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75)
- 2023(17354)
- 2022(14869)
- 2021(13855)
- 2020(11641)
- 2019(26611)
- 2018(26271)
- 2017(50823)
- 2016(27550)
- 2015(30568)
- 2014(30465)
- 2013(29606)
- 2012(26972)
- 2011(24067)
- 2010(23734)
- 2009(21270)
- 2008(20517)
- 2007(17766)
- 2006(15087)
- 2005(12828)
- 学科
- 济(103961)
- 经济(103828)
- 管理(79032)
- 业(75556)
- 企(62924)
- 企业(62924)
- 方法(51901)
- 数学(45699)
- 数学方法(45091)
- 财(29564)
- 农(28373)
- 中国(26353)
- 学(24843)
- 业经(22904)
- 制(20554)
- 地方(19582)
- 务(19543)
- 财务(19460)
- 财务管理(19423)
- 农业(19128)
- 企业财务(18557)
- 理论(18118)
- 贸(17328)
- 贸易(17322)
- 技术(17038)
- 易(16806)
- 银(16198)
- 银行(16148)
- 和(16041)
- 环境(15927)
- 机构
- 大学(382277)
- 学院(380270)
- 管理(151696)
- 济(147165)
- 经济(144020)
- 理学(132941)
- 理学院(131455)
- 管理学(128841)
- 管理学院(128159)
- 研究(124852)
- 中国(91256)
- 科学(80172)
- 京(79716)
- 财(68430)
- 农(65531)
- 所(62177)
- 业大(60515)
- 中心(57499)
- 研究所(57288)
- 财经(56018)
- 江(53997)
- 农业(51661)
- 经(51286)
- 范(49674)
- 北京(49206)
- 师范(49080)
- 院(46164)
- 经济学(44443)
- 州(43573)
- 财经大学(42307)
- 基金
- 项目(274105)
- 科学(216256)
- 基金(200916)
- 研究(195111)
- 家(177053)
- 国家(175654)
- 科学基金(151292)
- 社会(122994)
- 社会科(116580)
- 社会科学(116553)
- 基金项目(107052)
- 省(106565)
- 自然(101408)
- 自然科(99139)
- 自然科学(99113)
- 自然科学基金(97323)
- 划(90713)
- 教育(90461)
- 资助(82558)
- 编号(78423)
- 成果(62054)
- 重点(61479)
- 部(60282)
- 创(56953)
- 发(56893)
- 课题(53533)
- 科研(53517)
- 创新(53169)
- 教育部(51498)
- 大学(50937)
- 期刊
- 济(148891)
- 经济(148891)
- 研究(105410)
- 中国(66933)
- 学报(66458)
- 科学(59012)
- 农(57896)
- 管理(53447)
- 财(52487)
- 大学(50048)
- 学学(47358)
- 教育(40766)
- 农业(39766)
- 技术(32524)
- 融(30184)
- 金融(30184)
- 财经(26703)
- 业经(25180)
- 经济研究(24410)
- 经(22732)
- 业(20336)
- 问题(19457)
- 版(19078)
- 图书(19013)
- 科技(18760)
- 理论(17559)
- 业大(17345)
- 统计(17283)
- 技术经济(17140)
- 资源(16673)
共检索到53180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常青青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市场中主流社交媒体网站东方财富网提供的主帖信息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交媒体用户互动与股票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文本分析技术从社交媒体信息中提取了五个不同的文本特征,实证分析了这些文本特征在社交媒体用户互动与股票流动性关系上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首先,社交媒体用户互动对股票流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次,社交媒体文本的专业性、证据支持以及文本长度特征对用户互动与股票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最后,社交媒体文本的迷雾指数以及语言强度特征对用户互动与股票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本文结合当下社交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使用社交媒体数据分析了股票市场流动的内在机理,同时创新性地关注了不同的文本特征在社交媒体用户互动与股票流动性上的调节效用,探索了不同文本特征对于影响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性的不同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思龙 金德环 李岩
本文从投资者互动的角度研究其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从股东基数和信息不对称两方面分析投资者互动影响股票流动性的机理,结果表明:(1)投资者互动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股东基数,表明投资者互动驱动了投资者交易股票。(2)信息不对称越大,投资者互动对股票流动性的促进作用越强,说明投资者互动减少了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非知情交易者要求的信息补偿。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大勇 许磊 孔洪新
[目的/意义]以微信用户群分享数据为样本,对用户群体互动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对于社交媒体中信息定向投放和舆情导控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APP平台实现了微信用户信息采集,并借助于人类动力学对微信用户群内分享对象选择、互动内容选择和分享行为时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微信中分享行为存在显著的阵发性,群内用户趋向于异配连接,但多数用户是以旁观者身份出现,高频率互动仅停留在少数参与者层面,而带有情绪诱导和相关利益引导标题的文章能够唤起更多用户的互动意愿。[局限]数据来源不够广泛,有可能导致研究偏差。
关键词:
微信 信息分享 社交媒体 用户群体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雨心 闵庆飞 宋亚楠
【目的/意义】近年来,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用户使用率不断下降,意味着平台用户生成内容行为的减少,这无疑对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有必要从社交媒体平台独特的互动性技术特征出发去探究用户生成内容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以用户感知互动性为研究切入点,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价值理论,提出用户感知互动性、感知价值和用户生成内容之间作用机制的研究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法与Smart PLS进行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交媒体情境下用户的感知活动性显著影响用户对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价值感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尹海员 华亦朴
利用我国股市日度交易数据构建流动性指标,通过BDS检验、赫斯特指数、关联维检验及李雅普诺夫指数等方法,从微观视角分析了股票市场流动性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非线性结构;进一步的赫斯特指数计算结果证明市场流动性呈现出均值回复的特点,具有反持续性和不可预测性;相应的关联维估计值说明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属于一个具有分形分维特征的低维混沌系统;同时市场流动性具有相当的脆弱性,对微小的因素变化非常敏感,极易发生极端性集聚。这些研究结果为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日常监管、危机爆发时干预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尹海员 华亦朴
利用我国股市日度交易数据构建流动性指标,通过BDS检验、赫斯特指数、关联维检验及李雅普诺夫指数等方法,从微观视角分析了股票市场流动性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非线性结构;进一步的赫斯特指数计算结果证明市场流动性呈现出均值回复的特点,具有反持续性和不可预测性;相应的关联维估计值说明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属于一个具有分形分维特征的低维混沌系统;同时市场流动性具有相当的脆弱性,对微小的因素变化非常敏感,极易发生极端性集聚。这些研究结果为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日常监管、危机爆发时干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君君 刘春燕 沈校亮 邵聪
分析了用户的需求动机对其社交媒体参与行为的影响,探讨了问题性使用对上述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基于微信用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工具需求动机和惯性需求动机均能显著地正向影响用户参与;问题性使用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上述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用户参与 需求动机 问题性使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君君 刘春燕 沈校亮 邵聪
分析了用户的需求动机对其社交媒体参与行为的影响,探讨了问题性使用对上述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基于微信用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工具需求动机和惯性需求动机均能显著地正向影响用户参与;问题性使用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上述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用户参与 需求动机 问题性使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君君 刘春燕 沈校亮 邵聪
分析了用户的需求动机对其社交媒体参与行为的影响,探讨了问题性使用对上述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基于微信用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工具需求动机和惯性需求动机均能显著地正向影响用户参与;问题性使用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上述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用户参与 需求动机 问题性使用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廖俊峰 陈天歌 陈旭
【目的/意义】旨在对社交媒体用户流动原因进行分析,为企业进行社交媒体探索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为用户带来更多生活便利和使用体验的改善。【方法/过程】以技术接受模型、使用与满足理论、媒介依赖与媒介需求理论、六度分隔理论与150法则为基础,构建社交媒体用户流失模型,并通过对70名用户的深度访谈和300份问卷加以验证。【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各社交媒体间的特征差异是造成用户流动的核心因素,同时以探索性研究思路预测了中国社交媒体发展趋势。
关键词:
客户流失 社交媒体 用户流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薛翔 马海云 赵宇翔 朱庆华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失真健康信息滋生和分享传播的温床,探索失真健康信息特征对用户分享意愿的交互影响机制,能够为失真健康信息治理提供助力。[方法/过程]聚焦于失真健康信息特征中的情感诉求、信息来源和内容变造三个方面,结合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信息可信度两种中介机制,提出9个研究假设、1个研究问题。通过设计2×2×2的参与者内部实验情境,收集223名参与者的1 784条实验数据,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路径分析对假设和研究问题展开验证探索。[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情感诉求、信息来源和内容变造三种启发式线索对用户分享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且彼此间存在交互叠加效应。同时,被扭曲的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信息可信度在这种促进关联中扮演关键中介作用,是用户分享失真健康信息的重要前置因素。影响机制研究加深了对互联网失真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理解,并为各方开展失真健康信息治理提供新的见解。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鲁川 李旭 张冰倩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用户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消极使用行为间的交互关系,完善用户信息行为相关理论,为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方法/过程]基于扎根理论,通过深度访谈收集资料,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等几个阶段,构建了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及消极使用行为模型。[结果/结论]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个人认知,环境因素和用户个人因素共同影响用户的倦怠情绪,倦怠情绪进一步导致用户的消极使用行为,不同强度、来源的用户倦怠情绪所导致的使用行为的消极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新元 方文琪 卢泉 樊雅睿
[目的/意义]针对用户倦怠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在不同学者的观点下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分析哪些因素对用户倦怠行为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揭示用户倦怠行为的前因。[方法/过程]文章运用元分析技术对57项研究58个独立样本中的171个效应值进行整合分析,通过严格的数据编码过程对众多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合并以探究影响程度,并从情境因素和测量因素两个方面讨论影响因素与用户倦怠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认知性因素、情感体验性因素、态度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对用户倦怠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局限]本研究所纳入的实证文献数量较少;自变量的类型有待丰富。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邵艳丽 张弘
文章基于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从行为过程角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移动社交媒体的特点和用户行为特性将移动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行为过程进行分解,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过程模型;然后,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获取的550份有效问卷利用AMOS17.0应用GLS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发现信息行为客体和媒体形象是影响用户评价移动社交媒体的重要因素,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朱侯
本文主要以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用户的隐私心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建立了隐私关注的集成模型。研究表明:在线用户隐私心理中,隐私关注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根据已验证的隐私心理相关构念与隐私关注的关系,这些构念可以分为前因变量(隐私经历、隐私意识、个性差异、人口统计学特征、文化)、结果变量(规章、行为反应)和调节变量(隐私计算、信任)三类;已有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也相应的分成前因变量研究、结果变量研究和调节变量研究三个类别。已有的研究在验证各隐私心理构念与隐私关注之间的关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用户隐私关注的动态变化机理、群体隐私关注等方面的研究。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