的直接吸收和客观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郁聪  杨继国  
最发达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孕育着社会主义经济因素。资本主义一定会转变为社会主义 ,但实现的途径有两个 :一个是暴力革命 ,一个是革命的和平发展。本文更赞同革命的和平发展 ,根据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上看 :当代工人阶级不但仍是现代社会生产的主导力量 ,而且还在社会生产管理中发挥了愈来愈大的作用。从经济结构上看 ,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资本家们正愈来愈脱离了生产活动与一切在生产中实际进行活动的个人相对立。这说明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物质条件。而处于同一时代 ,同一发展趋向的中国 ,必将在和平发展的事业中 ,作出自己的贡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飞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前提下 ,重塑符合实际的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 ,从内容上应把握好三个重点 :(1)从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 ;(2 )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双生产要素所有制决定论”转向“生产要素贡献与生产要素所有制决定论” ;(3)从公平与效率的相对统一论转向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廖冬冰  
1989年以来,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比较突出,其原因是什么?农村经济体制和由此所决定的农村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对四川省仁寿县进行了调查.仁寿县现有耕地143.3万亩,人口14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7万人,是全国粮棉油肉生产全能大县,同时又是典型的"高产穷县".调查结果表明,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过程中,继续优化农村国民收入的分配体制是极其重要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肖殿荒  张皓  
本文首先分别表述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和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均衡模型。然后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其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前者体现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部门之间结构均衡基础上的总量均衡,后者仅强调总量均衡。最后在分析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结构均衡条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提出了治理有效需求不足的两个建议:保持结构均衡和总量均衡同样重要、要通过收入分配政策来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以刺激消费。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学力  
如何把经济增长与收入的公平分配结合起来,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成长阶段中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发展经济学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后,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寻求适合我国的最优的国民收入分配模式,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探.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立民  郑军  
实现人权并不断提高人权实现水平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拥有社会经济资源产权是实现人权的物质保障,而社会经济资源产权的自身裂变导致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产物,也是在改革开放和经济转轨中落实产权平等、提高产权效率、改善公民人权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从产权界定、产权保护到促进产权平等、提高产权效率进而在适当水平上确保实现人权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的发展方向是实现从保护"资源"为本到保护"人权"为本、从以政府为主导到以公民为主导的历史性转变。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孙宝厚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审计署,同时优化审计署职责,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前进方向,为新时代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央有关会议精神,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近几年来,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问题日益引起关注。迄今就此所做的研究,大都环绕着个人、企业和政府三大主体各自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变化而展开,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但是笔者以为,对于这个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因而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经济现象,我们似应进行多角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沈尤佳  
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界围绕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理论辩论,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计划经济的理性核算问题,二是官僚主义、管理、激励及其他相关问题。中央计划体制的困境与其说是经济核算的困难,不如说是官僚主义的僵化和保守、高效生产激励不足、过度集中的权利和决策制定、对个人原创性和批判性判断的抑制。改革实践表明,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能够"克制官僚主义"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引入市场机制。计划与市场是互补而非矛盾的关系。市场是计划的工具,具有严格界定的优先性范围。计划是高效市场的前提,以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改善为目标。因此,社会主义需要的改革是创造更复杂、高效且定义明确的计划机构,同时给予自治以新的激励。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沈尤佳  
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界围绕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理论辩论,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计划经济的理性核算问题,二是官僚主义、管理、激励及其他相关问题。中央计划体制的困境与其说是经济核算的困难,不如说是官僚主义的僵化和保守、高效生产激励不足、过度集中的权利和决策制定、对个人原创性和批判性判断的抑制。改革实践表明,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能够"克制官僚主义"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引入市场机制。计划与市场是互补而非矛盾的关系。市场是计划的工具,具有严格界定的优先性范围。计划是高效市场的前提,以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改善为目标。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