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51)
2023(6032)
2022(5021)
2021(4607)
2020(3692)
2019(8309)
2018(8143)
2017(15566)
2016(8372)
2015(9313)
2014(9250)
2013(9229)
2012(8767)
2011(8133)
2010(8151)
2009(7803)
2008(7869)
2007(7286)
2006(6587)
2005(6017)
作者
(25499)
(21140)
(20941)
(20042)
(13523)
(10163)
(9538)
(8294)
(8265)
(7704)
(7305)
(7075)
(6858)
(6840)
(6824)
(6617)
(6345)
(6240)
(6214)
(6053)
(5286)
(5202)
(5169)
(5158)
(4957)
(4764)
(4620)
(4480)
(4372)
(4314)
学科
(36349)
经济(36197)
管理(23601)
(23359)
(20892)
企业(20892)
方法(16862)
数学(11575)
中国(11466)
(11438)
数学方法(11422)
理论(10920)
(10136)
业经(9755)
(9423)
(8443)
农业(6762)
(6425)
教育(6295)
(5933)
劳动(5916)
(5838)
财务(5821)
财务管理(5808)
企业财务(5589)
经济理论(5527)
(5460)
贸易(5459)
(5285)
(5135)
机构
大学(131930)
学院(126760)
(51726)
经济(50681)
研究(46376)
管理(45958)
理学(39938)
理学院(39445)
管理学(38673)
管理学院(38447)
中国(33628)
(28690)
科学(28522)
(25055)
(24112)
研究所(21879)
(21803)
财经(19978)
中心(19567)
(19007)
(18561)
业大(18368)
北京(18349)
师范(18326)
(18234)
农业(17241)
经济学(16811)
(16370)
师范大学(15135)
财经大学(15060)
基金
项目(80873)
科学(64083)
基金(60363)
研究(57564)
(53548)
国家(53064)
科学基金(44823)
社会(39319)
社会科(35910)
社会科学(35894)
基金项目(30984)
(29527)
自然(29155)
自然科(28491)
自然科学(28480)
自然科学基金(28022)
教育(27377)
(26319)
资助(25055)
编号(22726)
成果(20056)
(18956)
重点(18558)
教育部(16493)
(16354)
(16183)
国家社会(15881)
科研(15755)
课题(15727)
人文(15404)
期刊
(60479)
经济(60479)
研究(41122)
中国(28350)
学报(23778)
科学(20937)
(20189)
(19651)
管理(19359)
大学(18097)
教育(17445)
学学(16798)
农业(13083)
财经(11091)
经济研究(10063)
(9692)
(9144)
金融(9144)
技术(8758)
业经(8100)
问题(7440)
图书(7201)
(7004)
(6818)
世界(5913)
业大(5878)
(5773)
科技(5625)
理论(5518)
技术经济(5487)
共检索到195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玲娥  
在有关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中 ,大部分经济学者是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对在当前社会主义实践条件下如何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了有意义的探讨。但也有一些学者的观点是违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的 ,对这些观点应加以鉴别和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立军  
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文中指出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关于价值创造的理论与方法 ;澄清传统政治经济学中一系列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原意、更脱离现实经济生活的观念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 ,扩展价值创造和生产性劳动的领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卞彬  
价值理论研究是现实赋予的重要课题 ,本文依据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从当前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争论的焦点入手 ,对价值决定、与之相伴而生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价值与分配关系等问题的讨论 ,进行了介析 ,并提出了笔者的理论观点和主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廖进  
“一元”和“多元”的分野,仍然是当前有关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论争的焦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颠覆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源泉的“一元论”,但必须充分重视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媒介”作用。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新的实际,具体分析“科学劳动”、“创新劳动”、“管理劳动”、“精神劳动”和“服务业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与特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邱海平  赵敏  
"受众劳动"(Audience Labour)这一概念是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奠基人Smythe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的。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者从垄断资本的销售努力、资本的时空修复等角度探讨了"受众劳动"的商品化问题,且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受众劳动"的商品形式如受众意识、受众时间、受众数据以及传播资本对"受众劳动"的剥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受众劳动"理论引起了许多学者对"受众劳动"的价值理论等基础范畴的批判和争论。梳理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受众劳动"理论相关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邱海平  赵敏  
受众劳动(Audience Labour)这一概念是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奠基人Smythe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的。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者从垄断资本的销售努力、资本的时空修复等角度探讨了"受众劳动"的商品化问题,且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受众劳动"的商品形式如受众意识、受众时间、受众数据以及传播资本对"受众劳动"的剥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受众劳动"理论引起了许多学者对"受众劳动"的价值理论等基础范畴的批判和争论。梳理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受众劳动"理论相关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巧珍  
传统政治经济学误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决定的原理 ,当作马克思主义完整意义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决定的理论实际上只是抽象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还在劳动对人自由发展的更广泛意义上考察了劳动价值问题。要使劳动价值论适应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研究的需要 ,必须超越狭义的抽象劳动价值论 ,确立广义的劳动价值论 ,确立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新内涵和新内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汤在新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是为社会生产新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商品——物资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劳动,或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和提供服务的劳动。并提出服务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问题,界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非生产劳动,阐明了现阶段智力劳动是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及在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新价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本文提出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性工程是对劳动的含义进行拓展。在此基础上 ,本文认为 ,从总体上来说 ,第三产业的劳动应视为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科技劳动往往含有知识财产因素 ,科技劳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创新力 ;管理劳动是高级的智力劳动 ,它体现了人类劳动独具的组织力。因此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必须正确对待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现实性和合理性以及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牛养育  
很多人承认劳动力有所有关系,不承认劳动有所有关系。其实劳动是存在所有关系的。劳动形成价值。价值是凝固在产品中的物化劳动。拥有产品,实际是拥有产品的价值,拥有价值必须拥有劳动。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生产资料所有制,更要研究劳动的所有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聂景康  
董建才研究员是一位有着扎实的理论研究功底和丰富的现实经济问题研究经验的学者。他经长期积累和数年集中研究写作推出的《社会主义劳动论》一书,是一部结构严谨,功力深厚、风格鲜明独特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佳作。 综观本书,其成就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选择并实践了一条从劳动出发,以劳动为主线的研究新路子。之所以做这种选择,作者提出两点依据。其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劳动为本位的。在马克思那里,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之一,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一切居支配地位的所有制形式都不过是对劳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平  郭冠清  
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需要和所处的以劳动力"贫困积累"为主要特征的时代特点,马克思将"劳动循环"论证直接置于"资本循环"之中,没有对劳动力扩大再生产这一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命题进行深入探索,也没有对劳动参与剩余价值分配进行研究。本文在对马克思有关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梳理的基础上,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基础,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为导向,结合中国的实践、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以"知识生产与知识消费一体化"为特征的知识生产部门的劳动过程、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的分享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此为基础,对知识部门的创新发展与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立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