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5)
2023(11836)
2022(10463)
2021(10026)
2020(8283)
2019(19149)
2018(19376)
2017(36963)
2016(20285)
2015(22857)
2014(22988)
2013(22448)
2012(20571)
2011(18533)
2010(18330)
2009(16718)
2008(16186)
2007(14105)
2006(12328)
2005(10833)
作者
(58611)
(48499)
(48064)
(45819)
(30888)
(23166)
(21967)
(19169)
(18624)
(17370)
(16656)
(16144)
(15368)
(15340)
(14851)
(14823)
(14578)
(14424)
(13827)
(13795)
(12144)
(11911)
(11695)
(11120)
(10826)
(10824)
(10760)
(10626)
(9724)
(9606)
学科
(75185)
经济(75087)
管理(60965)
(55928)
(46729)
企业(46729)
方法(35281)
数学(29724)
数学方法(29364)
(21725)
(20537)
(19521)
中国(19481)
业经(17855)
理论(15620)
(15173)
地方(14823)
农业(14684)
(13708)
财务(13634)
财务管理(13607)
(13245)
企业财务(12969)
技术(12307)
(12171)
贸易(12165)
(12130)
银行(12089)
教育(11804)
(11773)
机构
大学(286555)
学院(282788)
管理(116529)
(105655)
经济(103168)
理学(101175)
理学院(100065)
管理学(98370)
管理学院(97858)
研究(92959)
中国(68436)
(61683)
科学(59092)
(48830)
(47699)
(46425)
业大(44637)
中心(42690)
研究所(42459)
(40870)
财经(39434)
北京(38793)
(38462)
师范(38073)
农业(37282)
(35825)
(33708)
(33411)
技术(30932)
师范大学(30798)
基金
项目(197016)
科学(154395)
研究(144607)
基金(142523)
(124242)
国家(123200)
科学基金(105953)
社会(88477)
社会科(83534)
社会科学(83512)
(76708)
基金项目(76518)
自然(70480)
自然科(68835)
自然科学(68819)
自然科学基金(67591)
教育(66473)
(64880)
编号(61005)
资助(58381)
成果(49961)
重点(43188)
(43106)
课题(40679)
(40639)
(40422)
项目编号(38007)
创新(37774)
科研(37752)
教育部(36815)
期刊
(114182)
经济(114182)
研究(81692)
中国(53738)
学报(47963)
(42586)
科学(42193)
管理(41400)
(36890)
大学(35571)
教育(35390)
学学(32950)
农业(29337)
技术(24391)
(21744)
金融(21744)
图书(21058)
业经(19196)
财经(18481)
经济研究(17472)
(15615)
理论(15483)
情报(14751)
(14624)
科技(14453)
问题(14345)
实践(14341)
(14341)
书馆(14022)
图书馆(14022)
共检索到408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雪芬  赵宇翔  卢珂  
[目的/意义]网络成瘾、网络霸凌、虚假新闻等社交媒体的“暗面”对社会造成了负面或有害影响,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探讨社交媒体暗面背后的非理性信息行为本质对缓解社交媒体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分析信息行为的“非理性”内涵,归纳出非理性主观体验及问题性信息行为两大研究脉络,构建并解析社会技术系统视角下非理性信息行为分析框架。[结果/结论]现有研究大多从认知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非理性信息行为的影响机理,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地从社会技术视角寻求影响源,且可以更多地开展以现象为中心的问题化探索,以便更好地理解与使用社交媒体。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丽娜  
[目的/意义]政务社交媒体已成为各国电子政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推广政务社交媒体的应用,需要了解影响用户使用的因素。[方法/过程]梳理和总结当前国内外新媒体环境下电子政务用户接受/采纳模型的相关研究,从概念界定、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述评。[结果/结论]将政务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荻取影响因素划分为5个层面,即技术层面、组织层面、环境层面、任务层面和个人层面,以期为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晓晴   邓春林  
[目的/意义]剖析舆情卷入风险感知下社交媒体用户非理性行为的生成要素,阐释用户认知—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为舆情风险治理和用户行为管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过程]基于问题解决情境理论,整合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RISP)和扩展平行过程模型(EPPM),厘清舆情卷入风险感知下社交媒体用户非理性行为影响要素联动关系和驱动路径,从需求触发、认知控制、情绪发酵、行为反馈4个阶段构建舆情卷入风险感知下社交媒体用户非理性行为的生成机理模型。[结果/结论]针对舆情卷入风险感知下社交媒体用户的非理性行为,应从需求引导、信息监管、情感重塑、技术赋能4个方面进行规制,引导用户理性辨识舆情风险并做出科学决策。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刘鲁川  李旭  张冰倩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用户已逐渐由主动、积极地使用转向被动、消极地使用,传统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理论已不足以准确地刻画社交媒体等一类享乐型信息系统用户的负面情绪与消极使用行为,通过对相关文献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借鉴。[方法/过程]从Elsevier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出相关的英文研究文献69篇;从CNKI数据库检索出45篇中文文献。对社交媒体负面情绪与消极行为进行细分,由此梳理社交媒体用户的倦怠、焦虑等负面情绪和隐藏、回避、忽略、退出等细分的消极行为的研究脉络,借鉴组织行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毛太田  马家伟  吴鑫  赵绮雨  
[目的 /意义]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移动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的影响因素与表现差异,抽取标签要素并结合FBM理论模型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为健康服务机构深度了解用户群体特征、精准把握用户类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 /过程]基于半结构访谈收集样本资料,通过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以在校学生、公司职员与农民为调查对象,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结论 ]研究得出,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可分为利用规避型、吸收规避型、暴露规避型与屏蔽规避型4种用户画像群体结构,且不同用户群体显著触发因素与规避表现有所差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布林  薛冬  杨克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社交媒体信息的可信度最为关键,严重影响社交媒体用户行为。而用户行为直接决定公共事件信息传播效果。当前大多数的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分析方法是量化、跟踪单个用户的网络行为,但是无法总体衡量媒体用户行为变化趋势。为此,文章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事件为例,对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的相关信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过程]选取某市某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Likert五级量表作为测量工具,依据调查问卷调查者对测量项目的认同程度,设计调查问卷变量测量量表。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检验整体模型适配度,通过临界比率方法检验所建立模型的显著性,深入探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行为。[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事件相关信息过量推送与分享易造成用户的心理抗拒情绪;事件信息质量决定了用户的信息行为;用户的危机信息采纳行为与风险感知存在负向影响;积极性信息的用户转发概率更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晓悦  樊旭  庞善民  梁少博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中的信息网络复杂性与信息生命周期交错致使用户会频繁采取信息再现行为对已浏览或已利用过的信息进行再次搜索。然而已有信息再现行为研究并未对社交媒体平台中的再现过程进行系统讨论。[方法/过程]文章采用深度访谈、关键事件法收集数据,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数据,探索了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再现行为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并构建了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再现行为综合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再现行为由动机、重新查找和结果三个阶段构成。行为同时受到用户、信息、平台、环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再现行为与传统的信息再现行为有着明显的区别,社交媒体平台应该改进相应的功能设置来提升用户的信息再现行为效率。[创新/价值]该研究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以识别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再现过程及影响因素。不仅为理解社交媒体环境中信息再现的全过程提供理论阐释,同时为社交媒体的信息关联设置、用户再搜索功能等相关设计做出参考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毛太田   刘捷   毛俊博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平台老年用户应对虚假信息的情感和行为表征差异,为相关平台或服务机构深入了解用户特征、准确把握用户类型、精准开展帮扶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过程]通过访谈收集文本资料,借助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并结合应对理论构建用户画像概念模型,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4类具有显著差异特征的用户群体画像类型。[结果/结论 ]根据各项标签特征将移动社交媒体老年用户虚假信息应对行为画像类型分为冷静求证型、担忧关注型、行为替代型和忽略回避型4类,不同类型用户群体在压力感知和应对表现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邵艳丽  张弘  
文章基于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从行为过程角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移动社交媒体的特点和用户行为特性将移动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行为过程进行分解,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过程模型;然后,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获取的550份有效问卷利用AMOS17.0应用GLS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发现信息行为客体和媒体形象是影响用户评价移动社交媒体的重要因素,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韦雅楠  邢云菲  王铎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行为,了解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特征,帮助企业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法/过程]采用社会网络和语义分析方法,选取汽车行业的3个代表性企业,用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指标分析企业与用户信息互动的转发与被转发行为、关注与被关注行为、评论与被评论行为和互动凝聚性;用语义关键词词频分析信息互动词频,进而通过5个特征属性指标呈现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进行信息互动的行为特征。[结果/结论]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语义分析方法构建的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互动的行为模型可以作为企业与用户进行信息互动分析的研究框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进而提升产品及服务的竞争力。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吴诗苑  董庆兴  宋志君  张斌  
社交媒体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但也助长了错误信息在网络上的产生和传播。如何准确且快速地检测出社交媒体上的错误信息以净化网络环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本文从信息生态理论出发,分别从内容、用户和传播三个角度来阐述当前错误信息检测所关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检测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现有的检测方法已经利用深度学习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检测结果。但是,由于错误信息爆发初期相关数据较少,有关早期检测的研究尚不多见;能够实现有效迁移和预训练的大规模基准数据集仍有待构建;从用户入手的信息挖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孟猛  朱庆华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李亚婷  
[目的/意义]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为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旨在通过对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的使用和互动行为分析,找到影响用户行为的关键因素,从而为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社会化媒体提供优质或普通服务、用户使用与否及用户之间是否信息互动的演化博弈进行求解,找到了影响社会化媒体中用户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用户需求、平台运营及技术发展对用户行为均有所影响。通过进一步探索,认为:社会化媒体产品的良好健康发展需要满足多方位的用户需求;平台运营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对社会化媒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新荣  高晨翔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是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外社交媒体存档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梳理,形成比较完整的综述内容,为国内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多学科视角,通过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得到社交媒体存档领域的文献分布情况,总结社交媒体存档的理论基础,从宏观层面将社交媒体存档理论与实践研究归纳为"目的与主体""政策与指南""问题与障碍"三个研究主题并展开综述。[结果/结论]国内外社交媒体存档研究具有发展速度较快、与实践结合紧密、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特征,在未来研究中需要重视研究对象的变化、管理标准的构建以及多主体间的协作。最后对国内社交媒体存档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李宏  李微  
【目的/意义】随着部分使用者退出社交媒体和注销社交媒体账户,社交媒体倦怠的概念由此而生。但究竟什么是社交媒体倦怠,社交媒体倦怠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机制如何,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探讨。【方法/过程】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系统梳理了社交媒体倦怠的定义及其社会学意义,探究了社交媒体倦怠产生的原因,归纳了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构建了社交媒体倦怠理论模型整合图,为社交媒体倦怠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