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85)
2023(15187)
2022(13408)
2021(12721)
2020(10670)
2019(24960)
2018(24817)
2017(47717)
2016(25849)
2015(29163)
2014(29022)
2013(28224)
2012(25378)
2011(22402)
2010(22285)
2009(20183)
2008(19478)
2007(16951)
2006(14511)
2005(12431)
作者
(71259)
(59266)
(58691)
(56018)
(37805)
(28295)
(26880)
(23460)
(22551)
(20860)
(20286)
(19712)
(18594)
(18466)
(18323)
(17847)
(17748)
(17707)
(17023)
(16845)
(14549)
(14334)
(14247)
(13559)
(13217)
(13128)
(13002)
(12948)
(11855)
(11624)
学科
(98156)
经济(98043)
管理(81901)
(75943)
(65178)
企业(65178)
方法(50991)
数学(44360)
数学方法(43596)
(27785)
(26171)
中国(23606)
业经(22926)
(20696)
(19158)
财务(19067)
财务管理(19022)
理论(18364)
企业财务(18038)
(17845)
农业(17819)
地方(17724)
(16384)
贸易(16375)
(16266)
技术(15968)
(15915)
(15214)
(15037)
银行(15000)
机构
大学(352676)
学院(351393)
管理(148276)
(135614)
经济(132560)
理学(128452)
理学院(127115)
管理学(124640)
管理学院(123970)
研究(108039)
中国(82879)
(74270)
科学(68083)
(62935)
(53985)
业大(53012)
(52111)
中心(51558)
财经(50752)
(50427)
研究所(47770)
(46406)
北京(46197)
(45022)
师范(44574)
农业(42047)
(41061)
(39983)
经济学(39830)
财经大学(38252)
基金
项目(248296)
科学(195963)
基金(181260)
研究(180980)
(157441)
国家(156159)
科学基金(136120)
社会(112915)
社会科(107059)
社会科学(107029)
(96415)
基金项目(96297)
自然(90514)
自然科(88474)
自然科学(88452)
自然科学基金(86820)
教育(84206)
(81184)
资助(75454)
编号(74887)
成果(59118)
重点(54776)
(54578)
(51802)
(51239)
课题(49906)
创新(48251)
科研(47912)
教育部(47223)
大学(46862)
期刊
(140851)
经济(140851)
研究(96961)
中国(63669)
管理(55297)
学报(53967)
科学(50106)
(49832)
(47393)
大学(41979)
学学(39324)
教育(38985)
技术(33379)
农业(33020)
(28304)
金融(28304)
财经(24014)
业经(23783)
经济研究(22019)
图书(20593)
(20439)
(18857)
问题(17605)
技术经济(17449)
理论(17080)
科技(16784)
(16502)
统计(16300)
实践(15777)
(15777)
共检索到498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申琦  闫玲玲  
2017年末,"360水滴直播事件""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和"微信偷看用户聊天记录事件"三起隐私泄漏公共事件相继爆发。人们在微博中发泄情绪,但人们实际的隐私管理行为如何,是否如他们所表露出的情绪一样,值得深入探讨。通过收集三起公共事件中的网民评论和微博个人信息等数据,运用隐私管理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分组比较后,情绪表露强烈的人群更多地采用严苛的隐私管理行为。同时,社交媒体使用经验、社交网络规模对隐私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申琦  闫玲玲  
2017年末,"360水滴直播事件""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和"微信偷看用户聊天记录事件"三起隐私泄漏公共事件相继爆发。人们在微博中发泄情绪,但人们实际的隐私管理行为如何,是否如他们所表露出的情绪一样,值得深入探讨。通过收集三起公共事件中的网民评论和微博个人信息等数据,运用隐私管理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分组比较后,情绪表露强烈的人群更多地采用严苛的隐私管理行为。同时,社交媒体使用经验、社交网络规模对隐私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臧国全  董文馨  
[目的/意义]探讨隐私无助的形成机理,为社交平台完善隐私政策与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习得性无助理论,构建隐私无助的形成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认知型隐私无助导致情绪型隐私无助,进而形成动机缺失型隐私无助,构成隐私无助逻辑链条中三种形态;产生要素方面,隐私行为的感知成本和隐私不作为的感知收益直接导致隐私无助,先前经历通过感知脆弱性间接导致隐私无助,自我掌控能力阻碍隐私无助的形成。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霍明奎  朱莉  刘升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网站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人类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全面开启。考虑个体用户参与动机,在把握用户隐私顾虑和信任基础上,从优化用户感知、提升用户参与度角度来设计和运营网站,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粘性和参与强度。【方法/过程】本文在构建了用户信任、隐私顾虑对移动社交网络参与动机和参与度影响模型基础上,收集调查问卷所获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提出的研究假设及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信任与隐私顾虑、隐私顾虑与参与动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信任与参与动机、参与动机与参与强度之间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阳玉堃  
图书馆的公众形象对图书馆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公众话语权释放的社交网络时代,研究新环境中图书馆公众形象有助于图书馆形象管理。使用火车头采集器采集2017年1月至6月以"图书馆"为关键词的中文微博记录,经数据清洗处理后,使用Python、ROST CM6进行文本内容分析,对基础设施形象、馆员形象、管理形象、文化形象、馆藏资源形象、馆舍及位置形象、服务形象进行形象感知及情感倾向感知。研究表明:社交网络用户对图书馆形象主要持积极态度,而对不同形象的感知各有侧重。最后基于此对社交网络中的图书馆形象进行讨论,提出形象管理的有关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臧国全  孔小换  张凯亮  于政杰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对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业务基础的社交网络具有战略意义,而用户生成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用户自我披露意愿。因此,研究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社交网络平台制定隐私政策、提升用户自我披露水平提供参考,促进社交网络平台的健康快速发展。[方法/过程]参考已有研究框架,构建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意愿的研究模型。选择新浪微博作为社交网络平台代表,采用Python爬虫方法获取用户微博数据,据此分析用户自我披露意愿。[结果/结论]微博内容的语义、位置标签和数据权限均影响用户自我披露意愿,隐藏位置标签和设置数据权限等操作会显著提高用户自我披露意愿。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意愿是一种个人特质,受性别、年龄、学历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影响。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万克文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平台普及对使用者隐私防护带来新的挑战,研究使用者的社交平台行动和隐私感知联系能够指导其隐私保护。【方法/过程】采用相关系数模型和CRITIC决策模型,探究使用者社交平台的网络操作和使用者隐私量值的关联。并通过时下国内流行的社交网络模式,以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作为调研目标,得到使用者的真实信息构建隐私量化模式。【结果/结论】通过实验,本文分析了隐私参量结果和注册时间、粉丝数目、关注程度、好友数目、微博数量以及性别因子之间的关联,说明了社交网络平台的隐私状况和使用者行为的关系,论证了本研究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晓  王凌瑾  宁昱西  何彦  
面对网络时代下人类信息传递和社交方式的革命性突破,文章以南京市高校师生的新浪微博用户作为抽样源群体,但在研究思路上又不局限于该师生样本,而是以各样本为原点来分别串联、圈定和分析其跨区域的网络社交关系;继而以"社交网络+地理网络"作为贯穿性主题词和关键指标,按"总体把握"和"师生比较"两个层面展开高校的网络社交特征与时空规律探讨,进而通过"社交关系+社交频率"组合形成的网络关联度对其地理网络进行分析,并与"南京总体微博用户"的地理网络特征和规律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样以南京市为基点)进行比较,得出高校社交网络在空间规模上聚集度高、等级差异明显,在关联强度上局限性大、不均衡性强等差异性特征,并剖析得出高校社交网络机制形成的地域植根性、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以及高校群体特有的教育资源(学术前沿)空间分布、群体自身特殊性等动因。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钮亮  高旭  雷园园  
传统上用来发掘意见领袖的方法主要有指标权重法和社会网络结构挖掘两大类,但是单纯靠指标权重法发现意见领袖受研究者的主观影响较大,而社会网络结构法中用户间关系较难挖掘且对用户其他属性的衡量有局限性,故而引入了基于粗糙集和AHM算法相结合的综合指标权重算法,充分综合主、客观指标权重挖掘意见领袖,避免了使用单一方法的弊端。通过对新浪微博中热点事件的实例验证,比较了粗糙集-AHM、AHP、社会网络挖掘三种算法的结果,并总结出了本方法计算简单,对用户关系数据依赖程度低、指标评价更加客观的特点。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朱侯  
本文主要以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用户的隐私心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建立了隐私关注的集成模型。研究表明:在线用户隐私心理中,隐私关注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根据已验证的隐私心理相关构念与隐私关注的关系,这些构念可以分为前因变量(隐私经历、隐私意识、个性差异、人口统计学特征、文化)、结果变量(规章、行为反应)和调节变量(隐私计算、信任)三类;已有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也相应的分成前因变量研究、结果变量研究和调节变量研究三个类别。已有的研究在验证各隐私心理构念与隐私关注之间的关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用户隐私关注的动态变化机理、群体隐私关注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树芳  高梦蛟  朱杰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兴趣挖掘研究未考虑用户兴趣稳定性和未充分整合社交关系中的兴趣资源问题,提出了利用兴趣稳定且多维相似的重要社交兴趣资源挖掘用户兴趣的方法。[方法/过程]在构建用户社交网络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时间窗口的兴趣波动幅度计算关联用户的兴趣主题稳定度,并基于网络节点信息和连接关系,计算用户间的多维相似度。融合兴趣主题稳定度与多维相似度,获取用户的重要社交关系资源,实现对用户兴趣的挖掘。[结果/结论]实验采用新浪微博数据作为测试集,与已有方法相比,新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兴趣挖掘效果。[局限]仅利用单一社交平台进行研究,未从多源数据中进一步探讨用户的兴趣变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耿瑞利   王一凡  
[目的 /意义]探究社交媒体用户隐私策略的选择与影响,明晰信息披露不同阶段用户隐私管理策略选择的差异,为加强用户个人隐私保护及完善社交媒体平台隐私设置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基于沟通隐私管理理论,将社交媒体平台用户的隐私管理策略划分为披露前的预防策略、披露阶段的审查策略以及披露后的纠正策略,通过准实验方法采集数据,采用2×2析因设计方法分析探究隐私管理策略的选择差异与影响机制,并结合路径分析方法对社交意识、隐私关注、自我披露和隐私管理策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感知隐私风险和感知隐私控制对隐私管理策略的选择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隐私关注程度高的用户,倾向于披露较少的个人信息,而自我披露经历较丰富的用户,则采取较为宽松的隐私管理策略。研究结果可为社交媒体平台依据用户的心理和认知特征提供灵活丰富的隐私管理策略与加强隐私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胡昌平  仇蓉蓉  王丽丽  
用户的信息隐私权限设置情况反映了用户的隐私保护情况。本文通过对学术社交网络中用户隐私权限设置行为的分析,研究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隐私偏好以及用户相关属性对其隐私保护行为的影响。以科学网为例,探究科学网中研究领域为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的1032名博客用户的隐私保护情况,研究包括3个方面:获取博客用户个人信息的隐私权限设置情况,据此分析用户隐私关注的信息类型;根据科学网博客用户注册时间的不同,分析注册时间对用户隐私保护的影响;根据科学网博客用户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分析受教育程度对用户隐私保护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隐私保护情况与其他类型社交网络用户的隐私保护情况有所不同,科学网博客用户的隐私保护程度普遍较高,尤其注重个人身份标识信息的隐私安全,同时为实现学术交流倾向于披露与学术相关的信息;随着时间推移,科学网博客用户隐私保护程度呈提升趋势,晚期注册用户比早期注册用户更注重个人基本信息的隐私安全,却倾向于学术交流;而受教育程度对用户在学术社交网络中隐私保护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树义  朱娜  
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本地及移动属性为社交媒体带来了新的特点,这一新环境对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的方式、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移动互联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的对策与方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倬  赵红  臧国全  王宗水  
[目的/意义]通过风险计算和隐私计算来衡量感知收益与感知风险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消费者制定隐私信息披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风险计算和隐私计算两个视角出发,对消费者在社交商务情景中的隐私信息披露意愿进行研究,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建模对提出的双重隐私计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隐私计算是影响消费者隐私披露意愿的主要衡量因素;消费者对隐私的威胁评估正向影响其对隐私的感知风险;应对评估负向影响消费者对隐私披露的感知风险;隐私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消费者隐私披露意愿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