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2)
2023(1658)
2022(1351)
2021(1303)
2020(1182)
2019(2583)
2018(2653)
2017(4695)
2016(2938)
2015(3194)
2014(2957)
2013(2990)
2012(2854)
2011(2442)
2010(2370)
2009(1948)
2008(1927)
2007(1712)
2006(1479)
2005(1282)
作者
(9308)
(7791)
(7675)
(7239)
(4822)
(3718)
(3502)
(3025)
(2997)
(2723)
(2553)
(2547)
(2545)
(2519)
(2447)
(2420)
(2409)
(2298)
(2251)
(2135)
(2091)
(1857)
(1846)
(1844)
(1754)
(1715)
(1668)
(1661)
(1647)
(1614)
学科
(8643)
经济(8632)
管理(5769)
(5093)
方法(4481)
数学(3952)
数学方法(3900)
(3828)
企业(3828)
(3697)
中国(2862)
(2836)
(2018)
环境(1775)
地方(1670)
(1610)
(1567)
贸易(1564)
(1532)
(1507)
业经(1495)
银行(1490)
(1446)
财务(1446)
财务管理(1439)
农业(1403)
理论(1376)
企业财务(1375)
(1365)
(1335)
机构
大学(37203)
学院(35904)
研究(14672)
(12657)
经济(12413)
科学(11452)
中国(10755)
(10656)
管理(10473)
理学(9078)
理学院(8912)
农业(8611)
管理学(8539)
管理学院(8480)
业大(8308)
(8292)
(8146)
研究所(7765)
中心(6624)
(6388)
(6139)
实验(5988)
实验室(5758)
(5663)
农业大学(5631)
(5538)
重点(5406)
(5291)
技术(5159)
北京(4970)
基金
项目(26928)
科学(20757)
基金(20056)
(19140)
国家(19028)
研究(16195)
科学基金(15426)
自然(11592)
自然科(11315)
自然科学(11313)
自然科学基金(11113)
(10923)
基金项目(10636)
(9673)
社会(9168)
社会科(8711)
社会科学(8709)
资助(7884)
教育(7629)
计划(6841)
重点(6745)
科技(6121)
(5967)
科研(5943)
(5647)
编号(5618)
(5563)
创新(5414)
专项(5282)
(4997)
期刊
(12856)
经济(12856)
学报(11745)
(9855)
中国(9096)
研究(8952)
科学(8703)
大学(8176)
学学(7845)
农业(6380)
(5671)
管理(4429)
教育(3699)
业大(3550)
(3521)
农业大学(2862)
(2829)
技术(2782)
(2699)
金融(2699)
财经(2557)
林业(2458)
科技(2337)
中国农业(2309)
(2232)
自然(2203)
经济研究(2165)
(1959)
问题(1937)
自然科(1929)
共检索到55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介晓磊  刘凡  徐凤琳  周代华  李学垣  
利用合成针铁矿研究了针铁矿吸附磷酸根后对锌的次级吸附,并用0.5mol/LKCl、0.5mol/LKOH和0.5mol/LHCl连续解吸的方法对针铁矿表面吸附态锌进行了化学分组。结果表明,在一定pH(5.50)和离子强度下,磷的吸附可显著地提高针铁矿表面锌的次级吸附,当磷吸附量由0增至182mmol/kg时,针铁矿吸附锌量由19.0增至47.5mmol/kg。分别由KCl、KOH和HCl溶液解吸的锌量随着针铁矿吸附磷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磷吸附不仅增加针铁矿对锌离子的电性吸附,而且还增加了对锌离子的专性吸附,同时,本试验条件下针铁矿表面上也可能有通过磷酸根和表面“桥接”的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代华  李学垣  徐凤琳  
用红外光谱(IR)研究了吸附铜前后,针铁矿表面几种羟基结构的特征吸收峰的变化。结果证明,Cu~(2+)主要吸附在针铁矿表面的A型羟基上。没有明显的证据支持Cu~(2+)可与针铁矿表面的C-型羟基或水合基反应的假设。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翠霞  林冠烽  陈国荣  蔡政汉  杨旋  黄彪  
以菌糠为原料,在机械力化学技术前处理条件下,采用磷酸化学一步炭活化法制备高吸附性能的粉末活性炭.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对活性炭得率及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选取浸渍比、球磨时间、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4种因素,采用L_9(3~4)正交设计试验,初步筛选较优性能的活性炭制备工艺.采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扫描电镜表征活性炭的孔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当预处理球磨时间为30 min,浸渍比为2.0,活化温度为450℃,活化时间为60 min时,得到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962.94 mg·g~(-1),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50.0 mg·g~(-1),焦糖脱色率为144.63%,得率为36.2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红艳  李志  田晓芳  陈浩  兰叶青  
通过批式试验研究了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对草酸、柠檬酸和酒石酸还原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对3种有机酸还原Cr(Ⅵ)均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其效果大小依次为:草酸、柠檬酸、酒石酸。酒石酸为还原剂,当其初始浓度≤2.0 mmol.L-1时,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对酒石酸还原Cr(Ⅵ)的催化作用不显著,但其催化作用随酒石酸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温度和pH对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催化草酸和柠檬酸还原Cr(Ⅵ)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当pH在3.5~4.5范围内,草酸对Cr(Ⅵ)的还原反应速率随pH的降低而显著升高;然而,柠檬酸对Cr(Ⅵ)的还原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启伟  王桂仙  
通过硝酸+微波加热和氨水吸附的方法对普通竹炭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运用红外图谱和元素分析对改性前后的竹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氧基团和含氮基团的含量明显增加。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竹炭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其中,汞(Ⅱ)的吸附量提高25%以上,钯(Ⅱ)的吸附量提高32%以上,且吸附过程从以物理吸附为主转化为以化学吸附为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厚庭  董元彦  李学垣  
研究了三个可变电荷土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Zn、Cd次级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重金属的次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次级吸附量的大小顺序是,湖北孝感黄棕壤>湖北咸宁红壤>湖南桃源红壤。土壤吸附磷酸根后,可使重金属的次级吸附量增加,解吸率下降,并有线性关系。供试土壤吸附磷酸根后,表面负电荷增加,表面负电荷的增量与重金属次级吸附量的增量呈线性关系,这表明土壤吸附磷酸根后,表面负电荷的增加,可能是影响重金属次级吸附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于艳敏  梁启明  
真菌菌丝体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部分或全部脱去乙酰基后得到的产物,对金属离子也具有较强的吸附特性[1]。采用壳聚糖对稻根霉(Rhizopus oryzae)菌丝体进行表面分子印迹,并研究了根霉菌丝体壳聚糖表面印迹吸附剂对Cr6+(铬)的吸附性能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佳吸附pH值为3.5~4.0;在初始浓度为200mg·L-1时,动态吸附15h达到饱和,吸附容量为45mg·g-1;在初始浓度为600mg·L-1时,24h静态吸附达到饱和,吸附容量为55mg·g-1;研究结果为综合利用根霉工业发酵中的废弃菌丝体,以及菌丝体表面印迹吸附剂在重金属污水处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勇  郭幼庭  
借助于FTIR光谱仪对两个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吸附性能木素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主要为酚羟基、羧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代华  李学垣  徐凤琳  
研究了添加谷氨酸(Glu)对δ-MnO2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Glu明显抑制了氧化锰对Cu2+的吸附。最大吸附量从无Glu时的264.1mmol/kg降至有Glu存在时的179.2mmol/kg;并且吸附强度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Glu的抑制作用在低pH(pH2.5~4.5左右)时最强,随pH值增高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造成Cu2+吸附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吸附于δ-MnO2表面的Glu与氧化标发生还原反应脱去羧基,形成的惰性物质掩盖部分活性点位;②溶液中,络合能力较强的有机配体Glu与氧化标表面竞争溶液中的Cu2+,使Cu2+吸附量降低。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光前  孙新元  张齐生  
介绍了活性炭表面氧化改性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国内外研究者运用不同氧化工艺改性活性炭及其吸附性能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经过氧化改性后的活性炭在比表面积、孔容积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增加显著。氧化改性后的活性炭对于各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提升十分明显,而对于有机物的吸附性能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后,提出了活性炭表面氧化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叶辉  曾鑫年  刘承兰  
以红火蚁灌巢用杀虫剂辛硫磷为对象,结合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技术,应用振荡平衡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100(Triton X-100)对辛硫磷在土壤中解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增高,解吸附能力增强,辛硫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在5倍临界胶束浓度(5 CMC)时,SDBS处理的辛硫磷各初始质量浓度的平衡体系的吸附率为56.81%~66.21%,而Triton X-100处理的吸附率为75.92%~82.07%,表明SDBS对辛硫磷的解吸附能力明显强于Triton X-100。在相同质量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作用下,辛硫磷的吸附符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元彦  罗厚庭  张本俊  
用流动法研究黄棕壤、红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2+次级吸附的动力学。结果表明Cu2+的次级吸附可用一级速率方程描述。黄棕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2+吸附反应的速率下降;红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2+吸附的快反应速率下降,而慢反应速率增加。升高Cu2+浓度可能造成吸附反应机理的改变。竞争性阳离子Cd2+和Zn2+的存在降低了Cu2+次级吸附反应速率。升高温度,Cu2+次级吸附反应速率增加。土壤中非晶形铁、铝氧化物是土壤吸附Cu2+的主要组分;土壤有机质对Cu2+吸附的快反应有抑制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亚提  张一平  
为了探讨土壤粘粒表面Pb2+吸附-解吸的不可逆性特征,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陕西4种土壤粘粒对Pb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在恒定pH条件下,残留吸附常数Kd与吸附常数Ka的比值称为吸附-解吸的不可逆性特征参数,Kd/Ka=1,表示吸附-解吸过程是可逆的;Kd/Ka≠1,表示该过程不可逆;在不同解吸溶液中,供试土壤粘粒表面Pb2+Kd/Ka值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N aNO3、草酸、柠檬酸,不可逆程度大小与此相同。在不同pH条件下,供试土壤粘粒表面Pb2+络合常数log Kiant与解吸常数log Kidnt的比值也可作为过程不可逆性特征参数;在不同介质中,其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为N aNO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挺  吴银良  李存  赵健  陈国  吕燕  
【目的】制备莱克多巴胺硅胶表面分子印迹材料。【方法】以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媒介,将聚甲基丙烯酸(PMAA)偶合接枝到硅胶微粒表面,形成接枝微粒PMAA/SiO2;以莱克多巴胺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对接枝在硅胶表面的PMAA大分子链进行分子印迹,制备莱克多巴胺表面分子印迹材料(MIP-PMAA/SiO2)。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分子印迹材料表面,用红外光谱对分子印迹材料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静态法研究分子印迹材料对莱克多巴胺的结合性能与分子识别特性。【结果】莱克多巴胺分子印迹材料对莱克多巴胺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克仑特罗和沙丁胺醇,吸附量为11.08 mg.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阿林  姚同山  李学垣  徐凤琳  
对中南地区花岗岩上发育的5种土壤的氟吸附特征及其与磷、硫竞争吸附的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对氟的吸附量随加入氟浓度增大而增加,且在吸附时不断释放OH-,使平衡液pH升高。氟吸附容量的大小次序为:红壤>赤红壤>黄棕壤和砖红壤。氟吸附与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有极好的拟合性;(2)氟、磷、硫之间存在着竞争吸附,在磷酸根或硫酸根存在时,土壤对氟的吸附量增加,氟吸附等温线位置上移,曲线斜率变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