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
- 2023(1325)
- 2022(1203)
- 2021(1203)
- 2020(970)
- 2019(2325)
- 2018(2354)
- 2017(4781)
- 2016(2403)
- 2015(2753)
- 2014(2515)
- 2013(2460)
- 2012(2225)
- 2011(1964)
- 2010(1747)
- 2009(1513)
- 2008(1364)
- 2007(1081)
- 2006(923)
- 2005(732)
- 学科
- 济(8529)
- 经济(8517)
- 管理(5801)
- 业(5677)
- 企(4291)
- 企业(4291)
- 方法(3586)
- 数学(3153)
- 数学方法(3119)
- 地方(2951)
- 农(2900)
- 农业(2135)
- 业经(1937)
- 学(1900)
- 中国(1620)
- 贸(1501)
- 贸易(1500)
- 环境(1461)
- 技术(1450)
- 财(1431)
- 理论(1428)
- 易(1427)
- 和(1422)
- 制(1263)
- 城市(1203)
- 地方经济(1160)
- 划(1087)
- 研究(1022)
- 资源(989)
- 教育(954)
- 机构
- 大学(30785)
- 学院(30450)
- 管理(12848)
- 理学(11343)
- 理学院(11190)
- 济(11099)
- 管理学(11023)
- 管理学院(10959)
- 经济(10787)
- 研究(10020)
- 中国(7434)
- 京(6916)
- 科学(6870)
- 农(5578)
- 业大(5342)
- 中心(4983)
- 所(4697)
- 范(4528)
- 师范(4491)
- 农业(4460)
- 江(4395)
- 研究所(4384)
- 财(4337)
- 北京(4113)
- 院(3870)
- 师范大学(3754)
- 财经(3676)
- 州(3586)
- 经济管理(3403)
- 经(3340)
共检索到41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耿瑞利 申静
当前社交网络群组吸引着大量高度活跃的用户,使其可以发布丰富的原创内容,进行频繁的知识交流与传播。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梳理社交网络群组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动机,依据计划行为理论引入知识共享意愿在动机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基于自我建构理论引入自我建构类型对行为动机的调节作用,构建了社交网络群组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动机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法采集微信群和Facebook Group共计467份样本数据,采用PLS-SEM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利他和社交参与是最主要的知识共享行为动机;自我效能和互惠受用户自我建构类型的调节,依存自我显著负向调节自我效能与微信群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相关关系,独立自我显著负向调节互惠与Facebook Group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从个体自我认知角度提出了动机差异的文化阐释,丰富了知识共享行为动机的理论研究,并对社交网络的知识管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莹盈 林德荣
在移动社交媒体时代,旅游分享已成为当下旅游者的行为偏好,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微信、QQ这类强关系移动社交平台进行分享。国内学界对移动社交平台旅游分享行为的研究随之日增,但少有文章从理论上系统地揭示旅游分享行为的过程与动因。文章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反映强关系网络移动社交平台的旅游分享动态过程理论模型。将旅游分享行为动态过程划分为分享前因、分享实现与分享结果3个阶段,总结每个阶段的行为特征、表现方式及阶段之间的演替规律,并探讨这类旅游分享行为的特点与动因。研究发现,在旅游分享动机上,强关系移动社交平台强调情感联结与互动,从而旅游者受到与个体相关动机的影响更为显著;分享内容上,平台的强关系特性与熟人社交促使旅游者尽量避免分享负面信息;分享结果上,强关系移动社交平台的旅游分享能调节旅游者行中、行后的体验水平,并形成兼具网络时空拓展性与熟人圈规模局限性的口碑传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茂春 马金钟 王显宇
MOOC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资源丰富、传播范围广、超越时空限制等诸多优点,为知识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以果壳网的MOOC学院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数据的整理,对MOOC学院知识共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MOOC学院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MOOC 社交网络 知识共享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大勇 许磊 孔洪新
[目的/意义]以微信用户群分享数据为样本,对用户群体互动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对于社交媒体中信息定向投放和舆情导控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APP平台实现了微信用户信息采集,并借助于人类动力学对微信用户群内分享对象选择、互动内容选择和分享行为时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微信中分享行为存在显著的阵发性,群内用户趋向于异配连接,但多数用户是以旁观者身份出现,高频率互动仅停留在少数参与者层面,而带有情绪诱导和相关利益引导标题的文章能够唤起更多用户的互动意愿。[局限]数据来源不够广泛,有可能导致研究偏差。
关键词:
微信 信息分享 社交媒体 用户群体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霍明奎 朱莉 刘升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网站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人类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全面开启。考虑个体用户参与动机,在把握用户隐私顾虑和信任基础上,从优化用户感知、提升用户参与度角度来设计和运营网站,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粘性和参与强度。【方法/过程】本文在构建了用户信任、隐私顾虑对移动社交网络参与动机和参与度影响模型基础上,收集调查问卷所获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提出的研究假设及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信任与隐私顾虑、隐私顾虑与参与动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信任与参与动机、参与动机与参与强度之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林 谢莉莉 何建洪
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及社交网络中知识共享行为相关研究,构建了社会资本3个维度影响社交网络知识共享效果的概念模型,选择"知乎"网用户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据抓取技术获得354份有效问卷,应用网络分析技术和回归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结构维度与知识共享质量显著正相关,但与知识共享数量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认知维度与知识共享质量和数量显著正相关;关系维度中信任、社区认可与知识共享质量显著正相关,但互惠与知识共享质量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关系维度中互惠、社区认可与知识共享数量显著正相关,但信任与知识共享数量不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交网络 知识共享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王飞飞 张生太
用户生成内容是Web2.0环境下新兴网络信息资源的创作与组织模式,结合微信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设计,探讨移动社交媒体下用户生成内容驱动因素,对移动社交媒体的成功十分关键。基于驱动理论视角,从社会驱动、技术驱动和娱乐驱动3个层面来研究用户生成内容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对313份来自微信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社会驱动、技术驱动和娱乐驱动都显著影响用户生成内容行为。同时,社会驱动、技术驱动之间还存在交互作用。当社会驱动和技术驱动中任何一个被满足时,用户都会有生成内容行为产生。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柴欢 阮建海
[目的/意义]以"马蜂窝"旅游网为研究对象,探究旅游社交网站用户信息共享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旅游社交网站建设及其移动端的交互设计优化改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选取技术接受模型中的感知有用性和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自我效能,并结合弱关系理论引入环境机制、服务质量和期望互惠3个影响因素,构建旅游社交网站用户信息共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SPSS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结论]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主成分,将信息共享行为分为收藏转载式和平台交流式,发现:感知有用性、服务质量和期望互惠这3种变量对收藏转载式信息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其中感知有用性和期望互惠这两种变量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共享行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纲 王馨平 巴志超
[目的/意义]微信群内部会话过程涉及不同网络群体、用户行为及交互方式,探究不同微信群中会话网络结构及用户交互行为的共性与差异,对揭示微信中信息传播规律和行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16个微信群中真实对话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微信群成员之间的交互行为,计算成员的关系强度并构建会话关系网络,设计微信群成员核心度算法对不同类型微信群中的成员类型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微信群的会话网络结构特征、成员类型分布、成员交互行为等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微信群内信息交流网络符合六度分割理论,具有小世界效应的特征;不同类型微信群信息交流网络具有某些共性特征,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形态;成员之间信息交流状态表现为同级或相似群体"层级互动"的特点;成员在微信群中的行为差异不但和群活跃程度、社群结构、现实身份有关,还会受与他人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
微信群 会话网络 交互行为 信息交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臧国全 孔小换 张凯亮 于政杰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对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业务基础的社交网络具有战略意义,而用户生成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用户自我披露意愿。因此,研究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社交网络平台制定隐私政策、提升用户自我披露水平提供参考,促进社交网络平台的健康快速发展。[方法/过程]参考已有研究框架,构建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意愿的研究模型。选择新浪微博作为社交网络平台代表,采用Python爬虫方法获取用户微博数据,据此分析用户自我披露意愿。[结果/结论]微博内容的语义、位置标签和数据权限均影响用户自我披露意愿,隐藏位置标签和设置数据权限等操作会显著提高用户自我披露意愿。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意愿是一种个人特质,受性别、年龄、学历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影响。
关键词:
社交网络 自我披露 披露意愿 新浪微博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卞娜
大学生微信群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人际互动和社会关系的主要渠道和阵地。本文以大学生的"关注热点"为主要调查内容,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对北京某高校比较活跃的、超过100人的20个微信群的聊天记录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学生微信群的信息内容、传播方式以及关系构建进行了针对性研究。讨论如何改善大学生微信群的功能和服务,能够促使其成为促进高校网络中人际传播的良好媒介、传播正能量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
微信群 人际传播 大学生群体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大丽 孙道银 张铁山
为探究微信朋友圈用户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文章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构建社会资本、知识共享态度与知识共享意愿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运用PLS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共享态度显著地影响知识共享意愿,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都会对微信朋友圈用户知识共享态度产生影响作用,且关系资本的影响作用最大。
关键词:
微信 虚拟社区 知识共享 社会资本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甘春梅
[目的/意义]以微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方法,以期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与特定功能使用的关系。[方法/过程]通过访谈法和焦点小组法来确定微信使用的动机因素以及用户对微信功能的使用;并通过问卷搜集250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来验证不同动机要素与各功能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结果发现,不同微信功能的使用受到不同动机的驱使;而用户对微信一般性使用的影响因素与对特定功能使用的因素也不同。具体来说,娱乐显著影响用户对群聊、评论和分享功能的使用;消磨时间显著影响用户对朋友圈、评论和点赞功能的使用;社会互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继东 杨杨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影响力的评估及意见领袖的识别对于商业营销、舆情控制及社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网络结构和社交属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交互行为和情感倾向的影响力度量算法。首先,根据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并利用话题识别的方法构建主题社区网络结构;其次,将主题社区中的用户作为研究对象,综合用户的互动性、创造性、发布内容质量等指标计算用户的活跃度并进行排序;再次,基于用户交互信息计算活跃度较高用户的情感极性值;最后,综合用户的活跃度和情感极性值计算用户在主题社区中的影响力。[结果/结论]通过实验分析证明,所提出的影响力度量算法能够准确挖掘出潜在影响力用户及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正面意见领袖。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彭柯 朱庆华 王雪芬
本文以微博为研究对象,选取新浪微博为例,结合计划行为理论(TPB)等理论,归纳出微博用户共享行为的六个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影响因素模型。利用spss、amos软件探究影响路径,分析微博用户共享行为的影响因子,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信任和互惠这两个因素对微博用户的共享行为有明显的影响。本文还对企业用户、普通用户等不同类型的微博用户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