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7)
2023(7551)
2022(6338)
2021(5641)
2020(4862)
2019(10884)
2018(10352)
2017(19105)
2016(10966)
2015(11762)
2014(11476)
2013(10942)
2012(9918)
2011(8936)
2010(8750)
2009(7961)
2008(7655)
2007(6367)
2006(5407)
2005(4435)
作者
(36434)
(30600)
(30571)
(28474)
(19198)
(14898)
(13524)
(12136)
(11415)
(10619)
(10387)
(10155)
(9985)
(9764)
(9680)
(9487)
(9268)
(9112)
(8691)
(8673)
(8031)
(7640)
(7181)
(7035)
(6827)
(6798)
(6655)
(6637)
(6349)
(6282)
学科
(43425)
经济(43387)
管理(28880)
(28399)
方法(25537)
数学(23813)
数学方法(23432)
(22643)
企业(22643)
(11677)
(10726)
(9461)
中国(9105)
(8574)
贸易(8572)
业经(8484)
(8369)
农业(7601)
技术(7107)
环境(7000)
地方(6316)
(6087)
财务(6071)
财务管理(6063)
理论(5891)
(5860)
企业财务(5785)
(5439)
产业(5323)
(5059)
机构
大学(155957)
学院(155733)
(59088)
经济(58141)
管理(57565)
研究(55420)
理学(52146)
理学院(51506)
管理学(50059)
管理学院(49828)
(43211)
科学(41876)
中国(37533)
农业(35266)
业大(34979)
(31626)
(30832)
研究所(29364)
中心(24384)
农业大学(23765)
(22855)
(21484)
(20717)
(19681)
财经(19678)
实验(19641)
(19335)
实验室(18898)
(18822)
科学院(18671)
基金
项目(121402)
科学(94453)
基金(90005)
(84861)
国家(84242)
研究(73586)
科学基金(70204)
自然(51380)
自然科(50331)
自然科学(50314)
(49524)
自然科学基金(49432)
基金项目(47989)
社会(46945)
社会科(44687)
社会科学(44675)
(42801)
资助(36828)
教育(34316)
计划(28586)
重点(28340)
(26017)
科技(25797)
编号(25701)
(25330)
(25201)
科研(25136)
创新(24416)
(23240)
专项(21412)
期刊
(51511)
经济(51511)
学报(41168)
(37533)
研究(34498)
科学(32748)
大学(28372)
学学(27676)
中国(25759)
农业(25302)
管理(18832)
(15985)
(14332)
业大(12711)
技术(11389)
农业大学(10797)
教育(10279)
(10071)
经济研究(9868)
科技(9662)
统计(9602)
(9158)
财经(9153)
业经(8883)
(8721)
金融(8721)
林业(8531)
中国农业(8301)
决策(7979)
技术经济(7836)
共检索到201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丽萍  刘家勇  昝逢刚  赵培方  赵俊  朱建荣  杨昆  覃伟  姚丽  夏红明  陈学宽  吴才文  
采用盆栽方法,以ROC22、云蔗06–407、云蔗05–211为试验材料,研究磷素(磷浓度分别为0.2、1 000μmOl/l,分别记为P1、P2)对3个甘蔗品种(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1处理下,云蔗06–407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根体积、茎径、冠鲜重、冠干重比P2处理分别增加了19.50%、31.63%、11.11%、42.25%、14.21%、39.99%和36.31%,ROC22、云蔗05–211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茎径、冠鲜重、冠干重均低于P2处理;在P2处理下,ROC22具有较高的磷利用效率,在P1和P2处理下,云蔗06–407的磷利用效率均较高。综合分析结果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伦旺  李杨瑞  杨荣仲  李翔  黄家雍  方锋学  
为了解甘蔗不同品种的耐低氮胁迫栽培的能力,以每公顷施尿素300、150和0 kg的3种施氮水平处理作主区,选择5个引进的固氮甘蔗品种和广西主栽品种之一新台糖16号(CK)作副区,进行1年新植1年宿根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新植蔗产量极显著高于宿根蔗,施氮比不施氮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每公顷施尿素300与150 kg之间产蔗量差异不显著。3种施氮水平下5个引进品种新植宿根平均产蔗量极显著高于CK。不施氮对各参试品种的分蘖、宿根发株、伸长、成茎均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分蘖和有效茎数的不利影响较大。各品种耐无氮、低氮肥胁迫栽培的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B8>B9>B5>B1>B3>新台糖16。研究结果可为今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伍胜  何丽莲  王先宏  李富生  
采用田间栽培试验及离体叶片低温胁迫法,研究氮(N)、磷(P)、钾(K)不同配比施肥对新植高原甘蔗新品系YAU01/58的生长及耐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④(N∶P∶K=2∶1∶2)对甘蔗主要农艺性状、工艺性状和耐寒性等方面的影响较处理①(N∶P∶K=1∶1∶1)、处理②(N∶P∶K=2∶1∶1)、处理③(N∶P∶K=1∶2∶1)为好,说明在均衡施用N、P、K肥的基础上适当增施N、K肥能有效提高甘蔗的耐寒性及其产量和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敏  叶协锋  刘国顺  闫新甫  张丹  
采用漂浮育苗法研究了磷对中烟101,中烟100,NC89,K326和庆胜2号5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烤烟苗期的生物学性状和生理特性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同基因型受影响程度不同。K326在缺磷条件下受到的抑制最小,较其他4个烤烟品种更耐磷的缺乏。而中烟101,中烟100,NC89和庆胜2号4个烤烟品种苗期对缺磷的适应能力较差,需要补充相对于K326更多的磷肥才能达到培育壮苗的要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鑫  毛钧  李纯佳  徐超华  蔡青  范源洪  
【目的】研究甘蔗基因型与土壤水分条件对甘蔗生物量的影响与互作效应,为甘蔗抗旱育种等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适度水分胁迫条件下,对9份不同基因型甘蔗种质开展水分梯度胁迫桶栽试验,测定并分析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面积、根冠比等指标。【结果】甘蔗生物量与用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47,不同基因型甘蔗种质间的生物量及WU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家文  张跃彬  刘少春  罗志明  刘家勇  赵培芳  
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对土壤施P2O50、225、337.5 kg/hm2对甘蔗的生长、植株氮磷钾营养状况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供试品种为新台糖22和桂糖11。结果表明,适宜的施磷能够促进甘蔗干物质的积累、分蘖、生长,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对其产生不利的影响。根冠比两个品种都随供磷水平的升高呈降低的趋势。适宜的施磷能够促进甘蔗体内氮、磷、钾素的积累,但不同的品种间存在差异。适宜的施磷能够明显增强甘蔗的光合作用,新台糖22号的光合作用随供磷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桂11的光合作用随供磷水平升高先增加后降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勇生  吴文龙  刘福业  潘方胤  沈万宽  邓海华  
针对广东省2004-2005年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应用Tai氏方法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交互效应的结果表明,粤糖96-86高产、适应性强、稳定性好,居于首位;粤糖95-168和ROC22高产但适应性较低,粤糖96-24、粤糖97-64和ROC10低产但适应性强,粤糖96-177产量低而且适应性差,它们的稳定性表现不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鸿凯  蔡华斌  刘桂富  王尚钦  郭荣发  
 用朱军的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E)对11个甘蔗亲本,及以5×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30个杂交组合实生苗的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性状普遍存在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但不同性状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所起的作用不同;(2)不同性状的遗传率大小不同,受环境影响也不同,较大的互作狭义遗传率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而言,除锤度外,其余性状的遗传率都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互作狭义遗传率较小;(3)所有性状之间都存在遗传相关,多数性状之间以加性和显性相关为主,环境条件对各性状遗传相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显性×环境互作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常敏敏  梁莉燕  杨曙  崔馨月  赵尊康  黎晓峰  
[目的]比较不同基因型甘蔗对锰毒黄化抗性的差异,为解决甘蔗幼苗黄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和培养试验,研究锰胁迫下幼苗的黄化、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锰铁含量及基因型差异。[结果]种植在该试验地酸性土壤上的宿根蔗幼苗,新台糖22全部黄化,而其它基因型的黄化率为33.3%~50.0%;赣56-261、F175的SPAD值显著高于粤农75-159、粤糖70-129,斑231的SPAD值也显著高于斑233。经0.5 mMMnCl_2处理的甘蔗,其茎基部再次萌发的幼苗黄化症状中,新台糖22比赣56-261、F175明显。锰处理15 d后新台糖22的生物量显著降低,但其它基因型甘蔗的生物量降低不显著。锰处理后新台糖22的锰吸收量虽然显著低于除赣56-261外的其它基因型,但锰向地上部及叶片的转移系数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锰胁迫下,赣56-261、F175的幼叶片锰含量显著低于新台糖22,而铁含量显著高于粤糖70-129、粤农75-159和新台糖22。然而,幼叶细胞壁中锰含量在不同甘蔗基因型间差异并不显著。2个斑茅基因型植株的锰含量、分布、铁素含量的差异也不显著。[结论]甘蔗对锰毒黄化抗性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其中赣56-261和F175为抗性基因型,新台糖22为敏感基因型,而粤糖70-129、粤农75-159介于二者之间;此差异与锰的含量、分布及铁素营养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莉萍  阙友雄  苏亚春  
【目的】探讨利用基于蔗糖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TRAP)标记进行甘蔗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及遗传距离与糖分表型值关联性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利用4个根据参与蔗糖代谢酶基因SuSy、SPS、SAI和PPDK设计的锚定引物和9个随机引物,筛选具有多态性的17对引物组合,对28个糖分性状表型不同的甘蔗基因型进行TRAP标记,通过分子标记数据,估算不同基因型蔗糖代谢基因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扩增出170个条带,其中109个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64.1%,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霆  吴建明  闫海锋  邓宇驰  Prakash Lakshmanan  丘立杭  陈荣发  范业赓  周慧文  黄柯钧  黄杏  周忠凤  
【目的】分析不同土壤调节剂(肥料)对甘蔗宿根黄化的防治效果及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甘蔗宿根黄化的大面积高效低成本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2020年第1年宿根蔗地中设 6个土壤调节剂(肥料)处理[处理A为出苗3叶左右时叶面喷施铁肥,处理B为出苗前土施硫酸亚铁10.0 kg/667 m~(2),处理C为出苗前土施熟石灰20.0 kg/667 m~(2),处理D为出苗前根区土壤淋灌修复菌剂500.0 g/667 m~(2)(稀释3000倍),处理E为出苗前土施生物炭1.0 t/667 m~(2);处理F为出苗前土施糖厂煤灰1.0 t/6670 m~(2)],以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CK),处理后70 d统计当年(2020年)的黄化发生率和第2年宿根苗期的黄化发生率,并对比株高、分蘖率和叶片数等农艺性状及有效茎数和茎径等产量指标与CK的差异,比较不同土壤调节剂(肥料)处理对甘蔗宿根黄化的防治效果。【结果】各供试土壤调节剂(肥料)对甘蔗宿根黄化均具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P0.05),但均极显著差于其他土壤调节剂(肥料)处理;在2021年,各土壤调节剂(肥料)处理间的防治效果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显著(PA>F>C>D>B。【结论】叶面喷施含Fe~(2+)叶面肥对当年已发生的甘蔗宿根黄化具有显著复绿作用,能快速挽回甘蔗宿根黄化引起的产量损失,但无法从根本上防治甘蔗宿根黄化。综合考虑防治成本及对蔗苗生长和甘蔗产量的影响,生产上以土施糖厂煤灰1.0 t/667 m~(2)对甘蔗宿根黄化的防治效果及对甘蔗前期生长和后期产量的促进作用效果较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昆  蔡青  刘家勇  毛钧  范源洪  
作物生长模型在农业生态研究、作物管理、产量预测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甘蔗作物生长模型的研究与发展进行综述和回顾,对应用最广泛的2个主要模型(澳大利亚APSIM–Sugarcane和南非CANEGRO)的优势及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AUSCANE和QCANE等其他甘蔗模型作了介绍。对甘蔗模型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如林  谭宏伟  周柳强  黄金生  黄美福  黄献华  董文斌  王磊  
为了解甘蔗种植体系中施肥对氮肥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对不同氮磷施肥量下甘蔗对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是影响肥料利用率的最主要因素,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3年平均为19.1%~26.3%,磷肥利用率平均为12.0%~15.3%。其中优化施肥的氮肥利用率和磷肥利用率均为最高,在优化施肥的基础上增加50%的施氮量或50%的施磷量均显著降低氮肥利用率或磷肥利用率。在当地的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施用300 kg N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而且能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氮肥利用率达到45.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雄英  陈桂芬  尹辉  杨曙  顾明华  黎晓峰  
为探究硅肥施用对强酸性赤红壤上甘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桂糖02-208为材料,设5个硅肥(Si O2)施用水平(0,45,90,135和225 kg/hm2),测定土壤有效硅、甘蔗叶片硅含量、产量、含糖量,折算产值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用难溶性硅肥后,土壤中的有效硅和叶片中硅含量均显著增加。硅肥施用对甘蔗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与不施硅肥的对照相比,施用45~135 kg/hm2硅肥(Si O2)的甘蔗出苗数、伸长期的株高分别增加了27%~39%和9%~11%;蔗茎产量增加10%~21%,产蔗增收0.30~0.81万元/ha;含糖量增加4.5%~12.7%。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秋  彭新湘  严小龙  曹敏建  
用1/2Hoagland营养液培养磷高效大豆基因型BX10和磷低效基因型BD2,缺磷胁迫15d后测定其光合、光呼吸、暗呼吸的日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上述过程的原因。结果表明:缺磷使两基因型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但BX10仍高于BD2(尤其在上午);缺磷对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无规律可循,与Pn的相关性也不显著;缺磷显著降低大豆气孔导度(Gs),并与Pn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3,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