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7)
- 2023(12895)
- 2022(10974)
- 2021(10179)
- 2020(8681)
- 2019(19971)
- 2018(19406)
- 2017(37705)
- 2016(19802)
- 2015(21926)
- 2014(21334)
- 2013(20596)
- 2012(18874)
- 2011(16662)
- 2010(16582)
- 2009(14730)
- 2008(14307)
- 2007(12121)
- 2006(10146)
- 2005(8632)
- 学科
- 济(81485)
- 经济(81386)
- 管理(60158)
- 业(55291)
- 企(46849)
- 企业(46849)
- 方法(43044)
- 数学(38941)
- 数学方法(38501)
- 财(24792)
- 中国(20238)
- 农(19598)
- 制(18503)
- 业经(16375)
- 务(16052)
- 财务(15998)
- 财务管理(15952)
- 企业财务(15266)
- 银(15120)
- 银行(15102)
- 融(15045)
- 金融(15038)
- 体(14514)
- 行(14391)
- 学(13941)
- 贸(13886)
- 贸易(13878)
- 地方(13506)
- 易(13497)
- 农业(12642)
- 机构
- 大学(265512)
- 学院(263518)
- 济(112449)
- 经济(110427)
- 管理(107989)
- 理学(94220)
- 理学院(93381)
- 管理学(91793)
- 管理学院(91308)
- 研究(81983)
- 中国(65715)
- 财(55768)
- 京(53399)
- 科学(45892)
- 财经(44684)
- 经(41049)
- 中心(40271)
- 农(38400)
- 所(38159)
- 江(37964)
- 业大(36603)
- 经济学(36043)
- 研究所(34064)
- 财经大学(33914)
- 经济学院(32864)
- 北京(32478)
- 范(31495)
- 师范(31137)
- 院(30750)
- 农业(29938)
- 基金
- 项目(186590)
- 科学(149869)
- 基金(139998)
- 研究(136967)
- 家(121148)
- 国家(120183)
- 科学基金(105782)
- 社会(90652)
- 社会科(86164)
- 社会科学(86146)
- 基金项目(73420)
- 省(70897)
- 自然(67722)
- 自然科(66251)
- 自然科学(66234)
- 自然科学基金(65093)
- 教育(64277)
- 划(59944)
- 资助(57223)
- 编号(53604)
- 部(42949)
- 成果(42751)
- 重点(41733)
- 创(39567)
- 国家社会(39010)
- 发(38442)
- 教育部(38035)
- 创新(37028)
- 课题(36673)
- 人文(36625)
共检索到380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立彬 周芳芳 傅祥斐 赵妍
文章以2014—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数据为研究样本,借助文本分析法对东方财富“股吧”论坛的帖子进行语调分析构建社交媒体关注指标,考察社交媒体关注对并购公告市场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重组问询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社交媒体负面讨论帖越多,并购公告市场反应越差;重组问询函越负面,社交媒体关注对并购公告市场反应的负面影响越大。异质性检验发现,并购溢价较高和非现金支付的并购交易风险更高,使得社交媒体关注对并购公告市场反应的负面影响更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祎璐 李哲 陈运森
监管问询是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公司治理视角对问询函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企业是否收到问询函与高管变更概率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地,财务报告问询函会显著提高高管变更概率,且财务报告问询函总数越多、针对同一财务报告的问询次数越多或财务报告问询函包含的问题数量越多,高管变更概率越高。对财务报告问询函内容进行细分后发现,当财务报告问询函需要中介机构发表意见、涉及关联交易或并购等重大事项、回函承认存在错误、延期回函或收回函间隔天数越多时,企业高管变更概率越高。横截面分析发现,上述结果主要存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和公司治理较好的企业。最后,交易所问询函也会显著提高董事会秘书和财务总监的变更概率。结论为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有效性及2019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系列政策提供了重要证据。
关键词:
证券交易所 一线监管 问询函 高管变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柏 卢家锐
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作用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补短板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年报问询函,深入探究了交易所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具有风险甄别能力。结果显示:首先,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收到问询函的概率越高,而且在收到年报问询函的企业样本中,问询函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也越高,这反映了问询函具有精准识别的功能;其次,对于非国有企业、深交所上市公司,以及媒体关注度较高、所处法制环境较好的企业,问询函对盈余管理的识别效果更加明显;最后,问询函同样能够甄别相对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并通过影响企业未来的会计绩效而使真实价值回归。文章为中国现阶段监管方式创新性转型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泽艺 李常青 魏志华
重大资产重组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企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媒体的社会"守望"功能出发,实证检验媒体负面报道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成败的影响。以2008年1月至2015年7月沪深两市481次重大资产重组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负面报道显著提高了公司主动终止重组计划和重组方案未通过并购重组委员会审核的概率,进而提高了重组失败的概率;在重组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负面报道对重组进展的影响不同,表现出了明显的时效性;同时,与资产质量相关的负面报道提高了公司主动终止重组的概率;而与资产定价相关的负面报道提高了重组方案审核不通过的概率。研究结果表明,负面报道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事中监督作用及公司治理作用,扮演了积极的资本市场"守望者"角色。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泽艺 李常青 魏志华
重大资产重组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企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媒体的社会"守望"功能出发,实证检验媒体负面报道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成败的影响。以2008年1月至2015年7月沪深两市481次重大资产重组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负面报道显著提高了公司主动终止重组计划和重组方案未通过并购重组委员会审核的概率,进而提高了重组失败的概率;在重组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负面报道对重组进展的影响不同,表现出了明显的时效性;同时,与资产质量相关的负面报道提高了公司主动终止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运森 邓祎璐 李哲
与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证监会监管不同,本文主要关注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有效性。以上交所和深交所信息披露直通车改革的推行为契机,以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公司收到问询函监管后盈余管理行为得到抑制,且针对前一年年报或当年季报/半年报的收函总数越多或同一财务报告被问询次数越多,则当年的盈余管理降低幅度越大,同时问询函细分特征及问题分类也会显著影响盈余管理程度的降低;进一步地,问询函的监管作用依赖于产权性质和信息环境,对于国有企业和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监管效果欠佳。结论表明,交易所通过问询函监管促进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监管机构应加强以问询函为代表的一线监管,突出交易所作为一线监管的主体,从而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创新监管方式"和"防范重大风险"的要求。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健峤 陈运森 邓祎璐
深化资本市场开放是我国政府近年来推动资本市场监管转型的重要途径,但股票市场开放是否影响了一线监管倾向并实现了以开放促改革的初衷?尚不得而知。本文基于财务报告问询函探讨了股票市场持续开放背景下外资持股与交易所一线监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外资持股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的概率、轮数以及数量。上述结论在降低内生性问题的干扰后依然成立。外资持股对公司收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分析师关注度高的企业以及股权制衡度高的企业之中。进一步分析发现,外资持股的公司更不可能收到需要中介机构发表核查意见的函件,函件所涉问题也更少,且这些公司延期回函的概率更低,回函的总体数量也更少。此外,上述影响主要体现在外资通过陆港通机制持股的公司中。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开放的持续深化有助于通过外资促进监管机构一线监管行为的转变,结论对于近年来我国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效率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曹硕 陈建桦
我国交易所立足国内市场特点,通过多年努力探索,在一线监管方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制度、治理结构和监管理念。然而,面对不断演变更新的资本市场,现有制度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一是交易所监管权限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才能更好地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二是现有监管模式中需要进一步发挥会员配合监管的作用。近年来,欧盟出台了《金融工具市场指令》(即Mi FID II,将取代旧规则在2018年1月正式施行)、《欧盟市场滥用法规》等
关键词:
交易所 监管职能 程序化交易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董恬媛 韩洪灵 刘强 于连超
本文利用财经社交媒体的数据,构建个人投资者异常关注度指标,研究个人投资者关注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个人投资者关注异常高的公司,分析师跟踪研究的意愿越大,盈余预测的乐观偏差也越大。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机构投资者和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关联是造成分析师乐观偏差的重要因素,但这一现象只存在于信息披露质量高、未收到监管问询函的公司中,这说明声誉机制对分析师起到了约束作用。本文研究为我国资本市场上个人投资者对分析师行为决策的影响提供了新的增量证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燕妮
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逐渐进入国内学术研究的视野。但至今学界对"一线监管"并没有形成普遍接受的概念界定。从历史上看,基于证券商自发组织的证券交易所实施纯粹意义上的证券自律监管,是证券交易所最初的组织管理形态。但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传统会员制交易所的自律机制逐渐瓦解,并慢慢具备了公共机构的属性。作为证券交易市场的组织者和基础设施提供者,证券交易所通过行使公共职能,将市场一线的优势充分发挥,使市场异常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响应。但与境外相比,我国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还存在定位不清和惩戒手段缺乏等问题。因此,应从完善顶层设计入手,对一线监管体系进行全面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
证券交易所 一线监管 证券监管 监管适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雪松 王琬婷 李闻
以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研究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公司CFO离职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显著提高了CFO离职的概率,且针对前一年年报或当年季报/半年报的收函总数越多,CFO离职概率越高。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差、外部制度环境好的情况下,财务报告问询对CFO离职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财务报告问询主要提高了执行能力较弱CFO的离职概率,CFO离职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显著降低;同时,当继任CFO执行能力较强时,股价崩盘风险会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制度能够发挥信息和监管效应,通过高管人员CFO的变更,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
问询函 CFO离职 信息披露 股价崩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弘知 樊耀骏
本文选取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5-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媒体关注、公司治理与审计意见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媒体关注程度越高,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概率越大;公司治理机制越完善的公司,审计师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水平下,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大小也不同。
关键词:
媒体关注 公司治理 审计意见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米莉 黄婧 何丽娜
交易所质询作为资本市场一种重要的非处罚性监管手段,主要聚焦上市公司的风险敏感事件,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而在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在进行定价决策时是否会将交易所问询监管视作一种风险信号?以2015—2017年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交易所问询监管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到交易所问询函的上市公司其审计费用显著高于未收到问询函的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一段时间内被频繁质询,审计师会对其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特别是收到与会计信息相关的问询函时,审计费用增加更为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援成 管超
文章重点探讨媒体关注对我国IPO抑价影响的具体路径。基于上市公司IPO及之前的媒体信息,选取创业板IPO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对抑价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经路径研究发现,高媒体关注通过配置投资者"有限注意力"导致高发行抑价,在个人投资者比例较高的创业板市场上,媒体关注对IPO抑价的影响路径是基于情绪效应而不是认知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晶璞 李艳萍
本文以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引入媒体关注度,实证检验了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以及媒体舆论监督在环境绩效改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媒体对企业的关注度高,有助于企业积极开展环境管理,环境绩效表现相对较好;但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不具有显著性。
关键词:
环境绩效 财务绩效 媒体关注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监管资源约束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以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为例
交易所非处罚性监管会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吗?——来自财务报告问询函的经验证据
股价预期、市场学习与并购终止决策——来自重大资产重组的经验证据
资产重组、股价波动与内幕交易——来自中国A股市场重大资产重组的证据
媒体关注、审计投入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地方证监局一线监管与审计师执业质量——基于“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的证据
媒体监督、政治关联与高管变更——中国的经验证据
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财经媒体关注能提高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吗——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香港交易所的监管职能及其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