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44)
2023(17520)
2022(14889)
2021(13784)
2020(11392)
2019(25709)
2018(25496)
2017(47301)
2016(26336)
2015(29554)
2014(29649)
2013(28928)
2012(26849)
2011(24250)
2010(24180)
2009(22508)
2008(22061)
2007(19620)
2006(17426)
2005(14761)
作者
(80617)
(67095)
(66438)
(63263)
(42374)
(32403)
(30171)
(26441)
(25592)
(23920)
(23000)
(22643)
(21505)
(21190)
(20596)
(20522)
(20332)
(19911)
(19263)
(19069)
(17124)
(16500)
(16278)
(15365)
(15104)
(15065)
(14846)
(14792)
(13555)
(13470)
学科
(100129)
经济(100001)
管理(74519)
(71657)
(56302)
企业(56302)
方法(44646)
数学(37567)
(37216)
数学方法(37074)
中国(27417)
(26802)
(26191)
业经(25546)
农业(24653)
地方(20871)
(20093)
理论(18450)
(18036)
贸易(18025)
(17488)
(16550)
财务(16470)
财务管理(16440)
环境(15680)
企业财务(15601)
(15589)
(15564)
技术(15539)
银行(15489)
机构
大学(379280)
学院(378592)
管理(146522)
(139167)
经济(135784)
研究(128839)
理学(126608)
理学院(125082)
管理学(122652)
管理学院(121970)
中国(94824)
科学(85762)
(81684)
(76796)
(66325)
业大(64887)
(63833)
研究所(60924)
农业(59893)
中心(59211)
(56699)
(52140)
师范(51490)
北京(51156)
财经(51089)
(46542)
(46366)
(45977)
技术(42051)
(41814)
基金
项目(263826)
科学(204409)
基金(189156)
研究(186717)
(168470)
国家(167009)
科学基金(141028)
社会(115788)
社会科(109298)
社会科学(109269)
(104483)
基金项目(101225)
自然(93978)
自然科(91749)
自然科学(91722)
自然科学基金(90056)
(88005)
教育(84958)
资助(77040)
编号(76546)
成果(61925)
重点(58927)
(56067)
(55885)
(53892)
课题(52602)
科研(50704)
创新(50257)
计划(49839)
大学(47734)
期刊
(155681)
经济(155681)
研究(103733)
中国(75509)
(73304)
学报(73171)
科学(62770)
大学(53651)
学学(50656)
管理(50032)
农业(49168)
(47859)
教育(42820)
技术(30555)
(29936)
金融(29936)
业经(28728)
财经(23959)
(23645)
经济研究(23352)
图书(22738)
(21736)
(20428)
业大(20416)
问题(20412)
科技(19754)
理论(17748)
资源(17074)
农业大学(16778)
技术经济(16704)
共检索到551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孔冰娴  时笑  杨锋  
在当今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社交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乡村旅游作为中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对经济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鉴于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且当前乡村旅游相关的研究尚且不足,提出以下两个研究问题:第一,社交媒体上乡村旅游信息的何种质量会影响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第二,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是否会影响旅游者的乡村旅游意愿.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信息质量、目的地形象和旅游意向的相关概念和题项组成问卷,对人们的旅游行为进行调查.共有177名受访者完成了调查,结果证明,社交媒体中乡村旅游的信息质量、目的地形象和旅游意向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信息性、信息增值性、信息量、信息易得性和信息来源可信性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均呈显著正相关,并最终对旅游意向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不仅从理论出发探讨了社交媒体中乡村旅游信息质量对游客旅游意愿的影响,还从实践中为政府和乡村旅游从业者提出通过提升社交媒体中信息质量的方式来吸引更多游客的营销策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马勇  李娜  
本文以陕西咸阳袁家村为研究对象,根据Alexa世界旅游媒体排名选取携程旅行、马蜂窝及途牛旅游上343篇网络游记作为资料文本。采用ROST CM6文本挖掘和SPSS统计分析,研究了TGC(旅游者产生内容)中高频特征词的频率、语义网络关系和长尾分布特征;结合扎根理论重点对游客负面情感类游记进行了编码,探究了袁家村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综合对TGC挖掘与分析,总结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要点。结果发现,袁家村高频特征词呈长尾分布;其感知形象以积极感知为主,中性感知和消极感知占比并不少;袁家村关中体验地有着"核心-边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圆刚  郝亚梦  董晓婷  陈然  
鼓励农民工回乡就业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文章以乡村旅游地外出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乡村旅游地居民回乡就业意愿的研究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探讨乡村旅游地居民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机制,最后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力和解释力,模型具有良好的适配度,GOF值高于学者建议的标准;社区参与和地方情感是外出务工人员感知获益的重要前置因素,感知获益正向影响支持度,对于回乡就业意愿具有正向作用;外出务工人员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度是回乡就业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信任增强了支持度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力。研究结论为鼓励乡村旅游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参与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其他类型的乡村制定回乡就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跃伟  佟庆  陈航  吴昕阳  曹宁  
随着游客对乡村旅游地供给需求的多元化,乡村旅游地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创造品牌价值进而提高游客的重游意愿成为乡村旅游地的必然战略选择。为探究乡村旅游地供给感知、品牌价值与重游意愿三者之间的关系,该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梳理,识别出乡村旅游地供给感知与品牌价值的主要维度,并构建了三者关系的理论框架;其次对辽宁省3个乡村旅游地的508名游客进行了问卷调研;最后根据调研数据,对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游客对于乡村旅游地供给的感知是品牌价值形成的驱动力,其可分为旅游产品感知和促销感知两个方面。其中,旅游产品感知仅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地品牌的功能价值,但对情感价值的正向作用不显著;促销感知对于乡村旅游地品牌的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均有正向作用;旅游产品感知与促销感知的交互作用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地品牌的功能价值,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情感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另外,乡村旅游地品牌的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都能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的重游意愿,游客的重游意愿可用于乡村旅游地品牌价值传递效果的评价。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姚延波  贾广美  
基于临场感在社交媒体使用中的普遍存在及社交媒体营销渠道在旅游领域的盛行,本研究引入临场感概念,试图从临场感视角揭示社交媒体旅游分享对潜在旅游者冲动性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共进行两次组间实验,实验一检验社交媒体旅游分享形式对临场感的影响差异,实验二在验证实验一所得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临场感对冲动性旅游意愿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体情境中,旅游分享的呈现形式越具有生动性,对临场感的影响效应就越明显,但临场感没能对冲动性旅游意愿发挥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心流体验的单中介及唤起和心流体验的链式中介路径,对冲动性旅游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此外,唤起情感也没有直接作用于冲动性旅游意愿,而是通过心流体验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心流体验成为冲动性旅游意愿的重要前置要素,体现出冲动性旅游消费相比于一般商品消费的特殊性,为目的地社交媒体营销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尹燕  周应恒  
本研究以江苏省苏南地区的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以Logit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旅游者的重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地的出游距离、整体环境、住宿选择、受访者年龄、家庭每月稳定收入和重游次数对乡村旅游者的重游意愿有显著影响,并在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地之间,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琦  曹李梅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正重新塑造着旅游者的行为模式,社交媒体作为旅行者的信息来源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调查社交媒体在在线旅游信息搜索中的作用。通过在搜索引擎中使用一组预先设定的关键字,与10个旅游目的地的名字联合筛选策略来制定旅行计划。搜索结果表明,社交媒体是搜索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搜索引擎可能会引导旅行者进入旅游社交媒体网站。这项研究不仅证实了社交媒体在网络旅游领域的重要性,而且为传统的旅游相关信息提供商所面临的挑战提供了证据,并对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烨莹  张捷  周云鹏  曾湛荆  庄敏  刘伟  
公共空间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形式,一直受地理学、城市规划、社会学等领域关注。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地公共空间成为重要的吸引性景观,游客对乡村公共空间的感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文献梳理与问卷调查,确定了乡村公共空间的17个特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划分了游客对乡村公共空间的感知维度;进一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乡村公共空间感知与游客地方感的内在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乡村公共空间感知维度包括物理性功能特征和心理性感知特征;乡村公共空间对游客地方感形成有积极意义,心理性感知特征的正向影响作用明显,而物理性功能特征的影响并不明显。进一步提出了乡村旅游地公共空间的发展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法建   梁婉欣   李松渊   何晴   年四锋  
创业行为的复杂性和乡村旅游市场环境的急速变化使得创业退出成为乡村旅游地创业活动的普遍现象,给创业经营者和旅游地都造成较大影响。本文聚焦乡村旅游创业者的退出问题,以皖南代表性古村落旅游地为案例地,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究乡村旅游创业者创业压力对其创业退出意愿的影响,并考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和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乡村旅游创业者创业压力的增加会导致其退出意愿的增加;(2)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其创业压力与创业退出意愿的关系中起到反向中介作用;(3)结构、关系和认知三维度的社会资本负向调节压力与退出意愿的关系,且结构与关系社会资本还在自我效能感与创业压力的直接和中介关系中起调节效应。研究确认了乡村旅游创业者创业压力会带来退出意愿,但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资本的提升可缓解这一过程,相关结论为乡村旅游创业者及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会琴  谢雪莲  董晓晴  
农户是乡村地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提升其生计结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在可持续生计和"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构建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计脆弱性指数分析农户参与旅游前后的生计脆弱度,探讨生计脆弱性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乡村旅游改变了农户传统的生计组合模式,促进了生计方式的重构和生计资本的改善,降低了农户生计脆弱性;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及生计方式数量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有显著影响;但由于农户参与旅游后其生计环境仍存在一定风险,实现生计脆弱性稳定有效降低受到阻碍。最后,针对案例地农户生计脆弱性现状和影响机理,提出了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杜宗斌  苏勤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构建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结构方程模型,对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浙江安吉为例,采用Amos7.0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社区参与对旅游感知、社区归属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在0.173~0.606之间,t值介于2.042~9.954,显著性概率P小于0.001或0.05,模型所建立的因果关系与研究假设相符合,模型可以接受。同时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首文  魏东平  
为有计划性、引导性的倡导使用者付费的理念,建立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全国12个省12个旅游景区的中国游客进行了实地抽样调查,分析游客对教育服务项目的支付意愿。基于2 800份有效问卷数据,获得了受访者支付意愿的分布形态和规律,构建了游客支付意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模型。结果显示:49.40%的游客愿意支付教育服务费用,平均支付额度为28.6元;游客的年龄、婚姻状态、学历、职业、收入与其教育服务支付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旅游地游客教育水平也直接影响游客的支付意愿,而性别与其支付意愿没有显著的差异。同时,游客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对支付方式的影响较大,64.1%的游客想通过门票支付,27.5%的游客想通过小费支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选择陕西省关中地区的袁家村、上王村与茯茶小镇作为实证研究区域,基于旅游发展、乡村重构和乡村振兴3个潜变量,构建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结构关系模型。通过问卷收集数据,运用SPSS、Amos软件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乡村旅游地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旅游发展对乡村重构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0.868),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有直接的正向影响(0.049),但其影响非常微弱,最主要的影响来自间接效应(0.748)。(2)旅游发展的二维影响中,旅游发展对乡村重构的影响以经济重构和社会重构为主,以空间重构为辅,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为主,以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辅。(3)乡村重构对乡村振兴产生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最主要的直接因素,在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4)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机理符合DPSIR模型,通过乡村重构直接驱动和旅游发展间接驱动的“双轮驱动”,通过市场机制的“自组织”及正确的政府规划决策和宏观调控下的利益相关者协作的“他组织”的共同作用,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地沿着正确轨道全面重构和深度重构,最终在乡村地域功能优化或强化的转型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秋逸  周年兴  朱净萱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旅游地理学的经典理论。它可以较好地判断旅游地的发展阶段,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但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出现许多"网红"旅游地,其发展变化趋势与传统旅游地生命周期具有许多不同。综合运用SEIR模型和广告预算模型,通过模拟游客量,描述了新媒体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非线性影响,并选择青海茶卡盐湖、重庆洪崖洞、西安永兴坊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综合所有模拟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旅游地生命周期在新媒体影响下可能演变为"二次增长型"、"传统S型"、"先增后降型"、"短期波动型"4种形态,其具体形态变化取决于游客的信息传播意愿和旅游意愿以及旅游地发展阶段。研究结果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同时可以为信息时代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兴柱  
人居环境是一个多层次、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是由人、经济、社会、自然、空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空间性特征。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大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人居环境整体改善和实现农民安居乐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