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82)
2023(2491)
2022(2140)
2021(2124)
2020(1728)
2019(3792)
2018(3685)
2017(7403)
2016(3828)
2015(4372)
2014(4204)
2013(4270)
2012(4061)
2011(3653)
2010(3761)
2009(3547)
2008(3629)
2007(3548)
2006(3242)
2005(2834)
作者
(10639)
(8818)
(8637)
(8371)
(5588)
(4247)
(4087)
(3357)
(3327)
(3051)
(3029)
(2848)
(2846)
(2689)
(2648)
(2605)
(2582)
(2565)
(2424)
(2351)
(2178)
(2135)
(2106)
(2014)
(2011)
(1964)
(1948)
(1795)
(1767)
(1692)
学科
(18139)
经济(18002)
(11215)
(10845)
企业(10845)
管理(10480)
方法(8077)
中国(6336)
理论(5574)
业经(5534)
(5449)
(5308)
(5114)
数学(4775)
数学方法(4749)
社会(3844)
(3714)
经济理论(3687)
(3616)
(3544)
财务(3538)
财务管理(3533)
企业经济(3498)
企业财务(3456)
(3218)
金融(3217)
农业(3128)
地方(2956)
(2906)
银行(2903)
机构
大学(58172)
学院(56408)
(25765)
经济(25266)
研究(21582)
管理(21161)
理学(17952)
理学院(17738)
管理学(17506)
管理学院(17387)
中国(16280)
(12785)
(12354)
科学(10851)
(10766)
财经(10031)
研究所(9542)
中心(9356)
(9081)
(8487)
师范(8441)
(8303)
经济学(8224)
北京(8168)
财经大学(7501)
社会(7425)
(7342)
经济学院(7249)
(7165)
师范大学(6983)
基金
项目(34264)
科学(27820)
研究(26896)
基金(25965)
(21721)
国家(21509)
社会(20344)
科学基金(18649)
社会科(17909)
社会科学(17899)
基金项目(13413)
教育(12566)
(12056)
编号(10804)
自然(10477)
(10437)
资助(10355)
自然科(10249)
自然科学(10249)
自然科学基金(10102)
成果(10088)
(8433)
国家社会(7990)
重点(7664)
教育部(7654)
人文(7384)
(7367)
课题(7321)
大学(6943)
(6911)
期刊
(31546)
经济(31546)
研究(20518)
中国(12576)
(10524)
管理(8613)
学报(7932)
教育(7873)
科学(7855)
(7078)
大学(6693)
(6395)
金融(6395)
学学(6061)
财经(5988)
经济研究(5409)
(5202)
农业(4606)
业经(3928)
问题(3923)
技术(3689)
世界(3639)
(3431)
国际(3251)
社会(3135)
经济管理(2883)
(2876)
图书(2698)
现代(2692)
改革(2653)
共检索到91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建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晓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和论述了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系列重大调整和变革。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呈现出全面社会化的重大变化;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不仅为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必定不断地产生和积累作为资本主义“对立面”或“对立物”的生产关系方面的新质因素。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因素不断萌芽的晚期资本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资本主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钱宗起  
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曾一度流行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趋同”论时隔近20年,又沉渣泛起。鼓吹者的理论根据,实际上是不顾共产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区别;“三制”只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缓解社会矛盾、调和阶级关系的措施;实行股份制,使资本社会化并没有改变劳资关系的对立。这些都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涌现的社会主义基本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明  
市场社会主义具有浓厚的反资本主义色彩,它主张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以祛除资本主义的痈疽,实现资本主义的革新。几乎每一个市场社会主义者都在揭露资本主义弊端方面不惜笔墨,他们认为,资本主义至少存在四大痼疾:一是因为阶级剥削、贫富差距和失业而加剧的社会不公;二是因为强势资本介入和经济民主缺失而导致的政治反民主;三是由于资本的高利润与工人的低收入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经济频危机;四是由于资本无限扩张和环境有限载荷之间的矛盾导致的生态非持续。在分析这些缺陷的基础上,市场社会主义通过撇清苏联模式与社会主义前途之间的关系并构建新的替代方案,最终得出资本主义具有可替代性的结论。市场社会主义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但它的批判理论为我们客观准确地认识资本主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素材和思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明  
市场社会主义具有浓厚的反资本主义色彩,它主张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以祛除资本主义的痈疽,实现资本主义的革新。几乎每一个市场社会主义者都在揭露资本主义弊端方面不惜笔墨,他们认为,资本主义至少存在四大痼疾:一是因为阶级剥削、贫富差距和失业而加剧的社会不公;二是因为强势资本介入和经济民主缺失而导致的政治反民主;三是由于资本的高利润与工人的低收入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经济频危机;四是由于资本无限扩张和环境有限载荷之间的矛盾导致的生态非持续。在分析这些缺陷的基础上,市场社会主义通过撇清苏联模式与社会主义前途之间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林承园  
分析资本增殖的空间矛盾不仅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同时有助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尽管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作了深入挖掘,但是其阶级立场和理论适用性都存在一定局限,亟需探索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中国视角、社会主义视角和东方视角。概括来说,空间矛盾表现为单个资本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生产要素使用的空间分离与空间集中,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存在对内空间集聚和对外空间扩张之间的矛盾,建立在一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矛盾的空间表征为空间异化、权力空间、阶级分化和空间拜物教。
[期刊] 改革  [作者] 蒋一苇  
1978年以来的中国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要问中国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一句话,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近年来,东欧和苏联发生了巨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受到严峻的挑战。一时间似乎社会主义即将从全球消失。但事实并非如此,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更不可能被消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在欣欣向荣地继续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方恭温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至今已有33年,关于这场“改造”对我国的经济以至社会所造成的影响,经过这样长时期的实际检验,特别是经过最近1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后,可以看得更清楚了,因而现在对它进行全面的反思,作出科学的评价,条件已经成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求实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直接对立物,同资本主义之间,只有“你消我长”、“你死我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斗争,只存在“谁战胜谁”的对抗。或者说,只承认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对立,不承认或很少提及其间的统一。这种情况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从社会主义产生与成长的历史实践看,它不仅在诞生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程恩富  谭劲松  
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表明,不仅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弥补和克服"市场失灵"弊端。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在生产目的上唯利是图的弊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制度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分配不公的弊端;社会主义国家调控规律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自发性盲目性弊端;社会主义价值观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能更好地运用市场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邢才  
资本主义国家在民事债务法方面的立法活动和相应的民法学观点,都在合同法中集中表现出来。资本主义社会过去精密的财产流转机制,经常为调整合同关系的新方式、手段所补充。本文着重分析合同法的演化和总的发展趋势。促使当代合同法律与实务进化的因素当代合同法的演化,开始于50—60年代。这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崇仪  
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对抗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趋势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同盟基础的、旨在保护各国资本的、帝国主义者的联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经济趋势,这种趋势最后必然会显露出来”。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鲁品越  姚黎明  
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自诞生至今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私有资本以增殖最大化为唯一目的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正是在这种资本本性的支配下,产生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一是从"第一代全球化"发展为"第二代全球化",二是从物质资本发展到人力"知识的资本化",三是建立在贫穷的生产国与富裕的消费国对立基础上的发达国家的"福利化",四是以分割和攫取剩余价值为目标的"脱实向虚"的"第二代金融化"。这四大变化及其产生的国际产业链与国际金融链,引发了一系列国际矛盾,而发达国家为了挽回在这些矛盾中自己所处颓势,发动了国际间的贸易战、科技战与金融战,而这将构成中国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伯纳德·沙文斯  埃里克·马格宁  邓晓臻  
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出现了东西欧一体化的乐观结论。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的历史遗产、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始条件的多样性、具体的民族发展道路、制度的外部环境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后社会主义转型国家与西欧出现了新的差异和裂痕。捷克、匈牙利和波兰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并且遇到了不同的困难,表现出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