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5)
2023(11671)
2022(9976)
2021(9082)
2020(7966)
2019(17865)
2018(17837)
2017(33517)
2016(18511)
2015(20832)
2014(21035)
2013(20437)
2012(18979)
2011(17125)
2010(17192)
2009(15990)
2008(15994)
2007(14589)
2006(12591)
2005(11129)
作者
(57928)
(48603)
(48270)
(45910)
(30576)
(23480)
(22206)
(19200)
(18285)
(17149)
(16371)
(16173)
(15458)
(15405)
(15095)
(15076)
(14847)
(14339)
(14016)
(13982)
(12387)
(11911)
(11737)
(11116)
(10980)
(10916)
(10757)
(10659)
(9891)
(9863)
学科
(71032)
经济(70942)
管理(54885)
(51479)
(40845)
企业(40845)
方法(33999)
数学(29825)
数学方法(29541)
(21754)
(21326)
中国(18448)
(17908)
业经(16074)
(15541)
(14749)
贸易(14747)
农业(14494)
(14337)
(13842)
财务(13803)
财务管理(13768)
地方(13110)
企业财务(13049)
(12060)
理论(12007)
银行(12000)
(11353)
(11332)
(11085)
机构
大学(271504)
学院(269672)
(104754)
管理(103389)
经济(102460)
研究(91640)
理学(89386)
理学院(88352)
管理学(86671)
管理学院(86180)
中国(68502)
科学(60608)
(58486)
(57384)
(48374)
(48188)
业大(47968)
农业(46743)
研究所(44449)
中心(43589)
(41024)
财经(38606)
北京(35374)
(34993)
(34460)
师范(33922)
(32353)
(32344)
经济学(31284)
农业大学(30964)
基金
项目(185242)
科学(143304)
基金(133487)
研究(128500)
(120035)
国家(119036)
科学基金(99813)
社会(79973)
社会科(75630)
社会科学(75603)
(73328)
基金项目(71410)
自然(66911)
自然科(65413)
自然科学(65384)
自然科学基金(64258)
(62286)
教育(58891)
资助(53779)
编号(52773)
成果(42948)
重点(41990)
(39979)
(38808)
(38223)
计划(36628)
科研(36413)
创新(35841)
课题(35356)
大学(33697)
期刊
(109200)
经济(109200)
研究(70321)
学报(54231)
中国(52122)
(51615)
科学(44179)
(39018)
大学(38454)
学学(36360)
农业(34234)
管理(33518)
教育(26068)
(22189)
金融(22189)
技术(21917)
业经(18859)
(18785)
财经(18776)
经济研究(18137)
图书(17236)
(16056)
(15594)
问题(14805)
业大(14147)
理论(13531)
科技(13219)
技术经济(12910)
统计(12605)
商业(12591)
共检索到389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邓胜利  付少雄  
【目的/意义】本文研究了社交媒体健康类谣言的附加信息,以期为社交媒体、卫生部门、在线健康社区等机构的健康类谣言应对和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并为网络健康信息服务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以新浪微博中的健康类谣言为研究对象,选取社交媒体谣言中附加信息的三个维度,即图片、认证与链接,通过情境实验与访谈法,对社交媒体中健康类谣言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对于信任程度,认证与链接会对用户信任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认证的影响效应更大,图片并未对用户信任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分享意愿,图片与链接并未对用户的分享意愿产生显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薛翔   马海云   赵宇翔   朱庆华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失真健康信息滋生和分享传播的温床,探索失真健康信息特征对用户分享意愿的交互影响机制,能够为失真健康信息治理提供助力。[方法/过程]聚焦于失真健康信息特征中的情感诉求、信息来源和内容变造三个方面,结合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信息可信度两种中介机制,提出9个研究假设、1个研究问题。通过设计2×2×2的参与者内部实验情境,收集223名参与者的1 784条实验数据,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路径分析对假设和研究问题展开验证探索。[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情感诉求、信息来源和内容变造三种启发式线索对用户分享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且彼此间存在交互叠加效应。同时,被扭曲的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信息可信度在这种促进关联中扮演关键中介作用,是用户分享失真健康信息的重要前置因素。影响机制研究加深了对互联网失真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理解,并为各方开展失真健康信息治理提供新的见解。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宋小康  赵宇翔  宋士杰  朱庆华  
针对社交媒体中大量健康谣言的广泛传播现象,本文基于动机-机会-能力(motivation-opportunity-ability,MOA)模型对用户的健康谣言分享意愿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个体动机、机会和能力相关的因素对其健康谣言分享意愿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选择健康意识、时间成本和健康素养3个变量构建了研究模型,提出了3个研究假设。通过3个步骤选择了8则健康谣言素材,设计网络情境实验收集了252名参与者的2016条数据,利用5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饮食类的谣言,参与者对癌症主题的谣言具有较高的分享意愿,男性比女性有更低的健康谣言分享意愿,年长者具有更高的健康谣言分享意愿。同时,健康意识和时间成本能够正向影响健康谣言分享意愿,且健康素养能够负向影响健康谣言分享意愿。本研究为解释人们的健康谣言分享提供了依据,并为干预健康谣言传播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侯筱蓉  余晓林  
[目的/意义]网络环境下自媒体健康信息的扩散对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具有极大影响。用户关系是自媒体信息扩散的路径基础,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探究用户关系结构对自媒体健康信息扩散的作用,有助于剥离信息流动路径,对于提升公众健康教育效率与健康舆情控制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对自媒体关系网络映射以及信息扩散机理进行理论剖析,案例分析部分收集了某城市公立和民营医院官方微博运行的情况及关系数据,利用Ucinet6,采用指标分析及可视化的方式,观测网络整体及局部结构特征。[结果 /结论]案例网络密度小,结构松散,阻碍了健康信息的有效流动;活跃节点的存在提示了网络中舆情控制的风险。在健康信息的扩散中,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毛太田  马家伟  吴鑫  赵绮雨  
[目的 /意义]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移动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的影响因素与表现差异,抽取标签要素并结合FBM理论模型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为健康服务机构深度了解用户群体特征、精准把握用户类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 /过程]基于半结构访谈收集样本资料,通过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以在校学生、公司职员与农民为调查对象,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结论 ]研究得出,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可分为利用规避型、吸收规避型、暴露规避型与屏蔽规避型4种用户画像群体结构,且不同用户群体显著触发因素与规避表现有所差异。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宗乾进  黄子风  沈洪洲  
研究男性与女性用户在社交媒体中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行为上的差异性,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谣言消解措施。以新浪微博中已被证实为谣言的微博内容为数据源。采用列联卡方检验(Chi-squared test)检验了男性和女性用户在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行为上的差异,同时通过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对男女用户生成和举报的谣言内容进行了主题分类。结合列联卡方检验结果和主题分类结果,对社交媒体男女用户在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行为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主要研究发现如下:造谣(传谣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邓胜利  付少雄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分析用户信任对网络谣言生成与传播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从用户视角出发更好地治理网络谣言,为当前网络谣言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相关文献的梳理,指出了基于用户信任视角去探讨网络谣言的特征与预测的理论基础以及技术可行性。研究从用户信任视角分析了网络谣言的特征,设计了网络谣言预测模型,并提出了网络谣言预测模型应用的建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用户信任是影响网络谣言生成、传播、识别与治理的关键因素,用户信任视角的引入,能从网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强  蒋玉石  周雪  朱家稷  
微信朋友圈因其信息分享的便捷性已成为企业进行产品推广的关键渠道,企业希望通过产品信息及奖励策略促进消费者的分享行为,但实际中消费者却出现了分享后迅速删除商业信息的行为。本文基于主观规范理论和动机理论对这一行为进行了解释,并通过3个实验建立了身份认同型产品信息和经济奖励对微信用户分享意愿和分享时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身份认同型产品信息能够激发个体的自我呈现动机,带来更为积极的分享意愿和分享时间;经济奖励策略正向影响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分享意愿,却负向影响其分享时间;由于动机的挤出效应,经济奖励调节了自我呈现在身份认同型产品信息与分享行为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当具有经济奖励时,自我呈现的中介作用将会减弱;反之,将会增强。本研究拓展了社交媒体中消费者分享行为的理论内涵,为企业的社交媒体营销提供决策支持,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恩平  马凤英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的出现催生了知识分享的新通道和新机制,文章通过分析提出了社交媒体影响知识分享的作用模型,以期后续研究。[方法/过程]基于已有研究,首先阐述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非绝对一分为二,而是连续体,因此社交媒体作为信息技术可以促进知识的分享。然后根据社会存在/媒介丰富度、自我呈现/自我表露两个变量分析了社交媒体的分类。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促进知识的编码和传播、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供真正支持和促进知识分享的环境3个方面阐述了社交媒体对知识分享的作用。然后浅谈了在社交媒体中分享知识的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温亮明  余波  张妍妍  郭蕾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时代,用户的信息共享行为呈现多种形式。【方法/过程】分析社交媒体的概念、类型和特征,从任务、技术和行为以获取社交媒体信息共享的特征。基于六度分离理论、自我呈现理论和信息共享理论,整合并拓展原始的技术接受模型,选取用户特质、社会身份、网站类型、信息内容作为影响改进后的技术接受模型影响因素,构建可以解释和预测用户在社交媒体中共享信息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结果/结论】新模型共有用户特质、社会身份、媒体类型、信息内容、感知易用性、感知激励、感知有用性和信息共享八个变量,期望为社交媒体信息传播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敏  车雨霏  张艳  
本研究旨在对国内外社交媒体健康信息传播行为已有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筛选该领域代表性研究文献,利用系统综述的分析方法从基础理论、基础方法和基础要素3个部分梳理该领域知识基础;从健康信息传播的内容、主体、媒介和效果4个方面归纳研究体系并构建研究框架。研究表明国内外基于社交媒体的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研究已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框架,但在研究群体、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探索空间。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月琳  张秀  
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构建的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社交媒体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验证该列表在提升用户真伪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方面的作用,检验其用于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素养的可行性。本研究设计两轮实验(前测和后测),分析44名大学生参与实验获得的数据,并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两轮实验结果的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因素对用户判断真伪健康信息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上的真伪健康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强,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显著提升了大学
[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作者] 宗乾进  黄子风  李乐  沈洪洲  
文章以新浪微博中已被证实为谣言的信息为数据源,采用列联卡方检验对用户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发现:造谣(传谣)行为方面,实名认证用户中造谣(传谣)的比率显著高于非实名认证用户中造谣(传谣)的比率;举报谣言行为方面,非实名认证用户中举报谣言的比率显著高于实名认证用户中举报谣言的比率。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社交媒体谣言治理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星  吴忧  夏火松  
社交媒体上时常出现许多健康谣言,这些谣言的广泛传播不仅对社会媒体平台造成信誉损害,也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健康谣言扩散的研究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从谣言的来源、内容和接收者三方面综合探究影响用户传播意愿的因素。采用3(谣言来源:对照组vs.质量来源vs.数量来源)×2(谣言类型:恐惧谣言vs.希望谣言)的组间实验设计,对被试的认识信念和感知健康状态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数量来源和质量来源的健康谣言均能增强个体的传播意愿,二者对传播意愿的影响程度无显著差异。与希望谣言相比,用户更愿意传播恐惧谣言,尤其是带有数量来源的恐惧谣言;而当谣言类型为希望谣言时,质量来源和数量来源的谣言对用户传播意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认识天真的个体比认识强健的个体更容易传播谣言。当用户认识强健者时更愿意传播质量来源的谣言;当用户认识天真者时更愿意传播数量来源的谣言。感知健康状态较差的用户比感知健康状态较好的用户更容易传播健康谣言。高健康组的用户更愿意传播质量来源的谣言,低健康组的用户更愿意传播数量来源的谣言。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大勇  许磊  孔洪新  
[目的/意义]以微信用户群分享数据为样本,对用户群体互动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对于社交媒体中信息定向投放和舆情导控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APP平台实现了微信用户信息采集,并借助于人类动力学对微信用户群内分享对象选择、互动内容选择和分享行为时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微信中分享行为存在显著的阵发性,群内用户趋向于异配连接,但多数用户是以旁观者身份出现,高频率互动仅停留在少数参与者层面,而带有情绪诱导和相关利益引导标题的文章能够唤起更多用户的互动意愿。[局限]数据来源不够广泛,有可能导致研究偏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