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5)
- 2023(12011)
- 2022(10669)
- 2021(10168)
- 2020(8513)
- 2019(19521)
- 2018(19845)
- 2017(37600)
- 2016(20596)
- 2015(23473)
- 2014(23684)
- 2013(23067)
- 2012(21050)
- 2011(19072)
- 2010(18890)
- 2009(17226)
- 2008(16671)
- 2007(14558)
- 2006(12769)
- 2005(11217)
- 学科
- 济(76415)
- 经济(76312)
- 管理(62182)
- 业(55787)
- 企(47702)
- 企业(47702)
- 方法(36165)
- 数学(30420)
- 数学方法(30017)
- 财(21064)
- 学(20372)
- 农(20320)
- 中国(20046)
- 业经(17978)
- 理论(16265)
- 制(15613)
- 地方(15428)
- 务(14187)
- 财务(14108)
- 财务管理(14084)
- 和(13661)
- 农业(13433)
- 企业财务(13432)
- 技术(12538)
- 银(12382)
- 银行(12339)
- 贸(12288)
- 贸易(12280)
- 环境(12253)
- 教育(12162)
- 机构
- 大学(293253)
- 学院(289235)
- 管理(117418)
- 济(105781)
- 经济(103151)
- 理学(101707)
- 理学院(100552)
- 管理学(98656)
- 管理学院(98138)
- 研究(95804)
- 中国(70669)
- 京(63825)
- 科学(62135)
- 财(49524)
- 所(48340)
- 农(48316)
- 业大(45640)
- 研究所(44275)
- 中心(44048)
- 江(42191)
- 北京(40441)
- 财经(39788)
- 范(39377)
- 师范(38920)
- 农业(37998)
- 经(36131)
- 院(34987)
- 州(34600)
- 技术(32613)
- 师范大学(31483)
- 基金
- 项目(202176)
- 科学(157723)
- 研究(146876)
- 基金(145314)
- 家(127181)
- 国家(126092)
- 科学基金(108034)
- 社会(89053)
- 社会科(84101)
- 社会科学(84079)
- 省(79308)
- 基金项目(77802)
- 自然(72437)
- 自然科(70739)
- 自然科学(70720)
- 自然科学基金(69438)
- 教育(67898)
- 划(67133)
- 编号(61370)
- 资助(60003)
- 成果(50348)
- 重点(44732)
- 部(43723)
- 课题(41761)
- 发(41599)
- 创(41517)
- 科研(38777)
- 创新(38625)
- 项目编号(38483)
- 大学(37682)
- 期刊
- 济(115351)
- 经济(115351)
- 研究(82493)
- 中国(56700)
- 学报(50109)
- 科学(43653)
- 农(42725)
- 管理(42724)
- 财(37673)
- 大学(36910)
- 教育(36526)
- 学学(34200)
- 农业(29841)
- 技术(26207)
- 融(21935)
- 金融(21935)
- 图书(21478)
- 业经(19220)
- 财经(18490)
- 经济研究(17692)
- 经(15593)
- 理论(15473)
- 业(15042)
- 情报(14995)
- 科技(14670)
- 实践(14396)
- 践(14396)
- 书馆(14374)
- 图书馆(14374)
- 问题(14302)
共检索到420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敏 车雨霏 张艳
本研究旨在对国内外社交媒体健康信息传播行为已有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筛选该领域代表性研究文献,利用系统综述的分析方法从基础理论、基础方法和基础要素3个部分梳理该领域知识基础;从健康信息传播的内容、主体、媒介和效果4个方面归纳研究体系并构建研究框架。研究表明国内外基于社交媒体的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研究已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框架,但在研究群体、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探索空间。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健康信息传播行为 系统综述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汪明艳 陈梅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网络成为突发事件的主要传播平台,也使得网络舆情影响力得到更大范围的扩散和传播。【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力研究的现状,从研究着力点、研究方法、衡量因素及评价方法进行评述。然后,对影响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信息生态链、群体情绪研究进行分析。最后,从加强政府治理舆情治理的可控性角度,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力的指标构建情况分析。【结果/结论】本文认为,为提高对网络舆情影响力的可控性,应从公众情绪、媒体责任、政府治理加强引导和治理。
关键词:
社交媒体网络 网络舆情 传播影响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毛太田 马家伟 吴鑫 赵绮雨
[目的 /意义]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移动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的影响因素与表现差异,抽取标签要素并结合FBM理论模型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为健康服务机构深度了解用户群体特征、精准把握用户类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 /过程]基于半结构访谈收集样本资料,通过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以在校学生、公司职员与农民为调查对象,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结论 ]研究得出,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可分为利用规避型、吸收规避型、暴露规避型与屏蔽规避型4种用户画像群体结构,且不同用户群体显著触发因素与规避表现有所差异。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月琳 张秀
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构建的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社交媒体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验证该列表在提升用户真伪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方面的作用,检验其用于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素养的可行性。本研究设计两轮实验(前测和后测),分析44名大学生参与实验获得的数据,并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两轮实验结果的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因素对用户判断真伪健康信息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上的真伪健康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强,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显著提升了大学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曾一昕 钱晋 程娟
社交媒体和网络直播都是最近互联网关注的焦点。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社交媒体用户更是超过6亿,每时每刻都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源。社交媒体和网络直播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叠加,文章以信息传播的视角依次从信息平台分类、信息提供者、信息传播特点、信息接受者等多个节点解剖社交媒体网络直播,并依此分析社交媒体网络直播行业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管理。
关键词:
网络直播 信息流通 传播特点 管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敏 刘雪瑞 张艳
[目的 /意义]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求助行为实证研究是用户在线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可推动在线健康信息服务的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方法 /过程]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获取代表性研究文献,并通过系统综述的研究方法来梳理国内外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求助行为实证研究。[结果 /结论]已有研究已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框架,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领域。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求助事项、求助者因素)、外部因素(信息环境、社会环境、施助者因素)、中介因素(求助需求、认知性因素)和调节因素(人口统计因素) 4个部分。重视研究基础、挖掘影响因素、关注结果变量、推动数据驱动等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关键词:
在线健康信息 求助行为 系统综述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月琳 蔡文娟
从用户年龄、种族、居住区域等研究视角综述近年来国外健康信息搜寻行为(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HISB)研究的主题、主要发现、研究方法等。结果表明,HISB研究的主题包括:搜寻的动机、目的;影响搜寻行为的因素;搜寻的途径、内容和手段;与HISB相关的方面,如网站信息质量、可信度、对健康实践的影响等。HISB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性访谈等研究方法,其中定量数据分析是主要的数据分析方法。最后,分析国外HISB研究对国内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
健康 信息搜寻行为 用户研究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石艳霞 刘欣欣
大众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逐步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对大众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方法、渠道、类型、障碍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利于针对性地为相关部门满足人们的健康信息需求提出参考,提高大众网络健康信息搜寻的效率和满意度,同时为我国学界相关研究提出展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邓胜利 顾一飞
文章旨在对网络虚假健康信息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回顾和分析,以期为学者研究虚假健康信息、打击网络虚假健康信息、提升健康信息服务质量奠定基础。本文从虚假健康信息的概念出发,对国内外网络虚假健康信息已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述评,对文献的研究主题从认知、行为、治理3个方面进行归类总结。研究发现目前网络虚假健康信息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空白,文章总结了现有研究的现状与不足,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宇桐 王晰巍 王楠阿雪 乌吉斯古楞
[目的 /意义]鉴于社交媒体推荐算法所带来的众多算法负面问题,研究社交媒体用户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算法抵抗行为,对我国的应急管理和舆情治理具有应用价值。[方法 /过程]基于福格行为模型(FBM模型)和风险信息寻求与处理模型(RISP模型)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中的算法抵抗行为影响机理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触发维的感知风险变量正向影响负面情感反应;动机维的信息不充分变量正向影响算法抵抗行为。能力维的算法功能感知会通过信息不充分影响算法抵抗行为,算法FEAT感知直接影响算法抵抗行为。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算法抵抗行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对推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交媒体算法治理和应急舆情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金晓玲 冯慧慧 周中允
随着人们对健康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学者和医疗健康从业人员越来越关注健康信息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在Facebook、Twitter和WhatsA pp等众多社交媒体平台中,微信朋友圈因其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相结合的特性而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健康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健康信息接收者在朋友圈子中的传播意愿。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微信(特别是朋友圈)中电子健康信息的哪些特点促使用户对其进行传播。聚焦依托医疗健康类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以信息传播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从传播者内在动机的视角,研究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金晓玲 冯慧慧 周中允
随着人们对健康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学者和医疗健康从业人员越来越关注健康信息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在Facebook、Twitter和WhatsA pp等众多社交媒体平台中,微信朋友圈因其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相结合的特性而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健康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健康信息接收者在朋友圈子中的传播意愿。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微信(特别是朋友圈)中电子健康信息的哪些特点促使用户对其进行传播。聚焦依托医疗健康类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以信息传播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从传播者内在动机的视角,研究微信用户在朋友圈传播电子健康信息的行为的影响机制。梳理信息传播和人际交流的相关研究,从信息内容的社会特征、情绪特征、功能特征3个维度中选取7个变量,提出研究假设和模型。进一步,选取医疗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健康信息,采用大规模在线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并通过R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广义线性回归分析,以验证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的社会特征(有趣性、新颖性、正确性)、情绪特征(令人惊叹性、积极性、富含情绪性)和功能特征(有用性)均对电子健康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具有显著积极的影响,对电子健康信息的传播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富含情绪性、有用性和有趣性。研究结论为电子健康服务平台的运营策略提供一定的实践建议,运营者在撰写健康类文章时应当提高话题和内容的有趣性和新颖性,保证信息的正确性,注重通过情绪的渲染使信息内容富有感染力,尤其积极情绪和令人惊叹的情绪,并突出对用户的实用价值。通过以上方式,可使受众乐于阅读并转发健康信息,提高电子健康服务平台的用户参与度和关注度。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子柯
近年来,在线社交网络越来越成为情报和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而在线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和防控。本文从复杂网络角度总结了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研究的结构、算法和动力学等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在线社交网络结构分析、信息传播动力学、网络结构预测算法;系统地总结和比较了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析方法、模型和算法,并指出各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最后归纳了评价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指标体系。有助于深层次理解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理论,并为舆情监控和信息侦测等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信息传播 社交网络 链路预测 复杂网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薛翔 马海云 赵宇翔 朱庆华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失真健康信息滋生和分享传播的温床,探索失真健康信息特征对用户分享意愿的交互影响机制,能够为失真健康信息治理提供助力。[方法/过程]聚焦于失真健康信息特征中的情感诉求、信息来源和内容变造三个方面,结合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信息可信度两种中介机制,提出9个研究假设、1个研究问题。通过设计2×2×2的参与者内部实验情境,收集223名参与者的1 784条实验数据,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路径分析对假设和研究问题展开验证探索。[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情感诉求、信息来源和内容变造三种启发式线索对用户分享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且彼此间存在交互叠加效应。同时,被扭曲的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信息可信度在这种促进关联中扮演关键中介作用,是用户分享失真健康信息的重要前置因素。影响机制研究加深了对互联网失真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理解,并为各方开展失真健康信息治理提供新的见解。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雪芬 赵宇翔 卢珂
[目的/意义]网络成瘾、网络霸凌、虚假新闻等社交媒体的“暗面”对社会造成了负面或有害影响,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探讨社交媒体暗面背后的非理性信息行为本质对缓解社交媒体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分析信息行为的“非理性”内涵,归纳出非理性主观体验及问题性信息行为两大研究脉络,构建并解析社会技术系统视角下非理性信息行为分析框架。[结果/结论]现有研究大多从认知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非理性信息行为的影响机理,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地从社会技术视角寻求影响源,且可以更多地开展以现象为中心的问题化探索,以便更好地理解与使用社交媒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