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6)
- 2023(10705)
- 2022(9683)
- 2021(9259)
- 2020(7734)
- 2019(18039)
- 2018(18227)
- 2017(35025)
- 2016(19097)
- 2015(21437)
- 2014(21339)
- 2013(20894)
- 2012(19029)
- 2011(16815)
- 2010(16387)
- 2009(14814)
- 2008(14013)
- 2007(11883)
- 2006(10189)
- 2005(8663)
- 学科
- 济(70468)
- 经济(70389)
- 管理(53998)
- 业(52476)
- 企(43227)
- 企业(43227)
- 方法(33963)
- 数学(29177)
- 数学方法(28836)
- 农(21212)
- 财(17295)
- 中国(16893)
- 业经(16663)
- 学(16574)
- 地方(15940)
- 农业(14706)
- 理论(12994)
- 贸(12498)
- 贸易(12490)
- 和(12229)
- 易(12102)
- 务(11776)
- 技术(11733)
- 财务(11714)
- 财务管理(11695)
- 制(11674)
- 环境(11557)
- 企业财务(11041)
- 划(10058)
- 教育(10018)
- 机构
- 大学(260637)
- 学院(258361)
- 管理(108618)
- 济(96233)
- 理学(95440)
- 理学院(94376)
- 经济(93977)
- 管理学(92769)
- 管理学院(92313)
- 研究(81615)
- 中国(59622)
- 京(55522)
- 科学(53077)
- 农(42141)
- 财(42118)
- 业大(41203)
- 所(39583)
- 中心(38148)
- 研究所(36547)
- 江(36211)
- 范(35486)
- 师范(35174)
- 财经(34892)
- 北京(34587)
- 农业(32860)
- 经(31747)
- 州(30097)
- 院(30096)
- 师范大学(28537)
- 经济管理(28129)
- 基金
- 项目(187048)
- 科学(147197)
- 研究(137313)
- 基金(135680)
- 家(117758)
- 国家(116774)
- 科学基金(101333)
- 社会(84782)
- 社会科(80056)
- 社会科学(80036)
- 基金项目(74037)
- 省(73262)
- 自然(67821)
- 自然科(66225)
- 自然科学(66210)
- 自然科学基金(65007)
- 教育(62484)
- 划(61695)
- 编号(57935)
- 资助(54976)
- 成果(45759)
- 重点(40837)
- 部(40626)
- 创(39059)
- 发(39025)
- 课题(38030)
- 创新(36247)
- 科研(35833)
- 项目编号(35509)
- 大学(35111)
共检索到358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臧国全 孔小换 张凯亮 于政杰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对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业务基础的社交网络具有战略意义,而用户生成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用户自我披露意愿。因此,研究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社交网络平台制定隐私政策、提升用户自我披露水平提供参考,促进社交网络平台的健康快速发展。[方法/过程]参考已有研究框架,构建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意愿的研究模型。选择新浪微博作为社交网络平台代表,采用Python爬虫方法获取用户微博数据,据此分析用户自我披露意愿。[结果/结论]微博内容的语义、位置标签和数据权限均影响用户自我披露意愿,隐藏位置标签和设置数据权限等操作会显著提高用户自我披露意愿。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意愿是一种个人特质,受性别、年龄、学历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影响。
关键词:
社交网络 自我披露 披露意愿 新浪微博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臧国全 董文馨
[目的/意义]探讨隐私无助的形成机理,为社交平台完善隐私政策与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习得性无助理论,构建隐私无助的形成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认知型隐私无助导致情绪型隐私无助,进而形成动机缺失型隐私无助,构成隐私无助逻辑链条中三种形态;产生要素方面,隐私行为的感知成本和隐私不作为的感知收益直接导致隐私无助,先前经历通过感知脆弱性间接导致隐私无助,自我掌控能力阻碍隐私无助的形成。
关键词:
隐私无助 社交网络 新浪微博 形成机理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霍明奎 朱莉 刘升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网站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人类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全面开启。考虑个体用户参与动机,在把握用户隐私顾虑和信任基础上,从优化用户感知、提升用户参与度角度来设计和运营网站,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粘性和参与强度。【方法/过程】本文在构建了用户信任、隐私顾虑对移动社交网络参与动机和参与度影响模型基础上,收集调查问卷所获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提出的研究假设及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信任与隐私顾虑、隐私顾虑与参与动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信任与参与动机、参与动机与参与强度之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秋阳 琚春华 鲍福光
[目的/意义]探索和验证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的使用行为与隐私关注之间随时间推移的阶段性关系。结合现有的信念更新理论,提出了一种隐私权衡模型,分别对用户在接触新的移动社交网络的三个阶段(使用前、使用初期、持续使用),用户感知利益和隐私关注关系以及其自我披露意愿进行探索。[方法/过程]融入隐私权衡理论,对移动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意愿进行了探究。通过调研512个高校学生群体中的有效样本分三阶段进行调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其进行测量,并检验中介效应。[结果/结论]实验结论显示:感知利益对用户使用和自我披露有正向影响,隐私关注对两者则有负向影响,这种影响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加深;值得关注的是用户使用作为中介变量会放大其他变量对用户披露的影响。自我披露对用户后期感知利益有较大的正向影响,用户使用对其后期的隐私关注会有较大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晓 王凌瑾 宁昱西 何彦
面对网络时代下人类信息传递和社交方式的革命性突破,文章以南京市高校师生的新浪微博用户作为抽样源群体,但在研究思路上又不局限于该师生样本,而是以各样本为原点来分别串联、圈定和分析其跨区域的网络社交关系;继而以"社交网络+地理网络"作为贯穿性主题词和关键指标,按"总体把握"和"师生比较"两个层面展开高校的网络社交特征与时空规律探讨,进而通过"社交关系+社交频率"组合形成的网络关联度对其地理网络进行分析,并与"南京总体微博用户"的地理网络特征和规律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样以南京市为基点)进行比较,得出高校社交网络在空间规模上聚集度高、等级差异明显,在关联强度上局限性大、不均衡性强等差异性特征,并剖析得出高校社交网络机制形成的地域植根性、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以及高校群体特有的教育资源(学术前沿)空间分布、群体自身特殊性等动因。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阳玉堃
图书馆的公众形象对图书馆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公众话语权释放的社交网络时代,研究新环境中图书馆公众形象有助于图书馆形象管理。使用火车头采集器采集2017年1月至6月以"图书馆"为关键词的中文微博记录,经数据清洗处理后,使用Python、ROST CM6进行文本内容分析,对基础设施形象、馆员形象、管理形象、文化形象、馆藏资源形象、馆舍及位置形象、服务形象进行形象感知及情感倾向感知。研究表明:社交网络用户对图书馆形象主要持积极态度,而对不同形象的感知各有侧重。最后基于此对社交网络中的图书馆形象进行讨论,提出形象管理的有关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小兰 章成志
[目的/意义]及时且准确地从微博数中发现突发事件信息并跟踪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方法/过程]当前多数学者采用话题检测与跟踪技术来实现,这极易忽视微博用户网络中的社区结构特性。以新浪H7N9突发事件中用户关系网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微博用户关系网络的社区结构特性,然后根据寻找到的社区结构有针对性地追踪典型群体所讨论的话题及其话题演化发展。[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未来跟踪话题时减少检测突发事件的时空开销与提高突发事件监管的准确度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微博 突发事件 社区发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马海群 王今
文章首先对已有关于开放数据安全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将其划分为数据安全的法律政策、技术和策略意识三个研究方面,基于此分类将微博作为数据来源进行检索,对相关主题的微博文本数据进行编码分类,并引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数据安全相关话题的分类系统,验证该分类及系统的可靠性,从而提高在微博平台进行数据安全相关话题舆情研究的检索质量和效率,及时有效地掌握公众对于数据安全话题的动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波 甄峰
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逐步影响人们的社交网络。本文通过分析新浪微博用户在网络社区中与本地人/外地人、熟人/陌生人的交流差异,探讨空间距离与社会距离在网络社会空间中的作用。在问卷调研中,结合新浪微博用户的网络"痕迹",较为可靠的获取南京成年人微博用户与本地人/外地人、熟人/陌生人在网络社区中的交流差异。研究表明:1在网络社区中,相较于外地人与陌生人,受访者更倾向与本地人以及熟人交流,网络社区中空间距离与关系距离的作用仍然存在;2受访者在网络社区中与本地人/外地人、熟人/陌生人的交流差异受社会经济属性、居住环境、微博使用频繁程度影响;3虽然理论上网络社区使得用户能够克服距离阻力,延伸其关系网络,但空间距离与关系距离的存在使得实际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网络仍然扎根于用户在网络社区中的交流。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池雪花 张颖怡 高星 卢超 章成志
文章以新浪微博中用户标签作为研究对象,从微博中收集用户基本信息与用户标签信息,依据用户标签分类体系对用户标签进行人工分类;然后分析标签类型、标签类型分布熵、用户平均标签个数、用户平均标签长度等标签标注行为指标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差异,以及从高频和不同标签个数分组两个角度分析上述行为指标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差异。研究表明,标签类型、平均标签个数在不同学科领域中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学科领域高频标签中,标签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在不同标签个数分组下,用户标签类型在不同学科领域下无明显差异,用户的平均标签长度随着个数的增多呈递减趋势。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倬 赵红 臧国全 王宗水
[目的/意义]通过风险计算和隐私计算来衡量感知收益与感知风险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消费者制定隐私信息披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风险计算和隐私计算两个视角出发,对消费者在社交商务情景中的隐私信息披露意愿进行研究,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建模对提出的双重隐私计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隐私计算是影响消费者隐私披露意愿的主要衡量因素;消费者对隐私的威胁评估正向影响其对隐私的感知风险;应对评估负向影响消费者对隐私披露的感知风险;隐私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消费者隐私披露意愿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聂勇浩 罗景月
感知有用性、信任是影响社交网站用户个人信息披露意愿的重要因素,对三者内在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个体信息行为。选取新浪和腾讯微博、人人网以及QQ空间等社交网站的用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且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三者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社交网站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信任都对个人信息披露意愿产生了正向影响,不过信任的影响更为明显,并且信任在感知有用性和个人信息披露意愿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的作用。
关键词:
社交网站 个人信息披露 信任 感知有用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小运 陈娟 黄婉
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下的代表性产物,社交媒体的涌现对市场参与者的经济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审计师选择视角,研究公司微博信息披露如何通过影响市场参与者进而作用于管理层的决策行为。研究发现,微博信息披露越多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并且微博信息披露主要通过外部关注压力(分析师、媒体)和内部监督压力(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两种渠道促使管理层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投资者信息需求更高、内部控制水平更高、市场竞争更激烈的公司而言,微博信息披露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更为明显。该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和监管方更好地理解社交媒体信息的作用机制,对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申琦 闫玲玲
2017年末,"360水滴直播事件""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和"微信偷看用户聊天记录事件"三起隐私泄漏公共事件相继爆发。人们在微博中发泄情绪,但人们实际的隐私管理行为如何,是否如他们所表露出的情绪一样,值得深入探讨。通过收集三起公共事件中的网民评论和微博个人信息等数据,运用隐私管理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分组比较后,情绪表露强烈的人群更多地采用严苛的隐私管理行为。同时,社交媒体使用经验、社交网络规模对隐私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申琦 闫玲玲
2017年末,"360水滴直播事件""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和"微信偷看用户聊天记录事件"三起隐私泄漏公共事件相继爆发。人们在微博中发泄情绪,但人们实际的隐私管理行为如何,是否如他们所表露出的情绪一样,值得深入探讨。通过收集三起公共事件中的网民评论和微博个人信息等数据,运用隐私管理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分组比较后,情绪表露强烈的人群更多地采用严苛的隐私管理行为。同时,社交媒体使用经验、社交网络规模对隐私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