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5)
2023(9722)
2022(8455)
2021(7807)
2020(6819)
2019(15834)
2018(15491)
2017(30531)
2016(16388)
2015(18217)
2014(18162)
2013(17893)
2012(16646)
2011(14783)
2010(14624)
2009(13421)
2008(13474)
2007(12183)
2006(10077)
2005(9079)
作者
(46845)
(39655)
(39296)
(37646)
(25128)
(19043)
(18173)
(15433)
(14583)
(13929)
(13298)
(13166)
(12479)
(12377)
(12192)
(12170)
(12155)
(11710)
(11474)
(11365)
(9693)
(9580)
(9461)
(8973)
(8882)
(8785)
(8740)
(8679)
(7964)
(7932)
学科
(66586)
经济(66515)
管理(47560)
(46600)
(38267)
企业(38267)
方法(34529)
数学(30271)
数学方法(29984)
(18804)
(17688)
中国(15925)
业经(14595)
(14304)
(13502)
贸易(13500)
(13149)
(12595)
(12453)
财务(12427)
财务管理(12398)
企业财务(11820)
农业(11789)
地方(11463)
(10835)
银行(10812)
技术(10485)
理论(10471)
(10303)
(10235)
机构
大学(237278)
学院(234649)
(96682)
经济(94744)
管理(93169)
理学(81580)
理学院(80695)
管理学(79307)
管理学院(78860)
研究(75229)
中国(56250)
(48484)
科学(46888)
(44620)
(40665)
(37669)
财经(36747)
中心(36433)
业大(35870)
研究所(34535)
(33856)
(33537)
农业(32328)
经济学(30645)
(30027)
师范(29713)
北京(29676)
经济学院(28038)
财经大学(27677)
(27140)
基金
项目(161989)
科学(128795)
基金(120675)
研究(116155)
(105736)
国家(104898)
科学基金(90358)
社会(75308)
社会科(71514)
社会科学(71491)
基金项目(64578)
(61865)
自然(59214)
自然科(57959)
自然科学(57941)
自然科学基金(56963)
教育(53634)
(52734)
资助(48562)
编号(46735)
成果(37975)
(36892)
重点(36296)
(34146)
(33785)
教育部(31911)
创新(31857)
国家社会(31857)
科研(31854)
人文(31092)
期刊
(97535)
经济(97535)
研究(62486)
中国(40041)
学报(38931)
(35468)
(35369)
科学(34572)
管理(30835)
大学(29014)
学学(27334)
农业(23631)
教育(21227)
(19909)
金融(19909)
技术(18383)
财经(18263)
业经(16576)
经济研究(16524)
(15687)
问题(13380)
图书(12934)
(12812)
技术经济(11825)
理论(11734)
(11710)
商业(11314)
统计(11282)
(10721)
实践(10715)
共检索到326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冉晓斌  刘跃文  姜锦虎  
用户是社交网络平台的基石,用户的活跃行为为平台创造内容、带来价值,因而用户活跃度一直是社交网络平台的关注重点。已有研究仅关注用户是否存在持续使用意向或行为,将持续使用行为定义为二元变量,未对持续使用行为细分,忽略了对用户活跃行为的研究。此外,社交网络中用户活跃行为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相互影响,而受制于用户的关系网络数据难以获取,少有研究从该角度对社交网络中的用户行为进行研究。将持续使用行为进一步细分为个体活跃和沉默行为,从网络外部性视角探讨同伴活跃行为对焦点个体活跃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体网络规模与活跃行为的关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涛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购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购过程中产生点击、收藏、加入购物车、购买等行为蕴藏着消费者的行为偏好。了解这些行为,商家可以把握住消费者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这些由用户创造的大数据已经超越现在人力能够处理的范畴。因此本文使用了大数据分析方法从大量的消费者历史网购行为数据中挖掘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以便帮助商家给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嘉文  杨九龙  
文章利用百度指数、谷歌趋势等网络大数据分析工具,以及基于bootstrap的改良灰均值生成方法,以"数字图书馆"为主题,对2011-2017年相关大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并选取"电子图书馆"为关键词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建议:应利用移动平台延伸数字图书馆服务,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的宣传报道,改变公众对数字图书馆的刻板印象。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张洪玲  冯伯驹  李慧  刘树胜  
【目的/意义】掌握现代网络教育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特点和执行实际,提出学习支持服务策略和改革建议,为网络教学质量评估、督学助学、实施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撑和有益参考,从而提高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水平。【方法/过程】将学习者静态信息和浏览网络平台课件资源的典型行为动态信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可视化、分类、聚类等方法,开展在线学习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结论】分析得出网络教育学习者在线学习若干问题及影响因素。现有的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尚未达到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程度。构建了便捷性、交互性、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喻炜  王凤生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与用户有关的数据被记录存储,这些数据被进一步处理和分析,并且依托载体成为大数据产品。大数据产品与服务的本质,是依赖网络外部性存在的异质信息产品。本文构建了由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组成的三阶段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模型,用于解释大数据产业政策问题。在古诺竞争以及直接、间接网络效应下,模型将用户隐私策略、非对称信息成本函数引入到异质信息产品市场,并得到了相关结论与产业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平  周森  温春龙  
本文在企业社会网络以及创新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信息服务业背景下"企业背景-网络特征-创新活跃性"关系的理论模型和假设。利用北京市信息服务业集群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企业年龄、进网时间、企业类别以及注册资本等企业背景对网络特征及创新活跃性都存在显著影响;(2)企业在同业关系网络或"企业-行业"二模网络中的重要程度越高,则其创新活跃性越强;(3)企业背景特征与网络特征对创新活跃性具有综合影响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唐春勇  刘东冉  敬永春  
基于员工网络评论大数据,分析新环境下员工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点。通过python语言编程,采集就业信息共享网站上14 627条员工评论,运用R软件进行词频分析,挖掘出员工在工作中密切关注的25个因素,并基于此设计问卷,以288名员工为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研究发现,新环境下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职业发展、组织氛围、工作强度和可雇佣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朱玲玲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突发事件经由网络传播引发网络舆情,网络舆情的预警是引导网络舆情,进而管控突发事件发展态势的前提,在大数据环境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预警需要大数据分析,其对应急决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方法/过程]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出发,文章将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结合,强调网络舆情预警中的大数据分析既需要大数据分析能力,更需要在网络舆情预警的数据采集、舆情分析和监测预警三阶段中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支撑。[结果/结论]着眼于网络舆情预警的特点,将"有形资源"——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无形资源"——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蓉  郭晓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赵君丽  
本文基于网络外部性理论对时尚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通过电子时尚产品和奢侈品案例从正的网络外部性和负的网络外部性两个角度,阐述了时尚产品与其他产品需求不同的特点。具有正网络外部性的时尚产品市场需求更富有弹性,负网络外部性时尚产品的市场需求更缺乏弹性。本文相应地对两种网络外部性进行了比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田春来  
本文根据结构洞理论来分析营销网络的外部效应,由于结构洞在营销网络中起到了"搭桥"的作用,营销网络通过结构洞产生了外部效应。文章进一步从自益性结构洞和共益性结构洞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探讨,研究各类结构洞对营销网络的影响和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建军  顾东晓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沉浸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从动机视角探索中国特定社交网络环境下用户网络链接的内外部动机因素,构建"动机—链接意向—链接行为"模型,并基于460条现实世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实现需要、沉浸需要、主观规范对社交网络用户链接行为意向的影响较为显著,而自尊需要和社交需要对其的影响则不显著。外部动机中的主观规范对社交网络链接行为意向影响最大,但总体上内部动机的影响大于外部动机。该研究结论对于基于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学术推广和网络营销优化均具有重要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