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9)
- 2023(15734)
- 2022(13568)
- 2021(12781)
- 2020(10570)
- 2019(24132)
- 2018(24346)
- 2017(45764)
- 2016(25331)
- 2015(28731)
- 2014(29112)
- 2013(28472)
- 2012(26808)
- 2011(24180)
- 2010(24490)
- 2009(22539)
- 2008(22150)
- 2007(19881)
- 2006(17841)
- 2005(16068)
- 学科
- 济(101727)
- 经济(101607)
- 管理(73338)
- 业(67294)
- 企(55647)
- 企业(55647)
- 方法(40463)
- 数学(33594)
- 数学方法(33107)
- 中国(30757)
- 农(28242)
- 地方(26073)
- 财(25248)
- 学(24768)
- 业经(24479)
- 制(21412)
- 理论(19229)
- 农业(18658)
- 贸(17806)
- 贸易(17793)
- 银(17390)
- 银行(17341)
- 和(17240)
- 易(17173)
- 行(16655)
- 融(16626)
- 金融(16618)
- 技术(16537)
- 环境(15694)
- 教育(15240)
- 机构
- 大学(362302)
- 学院(359995)
- 管理(139591)
- 济(135480)
- 经济(131962)
- 研究(125425)
- 理学(118663)
- 理学院(117211)
- 管理学(115026)
- 管理学院(114351)
- 中国(94086)
- 京(80250)
- 科学(79738)
- 所(64621)
- 财(64599)
- 农(61575)
- 研究所(58472)
- 中心(57307)
- 江(56010)
- 业大(54313)
- 北京(51467)
- 范(51027)
- 师范(50472)
- 财经(50059)
- 农业(48022)
- 州(45835)
- 院(45648)
- 经(45217)
- 技术(41191)
- 师范大学(40448)
- 基金
- 项目(239205)
- 科学(186072)
- 研究(176050)
- 基金(169733)
- 家(148379)
- 国家(147066)
- 科学基金(124991)
- 社会(107349)
- 社会科(101340)
- 社会科学(101314)
- 省(94751)
- 基金项目(89810)
- 自然(81280)
- 教育(80901)
- 划(79633)
- 自然科(79400)
- 自然科学(79381)
- 自然科学基金(77931)
- 编号(73861)
- 资助(70160)
- 成果(61991)
- 发(53504)
- 重点(53244)
- 课题(51549)
- 部(51313)
- 创(48928)
- 项目编号(45681)
- 创新(45539)
- 科研(45104)
- 大学(43961)
- 期刊
- 济(160991)
- 经济(160991)
- 研究(108442)
- 中国(80838)
- 学报(60732)
- 农(56944)
- 科学(53746)
- 管理(52807)
- 财(49263)
- 教育(49177)
- 大学(45033)
- 学学(41691)
- 农业(39353)
- 技术(32581)
- 融(32549)
- 金融(32549)
- 业经(27151)
- 图书(26915)
- 经济研究(24335)
- 财经(24088)
- 经(20504)
- 业(20120)
- 问题(20108)
- 书馆(18773)
- 图书馆(18773)
- 理论(18376)
- 科技(17994)
- 版(17368)
- 实践(16947)
- 践(16947)
共检索到556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贾若男 王晰巍 孙玉姣
[目的/意义]从多角度分析网络辟谣信息主体的类型、相互关系、社区结构和辟谣信息传播效果,有助于发现关键的辟谣信息主体和有效的网络辟谣信息扩散模式,对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舆情引导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选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双黄连”辟谣事件,通过Neo4j构建辟谣主体关系网络,利用Louvain社区发现算法划分网络社区;通过内容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网络辟谣信息主体的内容特征和辟谣策略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构建“主体-内容”二模网络,以分析不同信息主体和网络社区如何推动社交媒体中的辟谣信息传播以及行之有效的辟谣方式和辟谣策略。[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政府和大众媒体是网络辟谣中的主要行为者。政府最普遍使用反驳谣言的策略,大众媒体则与之相反。内容特征对辟谣信息传播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朱泓飞 李玥琪 何金昌
[目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产生大量网络谣言对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构建多角度辟谣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网络谣言治理做出指导。[方法/过程]从辟谣主体特征、辟谣文本特征、辟谣受众特征和辟谣背景特征四个维度构建辟谣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指标权重,结合新冠肺炎初期微博辟谣平台的代表性事件话题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结果/结论]结合“辟谣微博”实证研究结果,分别得出选择权威客观辟谣主体和协同辟谣、注重辟谣信息媒体框架设置和进行辟谣受众心理意识引导三个方面的辟谣效果提升策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宇桐 王晰巍 王楠阿雪 乌吉斯古楞
[目的 /意义]鉴于社交媒体推荐算法所带来的众多算法负面问题,研究社交媒体用户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算法抵抗行为,对我国的应急管理和舆情治理具有应用价值。[方法 /过程]基于福格行为模型(FBM模型)和风险信息寻求与处理模型(RISP模型)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中的算法抵抗行为影响机理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触发维的感知风险变量正向影响负面情感反应;动机维的信息不充分变量正向影响算法抵抗行为。能力维的算法功能感知会通过信息不充分影响算法抵抗行为,算法FEAT感知直接影响算法抵抗行为。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算法抵抗行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对推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交媒体算法治理和应急舆情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若男 王晰巍 李嘉兴
[目的/意义]通过用户聚类,调查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不同参与时间以及不同影响力的主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方法/过程] 本研究将参与COVID-19的主体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政府官微(GO)、主流媒体(MM)、意见领袖(OL)和普通网民(ON),将主体参与时间、影响力和类型作为聚类系数,通过Canopy和K-means聚类算法进行用户群体聚类。[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在紧急突发事件期间,政府官微(GO)、主流媒体(MM)和意见领袖(OL)是事件信息源,在信息传播网络中占主导地位,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最强。公众则主要助力于信息的转发和扩散,并且其信息来源于其他三类主体。对于信息传播主体而言,越早发布信息就越容易被公众接受,进而拥有更强的影响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邱程程 贾若男
[目的/意义]网络谣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期间,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并扰乱社会秩序。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辟谣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网络辟谣效果提供决策参考,从而有效规避网络谣言带来的社会风险。[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辟谣效果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得到22项初始概念、12项范畴、6项主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和MATLAB矩阵分析各项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结果/结论]基于编码结果将辟谣效果影响因素归纳整合为主体、信息和渠道3个维度,且以此构建辟谣效果影响因素SIC模型分析框架,分析各项主范畴对于辟谣效果的作用路径,构建辟谣效果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模型,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基础层、调节层和作用层。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安璐 杜廷尧 李纲 余传明
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构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利益相关者类型体系,共包含六大类13种类型,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将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利用相关性公式改进的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DA)模型,比较分析了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爆发时新浪微博和微信平台上各利益相关者在不同阶段的话题关注点,并揭示其话题演化模式的异同点。通过分主体、分阶段、分平台梳理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在不同阶段的主要关注点,归纳出热点话题的演化规律,其研究发现能够为政府研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态势提供信息支持,帮助突发事件管理部门针对特定人群采取对应的响应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李玥琪 邱程程 胡欢
[目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网民内生健康信息需求的同时缺乏健康信息的科学知识,为造谣者发布和传播网络谣言提供了机会。无效的科学知识及虚假新闻会对流行病爆发期间的社会稳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扰乱社会秩序。因此构建有效的网络谣言传播-逆转模型以控制网络谣言的传播并降低其负面影响极为重要。[方法/过程]研究采纳科学知识水平理论与网络谣言辟谣策略,基于SIR模型构建SCNDR网络谣言逆转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纳Anylogic软件对提出的SCNDR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提出了提升网络谣言传播-逆转模型逆转效率的具体策略。[结果/结论]研究提出的SCNDR模型有效模拟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网络谣言的传播-逆转过程,影响网络谣言逆转效率的关键因素分别为用户科学知识水平普及率、官方辟谣信息公开时间及轻信节点转化效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石锴文 刘勘
[目的/意义]在"新冠"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社交媒体上迅速产生大量关于疫情的言论,其中包含不少蓄意传播的谣言,不仅危害公众心理健康,而且会影响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案实施。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谣言能够使民众正确面对危机,为社会安定、网络治理起到积极的维护作用。[方法/过程]首先对采集到的疫情期间已被证实的谣言进行深度分析,提取谣言文本的主要特征,包括上下文特征、话题类别特征、情感程度特征、关键词特征等;然后针对文本分类模型中的文本特征表达较为单一的问题,利用不同的模型对提取的谣言文本特征进行向量化,并对各类文本特征进行加强和融合。其中通过TF-IDF计算的词向量权重在捕获上下文特征的同时,能够加强词粒度的关键词特征信息。最后,使用BiLSTM+DNN模型对融合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判别。[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话题类别、情感程度等特征对谣言识别均有贡献,特别是经过强化后的词向量与其他特征融合后对识别准确率有明显提升,召回率、F1值等指标均达到90%以上,效果超过其他的谣言识别模型,说明笔者所构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谣言识别。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事件 谣言识别 微博 多特征融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枫云 何梅清 潘文杰
社会工作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力量,在整体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不足,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经探析,社会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中存在缺乏相关法律规范和有效工作指引、社会工作力量与政府部门协同联动有待加强、行业内缺少监测响应机制的困境,呈现出嵌入度不深、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有鉴于此,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的优化策略,包括明确社会工作介入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构建社会工作行业全国枢纽型平台,深化社会工作力量与政府部门的交流合作,建立社会工作多层次、跨专业合作体系,强化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工作 预警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詹国辉 陈辉
文章通过厘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体行为的演变过程,明确其内在主体的博弈动因及影响因素并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均衡稳定分析。进一步进行了异质性情景下(事件发展热度、事件负面效应持续恶化、政府介入后采取的奖惩机制)三方主体行为博弈的仿真模拟分析。研究发现:随着事件热度持续增强,政府、媒体、社会民众均衡稳定策略均趋于(积极,报道,参与);而在事件负面效应情景下,媒体的报道和关注力度与事件发展趋势呈现正相关关系,事件的负面效应会引发社会民众对于事件大范围且深层次的关注,政府会积极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应对事件的演变;政府介入后采取的奖惩机制对于社会民众博弈收益的影响较小,但可以有效约束和规范媒体的行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旭 李阳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情境下谣言信息更易在网络上肆意横行,提高社交媒体辟谣信息传播效果,对于更好地发挥辟谣信息的影响力,抑制谣言信息传播、净化舆论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新冠疫情社交媒体辟谣信息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计算辟谣信息的综合影响力,利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融合信息传播主体特征和信息内容结构特征,探讨辟谣信息传播效果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进而提出若干思考和启示。[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信息传播主体和信息内容结构均会对辟谣信息传播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别下的影响因素对辟谣传播效果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不尽相同,其中粉丝数、会员认证和链接比其他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强度更大,除链接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对辟谣信息传播呈现正向影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续补 刘彤 秦春秀 时莹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国家政策、研究文献、公众访谈资料在内的多源数据视角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评估体系,旨在更全面地评估信息公开质量,明确当前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的放矢,提升信息公开质量。[方法/过程]利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选取国家政策、研究文献、访谈资料共计32份数据作为原始资料,利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并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验证编码结果可信度。[结果/结论]构建多源数据融合视角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评估体系,分为基础保障、执行过程、社会效应以及核心内容4个维度,包括资源建设、流程管理、服务提供、传播载体、公众体验、政民互动和信息内容7个一级指标和40个二级指标,并给出了各指标的含义和类属,为有效开展更全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评估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宇桐 王晰巍 邱程程 乌吉斯古楞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社交媒体推荐算法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社交媒体用户通过算法抵抗行为参与社交媒体算法规则,主动调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获取。算法抵抗行为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中用户的重要信息行为。[方法/过程]利用扎根研究方法对25位受访者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划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交媒体用户算法抵抗行为过程阶段,识别不同过程阶段的影响因素,总结算法抵抗行为过程理论模型。[结果/结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交媒体用户算法抵抗行为过程包括情景需求诱发阶段、推荐评价与体验阶段、抵抗评估与决策阶段。算法抵抗行为受到抵抗策略评估、用户素养、情感体验、推荐评价要素的直接影响以及情境压力和用户需求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可以深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理论研究,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和舆情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鲜华 王少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的信息需求倍增且极易形成"情绪共鸣",错误信息也得以借助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文章从(错误)信息获取和传播渠道、个体情绪对接受(错误及矫正)信息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矫正错误信息等几方面展开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公众主要通过来自主流媒体的官方渠道获取和传播疫情信息,社交媒体受到了年轻人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群体的关注;个体情绪的确会对错误信息的接受产生影响,同时,简单驳斥对于情绪消极的个体来说是最为有效的矫正信息类型,但事实陈述与因果解释则对情绪相对乐观的个体更为有效。因此,来自主流媒体的官方信息需增强对个体的关注,而来自权威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客观见解可使社交媒体成为官方信息的重要补充,慈善公益机构需在信息透明的前提下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关爱。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玮 陈樱花 陈安
[目的/意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社会公众主动申请公开信息的需求与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精准供给的匹配度不足,而当前学界从公众关注视角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的关键要素及策略的探讨也较少,难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的公众满意度。[方法/过程]文章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事件为例,梳理了关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内容与方式的文献与网页资料,运用问卷调查、KANO模型,从公众需求视角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的内容与方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的公众需求类型划分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魅力型需求、无差异型需求,并基于满意度系数(SI)—不满意度系数(DSI)象限图,分析各类信息公开内容与方式对公众需求满意度的影响特征,并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治理策略,为政府部门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效提供决策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