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00)
- 2023(8638)
- 2022(7335)
- 2021(7036)
- 2020(5855)
- 2019(13254)
- 2018(12982)
- 2017(24089)
- 2016(13255)
- 2015(15136)
- 2014(14959)
- 2013(14886)
- 2012(14175)
- 2011(13187)
- 2010(13249)
- 2009(12582)
- 2008(12793)
- 2007(11303)
- 2006(10179)
- 2005(9581)
- 学科
- 济(56546)
- 经济(56435)
- 管理(43133)
- 业(36805)
- 企(31148)
- 企业(31148)
- 方法(23431)
- 数学(20072)
- 数学方法(19873)
- 中国(18179)
- 制(16484)
- 财(16370)
- 农(14554)
- 贸(12570)
- 业经(12566)
- 贸易(12559)
- 学(12509)
- 易(12351)
- 体(11924)
- 银(10989)
- 银行(10962)
- 行(10583)
- 融(10301)
- 金融(10298)
- 体制(9635)
- 环境(9239)
- 务(9206)
- 财务(9186)
- 财务管理(9161)
- 划(8991)
- 机构
- 大学(204532)
- 学院(198216)
- 济(90309)
- 经济(88821)
- 研究(76010)
- 管理(72803)
- 理学(62220)
- 理学院(61439)
- 管理学(60542)
- 管理学院(60141)
- 中国(59537)
- 京(44255)
- 财(44073)
- 科学(43297)
- 所(38765)
- 研究所(35074)
- 财经(34389)
- 中心(32585)
- 农(32540)
- 经(31509)
- 经济学(29833)
- 江(29361)
- 北京(28412)
- 院(27077)
- 经济学院(26700)
- 业大(26559)
- 财经大学(25812)
- 范(25734)
- 农业(25540)
- 师范(25464)
- 基金
- 项目(129577)
- 科学(103953)
- 基金(98915)
- 研究(94252)
- 家(87211)
- 国家(86607)
- 科学基金(73489)
- 社会(63662)
- 社会科(60423)
- 社会科学(60410)
- 基金项目(51076)
- 自然(46017)
- 省(45544)
- 自然科(44982)
- 自然科学(44964)
- 自然科学基金(44236)
- 教育(43401)
- 资助(40738)
- 划(40432)
- 编号(34930)
- 部(31662)
- 成果(30947)
- 重点(30031)
- 制(29295)
- 国家社会(28257)
- 教育部(27501)
- 中国(27499)
- 发(27011)
- 创(26778)
- 创新(25386)
共检索到310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国栋
组织中的机械思维及程序化生活侵蚀人的精神安宁,如何避免这种现象是诸多经典组织理论探讨的核心命题之一。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建构的礼治秩序将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理想落实在社会组织与控制的生活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组织控制机制。它的形成和控制过程是一种自组织机制,伦理、情感及价值观等组织文化因素及其规范下的非正式规则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从而凸显出人的价值及其自主作用,礼治秩序这种人文特质具有科学管理模式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礼治秩序 无为而治 控制机制 人文特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栋 罗章保
治理机制是网络组织研究的重要范畴,而信任是网络组织的核心治理机制。已有关于网络组织信任机制的研究忽略了信任产生的文化根源及其差异,从而未能提出针对本土网络组织治理的独特机制。在儒家文化影响下,本土网络组织的形成与运行依赖于以血缘、亲缘、学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中国式关系",这种关系是本土网络组织信任产生的中介。依托这种关系独有的自组织特性,本土网络组织在治理过程中彰显出强大的自组织治理能力。基于自组织视角,本文构建了本土网络组织的关系治理机制,并阐释了该机制下的各种运行规范。鉴于关系的利用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等负面效应,从守"诚"、守"度"与守"和"三方面提出了对关系治理机制合理运用的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栋 罗章保
治理机制是网络组织研究的重要范畴,而信任是网络组织的核心治理机制。已有关于网络组织信任机制的研究忽略了信任产生的文化根源及其差异,从而未能提出针对本土网络组织治理的独特机制。在儒家文化影响下,本土网络组织的形成与运行依赖于以血缘、亲缘、学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中国式关系",这种关系是本土网络组织信任产生的中介。依托这种关系独有的自组织特性,本土网络组织在治理过程中彰显出强大的自组织治理能力。基于自组织视角,本文构建了本土网络组织的关系治理机制,并阐释了该机制下的各种运行规范。鉴于关系的利用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董平
西周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而“礼”则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制度综合”。“礼”作为典制,其现实性上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生活的多元秩序与和谐。在理念上,“礼”作为制度体系是圣人法天立极、依于天道而建立人道的结果,因此它是由天地人神共构而形成的人道世界的制度典范,充分体现了人为自我立法的价值建构。因“礼之本”在天道,所以在古典儒学的特定语境之下,“礼”具有神圣性内涵。“王”或“天子”以其特定名分现身于“礼”的制度结构之中,他必须成为循礼的典范,而不具有度越于制度规范的特权。“礼”对于“名分”的制约具有现实意义的普遍有效性。“对象性交往关系情境”是一切个体实现其现实生存的基本场域,处于其中的个体(主体)间“名分”的表达具有原则上的对等性,包含责任、权利、义务的平等意义。“名分”之实,即是公开场域中的个体性或公共交往秩序中的主体性。“名分”的恰当体现即是“义”,是在公开性意义上关于个体(主体)行为正义的本质限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义刚
传统乡村社会的公共活动和公共秩序处于士绅阶层管理之下,受益于儒家传统和差序格局,乡村社会公共秩序得以维持。随着国家政权逐渐深入乡村,传统乡村公共秩序不断瓦解。现代乡村自治组织作为公共管理机构,其职能与范围已完全不同于传统乡村自治组织,而国家政权对这种日益增长的权力却缺乏有效的制度性约束。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政治与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理应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以巴泽尔的"交易-履约模型"为分析框架,首先探讨了国家对乡村自治组织强化监督制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阐述如何发挥政府审计职能以有效制约乡村自治组织对权力、尤其是经济权力的滥用,从...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公共秩序 交易履约 政府审计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谈乃成
访美期间,我们一行人乘车行驶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宽阔笔直的高速公路秩序井然。我问美国朋友,在美国超速违章的多吗?他说:有,但极少。在美国我们不敢违章,违章付出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在美国第一次超速违章罚款200美金,并把你的违章记录上黑名单。然后保险公司在你车辆保险费上增加1000美金。如果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海云
中国社会的共享传统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并被以儒学为主体的国家礼治模式所形塑,表征着中国内生性发展的一种社会运行机制,因此可以成为理解中国社会的内部视角。追溯与梳理传统社会中的相关话语形式,理解与阐释历史上国家礼治与地方自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促进对自古及今中国社会内部制衡机制的认知。纵观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发展历程,无论是20世纪上半叶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还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集体化时代的“新德治”实践,以及新时期乡村社会中的“礼治复兴”现象,都会发现以礼治为表征的共享传统的坚韧传承及其在社会振荡时期的重要调谐作用。发掘中国社会共享传统中的知识共享、社会共建、道德共育等核心要义,不仅有助于准确理解当今乡村社会中普遍出现的“礼治复兴”现象,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亦有着重要镜鉴意义,还可在激活中国社会整体人文精神的意义上,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海云
中国社会的共享传统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并被以儒学为主体的国家礼治模式所形塑,表征着中国内生性发展的一种社会运行机制,因此可以成为理解中国社会的内部视角。追溯与梳理传统社会中的相关话语形式,理解与阐释历史上国家礼治与地方自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促进对自古及今中国社会内部制衡机制的认知。纵观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发展历程,无论是20世纪上半叶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还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集体化时代的“新德治”实践,以及新时期乡村社会中的“礼治复兴”现象,都会发现以礼治为表征的共享传统的坚韧传承及其在社会振荡时期的重要调谐作用。发掘中国社会共享传统中的知识共享、社会共建、道德共育等核心要义,不仅有助于准确理解当今乡村社会中普遍出现的“礼治复兴”现象,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亦有着重要镜鉴意义,还可在激活中国社会整体人文精神的意义上,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国辉 崔刚 叶龙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社会人文道德精神的缺失。本文推出一个道德推理模型,在本源上对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给予理性的分析,并通过应然与实然的辩证思考以及市场效率和道德诉求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的说理来引导健全、理性的会计文化精神诉求。最后针对会计信息披露之人文道德秩序的建构提出若干原则性、层次性的设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恩义
金融发展形成"自生自发秩序",而金融发展的内生监管性又要求政府提供"外部秩序"。美国、拉丁美洲金融发展实践表明,政府行为在金融发展中的契合点是政府收益最大化下的金融发展;突破点是不断调整政府行为以使外部秩序适应自生自发秩序。中国的金融发展要求政府行为能够维持和保护金融发展的自生自发秩序,提供清晰的外部秩序,从而使金融发展成为自生自发秩序和外部秩序———政府行为合力的结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万铭
市场秩序是当前我国市场存在诸多问题中较为突出的一个方面。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公法代替私法因而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所造成的信用机制的缺乏。规范市场秩序 ,必须从信用发育的内、外部条件要求着手 ,同时 ,构建非正式规则与正式规则双重约束机制 :一是将法律、信息流通机制作为正式约束从外部迫使信用的茁状成长 ;二是将道德、伦理等意识形态观念作为非正式约束从市场经济内部促成信用的逐步生长。
关键词:
市场秩序 信用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玖平
大学秩序,善治、彰德,自主、合道,共治、归同。大学理念,随变迁而演化,因变革而多样;立足之基、发展之源。理念纷繁,催大学璀璨;理念纷乱,致大学混沌。大学治理,公民社会之需要,教育发展之需求。弃过时观念,提新理念;破僵化体制,立新机制;革陈旧方式,创新方法;改落后管制,构新管理。坚定大学伦理,忠诚道德宪章;坚信大学精神,追求独立自由;坚守大学使命,笃爱教书育人。大学,传承文明、求索真理。文明渊源,囊括经典;圣贤寓所,网罗众家。体悟文明,大学至真。学思共进,博于学,慎于思;辩行无碍,明辨之,笃行之。宁静致远,专心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卿志琼
中国的转轨秩序是多重秩序的共存与冲突,它带有明显的计划秩序痕迹。转轨秩序的基本特点是违规。违规既是计划秩序的内在变异,又是市场秩序冲破计划秩序"壁垒"的基本手段,它能满足秩序的"共同"要求。市场秩序替代计划秩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主要障碍是"关系"秩序已有普遍化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