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70)
- 2023(6190)
- 2022(4957)
- 2021(4618)
- 2020(3808)
- 2019(8543)
- 2018(7952)
- 2017(16016)
- 2016(8057)
- 2015(8629)
- 2014(8538)
- 2013(8348)
- 2012(7567)
- 2011(6740)
- 2010(6862)
- 2009(6741)
- 2008(5653)
- 2007(5111)
- 2006(4423)
- 2005(4303)
- 学科
- 济(28920)
- 经济(28886)
- 业(25334)
- 融(25134)
- 金融(25133)
- 管理(22503)
- 银(22210)
- 银行(22204)
- 企(21915)
- 企业(21915)
- 行(21613)
- 中国(15646)
- 方法(12969)
- 数学(11363)
- 数学方法(11246)
- 财(11158)
- 中国金融(11054)
- 制(10285)
- 务(8532)
- 财务(8511)
- 财务管理(8499)
- 企业财务(8266)
- 业经(7969)
- 地方(7645)
- 农(7171)
- 理论(6455)
- 贸(6308)
- 贸易(6300)
- 易(6214)
- 学(6190)
- 机构
- 大学(109239)
- 学院(108933)
- 济(45667)
- 经济(44663)
- 管理(40751)
- 研究(35715)
- 理学(35143)
- 理学院(34761)
- 管理学(34154)
- 中国(34110)
- 管理学院(33948)
- 财(23865)
- 京(21807)
- 科学(20768)
- 中心(19429)
- 财经(19310)
- 经(17639)
- 农(17539)
- 所(17347)
- 融(17121)
- 金融(16818)
- 银(16492)
- 银行(15913)
- 研究所(15873)
- 江(15560)
- 经济学(15534)
- 行(14934)
- 财经大学(14897)
- 业大(14882)
- 经济学院(14188)
- 基金
- 项目(74594)
- 科学(59667)
- 基金(56208)
- 研究(53377)
- 家(49170)
- 国家(48792)
- 科学基金(42552)
- 社会(35582)
- 社会科(33975)
- 社会科学(33967)
- 基金项目(29426)
- 省(28905)
- 自然(27498)
- 自然科(26978)
- 自然科学(26972)
- 自然科学基金(26545)
- 教育(24094)
- 划(24039)
- 资助(23050)
- 编号(20448)
- 重点(16944)
- 成果(16866)
- 创(16618)
- 部(16441)
- 发(15910)
- 性(15599)
- 创新(15518)
- 国家社会(15450)
- 科研(14565)
- 教育部(14510)
共检索到165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海龙
本文使用2017年CHFS数据研究社会网络强弱性对非正式普惠金融的影响。研究发现:(1)强弱关系都能推动家庭进行非正式借出行为,弱关系作用更大,并且城镇与农村家庭相比,弱关系在城镇家庭中作用更明显。(2)在非正式借出金额上,结论与借出行为一致,但农村家庭社交网络与借出金额关系并不显著。(3)全样本下,强关系对非正式借款行为作用更大,但城镇样本中,社交网络对借款行为并无显著影响,而农村样本中强关系更加显著推动家庭进行借款。(4)社交网络对非正式借款金额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非正式普惠金融 强弱社会网络 城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博 郭方 孙璐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回归方法,检验作为正式制度的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网络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和社会网络均能显著缓解农户收入差距矛盾,总体效应明显,但对于高收入和低收入农户群体的结构效应不显著;第二,农户家庭的社会网络在农村金融和收入分配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其信息传递和风险分担功能有助于缓解农村信贷约束,缩小农户收入差距,但信贷资金分配向社会网络资源丰富的高收入农户群体倾斜,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矛盾改善的缓解作用。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要增强对不同层次收入农户群体的针对性和可及性,着重服务农村低收入群体;农村普惠金融在数字化进程中要注意保持“乡土”特色;数字普惠金融在善用农村社会资本和避免村民社会网络的逆向影响中需要仔细权衡,力求达到最优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涂强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优先行动,当前在促进共同富裕背景下,我国需要全面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建设与发展。作为传统金融体系衍生出的现代化金融供给,数字普惠金融近年来持续发展,服务模式日臻完善,为居民消费提供了安全稳定的资金支持。而社交网络属于社会资本的范畴,稳定的社会关系对于金融活动的开展也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通过实证方法,探究社交网络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旨在为我国政府推动居民消费扩大升级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在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中,社交网络发挥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宁
非正式金融是指未得到法律法规及其他正式形式认可或直接认可的金融,是现实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非正式金融的研究,必须超越西方金融学科的理论研究范式,建立面向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的新的金融学科理论体系;同时确立、制订正确对待和处理非正式金融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方针,将非正式金融纳入国家整体金融力量规划的范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莫易娴
网络金融的发展不仅取决于金融法规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包括非正式制度方面的原因。本文分析了文化、社会资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非制度性因素对网络金融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改进之策。
关键词:
网络金融 非正式制度 因素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国红 周怡君 邢蕊
创新性创业活动起源于创业者对创新性机会的识别。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创业者社会网络关系与创业机会创新性之间的逻辑联系,并探索了创业者创新性认知风格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关系相较于强关系对创业者所识别的创业机会的创新性有显著正向影响,混合利用强、弱关系相较于单一利用强关系/弱关系对创业机会的创新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性认知风格对创业机会的创新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性认知风格在混合利用强弱关系和创业机会创新性之间的作用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柴时军 齐昊
利用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资不抵债和入不敷出两个维度构建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标,探讨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同时降低了家庭资不抵债和入不敷出的发生概率,对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显著抑制效应。分维度看,普惠金融使用度和满意度的提升都有助于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而便利度的影响则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减贫增收和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两种途径抑制家庭金融脆弱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更为深远。本文结论为我国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微观金融风险监管与防范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普惠金融 资不抵债 入不敷出 金融脆弱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余军 康书生
十余年来,全球掀起了普惠金融的探索热情,以金融公平理论和排斥理论为主导的供给侧研究成果颇丰。以时间价值原理为文献研究逻辑,归纳整理了供给侧的主流研究成果,同时还挖掘出了需求侧的研究洼地——弱势客户红利。对金融禀赋与客户红利融合机制的研究是转变传统金融范式、探索新金融普惠模式的重要切入点,普惠金融发展的内在要求应是维持金融禀赋与客户红利的时间均衡性。最后基于时间价值三要素对普惠金融提出了三阶段发展设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秋霖 郭慧
非正式金融的主要根源在于金融管制。某些形式的非正式金融可能演变成正式的金融制度,作为正式金融的一个竞争角色,它可能在解决城市中小企业贷款难、农村金融服务落后问题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非正式金融不能一概加以否定,但任其自由发展也不妥,必须加强监管。
关键词:
非正式金融 民间金融 金融管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容 张凯 曹斌 谢铖
数字技术向金融行业的渗透改变了传统普惠金融业态,对家庭部门风险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利用CHFS2013—2019年四轮微观调查数据,探究普惠金融、数字渗透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着重考察传统和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差异及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数字渗透均缓解了家庭金融脆弱性。相较于传统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更强的缓解效应,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家庭金融准入门槛、促进金融信息获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影响家庭能力投资和金融资产配置效率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在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方面存在“互补关系”,且在低人力资本、低物质资本、农村和高脆弱性家庭上表现出更强的互补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金焱 李建文 张博
农民和低收入人群作为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在P2P网络借贷市场中的违约风险和能否以合理的成本与平等的机会享受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服务值得深入研究。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网络借贷活动的农民提供的可认证信息不足,进而信用评分较低,获得借款后发生违约的可能性较高,而低收入人群的潜在违约风险和实际违约风险均低于中等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农民并未享受到优惠的借款利率,低收入人群反而面临融资贵的问题;农民和低收入人群需要机会均等的金融支持,但在P2P网络借贷市场却面临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
P2P网络借贷 普惠金融 违约风险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建 刘洪洋
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日益频繁,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将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的诈骗模块数据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结合,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成为诈骗目标的风险、实际受骗风险和受骗损失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增加了家庭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目标的概率,但能帮助家庭在成为诈骗目标时降低受骗风险,减少经济损失;异质性分析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抑制电信网络诈骗的积极效果在农村和东部地区更加显著,当家庭成员属于数字鸿沟中的优势群体时,数字普惠金融会对其产生更好的降低受骗风险并减少损失的效果;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增加家庭的金融可得性、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家庭成员对金融经济信息关注度来降低居民实际受骗风险,减少损失;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监管、家庭成员金融素养提升和社区宣传教育能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抑制效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毅
据《纽约时报》2008年4月25日报道:皮尤网络与美国生活项目调查机构(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周四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子邮件、博客、facebook等网络社交工具的日益普及,网络非正式语言正悄然"走入"学生作业。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卿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edium has brought informal communication an opportunity to revive.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function of informal communication has been severely underestimated in the times when the paper based medium dominates over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It emphasizes that network...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薛秋童 唐攀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然而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是当前及今后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指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全面讨论了数字普惠金融与贫困脆弱性的关系,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和“惠及”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总体上能减缓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发生,通过分析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贫困脆弱性间的关系发现,相较于“普及”效果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惠及”效果更为突出。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普及”作用在数字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效果更好,而“惠及”作用在数字化程度较低地区效果更好。相较于沿海地区的青年群体而言,“普及”作用对沿海地区中老年群体的效果更好,而“惠及”作用则会对非沿海地区中老年群体效果更好。上述结论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