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00)
2023(4435)
2022(3339)
2021(3072)
2020(2384)
2019(5377)
2018(5377)
2017(10238)
2016(5523)
2015(6091)
2014(6026)
2013(5787)
2012(5489)
2011(5019)
2010(5127)
2009(4853)
2008(5034)
2007(4740)
2006(4330)
2005(3758)
作者
(15857)
(13289)
(13114)
(12737)
(8486)
(6404)
(5960)
(5139)
(5079)
(4723)
(4653)
(4525)
(4308)
(4193)
(4192)
(4010)
(3885)
(3861)
(3775)
(3650)
(3433)
(3201)
(3173)
(3113)
(3047)
(3000)
(2903)
(2692)
(2636)
(2611)
学科
(24403)
经济(24261)
管理(14273)
(13321)
(13213)
企业(13213)
方法(9767)
业经(8487)
理论(8151)
(8114)
中国(7360)
(6695)
(6304)
(5820)
数学(5376)
数学方法(5290)
(4840)
经济理论(4498)
社会(4228)
企业经济(4152)
地方(4147)
教育(4097)
(3972)
农业(3892)
税收(3733)
(3693)
(3581)
银行(3576)
(3454)
(3382)
机构
大学(82522)
学院(80588)
(31842)
经济(31073)
研究(29762)
管理(29507)
理学(25279)
理学院(24920)
管理学(24415)
管理学院(24252)
中国(22387)
科学(18254)
(17757)
(16752)
(14833)
研究所(13451)
中心(13270)
财经(12958)
(12943)
师范(12865)
(12822)
(11781)
(11663)
北京(11191)
(10887)
师范大学(10658)
业大(10270)
经济学(10208)
(9854)
财经大学(9620)
基金
项目(52448)
科学(42521)
基金(39262)
研究(39009)
(34331)
国家(34011)
科学基金(29247)
社会(27465)
社会科(24647)
社会科学(24634)
基金项目(20599)
(19448)
自然(18134)
教育(18064)
自然科(17704)
自然科学(17701)
自然科学基金(17418)
(17042)
编号(15750)
资助(14796)
成果(13807)
重点(12469)
(11988)
(11100)
国家社会(10986)
课题(10980)
(10716)
教育部(10437)
(10172)
科研(10147)
期刊
(38712)
经济(38712)
研究(27034)
中国(17181)
(13339)
学报(13141)
科学(12942)
教育(11784)
管理(11284)
(10578)
大学(10226)
学学(9480)
财经(7101)
农业(6792)
(6415)
金融(6415)
经济研究(6186)
(6163)
业经(5445)
技术(5315)
问题(4733)
(4195)
资源(4061)
图书(3843)
社会(3748)
现代(3709)
(3568)
(3512)
(3496)
科技(3383)
共检索到125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惠雄  
和谐与不和谐是两种基本的社会现象,认识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本质特征并解释其根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前提性的理论意义。论文认为,由狭义利益行为导向引起的广义贫困现象,是所有不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而强势主体对弱势群体和其他弱要素的产权侵犯则是所有不和谐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论文在充分解析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本质特征与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态势与社会转型的相关理论机理,并就社会转型的相关理论界点进行了阐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叶祥松  
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社会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贫富悬殊而引起的不和谐;社会不公和贪污腐败而产生的不和谐;农村贫困引起的不和谐;人和自然的不和谐。造成不和谐的原因包括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形成的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中体制不完善和法规不健全的体制原因;由贪污腐败及人们利益失衡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客观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所导致的贫富不均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大超  徐圆圆  
在和谐社会道德特质的关照下,中小学校长职业道德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三种关系的和谐上,即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此为视角,对当前中小学校长的职业道德现状进行了反思,剖析了职业道德关系中不和谐的诸多表现,提出了构建和谐职业道德关系的具体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勇  
和谐社会就是建立一个以利益大体均衡为基础的社会。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都是围绕这一内容而展开的。中央关于停征税费尾欠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了干群关系。但是,这一规定由于打破了欠税农户、缴税农户乡村干部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均衡,为农村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建设和谐乡村埋下隐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大学,和谐的大学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文章在探讨和谐师生关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大学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状,从而思考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德良  
“中消协”2007年的年主题是“消费和谐”,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0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和谐”的理论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琢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原理,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对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资源配置机制,提出了“资源配置二重论”,并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生产关系配置方面有本质区别;通过对生产要素配置的考察,阐述了再生产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基本关系;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再生产规律出现的有效需求膨胀的矛盾,提出了转换宏观制衡机制,以机制制衡取代行政制衡的观点。论述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的独到见解。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文明  赵曙明  
基于“特征-过程-环境”的“3C”模型对企业高层整合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导致企业高层团队整合不和谐局面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团队特征因素、团队过程因素和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这三个因素之中又各自包含丰富的内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鲁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的国际贸易表现出三个不和谐的特征:易位、反常与低效。中国粮食贸易的不和谐源于缺乏价格优势、国内外粮食价格关系的不完全整合以及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弱质性联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制度供给的偏差和政府干预过度。所以,政府应减少干预力度,并制定与市场运行规则相兼容的政策,以确保粮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文明  
企业高层团队和谐整合可以确保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而高层团队不和谐整合是当今我国企业 普遍存在的现状,其冲突与矛盾的领域涉及了资本高层与资本高层、资本高层与人本高层以及人本高层内 部的所有关系。基于“环境-特征-过程”的3C系统分析可以发现,导致这种高层整合不和谐的因素主 要有三个方面,即企业环境因素、高层团队特征因素和高层团队过程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宏伟  袁鹏  
文章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要求,选择了16个指标构建我国社会和谐度统计测评指标体系,运用纵向拉开档次法对2000~2007年我国的社会和谐度进行动态综合评价,比较分析了近八年我国社会和谐度的动态变化及其成因;针对动态变化的成因提出了加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全面提高社会和谐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罗文东  陈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丰富内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支柱,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历史进程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到底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维护和保障劳动和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实现途径因为基于社会现实需要而具有多样性。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实现途径是,废除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生产和商品交换,实行以实际劳动时间充当生产和分配尺度的产品生产和产品交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途径是,重新认识和发挥资本的作用、发展价值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实现途径则不完全一样。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所有制形式创新,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质特征和实现途径的有机统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光辉  吴栩  许林  
分形现象无处不在,但对于如何理解分形现象的本质特征一直令人很困惑。基于此,文章以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分形现象为例进行系统探讨,认为分形现象的本质特征与不同尺度下观察结果间的幂律关系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从有效前沿构建、惯性行为量化及其引致市场偏离有效前沿的风险测度等方面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的方向。以期为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更好地深刻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以及加以利用该规律进行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