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36)
2023(5081)
2022(4280)
2021(4080)
2020(3468)
2019(7454)
2018(7634)
2017(15109)
2016(8142)
2015(8894)
2014(8821)
2013(8736)
2012(8129)
2011(7414)
2010(7635)
2009(7394)
2008(7358)
2007(6830)
2006(6260)
2005(5684)
作者
(23130)
(20012)
(19429)
(18475)
(12100)
(9598)
(8780)
(7730)
(7560)
(6838)
(6742)
(6538)
(6065)
(6056)
(5931)
(5853)
(5786)
(5606)
(5602)
(5479)
(4927)
(4927)
(4735)
(4651)
(4605)
(4565)
(4504)
(4159)
(3953)
(3951)
学科
(43657)
(34615)
(34513)
经济(34484)
农业(28958)
管理(19742)
业经(12288)
(11792)
企业(11792)
方法(11475)
(10856)
保险(10763)
中国(10714)
数学(10496)
数学方法(10423)
环境(9802)
(9744)
农业经济(9600)
(8871)
农村(8866)
(8311)
银行(8302)
(8283)
(7925)
(7422)
(7225)
地方(7145)
发展(7004)
(7002)
土地(6925)
机构
学院(117754)
大学(111507)
(52613)
经济(51668)
管理(47367)
(43476)
理学(40475)
理学院(40194)
管理学(39613)
管理学院(39443)
研究(37939)
中国(36125)
农业(32968)
业大(25353)
(23004)
科学(22879)
(22598)
中心(19957)
农业大学(19815)
(19324)
(18623)
财经(17900)
研究所(17343)
经济管理(16837)
(16356)
(16185)
经济学(14731)
(14502)
(14330)
(13733)
基金
项目(77344)
科学(60780)
研究(58395)
基金(56601)
(48844)
国家(48296)
科学基金(41481)
社会(38765)
社会科(36222)
社会科学(36211)
(31547)
基金项目(30518)
(26538)
自然(25550)
编号(25143)
自然科(24867)
自然科学(24859)
(24532)
自然科学基金(24408)
教育(23576)
资助(22407)
成果(18856)
(17602)
(17516)
重点(16623)
(16499)
(16218)
国家社会(16186)
(15541)
课题(15437)
期刊
(64091)
经济(64091)
(50392)
农业(34051)
研究(32799)
中国(25791)
(20079)
金融(20079)
学报(18201)
业经(17427)
科学(17418)
(15656)
(15350)
大学(14846)
学学(14674)
农业经济(13278)
农村(13223)
(13223)
管理(11447)
问题(9761)
农村经济(8720)
技术(8574)
世界(8424)
(8313)
财经(8017)
经济问题(7877)
资源(7568)
社会(6780)
经济研究(6596)
(6592)
共检索到180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彬  闫湘  李秀英  冀宏杰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渣,是化学工业中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物之一。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展磷复肥产业,但生产中排放的磷石膏废渣堆积量不断增加。为解决大量磷石膏堆存造成的环境问题,目前,磷石膏被再次利用作建筑材料,如用于生产水泥缓凝剂和制作石膏建材,以及用于充填矿坑和筑路等。自20世纪90年代也有研究尝试利用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改良盐碱化土壤。然而,磷矿石中多种有害元素在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残留或富集在磷石膏中,导致磷石膏中重金属、氟化物(F)及放射性元素镭(226Ra)等污染元素含量较高,且存在不同程度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如磷石膏中重金属Cr、As、Cd和Hg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比率为20%—67%;且检出Hg、Cd、Pb、Ni、Cr和Be浸出浓度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IV—V类水质标准。磷石膏中氟含量已超出中国地氟病发生区土壤全氟和水溶氟临界值的比率分别为89%和100%;且检出其浸出浓度远超出地下水V类水质标准,部分已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浸出限量。按照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估算了磷石膏在不同施用量条件下带入土壤的污染物元素累积量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所需要的年限,表明短期内即可能导致土壤中污染元素累积量超标,如在年投入量为22.5 t·hm~(-2)条件下(如污染元素淋溶量忽略不计),对污染元素Cd、Hg、F和226Ra而言,无污染土壤变为污染土壤的年限分别约为1、5、4和25年。已有田间试验显示,磷石膏农用可导致部分农产品中有害元素(如F、As、Cd、Hg、Pb和Zn等)超标。2017年国家出台的《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34330—2017)明确规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包括在无机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磷石膏等属于固体废物;且以土壤改良、地块改造、地块修复和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直接施用于土地的固体废物,仍然作为固体废物管理。为保证土壤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建议未经无害化处理、有害元素超标的、存在环境安全风险的工业固废磷石膏不得以土地处置方式为由直接施用于农田土壤,以免污染物进入食物链而危害人类健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彬  闫湘  李秀英  蔡典雄  雷梅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利用燃煤烟气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燃煤烟气脱硫石膏是来自于电厂的脱硫废渣,是对含硫燃料(主要是煤)燃烧后产生的烟气进行脱硫净化处理而得到的工业副产物。随着中国燃煤电厂除尘、脱硫和脱硝等烟气污染控制系统的安装,在解决燃煤燃烧过程中SO2等废气减排的同时,也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脱硫石膏等脱硫副产物。燃煤烟气脱硫石膏资源化利用为燃煤电厂解决越来越多的脱硫残渣处置问题而受到关注。由于燃煤烟气脱硫石膏性质和天然石膏相似,因此有研究利用燃煤烟气脱硫石膏代替天然石膏进行盐碱地改良。然而,当企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元萍  舒艺周  董文汉  黄莉  孙文丽  宋玲凤  梁泉  
以已进行3年的甘蔗磷石膏定位试验为背景,研究了3年里红壤上施用磷石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仅施用氮磷钾)比较,施用磷石膏后土壤p H值、土壤总孔隙度明显下降,容重提高;土壤速效磷、有效硫、有效硅、Ca~(2+)、al~(3+)含量显著增加;有效氮、钾有所提高;施用pG后,土壤盐基饱和度不同程度降低,降幅为1.17%~2.98%,平均降幅2.41%;而交换性钙、交换性总酸、交换性铝、阳离子交换量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加。与对照比较,交换性钙、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增加45.57%和39.92%,交换性总酸和交换性铝分别增加1.74和2.84倍;土壤残留砷、镉、铬、汞、铅低于国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彬  闫湘  李秀英  涂成  孙兆凯  
糖蜜是甘蔗或甜菜制糖工业的一种副产物。糖蜜发酵工业主要指制糖工业的下游工业中以糖蜜为发酵原料的酒精和酵母等发酵工业。在糖蜜发酵酒精和酵母过程中可产生大量废液(即糖蜜发酵工业废液)。出于对这类糖蜜发酵工业废液的资源化利用考虑,很多产糖国(如巴西、印度和中国等)都有将这类废液以直接土地处置方式用于农作物灌溉施肥或土壤改良。由于糖蜜发酵工业废液属于处理难度大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还属于多种重金属污染废水,随着一些产糖国对糖蜜发酵工业废液的长期农田处置,所引发出土壤-作物-水系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暴露。目前,我国部分企业以这类废液为原料生产有机水溶肥料,其产品在水溶肥市场上占一定比重(约占32%),但对这类废液长期农用的环境安全风险研究及其监测数据尚不充足。本文收集了1980年以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糖蜜发酵工业废液水质污染特征及其农用的环境影响等相关科研文献,通过对相关研究数据调研和综述分析,评估糖蜜发酵工业废液农用的环境安全风险:(1)糖蜜发酵工业废液水质严重超标,且具有生态毒性特征。这类废液含高负荷有机污染物、强酸性、高盐度,并含多种重金属等污染物,除As、Hg、Cd、Pb和Cr等5种重金属外,还含有Mn、Cu、Zn、Ni和Se等,且污染物浓度大多超出《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2)糖蜜发酵工业废液农用存在农田污染风险。从该类废液农灌的土壤样品中检出Cu、Cd、Cr、Zn、Ni、Mn、Pb和Cl等污染物,其浓度是对照土壤的10—641倍。(3)糖蜜发酵工业废液农用存在农产品安全风险。用该类废液灌溉的作物,如小麦和芥菜籽粒中也检出Cu、Cd、Cr、Zn、Ni、Mn和Pb等污染物,其浓度是对照作物的3—12倍,均已超出FAO/WHO规定的允许限值,且大多超出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标准。鉴于糖蜜发酵工业废液农用存在的环境安全风险,长期使用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因此,有必要对以该类废液为原料的有机水溶肥料产品加强质量检测及风险管控,进而为糖蜜发酵工业废液农用提供安全保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晓冬  吴洪生  张富存  路平  杨筱楠  陈小青  张伟  吴红兵  满军  刘小雪  闫霜  王增辉  孔祥云  
为开发污染环境的化工废渣磷石膏农业资源化利用,本试验以小麦种子为材料,考察磷石膏对作物种子的影响。用浓度为1∶1000,1∶800,1∶400,1∶200,1∶100的磷石膏浸提液和清水(CK)浸种处理小麦种子2 h,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吲哚乙酸含量、种子生命力等指标,研究磷石膏浸提液浸种对小麦种子及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浸提液对小麦种子中的α-淀粉酶活性有促进作用,浓度为1∶400的磷石膏浸提液的促进作用最强,用其处理过的小麦种子中的α-淀粉酶活性比对照增加了56.7%;但是磷石膏浸提液对小麦种子下胚轴中的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彬   闫湘   李秀英   涂成  
硅氧烷类助剂(或有机硅助剂)系硅油类有机硅产品,其结构是以硅氧键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因其具有超强渗透和扩散性能而被广泛用于日化和工业产品等助剂,并作为农用助剂在农业上得到推广使用。当前,我国有机硅制品产销量约200万t,生产和消费量均占世界5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消费和原材料净出口国,聚硅氧烷产能占比已经达到全球60%以上。随着硅氧烷类助剂的广泛应用所导致的硅氧烷环境残留(尤其在水体、污泥/土壤等环境样本中、水生食物链以及人体组织中均被检出)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暴露,硅氧烷类助剂农用的环境安全性(包括生态毒性及其环境安全风险)也引起诸多关注。近年来,挥发性环甲基环硅氧烷(如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5(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和D6(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等)因其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及潜在毒性等特性而被欧盟等国家认定为新兴有机污染物或被列入优先控制化学品。本文通过对1991年以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硅氧烷类助剂(包括农用助剂)应用的环境残留及其生态环境安全风险相关文献检索调研,从两个方面综述分析硅氧烷类助剂的环境残留去向及其农用对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主要包括:(1)硅氧烷的环境残留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包括污水处理过程中硅氧烷残留及去向,水体中硅氧烷残留及水生食物链污染风险,污泥中硅氧烷残留及土壤生态污染风险,以及食品中硅氧烷残留及人体健康风险等);(2)硅氧烷类助剂农用现状及环境安全风险(包括硅氧烷类助剂农用后残留及其毒性风险,以及硅氧烷类助剂农用的安全性管理问题)。本文并就国内外对环硅氧烷类产品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硅氧烷类助剂农用,由于助剂成分多被视为“生物惰性”,通常硅氧烷类助剂农用无需毒理检测和环境监管等风险评估;此外,助剂成分往往被声称为“商业机密”而受到保护,其成分一般不会在产品标签上标明。目前,我国对硅氧烷类助剂作为农用助剂(如叶面肥添加剂等)添加使用尚无监管要求,农用助剂添加缺乏安全使用规范,存在环境安全风险。本文针对硅氧烷类农用助剂添加过量可能增加其在土壤-作物-水体中残留及其生态毒性风险,以及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等问题,建议有关管理和研究单位进一步重视硅氧烷类助剂使用过程中的残留和去向的监测,尤其加强硅氧烷类农用助剂残留对水体、土壤、动植物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工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佳芳  肖厚军  芶久兰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土壤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磷石膏与沸石对酸性黄壤活性铝形态及作物营养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磷石膏、沸石用量增加,酸性黄壤交换态铝下降35.5%~41.0%,羟基铝下降24.5%;随施用时间增加,最初1个月交换态铝迅速下降,随后2~4个月呈类似正弦波的变化,羟基铝则持续缓慢下降;在11~18℃交换态铝、羟基铝下降幅度缓慢,在18~25℃交换态铝、羟基铝下降幅度加快。施用磷石膏的胡萝卜干重居前3位,是CK的3.4~5.9倍。施磷石膏胡萝卜的磷、钾、硫、钙吸收量分别比CK增加127.0%、31.2%、70.1%和75.1%,铝吸收量降低50.4%,植株氮硫比、钾硫比、钾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富存  吴洪生  周晓冬  张伟  路平  吴红兵  满军  王增辉  闫霜  刘小雪  孔祥云  
本试验研究了磷化工的主要污染物固体废渣磷石膏的农业资源化利用。室内测定了磷石膏浸提液对玉米种子有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浸提液在6 d之内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浓度越高,玉米发芽率越低,且对第3天和第4天的发芽率影响最大。低浓度的磷石膏可以促进α-淀粉酶和(α+β)–淀粉酶的活性,并在0.25%的浓度达到最高值。玉米吲哚乙酸含量有明显变化,0.1%~0.125%浓度处理会使吲哚乙酸含量减少,在0.125%浓度吲哚乙酸含量达到最低值,比对照低27.73μg·g-1,在0.5%达到最高值。种子的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降低,0.25%磷石膏抑制作用最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翔  陈晓春  
纸面石膏板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地用于工程的吊顶及隔墙,从其稳步增长的销量和日益成熟的生产技术及应用技术来看.纸面石膏板将是新型建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本文利用PEST分析法、波特的“五种作用力”模型对纸面石膏板企业的一般环境——宏观环境及特殊环境——行业环境进行分析,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该行业的国内企业在确定自己的竞争战略时提供参考、借鉴和帮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雨生  刘鸿雁  李瑞  杨俊波  姜大明  
分别选取了贵州省7个主要城市的10个典型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样品进行检测,统计了2009~2012年污泥中重金属Cu、Zn、Pb、Cd、Ni、Cr、As、Hg的含量。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受到各地区工矿业发展的影响,部分重金属在某一污水处理厂出现了远大于其它地区的极值,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2009~2012年贵州省城市污泥重金属的变化表现为As、Hg呈升高趋势,其它重金属变化趋势不明显,As、Hg升高可能是因为贵州省近年来燃煤消耗量增加,烟气排放污染所致。对污泥重金属的农用风险评价显示,贵阳中部(S2)、黔西地区(S9)污泥农用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较高,不推荐直接施用,其它各地区污泥农用风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平  卓凤萍  高立洪  蔡鸣  
为了探索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含磷废水的方法,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醚化剂,在吡啶的催化作用下,通过接入季胺基团,改变农用秸秆的表面电性和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性能。在不同物料投加量、反应温度等条件下,将农用秸秆改性制备得到了一系列阴离子交换剂,并且以改性后农用秸秆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为指标,确定最佳改性条件以得到最佳改性产物。结果表明,在农用秸秆的改性过程中,物料配比、反应温度等都是影响改性效果的较为关键的因素,因此改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改性条件。与改性前农用秸秆相比,改性后农用秸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量大大增加。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蒋增杰  方建光  门强  王巍  
为了测量浅海扇贝养成笼内、外环境因子的变化差异 ,利用石膏法测定了桑沟湾扇贝养殖海区、养成笼内的海水流速变化 ,并与挪威产SD60 0 0型自动记录海流计进行了比较。同时 ,对影响石膏块溶解的因子进行了探讨 ,得出了石膏块的溶失与水体积、温度、盐度、时间、水流之间的相关曲线。结果表明 ,石膏块的溶失与水流流速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R2 =0 .982 ) ,经校正后石膏法测得的笼外平均海流流速与海流计测得的流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0 41 1 )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合佳敏   张永清   梁萍   王丹   严翻翻   陈薇薇   景茂雅  
土壤盐碱化限制农业发展,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该类型土地的生产能力。试验以陇藜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盆栽试验组合的方式,设置3种盐碱化土壤(轻度盐碱土S1:3 g·kg-1;中度盐碱土S2:5 g·kg-1;重度盐碱土S3:7 g·kg-1)和4种脱硫石膏施用深度(FGD0-0:不施加;FGD0-10:0-10 cm施加;FGD0-20:0-20 cm施加;FGD0-30:0-30 cm施加),以无盐碱不添加脱硫石膏(S0 FGD0-0)为对照,探究不同土层施加脱硫石膏对盐碱胁迫下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农艺性状、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碱环境(S1)能够促进藜麦地上及根系的生长,其抗氧化酶活性、渗透物质含量、根系活力及产量均有所提高。高盐碱环境下(S3),藜麦农艺参数、生理参数及最终产量明显下降,显著抑制了藜麦的生长发育(P<0.05)。而脱硫石膏作为碱化土壤改良剂,距土壤表层0-30 cm施加能显著提高藜麦农艺参数、抗氧化酶活性、根系活力及产量,降低其渗透物质的积累(P<0.05)。本研究可为盐碱地引种藜麦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莲  刘红兵  汪涛  朱波  姜世伟  
消落带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交错带,但自发农用和无序开发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氮磷流失,进而加剧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对库区连续3 a的定位监测(2011~2013年),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的磷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次降雨事件中常规施肥处理的地表径流、壤中流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 848±0. 153、0. 140±0. 006 mg/L,其中地表径流中磷的形态以颗粒态为主,壤中流以溶解态的生物可利用磷为主。常规施肥下,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年均流失通量分别为0. 236±0. 004、0. 100±0. 003 kg·hm~(-2),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流失通量分别占总流失通量的70. 2%、29. 8%,地表径流是坡地磷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但壤中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处理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流失量分别降低了45. 3%、40. 0%。建议采取减量施肥的方式,以降低营养盐负荷,保护水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