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
- 2023(1603)
- 2022(1430)
- 2021(1381)
- 2020(1162)
- 2019(2723)
- 2018(2661)
- 2017(5250)
- 2016(2473)
- 2015(2671)
- 2014(2503)
- 2013(2337)
- 2012(2104)
- 2011(1899)
- 2010(1737)
- 2009(1582)
- 2008(1446)
- 2007(1309)
- 2006(1142)
- 2005(1121)
- 学科
- 业(9189)
- 济(8747)
- 经济(8734)
- 管理(7628)
- 企(6314)
- 企业(6314)
- 农(5295)
- 农业(4030)
- 方法(3994)
- 数学(3272)
- 数学方法(3234)
- 业经(3004)
- 贸(2179)
- 贸易(2178)
- 易(2155)
- 销(2148)
- 供销(2147)
- 理论(2089)
- 制(1952)
- 技术(1942)
- 工作(1848)
- 电子(1797)
- 信息(1787)
- 中国(1722)
- 网上(1542)
- 网上贸易(1542)
- 和(1532)
- 收入(1458)
- 产业(1449)
- 学(1438)
- 机构
- 大学(36555)
- 学院(35345)
- 管理(18649)
- 理学(16714)
- 理学院(16584)
- 管理学(16363)
- 管理学院(16296)
- 济(14589)
- 经济(14333)
- 研究(9792)
- 中国(7440)
- 农(7342)
- 京(7321)
- 业大(6443)
- 经济管理(5683)
- 中心(5555)
- 科学(5550)
- 农业(5500)
- 财(5309)
- 江(4978)
- 范(4885)
- 师范(4850)
- 财经(4700)
- 经(4347)
- 北京(4270)
- 农业大学(4183)
- 师范大学(3976)
- 所(3882)
- 州(3862)
- 商学(3785)
- 基金
- 项目(27108)
- 科学(23080)
- 基金(21972)
- 研究(19911)
- 家(19281)
- 国家(19170)
- 科学基金(17625)
- 社会(13974)
- 社会科(13152)
- 社会科学(13151)
- 基金项目(11974)
- 自然(11887)
- 自然科(11695)
- 自然科学(11694)
- 自然科学基金(11513)
- 省(9484)
- 编号(8895)
- 教育(8780)
- 划(8183)
- 资助(8109)
- 成果(6783)
- 部(6248)
- 国家社会(6234)
- 创(5924)
- 人文(5658)
- 教育部(5607)
- 创新(5473)
- 重点(5452)
- 制(5436)
- 项目编号(5361)
共检索到47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常亚平 朱东红
以使用过社交网络的中国用户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设计社交网络用户参与动机的测量量表,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分别考察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论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社交网络用户的参与动机包括信息性动机、娱乐性动机、维旧动机、扩新动机和从众动机等方面。
关键词:
社交网络 参与动机 量表 因子分析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沙勇忠 杨昕雅
文章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针对中国背景下的网络微课社群的用户参与动机进行指标体系构建,通过网络问卷测量,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共聚类出了七大用户参与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对网络微课社群用户来说,从众和情感动机不是重要的参与动机,社交和信息动机属于较为重要的参与动机,兴趣、学习和分享动机是最主要的参与动机,由此推断出网络微课社群的构成要素为主题、输出与交互。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阳 朱君璇
[目的/意义]对于一个在线社交网站,其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评判因素就是用户体验的好坏。[方法/过程]文章首先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结合多学科对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体验进行定义。其次在对移动社交网络的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一套详尽的用户体验评价体系。再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多个层次的众多因素进行权重的度量,并以动态模糊集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一种移动社交网络的用户体验模糊综合动态评价模型。最后运用模糊综合动态评价模型对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进行案例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新浪微博用户体验比腾讯微博用户体验要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毕德强 黄世晴 董颖 王珏
[目的/意义]调研中外科研人员对社交网络的认知情况,对学术工作者使用社交网络的目的、动机和需求开展比较研究。[方法/过程]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来自国内各大高校707位被调查者对社交网络的认知、使用动机和访问信息,并将问卷调查结果与Nature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我国科研人员对学术社交网络的使用率和使用意识并不是很高,国内科研人员比较倾向于使用以社交型为导向的网站,对以学术型为导向的网站使用较少。国外主流ASNS平台中,我国用户对ResearchGate具有一定的认知度。
关键词:
社交网络 认知 使用分析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霍明奎 朱莉 刘升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网站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人类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全面开启。考虑个体用户参与动机,在把握用户隐私顾虑和信任基础上,从优化用户感知、提升用户参与度角度来设计和运营网站,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粘性和参与强度。【方法/过程】本文在构建了用户信任、隐私顾虑对移动社交网络参与动机和参与度影响模型基础上,收集调查问卷所获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提出的研究假设及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信任与隐私顾虑、隐私顾虑与参与动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信任与参与动机、参与动机与参与强度之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交亮 卢宝周
移动社交网络平台是人们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并聚类而形成的社交网络,其开展成败取决于用户的参与程度。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并对感知价值理论进行延伸,引入满意度这一中介变量构建用户参与行为的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解释用户对移动社交网络平台的参与行为,时间成本、系统质量、社会交互对用户感知价值影响显著。利用Bootstrap验证感知价值除了对参与意愿有直接效用,且会通过满意度的中介效果间接影响用户参与意愿。因此,移动社交网络平台应根据用户需求降低用户的时间成本,完善其交互功能,提升系统质量,进而增加用户的感知价值和满意度,提高用户参与意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傅亚平 赵晓飞
以用户使用社交性网络服务(SNS)网站的参与动机和参与强度关系为研究目的,运用动机理论和网络效应理论,构建基于网络外部性的SNS网站用户参与动机和参与强度关系模型,选取人人网用户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娱乐性动机是影响用户参与强度的主要因素;间接网络效应(感知附加功能)对用户参与动机全部具有显著影响,但直接网络效应(参与成员数量)对用户的参与动机只有局部显著影响,且娱乐性动机在网络效应和参与强度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效应作用。依据研究结论,SNS网站的运营商应在明确网络环境下的"动机—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从鼓励用户分享、丰富娱乐资源,构建服务平台、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两个...
关键词:
SNS 网络效应 参与动机 参与强度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耿瑞利 申静
当前社交网络群组吸引着大量高度活跃的用户,使其可以发布丰富的原创内容,进行频繁的知识交流与传播。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梳理社交网络群组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动机,依据计划行为理论引入知识共享意愿在动机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基于自我建构理论引入自我建构类型对行为动机的调节作用,构建了社交网络群组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动机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法采集微信群和Facebook Group共计467份样本数据,采用PLS-SEM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利他和社交参与是最主要的知识共享行为动机;自我效能和互惠受用户自我建构类型的调节,依存自我显著负向调节自我效能与微信群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相关关系,独立自我显著负向调节互惠与Facebook Group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从个体自我认知角度提出了动机差异的文化阐释,丰富了知识共享行为动机的理论研究,并对社交网络的知识管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建军 顾东晓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沉浸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从动机视角探索中国特定社交网络环境下用户网络链接的内外部动机因素,构建"动机—链接意向—链接行为"模型,并基于460条现实世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实现需要、沉浸需要、主观规范对社交网络用户链接行为意向的影响较为显著,而自尊需要和社交需要对其的影响则不显著。外部动机中的主观规范对社交网络链接行为意向影响最大,但总体上内部动机的影响大于外部动机。该研究结论对于基于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学术推广和网络营销优化均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耿瑞利 申静
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知识共享的重要渠道。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个体在认知、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影响其知识共享行为及动机。本文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构建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动机模型,包括愉悦感、知识自我效能、利他、知识成就感四个内在动机,以及学习、社交结果期望两个外在动机。在不同文化视域下,通过调查问卷法采集中国、美国和印度三个国家的530份样本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并检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国家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都显著正向影响其知识共享行为,利他和社交结果期望是最重要的两个动机,知识成就感对其知识共享意愿无影响;其他动机则受到国别的调节,如愉悦感显著正向影响中国、美国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知识自我效能显著正向影响美国、印度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学习动机仅与中国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显著正相关。对于知识管理者或社交网络开发者来说,鼓励用户参与知识共享活动首先要激发其行为意愿,依据关键行为动机及对共享意愿的作用程度,并结合用户的国别特征,制定差异化的激励机制。图2。表7。参考文献94。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毕达天 马卓 刘健
[目的/意义]重视移动社交网络资源情境的内容建设、丰富和完善服务平台的功能,提升服务的有用性和满意度。[方法/过程]基于用户参与视角,从用户、资源、服务和技术4个维度构建了移动社交网络互动情境,分析探讨了移动社交网络情境互动过程及其关键的3个互动特征:真实性、可用性和有用性。[结果/结论]构建了移动社交网络互动模式,以期为信息服务机构或企业、数据库运营商完善和优化移动社交网络情境提供依据。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互动 互动特征 互动模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庆山 杨志维
[目的 /意义]开展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文献的引文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概貌,并归纳识别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主要研究方向及进展,为后续研究提出建议。[方法 /过程]系统搜集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文献,整理形成文献集,运用引文分析方法,统计出高频关键词、高被引文献和高被引作者,并进行定性内容分析,概述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主要研究方向及进展,提出研究结论和建议。[结果 /结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社交网络的采用情况、社会网络结构、使用行为模式、使用行为影响因素以及使用障碍5个方面,并
[期刊] 征信
[作者]
顾洲一 邱瑾
以用户参与网络众筹的动机为研究目的,基于整合的技术接受模型(UTAUT)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动机测度量表。选取杭州市公众作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获取用户行为数据,运用非平衡样本处理算法使少数类样本信息得到平衡,并通过机器学习分类器挖掘影响用户参与的重要动机。研究发现:学历和经验是两个显著控制变量;绩效期望是用户参与网络众筹的首要动机维度,且内外激励因素并驱作用;外在激励中经济收益最为显著,内在驱动因素中同情心起到重要作用;信任动机对网络众筹参与也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探索新的收益模式、构建安全的投资平台,有助于网络众筹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耿瑞利 申静
社交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知识共享的重要渠道。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2000年至2017年有关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研究的478篇文献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根据文献的特征和内容,构建了文献类型特征、研究主题内容分析编码表,并通过进一步编码及统计分析构建研究框架示意图。对该领域的"日常知识共享"实证研究的186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构建了实证研究、理论基础编码表,并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抽取和归纳分析。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研究呈现文献数量增长迅速、实证研究取向突出、研究主题较为集中、研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张大勇 孙晓晨
【目的/意义】研究社交网络用户信息贡献行为,有利于揭示用户线上行为活动规律,并促进社交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方法/过程】分析社交网络信息贡献行为的概念、类型和特征;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和用户线上行为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用户属性、网络信任与用户信息贡献行为的相关性。【结果/结论】性别、年龄、性格、信息质量、风险安全、声誉地位和感知相似性对用户自我揭露行为和发布、评论与转发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社交网络 信息贡献 网络信任 用户属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