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2)
2023(12629)
2022(10506)
2021(9565)
2020(8028)
2019(18012)
2018(17543)
2017(33904)
2016(17427)
2015(19522)
2014(18904)
2013(18348)
2012(16552)
2011(14708)
2010(14476)
2009(13000)
2008(12013)
2007(10104)
2006(8712)
2005(7429)
作者
(46758)
(39119)
(39089)
(37297)
(24923)
(18582)
(17682)
(15363)
(15071)
(13549)
(13482)
(13216)
(12252)
(12083)
(12082)
(11870)
(11643)
(11304)
(11259)
(11129)
(9712)
(9304)
(9278)
(9104)
(8992)
(8718)
(8330)
(7933)
(7664)
(7636)
学科
(91289)
经济(91216)
管理(48878)
(45124)
方法(37090)
(36904)
企业(36904)
数学(33084)
数学方法(32711)
中国(19848)
地方(19812)
(18950)
(18377)
(17868)
业经(17222)
农业(13262)
地方经济(13167)
(12797)
贸易(12789)
(12321)
理论(12112)
环境(11800)
(11637)
(11424)
(11388)
财务(11353)
财务管理(11332)
企业财务(10795)
(10093)
金融(10092)
机构
大学(244176)
学院(243616)
(110563)
经济(108742)
管理(96687)
理学(84613)
理学院(83749)
管理学(82364)
管理学院(81884)
研究(79290)
中国(58245)
(47820)
(47419)
科学(45825)
财经(39244)
中心(37183)
(37107)
经济学(36077)
(35884)
(34167)
研究所(33996)
业大(32548)
(32493)
经济学院(32333)
(31744)
师范(31436)
财经大学(29392)
北京(28943)
(28889)
(26525)
基金
项目(171602)
科学(138143)
基金(128370)
研究(126161)
(110966)
国家(110105)
科学基金(96711)
社会(84997)
社会科(80665)
社会科学(80648)
基金项目(67970)
(65698)
自然(61174)
自然科(59814)
自然科学(59802)
自然科学基金(58709)
教育(58347)
(55033)
资助(50948)
编号(49685)
重点(38887)
成果(38734)
(38691)
(37278)
国家社会(36467)
(36151)
教育部(34323)
创新(33811)
人文(33740)
科研(33255)
期刊
(118295)
经济(118295)
研究(70177)
中国(41196)
(36895)
管理(36056)
学报(33931)
科学(32577)
(28020)
大学(26995)
学学(25727)
技术(22584)
教育(21744)
经济研究(20742)
财经(20180)
农业(19270)
(18072)
金融(18072)
业经(17772)
(17483)
问题(15054)
技术经济(13061)
统计(12481)
商业(11257)
(11255)
理论(10917)
(10843)
资源(10738)
世界(10654)
(10375)
共检索到346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白岩  
在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社交平台的流量不再只是传统媒体获利的商品,更是与数字技术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特定劳动形式。通过析取个体媒介使用的数据贡献,较之传统媒体,社交平台流量劳动的内在特征在主体、过程和产品三个维度具备外包精益模式下的产消合一者、形式吸纳跃向实质吸纳、数据原料与广告时间并重的演化,在价值运动的形成、实现与分配环节呈现非物质劳动与价值增值信息的生产、内在商品化与自我商品化的循环以及“POPC”网络状态下的自雇佣“影子劳工”三方面内涵的变迁,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媒介资本在数字技术条件下的增值与积累的理解。面对社交平台流量劳动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具有适用性与阐释力,也为流量劳动克服由“解放时间”滑向“统治时间”带来的异化提供可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莹  钟远鸣  
数字平台中数字劳动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提供数字信息通信技术;一类生产数据和信息;一类提供服务。研究数字平台中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要把握好马克思考察生产劳动三个视角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提供数字信息通信技术的数字劳动而言,这类劳动由资本所雇佣,技术成为了商品,因而属于马克思视角下的生产劳动。对于生产数据和信息的数字劳动而言,这类劳动唯有被资本所雇佣,并把数据和信息加工成数字商品进行售卖才属于马克思视角下的生产劳动。对于提供服务的数字劳动而言,其中由资本所雇佣并生产可视化的数字服务商品的数字劳动属于马克思视角下的生产劳动,另一种直接提供服务的数字劳动则不属于马克思视角下的生产劳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晓清  
: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劳动价值论有其贡献也有其缺陷,理解它有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新刚  郑宇博  
利率市场化是当今我国社会金融改革的主要突破点,运用劳动价值论的分析方法审视这一发展趋势能够为我国如何深化金融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利率是金融领域的核心经济指标,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利率受国家管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金融资源效率的提升,而利率市场化将改变这一局面。根据《资本论》第三卷中所给出的实体经济的一般利润率呈下降趋势的结论,我们认为,利率的完全放开将加剧我国社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不平衡。有鉴于此,我们提出,我国利率的市场化应保持利率自由和利率监管之间的张力结构,依靠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兴山  
数智时代是当前世界历史的时代方位,数字劳动是当前人类劳动的存在形态。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数据、代码和流量等成为劳动资料。数字劳动资料的赋能使劳动呈现出劳动工具去物化、劳动过程去人化以及劳动产品去实化的存在特质。数智化工具是科技进步、资本逐利、劳动发展以及劳动解放要求的结果。而抛开资本制度层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化工具的实现使得劳动解放成为可能。谛视数字智能赋能下的劳动,它不啻是一种“人为的”创造,更要操持“为人的”定向。为此,在发展数字经济之时,要完善数智基础设施,缩小数字鸿沟,共有数字技术;坚持人民立场,制定数智技术红线,共建数字体系;规避数智技术垄断,构建数字公域,共享数字成果。以新时代劳动创新理论指导数智时代的数字劳动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现实任务,决定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世华  
由于独特的思想传统和社会语境,欧洲传播政治经济学体现了不同于北美传统的理论逻辑和研究路径,其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分析逻辑;其理论传统是对文化和文本的结构性反思;在研究对象上,回归文化和文本;在研究视角上以日常生活为导向,采取结构化的研究框架;研究主题富含时代关切;在学科边界上,与文化研究的日益融合又分歧显著,研究路径日趋多元,体现出与时俱进、博采众长的当代特色。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关柏春  
目前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说,劳动没有价值,要说明劳动的价值就会导致同义反复的问题。但是,劳动没有价值的认识与今日社会劳动采取等价交换形式的现实相冲突。那么,说明劳动的价值是否必然就会导致同义反复的问题呢?其实,只是从古典经济学家的非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说明劳动的价值才会导致同义反复的问题,而当从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说明劳动的价值就没有同义反复的问题了。目前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对于同义反复问题的说明是片面的,不符合今日社会的现实。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任洲鸿  王月霞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服务的广泛应用,依托互联网平台产生的共享经济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营模式。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不仅使传统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多新变化,改变了人们对劳动关系的传统认识,而且使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面临困境。目前,"滴滴打车"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形式,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发现,共享经济不仅没有改变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反而使资本对劳动剥削的手段更加隐蔽化、过程更加碎片化,并由此导致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更加深化、更加广化。我国有必要加快《劳动法》的修订日程,以适应这一新变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慧文  王贺雨  
以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为逻辑起点,分析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利用2006—201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工业机器人使用规模与劳动收入份额显著负相关,伴随着工业机器人使用规模的扩张,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但从长期来看,当越过极值点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将会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因此,短期内政策的关注点应是在推动工业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的同时,如何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构建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于劳动保护制度调节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着最低工资水平的上升和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冲击会弱化,这意味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强化劳动保护可以缓解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冲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瑞琳  
本文围绕着劳动时间这一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变量,使用数理推导和数据模拟的方法,仅利用异质劳动者、生存需求和劳动时间的生理界限这三个假设便推导出主流经济学在主观效用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复杂的边际分析才得出的向后弯曲的倒C型劳动供给曲线,同时还模拟出了只在关于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的最新研究中才发现的倒S型劳动力供给曲线,实现了对经典劳动理论的拓展。这个过程说明分析微观经济决策时,客观约束比主观偏好的影响更直接。总体劳动供给函数的得到并不依赖于"效用最大化"这一理性假设。在总体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微观层面的结果可能完全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瑞琳  
本文围绕着劳动时间这一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变量,使用数理推导和数据模拟的方法,仅利用异质劳动者、生存需求和劳动时间的生理界限这三个假设便推导出主流经济学在主观效用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复杂的边际分析才得出的向后弯曲的倒C型劳动供给曲线,同时还模拟出了只在关于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的最新研究中才发现的倒S型劳动力供给曲线,实现了对经典劳动理论的拓展。这个过程说明分析微观经济决策时,客观约束比主观偏好的影响更直接。总体劳动供给函数的得到并不依赖于"效用最大化"这一理性假设。在总体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微观层面的结果可能完全与宏观现象相反,横向加总可能会产生突变性质。只有通过进一步加深对总体突变性的理解,人们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宏观趋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欣燕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就业可能造成的影响。文章认为,从中短期与长期来看,智能机器人对未来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不同。中短期来看,机器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其产品还没有对人力形成广泛挤压时,将对就业产生正向的拉动作用;长期来看,机器人产业对就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就业人数的增减上,而且体现在就业结构的变化上。数量影响体现在增加三种形式的相对过剩人口,而结构变化方面,智能机器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广泛使用将造成就业结构的极化现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宪萍  周钊宇  
全球价值链作为世界经济的研究框架和出发点,将国际经济的宏观图景与特定公司的微观透视结合起来,使各个参与者在充分享受专业化分工和发挥各个环节比较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风险的传导与传播,并使风险随着生产网络链条的扩张而不断放大与扩散。全球价值链风险分别通过数字化技术放大机制、中间品交易放大机制、订单库存放大机制使风险的放大成为可能。对于全球价值链中风险放大的根源,需从资本逻辑中进行学理疏通和规律寻绎。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使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资本逻辑导向的世界经济金融化与空间化并不能解决一般利润率的下降,反而放大了风险。基于资本逻辑的风险治理和防控显然无法通过跨国公司主导的风险衍生系统的自适应来化解,只有通过对资本关系的根本变革,才能实现全球增长共赢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波  
文章通过再学习、再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并深刻理解进一步探讨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发现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和商品的价值量都是随社会平均生产力发展水平变化而变化的相对变化量。指出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是在社会状态和社会生产力不变的条件下才适用,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状态不断发展变化的条件下就不适用了。这一点早就被马克思认识到,并在多处提示过我们。只是由于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长期错误的理解,才断送了劳动价值理论对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从而也造成了人们重"供求理论"而轻"价值理论"的危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啟斌  周端明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剖析平台经济生产和垄断的实质,得到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平台经济的生产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活动,其以计算机软硬件和互联网等为劳动资料,以消费者偏好和生产者技术信息为劳动对象,以算法、程序为直接产品,以数据为间接产品。第二,平台资本的根本目的是最大化占有剩余价值,一方面通过剩余价值生产对其雇佣员工进行直接剥削,另一方面利用数据资本占有入驻商户的部分剩余价值。第三,平台经济的独特生产过程使其容易走向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又内生出平台企业的垄断。一方面平台企业所需大规模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形成了壁垒,另一方面平台上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对平台算法、程序和数据的锁定使其形成路径依赖,导致“赢者通吃”的垄断格局。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应加强对平台巨头的反垄断执法,强化平台企业内部用工和依托平台的灵活就业用工的监管,有效维护平台经济市场秩序,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