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75)
2023(17718)
2022(15234)
2021(14255)
2020(11894)
2019(27223)
2018(27335)
2017(51863)
2016(28490)
2015(32025)
2014(32110)
2013(31211)
2012(28752)
2011(26134)
2010(26559)
2009(24498)
2008(23552)
2007(20842)
2006(18485)
2005(16556)
作者
(83472)
(69149)
(68764)
(65095)
(43984)
(33115)
(31269)
(27070)
(26348)
(24794)
(23532)
(23365)
(22068)
(22029)
(21379)
(21247)
(20504)
(20483)
(19929)
(19598)
(17392)
(17324)
(16848)
(15838)
(15512)
(15510)
(15435)
(15261)
(14041)
(13775)
学科
(113954)
经济(113824)
管理(81251)
(74266)
(61562)
企业(61562)
方法(48077)
数学(40914)
数学方法(40178)
中国(32913)
(31062)
地方(27561)
(27100)
业经(26278)
(25996)
理论(21435)
(21381)
环境(20992)
农业(20659)
(19590)
贸易(19575)
(19052)
(18905)
技术(18755)
(18726)
银行(18676)
(17976)
(17974)
金融(17967)
(16931)
机构
学院(399156)
大学(397304)
管理(153566)
(151321)
经济(147684)
研究(137433)
理学(131722)
理学院(130198)
管理学(127443)
管理学院(126746)
中国(102520)
科学(88034)
(86902)
(70538)
(69856)
(68394)
研究所(64241)
中心(61980)
业大(61047)
(60754)
(55728)
北京(55189)
师范(55131)
财经(54912)
农业(53562)
(50400)
(49652)
(49628)
技术(46041)
师范大学(44056)
基金
项目(270085)
科学(210739)
研究(197471)
基金(191729)
(168161)
国家(166718)
科学基金(141891)
社会(120738)
社会科(114211)
社会科学(114180)
(108079)
基金项目(100820)
自然(93096)
教育(92048)
(91056)
自然科(90907)
自然科学(90886)
自然科学基金(89160)
编号(82467)
资助(79775)
成果(67548)
重点(61034)
(60284)
课题(58182)
(57947)
(56120)
创新(52235)
科研(51467)
项目编号(50374)
大学(49447)
期刊
(173002)
经济(173002)
研究(116762)
中国(84519)
学报(65209)
(62706)
科学(59570)
管理(58071)
教育(53974)
(52382)
大学(48388)
学学(45211)
农业(43519)
技术(37166)
(34700)
金融(34700)
业经(30322)
经济研究(27373)
财经(25725)
图书(23809)
(22820)
问题(22013)
(21982)
科技(19960)
技术经济(18914)
(18603)
资源(18411)
理论(18247)
统计(18167)
商业(17797)
共检索到599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魏巍  
文章的研究旨在提高利用社交媒体挖掘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为药品上市后的安全监测和个性化健康信息服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首先提出了ADR知识发现与利用模型的总体框架,然后分别对模型中涉及的基本要素和信息活动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在基于社交媒体的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发现与利用过程中,分别采用各种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语义分析方法,过滤社交媒体大数据、抽取ADR信号、半自动构建ADR本体和生成个性化ADR智慧。研究揭示了药物不良反应"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信息链中的信息活动规律,为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吴小兰  章成志  
社交媒体环境中非正式学术交流与正式学术交流相互补充,已共同构成了有机的科学交流整体,探讨社交媒体中跨学科高影响力用户不仅可以作为正式交流中结构规律认识的补充与完善,还有助于社交媒体上普通用户或新用户快速与高影响力用户交流寻得帮助。但现有跨学科用户研究大多依据科技文献来进行,并不能有效地发现社交网络上跨学科用户。为此,我们结合科技文献的领域分类语料,在科学网博客平台上进行跨学科高影响力用户发现。首先我们基于领域科技文献语料,完成科学网博文的学科领域划分,然后根据博文的学科分类计算用户学科属性及跨学科专业度,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张卫东  陆璐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为档案馆藏资源服务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探讨其理论模型和发展规律对提高档案馆藏资源服务质量意义重大。【方法/过程】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基于用户为中心的思想构建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馆藏资源服务的系统模型,阐述了社交媒体用户、社交媒体平台以及馆藏资源三个主要模块的功能。【结果/结论】提出了关注公众需求、发掘平台价值、加工馆藏资源和明确发展战略四方面的对策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闫雨萌  李艳  
[目的/意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已不足以帮助企业同客户建立长期双向沟通关系,因此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Social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SCRM)应运而生,它对企业获取竞争情报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交媒体、SCRM等相关概念,同时提出了SCRM系统的特点;其次,构建出大数据时代基于社交媒体的SCRM系统理论框架;最后,总结出各个层级的功能和意义。[结果/结论]分析发现,通过本文构建的SCRM框架,可以帮助企业实时挖掘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客户有效信息,获得竞争情报,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辅助企业管理者决策。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热孜亚·艾海提   郑小川   李珊珊   范昊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截屏行为与个人数字资源管理、社会信任构建息息相关。本文旨在对截屏行为进行系统聚焦与整合性探讨,以构建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截屏行为理论模型。[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扎根理论,对22份访谈材料和爬取的681条微博帖子进行三阶段编码,构建了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截屏行为模型。[结论/发现]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截屏行为主要受到信息、动机、用户、技术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从截屏频率、工具和类型三方面揭示了截屏行为特征,截屏行为异化结果主要表现为数字囤积、社会交往隐患和知识产权风险。[创新/价值]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角度出发,将截屏行为作为社交媒体环境下的重要用户信息行为之一,探讨其产生机制、行为特征和异化结果,为社交媒体用户、平台服务提供改进建议,帮助抑制截屏异化行为结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魏巍  傅维刚  
[目的/意义]提出一个药物不良反应本体的半自动构建方法,构建的细粒度药物不良反应本体为利用社交媒体挖掘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提供语义资源库。[方法/过程]首先,采用业务层次和语言层次相分离的设计理念,将用户在社交媒体中评论的药物不良反应表示成"对象要素-属性要素-描述概念"的形式。细粒度体现在社交媒体用户对药物同一不良反应描述概念表达的多样性上。然后,基于深度学习的思想,利用基于word2vec的描述概念候选词抽取算法自动地抽取出更多的描述概念候选词构建本体。[结果/结论]以糖尿病药物的建模实例表明,提出的细粒度药物不良反应本体的半自动构建方案,提高了本体构建的智能化水平,构建的细粒度药物不良反应本体为利用社交媒体挖掘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提供语义资源库。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曾润喜  王君泽  杜洪涛  
[目的 /意义]舆情分析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从冗杂的网络评论中发现具有代表性的网民观点信息。[方法 /过程]提出一种无监督的信息发现方法,从网络评论内容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网民观点表述。具体发现过程为,在网络评论中选取作为候选的观点表述语句,继而综合考察评论内容与相应文章的相关程度以及候选的观点表述语句中词汇之间的点互信息并对观点表述语句进行信息加工,最终得到具有代表性的用户观点表述信息。[结果/结论]本文所提出的信息发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检验效果,可为新媒体时代舆情研判工作者在繁杂冗余的网络评论观点中自动发现观点信息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张艳丰  李贺  彭丽徽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相关组织更好地持续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开展相关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态度-行为"研究范式,结合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以及心流理论内容,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价"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不存在显著关系;"隐私保护"和"信息过载"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心流体验"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社交媒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海玲  张海涛  魏明珠  尹慧子  
[目的/意义]基于用户画像创建社交媒体资源聚合模型,为资源的聚合提供参考,丰富和拓展其理论研究体系。[方法/过程]在深度剖析用户画像的内涵、算法的基础上,基于社交媒体分别构建用户画像和资源画像的模型,运用社会化标签系统方法,研究基于社交媒体的用户画像和资源画像之间的映射关系。借鉴领域本体的方法,通过对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利用资源聚合的原理,构建基于资源画像的社交媒体内部资源聚合模型和外部资源聚合模型。[结果/结论]在大数据时代,基于用户画像和资源画像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能够为社交媒体的资源聚合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贾若男  王雷  韦亚楠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拓宽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研究范围,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户粘性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期望确认理论、沉浸理论以及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建理论模型,重点关注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沉浸体验以及用户社交媒体使用满意度是否会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用户转移行为。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利用SPSS和AMO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假设的验证。[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可知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而用户满意度负向影响转移行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余肖生  周宁  张芳芳  
基于可视化数据挖掘的知识发现模型,过程有4个步骤:数据的收集和存储;数据预处理,把数据转化成可以理解的形式;使用硬件和相关软件,产生一个可视化的数据表示;通过与数据的可视化表示进行交互,用户从中感知和挖掘知识。图5。参考文献14。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永波  杨静  万猛  任远  马继辉  
互联网的智力资源共享在人们工作学习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协助用户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迅速、准确地挖掘到所需求的知识,已经成为智力资源共享系统研究的热点。本文构建了基于agent的web知识发现模型,并讨论了模型实现的相关方法。论文将智能agent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web知识发现,根据目标特征信息进行有目的的知识提取,通过聚类和分类最终完成信息向知识的转换,以协助完成智力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段庆锋  潘小换  
识别新兴主题是把握学科前沿发展趋势的关键,内涵丰富而类型多样的社交媒体为感知学科即时动态提供了新的途径。首先,探讨了利用社交媒体数据识别学科新兴主题的机制;其次,提出基于替代计量学的监测指标:关注热度与关注强度,提出以两者的回归直线为基准的新兴主题识别方法;最后,以情报学领域为对象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关注强度指标对于即时性新兴主题具有较高敏感性,而且基于两种指标组合的识别方法能够较好地识别具有增长潜力的学科新兴主题,说明通过社交媒体发现学科新兴趋势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韦雅楠  邢云菲  王铎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行为,了解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特征,帮助企业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法/过程]采用社会网络和语义分析方法,选取汽车行业的3个代表性企业,用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指标分析企业与用户信息互动的转发与被转发行为、关注与被关注行为、评论与被评论行为和互动凝聚性;用语义关键词词频分析信息互动词频,进而通过5个特征属性指标呈现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进行信息互动的行为特征。[结果/结论]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语义分析方法构建的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互动的行为模型可以作为企业与用户进行信息互动分析的研究框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进而提升产品及服务的竞争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恩平  马凤英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的出现催生了知识分享的新通道和新机制,文章通过分析提出了社交媒体影响知识分享的作用模型,以期后续研究。[方法/过程]基于已有研究,首先阐述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非绝对一分为二,而是连续体,因此社交媒体作为信息技术可以促进知识的分享。然后根据社会存在/媒介丰富度、自我呈现/自我表露两个变量分析了社交媒体的分类。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促进知识的编码和传播、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供真正支持和促进知识分享的环境3个方面阐述了社交媒体对知识分享的作用。然后浅谈了在社交媒体中分享知识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