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8)
- 2023(7462)
- 2022(6520)
- 2021(6245)
- 2020(5362)
- 2019(12305)
- 2018(12572)
- 2017(23635)
- 2016(12938)
- 2015(14679)
- 2014(14654)
- 2013(13857)
- 2012(12437)
- 2011(11194)
- 2010(11544)
- 2009(10530)
- 2008(10160)
- 2007(9155)
- 2006(8001)
- 2005(6993)
- 学科
- 济(46253)
- 经济(46192)
- 管理(36860)
- 业(33487)
- 企(27247)
- 企业(27247)
- 方法(22926)
- 数学(20266)
- 数学方法(19728)
- 农(15020)
- 中国(12428)
- 制(11201)
- 财(11037)
- 理论(10930)
- 学(10714)
- 业经(10377)
- 农业(9743)
- 地方(8624)
- 体(8516)
- 银(8442)
- 银行(8427)
- 行(8073)
- 贸(7679)
- 贸易(7671)
- 易(7386)
- 融(7262)
- 金融(7255)
- 教学(7158)
- 和(7125)
- 技术(7103)
- 机构
- 学院(175315)
- 大学(173934)
- 管理(69943)
- 济(64466)
- 经济(62914)
- 理学(60603)
- 理学院(59956)
- 管理学(58420)
- 管理学院(58096)
- 研究(57006)
- 中国(43792)
- 京(37097)
- 科学(36350)
- 农(33386)
- 财(29683)
- 业大(29038)
- 所(28776)
- 中心(27793)
- 江(27582)
- 研究所(26324)
- 农业(26030)
- 财经(23211)
- 北京(22858)
- 范(22737)
- 师范(22407)
- 技术(21858)
- 州(21736)
- 经(21060)
- 院(20760)
- 经济管理(18331)
- 基金
- 项目(122112)
- 科学(96089)
- 研究(88112)
- 基金(87682)
- 家(77592)
- 国家(76981)
- 科学基金(66238)
- 社会(53591)
- 社会科(50519)
- 社会科学(50503)
- 省(49124)
- 基金项目(45905)
- 自然(44748)
- 自然科(43842)
- 自然科学(43828)
- 自然科学基金(43018)
- 教育(42548)
- 划(41426)
- 编号(37608)
- 资助(36587)
- 成果(30509)
- 重点(27381)
- 部(26278)
- 课题(25859)
- 创(25539)
- 发(24886)
- 创新(23753)
- 科研(23381)
- 项目编号(22848)
- 计划(22769)
共检索到258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悦 黄微
[目的/意义]通过梳理现阶段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参与行为研究成果,结合信息生成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建立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参与的行为谱,从而构建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参与行为层级模型,以发现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在面对不同事件类型时可能产生的一种或多种参与行为,为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基于用户参与行为的用户画像侧写、识别其对某一类型话题活跃度和参与度以及预测用户参与行为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过程]以主流社交媒体平台结构功能为基础,以灵长类动物行为谱制定过程为依据,应用观察实验法,通过邀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双观察员形式发现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时产生的参与行为,构建包括8个类别、21个特定参与行为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参与的行为谱。[结果/结论]以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参与的行为谱为核心,以认知努力量为衡量单位,构建结构为主动参与行为和被动参与行为、积极参与行为和消极参与行为、深度参与行为与浅表参与行为的三因素两水平层级模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贾若男 王雷 韦亚楠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拓宽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研究范围,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户粘性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期望确认理论、沉浸理论以及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建理论模型,重点关注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沉浸体验以及用户社交媒体使用满意度是否会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用户转移行为。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利用SPSS和AMO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假设的验证。[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可知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而用户满意度负向影响转移行为。
关键词:
社交媒体 转移行为 影响因素 模型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热孜亚·艾海提 郑小川 李珊珊 范昊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截屏行为与个人数字资源管理、社会信任构建息息相关。本文旨在对截屏行为进行系统聚焦与整合性探讨,以构建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截屏行为理论模型。[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扎根理论,对22份访谈材料和爬取的681条微博帖子进行三阶段编码,构建了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截屏行为模型。[结论/发现]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截屏行为主要受到信息、动机、用户、技术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从截屏频率、工具和类型三方面揭示了截屏行为特征,截屏行为异化结果主要表现为数字囤积、社会交往隐患和知识产权风险。[创新/价值]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角度出发,将截屏行为作为社交媒体环境下的重要用户信息行为之一,探讨其产生机制、行为特征和异化结果,为社交媒体用户、平台服务提供改进建议,帮助抑制截屏异化行为结果。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温亮明 余波 张妍妍 郭蕾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时代,用户的信息共享行为呈现多种形式。【方法/过程】分析社交媒体的概念、类型和特征,从任务、技术和行为以获取社交媒体信息共享的特征。基于六度分离理论、自我呈现理论和信息共享理论,整合并拓展原始的技术接受模型,选取用户特质、社会身份、网站类型、信息内容作为影响改进后的技术接受模型影响因素,构建可以解释和预测用户在社交媒体中共享信息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结果/结论】新模型共有用户特质、社会身份、媒体类型、信息内容、感知易用性、感知激励、感知有用性和信息共享八个变量,期望为社交媒体信息传播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海玲 张海涛 魏明珠 尹慧子
[目的/意义]基于用户画像创建社交媒体资源聚合模型,为资源的聚合提供参考,丰富和拓展其理论研究体系。[方法/过程]在深度剖析用户画像的内涵、算法的基础上,基于社交媒体分别构建用户画像和资源画像的模型,运用社会化标签系统方法,研究基于社交媒体的用户画像和资源画像之间的映射关系。借鉴领域本体的方法,通过对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利用资源聚合的原理,构建基于资源画像的社交媒体内部资源聚合模型和外部资源聚合模型。[结果/结论]在大数据时代,基于用户画像和资源画像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能够为社交媒体的资源聚合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用户画像 社交媒体 资源画像 资源聚合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新元 许姣 张恒 高佳兴
[目的/意义]探究多社交媒体平台环境下用户摇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能为社交媒体平台深入了解用户的使用行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29名用户摇摆行为相关的数据资料,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论编码框架,揭示导致用户产生摇摆行为的因素,并构建摇摆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平台因素、用户因素、社交因素和情境因素都会对用户的摇摆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主观规范既直接导致用户产生摇摆行为,又通过促使用户进行关系管理而间接影响摇摆行为;情感感知正向调节情境因素与摇摆行为之间的关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韦雅楠 邢云菲 王铎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行为,了解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特征,帮助企业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法/过程]采用社会网络和语义分析方法,选取汽车行业的3个代表性企业,用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指标分析企业与用户信息互动的转发与被转发行为、关注与被关注行为、评论与被评论行为和互动凝聚性;用语义关键词词频分析信息互动词频,进而通过5个特征属性指标呈现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进行信息互动的行为特征。[结果/结论]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语义分析方法构建的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互动的行为模型可以作为企业与用户进行信息互动分析的研究框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进而提升产品及服务的竞争力。
关键词:
新媒体 信息交互 行为模型 特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雪芬 赵宇翔 卢珂
[目的/意义]网络成瘾、网络霸凌、虚假新闻等社交媒体的“暗面”对社会造成了负面或有害影响,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探讨社交媒体暗面背后的非理性信息行为本质对缓解社交媒体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分析信息行为的“非理性”内涵,归纳出非理性主观体验及问题性信息行为两大研究脉络,构建并解析社会技术系统视角下非理性信息行为分析框架。[结果/结论]现有研究大多从认知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非理性信息行为的影响机理,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地从社会技术视角寻求影响源,且可以更多地开展以现象为中心的问题化探索,以便更好地理解与使用社交媒体。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孟猛 朱庆华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谭春辉 邹雅婷 王仪雯 王学东
文章先结合个人信息管理(PIM)的三个环节“保存-管理-利用”,从“过度保存-无序管理-无效利用”三个负面效应推出“过度获取、整理困难、删除困难、再现困难”四个用户的UGC数字囤积行为表现;再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21份样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综合逻辑推理与一手数据的编码,提炼构建社交媒体用户UGC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机理模型。研究发现:用户的UGC数字囤积有平台囤积、本地囤积、第三方囤积等三种行为方式;影响因素来自UGC信息、UGC平台、UGC平台用户、社会情境等四个方面;有形成期、成熟期和改良期等三个发展阶段;潜在后果除会让用户产生多维、复杂、矛盾的情绪外,还会引发用户对平台的消极使用甚至使用中辍行为,而在积极情绪作用下,用户也会自发地进行“反数字囤积行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晶 白芳睿 吴丹
[目的/意义]信息茧房滞留是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客观存在的行为现象,研究滞留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挖掘信息茧房形成和巩固的成因,帮助社交媒体用户增强“破茧”意识,并为平台网络空间治理提供思路和策略。[方法/过程]文章以豆瓣小组用户为样本,通过深度访谈和开放编码,探索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茧房滞留行为的表现特征。根据质性分析结果构建信息茧房滞留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收集问卷数据检验假设,使用fsQCA从组态视角进行补充分析。[结果/结论]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茧房滞留行为的表现特征多种多样,影响该行为的因素包括系统功能、圈层建设、绩效期望、享乐动机、使用习惯、信息同质和信息过载,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茧房滞留行为成因路径较为复杂。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张艳丰 李贺 彭丽徽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相关组织更好地持续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开展相关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态度-行为"研究范式,结合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以及心流理论内容,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价"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不存在显著关系;"隐私保护"和"信息过载"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心流体验"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社交媒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亚丽 范逢春
[目的/意义] 分析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与层级结构,为国内外学者进一步探究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问题提供价值参考,为社交媒体运营商减少用户数字囤积行为提供干预策略。[方法/过程] 基于MOA理论,从动机、机会和能力3个维度提取要素,结合改进的DEMATEL-ISM-MICMAC对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影响程度打分,确定关联路径,划分层级模型,并建立“驱动力—依赖性”结果分析图。[结果/结论]在DEMATEL的计算结果中,其中心度较高和影响度较高的因素与ISM中的根源层因素以及MICMAC中所得出的独立群因素在影响性质上具有一致性,且进一步发现改进的DEMATEL-ISM-MICMAC对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识别和内部关联存在交互关系。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刘鲁川 李旭 张冰倩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用户已逐渐由主动、积极地使用转向被动、消极地使用,传统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理论已不足以准确地刻画社交媒体等一类享乐型信息系统用户的负面情绪与消极使用行为,通过对相关文献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借鉴。[方法/过程]从Elsevier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出相关的英文研究文献69篇;从CNKI数据库检索出45篇中文文献。对社交媒体负面情绪与消极行为进行细分,由此梳理社交媒体用户的倦怠、焦虑等负面情绪和隐藏、回避、忽略、退出等细分的消极行为的研究脉络,借鉴组织行
关键词:
社交媒体 负面情绪 消极使用 信息行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毛太田 马家伟 吴鑫 赵绮雨
[目的 /意义]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移动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的影响因素与表现差异,抽取标签要素并结合FBM理论模型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为健康服务机构深度了解用户群体特征、精准把握用户类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 /过程]基于半结构访谈收集样本资料,通过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以在校学生、公司职员与农民为调查对象,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结论 ]研究得出,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可分为利用规避型、吸收规避型、暴露规避型与屏蔽规避型4种用户画像群体结构,且不同用户群体显著触发因素与规避表现有所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