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06)
2023(15081)
2022(12615)
2021(11585)
2020(9516)
2019(20695)
2018(20473)
2017(37769)
2016(20555)
2015(22377)
2014(21451)
2013(20439)
2012(18367)
2011(16422)
2010(16304)
2009(14933)
2008(14008)
2007(12006)
2006(10474)
2005(8732)
作者
(58370)
(48821)
(48437)
(45918)
(30650)
(23648)
(21782)
(19014)
(18537)
(16734)
(16577)
(16543)
(15671)
(14947)
(14924)
(14906)
(14870)
(14467)
(14069)
(13958)
(12251)
(11801)
(11677)
(11170)
(11043)
(10725)
(10714)
(10570)
(9889)
(9688)
学科
(71760)
经济(71667)
管理(56878)
(51314)
(40508)
企业(40508)
方法(27261)
中国(23730)
数学(23519)
数学方法(23261)
(22684)
(18511)
(18059)
地方(17724)
业经(17164)
技术(15885)
农业(15329)
(14871)
(14233)
贸易(14225)
(13715)
环境(13209)
理论(12173)
(12095)
银行(12043)
(11542)
(11255)
金融(11247)
(11122)
技术管理(11034)
机构
学院(272974)
大学(269263)
(103220)
经济(100829)
管理(100472)
研究(95580)
理学(87174)
理学院(86022)
管理学(84289)
管理学院(83796)
中国(70897)
科学(63884)
(57035)
(54064)
(48466)
(46327)
业大(46231)
研究所(44837)
中心(43926)
农业(42960)
(41451)
(37910)
师范(37394)
财经(37012)
(36107)
北京(34575)
(33583)
(32993)
技术(30997)
经济学(30872)
基金
项目(197333)
科学(154725)
基金(141956)
研究(138370)
(127882)
国家(126824)
科学基金(107615)
社会(88122)
社会科(83444)
社会科学(83426)
(79168)
基金项目(76594)
自然(71547)
自然科(69912)
自然科学(69889)
自然科学基金(68586)
(67160)
教育(62331)
编号(55173)
资助(54544)
重点(45148)
(43500)
(43148)
成果(42084)
(40932)
创新(40893)
课题(38799)
计划(38390)
科研(38150)
国家社会(36925)
期刊
(113166)
经济(113166)
研究(74603)
中国(55071)
学报(50292)
(47954)
科学(45391)
大学(36592)
管理(34964)
学学(34845)
(34618)
农业(32226)
教育(29078)
技术(21526)
业经(21089)
(21072)
金融(21072)
经济研究(18884)
(17686)
财经(16686)
问题(15638)
科技(15177)
(14796)
资源(14493)
(14462)
业大(13434)
商业(13106)
图书(12745)
(12082)
现代(11999)
共检索到395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恺  张海涛  夏依宁  刘冲  
文章利用小红书"打卡"笔记数据,探索性地分析社交媒体对长沙城市消费空间的影响,讨论虚拟消费社会空间的新特征。研究分析发现长沙小红书上的"网红打卡地"笔记存在大量的重复,从存留笔记的残留和消失轨迹看,平台内容呈现"滚动式更新"特征。小红书推送的打卡地形成"商业地标""旅游名片""历史街巷""休闲娱乐""餐饮美食""文化公园/艺术场馆""特色小店"七大类型,并在空间上集聚成"核心"和"外围"两大圈层。分析的数据样本中,小红书的用户—笔记数分布呈典型的"长尾分布",即拥有极低值的个体数量总和却占总体的绝大多数,"分众"特征明显。同时,其"头部用户"发布内容涉及商业消费空间居多,不同程度体现企业运营和团队营销特征。从对长沙小红书"网红打卡地"探索分析看,社交媒体成功拓宽了城市消费空间的层次和领域,构建了一个复合"个性"与"从众"的新消费空间,并涵盖了极大的消费者社会阶层跨度。研究指出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二者的叠置与传导不断刷新时空观,对新的消费空间现象的理论解释和实证分析迫切需要开创性思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卫  唐大刚  
基于空间组构视角,以长沙近代独立式住宅为例,解析城市近代住宅的空间组构特征的演变。从物质空间与精神文化的关联性层面,探讨空间句法属性值变化背后的文化影响因素。结合近代住宅特征演变的趋势,提出智慧化保护更新的策略,并讨论在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如何传承和创新,从而达到延续城市地方性和时代性特征的目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邝子然   林耿  
视觉文本包含丰富的符号和意义,在旅游地空间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伴随网络媒体的崛起,作为电影取景青睐的重庆成为新兴网红城市,电影取景地在消费者的消费实践和网络媒体平台的传播作用下形成网红打卡地。文章以电影《少年的你》及网红打卡取景地海棠溪筒子楼为对象,援引空间生产理论,通过对电影、影评、照片、旅游评论、访谈等资料的文本分析,解释地理景观被电影文本呈现和意义建构过程,消费者的响应及打卡实践方式和建构作用,以及居民的生活展演。该研究认为,在观影时影像、地方与观众生产出一个包含叙事、情感和想象的电影空间,在网红打卡中游客通过模仿式、记录式、创作式的摄影实践实现对地理景观意义的再生产和自我身份的建构。在取景地重构为旅游地的过程中,想象与现实混杂所生产的空间意义,经由影像和游客的建构及与居民展演的协商,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信息技术正以不同以往社会的力量,通过对个人世界的信息化将自身作为主体投射到空间的社会性生产当中。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小静  黄浩  
游客在线发表的UGC文本具备重要的市场营销和消费体验研究价值。本文基于在线旅游平台的文本语料,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探究“网红”城市淄博游客消费行为与体验特征,研究发现:淄博游客主要来自北京、上海等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及济南、青岛等山东省内城市,客源群体主要为20-39岁年轻群体,女性稍多于男性;淄博旅游热度时间上为“双峰”结构,游客消费呈现历时短、直接消费低、自助游居多的特征;游客体验包括5个维度项16个属性项,体验感受最深刻的是特色景观、美食体验、情感体验,当地惯常的消费地点、消费活动及人物景观成为旅游核心吸引物;游客在淄博感知获益明显,美食特色、体验项目、管理服务等方面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亟待引起重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大勇  许磊  孔洪新  
[目的/意义]以微信用户群分享数据为样本,对用户群体互动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对于社交媒体中信息定向投放和舆情导控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APP平台实现了微信用户信息采集,并借助于人类动力学对微信用户群内分享对象选择、互动内容选择和分享行为时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微信中分享行为存在显著的阵发性,群内用户趋向于异配连接,但多数用户是以旁观者身份出现,高频率互动仅停留在少数参与者层面,而带有情绪诱导和相关利益引导标题的文章能够唤起更多用户的互动意愿。[局限]数据来源不够广泛,有可能导致研究偏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马少辉   王炜辰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者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积极倾听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以不断改进其运营绩效。社交媒体是消费者购物后自由分享和讨论他们对产品和服务感知的重要渠道。对海量消费者不断发出的杂乱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以得到消费者群体的核心表达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和社会表征理论进行社交媒体分析的新方法框架,并以新浪微博推文数据源的淘宝退货服务为例,说明该方法框架的具体应用。案例分析发现,退货困难、产品质量、物流配送、包装问题等是消费者反映的核心问题。其中退货困难、产品质量问题往往伴随消费者更负面的情绪。与传统主题分析技术相比,新方法框架可以帮助企业从消费者社交媒体数据中提炼多维度、多层次的社会表征,为了解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感知提供更准确、更深入、更全面的洞察。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天一  邓富民  王晓妍  
基于参与度理论与社交媒体特点定义消费者社交媒体参与度与它的四个维度:意识、产生情感、产生理性思考、认同。建立社交媒体广告内容分类标准,收集二手数据后使用方差模型分析品牌社交媒体广告内容对消费者社交媒体参与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交媒体广告内容类型显著影响消费者社交媒体参与度,新产品内容效果最好,其次是促销、游戏/抽奖、社会责任内容。此研究结果不仅可丰富消费者行为视角的品牌社交媒体广告相关理论研究,也可为品牌设计社交媒体广告内容营销提供管理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李新来  明均仁  
[目的/意义]文章跟据影响力定义融入信息受众情感特征指标构建了高校新媒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扩展了传统影响力评价体系,突出了以信息受众的情感与行为表现作为高校新媒体影响力的核心评价目标。[方法/过程]以118个高校官方微博为例,对高校微博影响力评价的情感表征指标和行为表征指标进行处理与量化,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进行评价实证。[结果/结论]情感表征与行为表征得分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情感指标为高校新媒体影响力评价提供了更细粒度的参考单元。因子得分指出高校微博影响力得分整体差距较大,大部分集中在低数值区域;采用层次聚类法以情感特征和行为特征进行聚类可以将高校微博分为4种类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新媒体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更迭,使“网红”一词逐渐被大众熟知,“网红”营销作为一种新兴营销途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条产业链。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门户网站营销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作为后起之秀的“网红”,利用粉丝群体和低运营成本优势成功跻身营销市场,在营销方面比门户网站更加精准。但是作为新生的营销手段,“网红”营销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红”营销的分析,以期对新媒体营销模式的发展有所帮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新媒体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更迭,使"网红"一词逐渐被大众熟知,"网红"营销作为一种新兴营销途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条产业链。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门户网站营销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作为后起之秀的"网红",利用粉丝群体和低运营成本优势成功跻身营销市场,在营销方面比门户网站更加精准。但是作为新生的营销手段,"网红"营销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红"营销的分析,以期对新媒体营销模式的发展有所帮助。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李师萌  王楠阿雪  杨梦晴  
[目的/意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新媒体平台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成为很多企业或组织了解用户需求和获取消费行为规律的新渠道,在信息交互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到用户的交互意愿对企业有效服务消费者和挖掘消费者需求有重大的意义。[方法/过程]以用户感知价值接受模型为基础,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交互意愿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并以汽车行业新媒体交互平台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外部变量对新媒体信息交互意愿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感知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殷章馨  罗文斌  
在深入阐释国内外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者城市感知研究主题。以405份实地调查问卷为数据源,应用均值比较等统计方法分析旅游者对长沙城市感知特征。结果显示:旅游者对长沙城市总体正面感知较弱,感知系数为3.088;旅游者对长沙城市各变量的感知强度存在差异,对"地方演艺"、"现代建筑"、"城市古建筑"以及"购物商场"等城市指标感知强烈,对"公交系统"和"出租车系统"感知相对较弱。研究表明,旅游者城市感知特征实证研究对同等或同类城市具有普遍性的政策借鉴意义,有利于加强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控制,共同推动旅游者城市总体感知的提升,促进城市各要素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谢益民  
生活形态是当前市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活形态细分法应用到旅游研究领域,意义重大。本文以长沙市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运用迭代聚类法将样本区分为生活形态迥异的四类,从生活形态角度对样本进行交叉分析发现,长沙市居民出游目的、信息渠道及出行方式的生活形态分异不明显,且存在很大程度的趋同性;其出游时段、停留时间、交通方式及消费意向的生活形态分异明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妍  张卫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方式,就长沙市宜居城市空间问题对19名在长沙居住的外籍专家不同城市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开放性佳、具有乡土特色的街区是最宜人的空间。然而在新一轮城市增长极的建设过程中,长沙的历史街区、现代混合居住小区正被封闭、功能单一的房地产所取代。城市化、当代城市规划理论等都是导致这些空间消失的因素,然而重塑并简化社会管理的国家意志以及软弱的公民社会是这一问题成为全球城市化问题的根本原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栩彬  甘春梅  
[目的/意义]探索习惯、使用动机、压力与移动社交媒体沉迷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娱乐动机、社交动机显著影响移动社交媒体习惯,移动社交媒体习惯进一步显著影响移动社交媒体沉迷行为;压力也显著影响移动社交媒体沉迷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