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39)
- 2023(5821)
- 2022(4752)
- 2021(4330)
- 2020(3610)
- 2019(8022)
- 2018(7694)
- 2017(15537)
- 2016(8078)
- 2015(8580)
- 2014(8652)
- 2013(8688)
- 2012(7871)
- 2011(7040)
- 2010(6767)
- 2009(6103)
- 2008(6095)
- 2007(5536)
- 2006(4441)
- 2005(4029)
- 学科
- 济(34306)
- 经济(34266)
- 业(27517)
- 管理(25351)
- 企(19745)
- 企业(19745)
- 方法(18256)
- 数学(16625)
- 数学方法(16500)
- 财(14953)
- 农(10977)
- 收入(9703)
- 中国(8680)
- 农业(8475)
- 务(7203)
- 财务(7196)
- 财务管理(7183)
- 学(6778)
- 企业财务(6565)
- 业经(6534)
- 贸(6533)
- 贸易(6532)
- 制(6384)
- 易(6337)
- 银(5927)
- 银行(5914)
- 融(5694)
- 金融(5692)
- 行(5629)
- 国民(4911)
- 机构
- 大学(117893)
- 学院(117496)
- 济(54371)
- 经济(53550)
- 管理(46229)
- 理学(41382)
- 理学院(40970)
- 管理学(40318)
- 管理学院(40113)
- 研究(37771)
- 中国(27566)
- 财(26203)
- 京(22640)
- 科学(22010)
- 财经(21528)
- 经(19822)
- 农(19634)
- 经济学(18817)
- 所(18507)
- 经济学院(17280)
- 中心(17221)
- 业大(17102)
- 研究所(17037)
- 财经大学(16412)
- 江(15644)
- 农业(15376)
- 商学(14213)
- 商学院(14064)
- 范(13688)
- 北京(13607)
- 基金
- 项目(84150)
- 科学(68170)
- 基金(65635)
- 研究(58062)
- 家(57922)
- 国家(57451)
- 科学基金(50182)
- 社会(41188)
- 社会科(39391)
- 社会科学(39383)
- 基金项目(34386)
- 自然(32628)
- 自然科(32020)
- 自然科学(32012)
- 自然科学基金(31469)
- 省(30991)
- 资助(26777)
- 教育(26579)
- 划(26182)
- 编号(21128)
- 部(19727)
- 国家社会(18686)
- 重点(18462)
- 教育部(17426)
- 创(17281)
- 人文(16898)
- 发(16709)
- 科研(16504)
- 性(16331)
- 创新(16259)
共检索到160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黎娇龙 杨继生
烟酒消费兼具个体成瘾和群体交际的双重特性,在我国居民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本文构建了交互效应非线性面板SVAR系统,测度以烟酒消费为代表的社交-成瘾性消费的偏好变迁、显性收入效应和隐性社会成本。结果显示,烟的消费主要表现为个体成瘾行为,交际性消费的比例约为6%,不同收入水平下没有明显变化;而酒的消费则主要表现为群体成瘾行为,其交际性消费的比例在低收入状态下约为30%、高收入下则高达60%。烟酒消费均具有正向的显性收入效应,但扣除隐性经济损失后,烟草消费的纯经济效应近似为0,而酒则显著为负。显性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黎娇龙 杨继生
烟酒消费兼具个体成瘾和群体交际的双重特性,在我国居民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本文构建了交互效应非线性面板SVAR系统,测度以烟酒消费为代表的社交-成瘾性消费的偏好变迁、显性收入效应和隐性社会成本。结果显示,烟的消费主要表现为个体成瘾行为,交际性消费的比例约为6%,不同收入水平下没有明显变化;而酒的消费则主要表现为群体成瘾行为,其交际性消费的比例在低收入状态下约为30%、高收入下则高达60%。烟酒消费均具有正向的显性收入效应,但扣除隐性经济损失后,烟草消费的纯经济效应近似为0,而酒则显著为负。显性的收入效应对烟酒消费形成了自激励增长趋势,且价格调控无效,所以社交—成瘾性消费行为要依赖于制度和社会认知等因素的外生制约。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胡渊 杨勇
虽然许多国家对电影进口设置了较一般商品更为严格的贸易壁垒,但是有关电影贸易壁垒有效性的研究却相对匮乏。本文利用19个国家2005-2011年电影进口数据,对影响电影进口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市场国家采取更严格的贸易壁垒减少了进口电影票房在总票房中的占比,而小市场国家实施严格的贸易限制措施,反而导致进口电影票房占比上升。在两类国家中进口电影都没有表现出消费成瘾性特征,文化距离抑制了进口电影票房占比,地理距离、国产电影数量并不是一国进口电影票房占比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
电影进口 贸易壁垒 消费成瘾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京红
隐性课程是高职院校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根据隐性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其对学生人文素质的迁移,从而能够使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关键词:
高职 人文素质 隐性课程 正迁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项威,刘向耘
隐性收入研究《隐性收入研究》课题组近些年来,我国的隐性收人问题表现得很突出,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例如,从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看,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还很低,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并不是那么低,而是已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丽华 张卫国 于连超
迁移具有促进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作用。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数据,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迁移效应以及传递机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迁移效应,随着迁移距离增加,代际收入流动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其中迁移区位为本乡镇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最低,迁移区位为市外省内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最高。同时,农民工代际收入传递机制作用效果存在迁移异质性。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引导农村劳动力自由、合理流动,提升劳动力要素空间配置效率,以阻断农村流动劳动力群体代际低收入传递。
关键词:
农民 代际收入流动性 迁移效应 传递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伟同 谢佳松 张玲
本文从人口迁移行为偏好的视角讨论了地区代际流动的重要性。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CLDS),构建了城市层面的父子社会地位代际流动指标,并将其与城市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相匹配,实证检验了地区代际流动对人口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代际流动水平高会降低个体迁出概率,相反代际流动水平低则会对人产生挤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效应主要发生在家庭社会次序较低但具备社会地位跃升能力的高技能人群中,而来自于高社会次序家庭或者低技能的子辈群体则对代际流动的反应不敏感。机制分析显示,地区收入不平等是代际流动影响人口迁移行为的重要传导机制,而个体迁入高代际流动地区会提高自身代际流动水平是其微观行为动机。在多种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下,上述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结论表明,人口在进行迁移决策时具有地区代际流动偏好,机会公平的发展环境不仅是实现社会公正的现实需要,也是城市吸聚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同山 孔祥智
近年来,作为激发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手段,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受到政界和学界的高度重视。虽然如何推动新型城镇化仍存在争议,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考察农民偏好迁移至哪类城市。本文立足于中国农民以家庭为重的社会现实,将推拉理论、新家庭经济迁移理论等主流人口迁移理论整合到社会心理学家Lewin的行为分析框架,提出我国农户的迁移行为公式。理论分析发现,农户的城镇迁移偏好是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乡村联系和城市融入等四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CGSS2010的2 355户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将农民迁移的目的地分为"小城镇"、"县城/县级市"、"地级市"、"省城"和"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等5类,考察了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蒲春梅 宋远方
信息技术外包(IT Outsourcing)是指企业以合同的方式委托IT服务商即承包商向企业提供所需的部分或全部IT功能,IT外包一般还伴随着企业将IT资产、人员、租赁资产等交由IT承包商管理。咨询机构Frost & Sullivan曾指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同健 蒲勇健
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形式,隐性知识是知识的主体内容,因此,隐性知识转化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源泉。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互惠性偏好对"经济人"假设提出了有力的挑战,极大地促进了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互惠性的管理策略有效地促进了隐性知识转化的实现,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互惠性管理策略的微观传导机理,从而为我国企业加强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促进隐性知识转移、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锦顺
本文在消费者偏好结构可变的假设下,探讨了1998—2012年我国消费者真实生活成本。研究表明,忽视消费者偏好结构的变化通常会高估消费者真实生活成本水平和增长幅度,而这种替代偏误的程度取决于基期的选择。研究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在使用消费者物价指数制定相关政策(尤其是福利政策)时,非参数型真实生活成本指数GFT(P1k)可能比一般的拉氏物价指数更为合适。因此,建议统计部门在使用拉氏物价指数统计消费者物价水平的同时,应该定期编制并公布GFT(P1k)指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挺 张俊 张丽
网络交易中合理定价是卖家维持交易、保持竞争力的技能和手段,由于买卖双方在重复交易过程前后存在诸多不易习得和获取的定价技巧等隐性因素,对卖家定价行为偏好有着潜在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买卖双方在网上交易中价格战略选择的模型,梳理卖方在隐性因素作用下定价的动态演化过程,并以实证方法对结论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给出网络交易中在隐性因素影响下的定价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传豹 吴方卫 张锦华
通过构建要素市场扭曲模型,本文分析了农村部门要素收入被城市占有的机制与规模,并实证测算了1978—2012年要素收入转移的数值。研究发现:(1)样本期间城乡要素收入转移总规模约为32.08万亿元、占2013年GDP的56.39%、年均为9165.7亿元,资本市场的转移是城乡之间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土地市场现有的制度安排及其价格扭曲正逐渐成为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推动因素。(2)农村在征地过程中所得到的补偿占土地出让收益的比重日益下降,土地市场的转移规模为5.34万亿元,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市场扭曲
关键词:
要素收入 城乡转移 测度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孙立成 应梦煌 张济建
准确提炼碳转移和消费者低碳偏好对供应链异质性产品定价影响机理,不但有助于优化供应链企业间碳排放转移行为,而且也有助于协调供应链主体的定价行为。本文通过构建供应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将供应链企业间碳排放转移和消费者低偏好纳入到该模型中,分别在分散和集中情景下分析了碳转移和消费者低碳偏好对供应链异质性产品销售价和批发价的影响;针对分散情景下供应链整体利润损失,采用Shapley值协调供应链。研究表明:供应链企业间碳排放转移会正向影响普通产品批发价,但针对低碳产品而言,批发价会先短暂下降后上升;供应链企业间碳排放转移的存在会使得供应链产品销售价先下降后上升,其中普通产品销售价变化幅度更大;消费者低碳偏好对供应链产品定价的影响与碳转移量有关,其中低碳产品定价对消费者低碳偏好的敏感度高于普通产品;碳转移量和消费者低碳偏好达到一定值时,低碳产品会对普通产品产生市场挤兑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