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9)
2023(8020)
2022(6710)
2021(6080)
2020(5088)
2019(11205)
2018(10775)
2017(20472)
2016(11611)
2015(12125)
2014(11840)
2013(11502)
2012(10743)
2011(9715)
2010(9537)
2009(8596)
2008(8740)
2007(7576)
2006(6438)
2005(5555)
作者
(38073)
(32081)
(31823)
(30073)
(20434)
(15724)
(14055)
(12441)
(12134)
(11350)
(11287)
(10649)
(10558)
(10330)
(10191)
(10033)
(9676)
(9478)
(9278)
(9201)
(8442)
(7951)
(7770)
(7311)
(7263)
(7252)
(7062)
(6937)
(6555)
(6528)
学科
(41259)
经济(41201)
(31358)
管理(30568)
(24722)
企业(24722)
方法(20645)
数学(18255)
数学方法(18044)
(13478)
(12184)
(11922)
中国(10060)
(9237)
贸易(9237)
业经(9077)
(9012)
农业(8184)
(8052)
财务(8045)
财务管理(8032)
(7996)
企业财务(7777)
技术(7628)
(7037)
银行(6985)
(6902)
金融(6900)
环境(6765)
(6607)
机构
大学(169687)
学院(167508)
(63083)
研究(62384)
经济(61940)
管理(58900)
理学(52735)
理学院(51965)
管理学(50738)
管理学院(50465)
(45731)
科学(45357)
中国(43357)
农业(37095)
业大(35590)
(35143)
(34891)
研究所(32920)
(28023)
中心(26738)
农业大学(24656)
(23915)
财经(23574)
(21951)
(21727)
北京(20929)
(20794)
科学院(20789)
(20725)
(20712)
基金
项目(125697)
科学(97386)
基金(93696)
(88289)
国家(87615)
研究(77667)
科学基金(72079)
自然(51607)
自然科(50495)
自然科学(50463)
基金项目(50293)
社会(50284)
自然科学基金(49607)
(48722)
社会科(47741)
社会科学(47725)
(42996)
资助(37694)
教育(35292)
重点(29630)
计划(28358)
(27156)
编号(26791)
(26505)
(26082)
科研(25616)
科技(25602)
创新(24984)
(24052)
教育部(21919)
期刊
(60014)
经济(60014)
学报(44688)
研究(40737)
(40520)
科学(35565)
大学(31179)
学学(30384)
中国(28151)
农业(27496)
(20819)
管理(19087)
(14728)
业大(13826)
(12656)
金融(12656)
农业大学(11875)
(11855)
财经(11639)
教育(11082)
经济研究(10887)
业经(9908)
(9889)
科技(9693)
技术(9653)
林业(8600)
问题(8415)
自然(8123)
中国农业(8112)
资源(7906)
共检索到225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曼   侯天钰   张应榕   王娟红   陈波浪  
【目的】为了解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连续6年不同磷添加的田间定位试验为背景,探讨土壤细菌群落与其理化性质的关系。【方法】试验共设5个处理:0kg/hm~(2)(P0)、75kg/hm~(2)(P1)、150kg/hm~(2)(P2)、300kg/hm~(2)(P3)和450kg/hm~(2)(P4)。测定花铃期棉田土壤含水率、温度、容重、pH、电导率以及有机质等理化指标,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施磷水平0~20cm土层细菌多样性及其结构组成。【结果】施磷可以降低pH和电导率含量,而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均无较大影响;不同施磷水平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温度均产生显著影响,且在P2时达到最高。细菌群落结构中,2个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3个优势菌纲为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和β-变形菌纲,2个优势菌目为假单胞菌目和根瘤菌目,2个优势菌科为假单胞菌科和慢生根瘤菌科,4个优势菌属为中华根瘤菌属、慢生根瘤菌属、链霉菌属和糖多孢菌属。P2处理的OTU数和Chao1 指数分别为 4702 和 6217.79,均属最高。说明磷添加可以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具有溶磷作用的 3个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浮霉菌门)和 2个属(慢生根瘤菌属和链霉菌属)相对丰度随磷肥施入而显著升高。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和容重与放线菌门呈显著正相关,与变形菌门呈负相关。【结论】与不施用磷肥相比,施用磷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温度、有机质和细菌优势菌群(浮霉菌门、β-变形菌纲、慢生根瘤菌属和链霉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土壤pH和电导率。其中,P2处理的土壤温度、有机质和α多样性明显提高,电导率显著下降,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进而提高土壤肥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远平   罗文娇   周平   王琼   郭华春  
【目的】探究马铃薯茎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基于土壤理化分析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马铃薯茎叶还田(处理组R)与不还田(处理组NR)土壤理化指标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与处理CK相比,马铃薯茎叶还田提高了土壤pH值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达42.36~141.53 mg/kg。马铃薯茎叶还田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第45、90 天时,还田处理土壤中12个细菌类群丰度显著提高,且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显著提高。各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种间互作关系主要发生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且马铃薯茎叶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种间互作强度显著提高。相关性分析表明,Latescibacterota、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与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粘球菌门(Myxococcota)、Bdellovibrionota、髌骨菌门(Patescibacteria)、肠杆菌门(Entotheonellaeot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马铃薯茎叶还田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物种互作强度,土壤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及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指标与土壤细菌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思垚  郭晓雯  王芳霞  叶扬  杨茂琪  闵伟  
【目的】淡水资源不足是限制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咸水灌溉在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维持作物生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风险,合理利用咸水资源、改善土壤性质、提高作物产量是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方法】试验设置灌溉水盐度和有机物料两个因素,灌溉水盐度(电导率,ECw)设2个水平,为0.35 d S/m (淡水)和8.04 d S/m (咸水),分别用FW和SW表示;每个灌溉水盐度处理下分别设置对照、棉花秸秆和棉花秸秆生物炭3个处理,分别以CK、ST和BC来表示。【结果】与淡水灌溉相比,咸水灌溉增加土壤容重、含水量、盐分、总碳、全氮、速效磷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但土壤pH值、速效钾、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土壤呼吸及棉花株高、生物量、氮素吸收和产量均呈降低趋势。生物炭和秸秆施用降低土壤容重,但增加土壤pH、总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淡水灌溉下土壤盐分差异不显著,但咸水灌溉下土壤盐分显著降低。与CK处理相比,BC和ST处理显著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总体上蔗糖酶活性分别较CK处理高38.65%和35.89%;ST处理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总体上碱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分别较CK处理高35.90%和65.01%;土壤脲酶活性与3种酶活性呈相反趋势,尤其是在SW条件下,BC处理和ST处理较CK分别降低20.51%和2.91%。生物炭和秸秆施用也显著提高土壤基础呼吸,BC和ST处理的土壤基础呼吸分别较CK增加24.88%和27.03%。BC处理和ST处理均显著提高棉花株高、生物量、氮素吸收和产量,总体上,生物炭和秸秆施用后的棉花产量较对照提高9.09%和5.66%。【结论】生物炭和秸秆的施用改善土壤理化条件,增加土壤养分,促进了棉花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棉花产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雷  武利玉  赵安  鲁明耀  史瑞锦  周旭姣  朱潮  
【目的】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能够形成不同的森林群落,探究森林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森林群落土壤养分循环,维持森林群落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以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乔木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地—物种和样地—土壤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树(MRT)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天然次生乔木群落进行类型划分,并探究不同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和排序。【结果】MRT分类结果将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乔木群落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栓皮栎群落Quercus variabilis、飞蛾槭Acer oblongum群落和化香群落Platycarya strobilacea,土壤通气度(SA)和土壤最大持水量(MWH)是划分3种群落的关键因素,不同群落类型间的树种组成差异较大。CCA排序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不同样地物种多样性差异很大,研究区域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不同。【结论】MRT分类和CCA排序较好地反映了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群落类型分布主要受土壤通气度和土壤最大持水量的影响,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对于该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窦沛彤  贺思腾  高成杰  李昆  刘方炎  
【目的】揭示红河干热河谷不同恢复群落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15 a的久树Schleichera oleosa群落、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群落、铁刀木Cassia siamea群落、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群落等植物群落和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为对象,采用典型样地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林下草本层植物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不同恢复群落内,共发现维管植物60种,隶属于20科49属,其中优势科为豆科Leguminosae、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2)4种人工恢复群落中,清香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P<0.05)。(3)4种人工恢复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均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4)4种人工恢复群落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均显著低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P<0.05)。【结论】红河干热河谷不同人工恢复群落中,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相比,人工恢复群落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增加林下物种多样性,但不能快速恢复土壤养分。图2表3参3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荣  李婷婷  金锁  鱼舜尧  王宇  李禹江  齐锦秋  郝建锋  
【目的】为了解旅游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四川蒙顶山木荷Schima superba次生林群落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方法】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采用典型样地法对经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的蒙顶山木荷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①研究区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55种,隶属72科115属;②人为干扰对该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产生负面影响,随着扰动强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_(sw))均降低;③不同的土壤理化指标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具有不同的特征,人为干扰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和全氮、全钾、有效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P0.05);④土壤全钾、含水量、有机质是影响木荷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结论】人为干扰对木荷次生林物种多样性水平、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负向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海燕   唐慧敏   金鹭   施宇   宋晓倩   陈嘉琦   贺海升   张衷华   唐中华  
【目的】土壤氨基糖是土壤微生物死亡残体的特异性标志物,对土壤碳、氮固存有重要作用。探究树种多样性和优势树种重要值对土壤氨基糖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为研究样地,采取0~20 cm的表层土壤,测定土壤葡萄糖(Glu)、土壤半乳糖(Gal)、土壤胞壁酸(Mur)及土壤总氨基糖(TA)质量分数,计算样地内树种多样性指数和优势树种重要值,通过相关分析、冗余分析、方差分解分析研究确定影响土壤氨基糖的主要因素及其贡献程度。【结果】(1)土壤葡萄糖、土壤半乳糖、土壤胞壁酸、土壤总氨基糖质量分数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P<0.05);(2)土壤葡萄糖、土壤半乳糖、土壤胞壁酸、土壤总氨基糖质量分数与黑皮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var. mukdensis重要值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葡萄糖、土壤半乳糖、土壤总氨基糖质量分数与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重要值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葡萄糖、土壤总氨基糖质量分数与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重要值均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半乳糖、土壤胞壁酸、土壤总氨基糖质量分数与梣叶槭Acer negund重要值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发现:黑皮油松、蒙古栎不利于氨基糖积累,而黄檗、梣叶槭、金银忍冬、胡桃楸有利于土壤氨基糖的积累。(3)方差分解分析表明:树种重要值对土壤氨基糖质量分数变化的贡献程度(35.4%)显著高于树种多样性(6.4%)和土壤理化性质(17.2%)。【结论】通过增加梣叶槭、金银忍冬、黄檗和胡桃楸等树种来为维持较高的树种多样性,能更好地促进人工林土壤氨基糖的积累,进而改善土壤碳氮固存能力。图2表7参2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顾美英  刘洪亮  李志强  刘晓伟  唐光木  徐万里  
【目的】研究生物炭处理对新疆连作棉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利用和防治棉花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在大田覆膜滴灌栽培条件下,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并采用常规培养法,结合Biolog微平板技术对连作棉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生理菌群数量和碳源利用进行分析,研究施用生物炭对新疆石河子垦区灰漠土和风沙土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灰漠土试验分别设生物炭+常规NPK施肥(BC+CK)和常规NPK施肥(CK)两种,生物炭施用量22.5 t·hm-2;风沙土设低量生物炭+常规NPK施肥(BC1+CK)、高量生物炭+常规NPK施肥(BC2+CK)和常规NPK施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候银莹  叶祖鹏  冯琳  顾惠敏  关娇娇  刘美娟  陈波浪  
【目的】土壤磷形态的组成和强度对提高作物磷的生物有效性和磷肥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磷肥用量对棉田土壤无机磷形态和数量的影响,为集约化棉花生产体系中磷肥合理施用提供技术基础。【方法】本文以新陆早57号、新陆早50号和新陆早13号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供磷水平[0 kg/hm~2(P0)、75 kg/hm~2(P75)、150 kg/hm~2(P150)、400 kg/hm~(2 )(P400)],在棉花磷素营养关键的苗期和花铃期测定不同土层土壤无机磷含量。【结果】与对照(P0)相比,低量施磷(P75)下,苗期根层(0~20 cm土层)土壤Ca_2-P、Ca_8-P、Ca_(10)-P、Fe-P、Al-P分别平均增加了68.5%、42.0%、-17.6%、38.8%、60.5%,花铃期根层(0~20 cm土层)土壤Ca_2-P、Ca_8-P、Ca_(10)-P、Fe-P、Al-P分别平均增加了52.8%、18.8%、-17.7%、38.3%、44.7%;适量施磷(P150)下,苗期分别平均增加了148.9%、88.1%、-31.5%、65.6%、46.7%,花铃期分别平均增加了113.7%、54.5%、29.4%、77.6%、27.7%;过量施磷(P400)下,苗期分别平均增加了58.6%、53.4%、44.4%、105.8%、32.8%,花铃期分别平均增加了52.3%、19.3%、40.8%、143.8%、13.7%。不同棉花品种的比较显示,不同供磷条件下,苗期土壤Ca_8-P、Ca_(10)-P、Fe-P以XLZ50较高,Ca_2-P、Al-P以XLZ57较高;花铃期土壤Ca_8-P、Ca_(10)-P以XLZ50较高, Ca_2-P、Fe-P、Al-P以XLZ57较高。【结论】不同施磷水平和不同基因型棉花对土壤无机磷的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150 kg P_2O_5/hm~2处理下棉田苗期和花铃期各土层Ca_2-P最高,XLZ57基因型棉花苗期和花铃期各土层Ca_2-P在施磷75~150 kg P_2O_5/hm~2处理下显著高于XLZ50和XLZ13。因此,合理施用磷肥(150 kg P_2O_5/hm~2)和合理种植棉花品种(XLZ57)可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源,从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艺雄  张华锋  李全  张君波  王绍良  宋新章  
【目的】了解氮输入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及其转化机制,为实现毛竹林土壤磷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氮添加梯度:0(对照)、30、60、90 kg·hm~(-2)·a~(-1),利用生物有效磷分级方法测定表层土壤(0~20 cm)和深层土壤(20~40 cm)中的磷组分包括可溶性无机磷(CaCl_2-P)、活性无机磷(Citrate-P)、酶水解有机磷(Enzyme-P)和可溶性活性无机磷质子(HCl-P)质量分数,探讨氮添加对毛竹林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有效磷和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氮添加显著(P0.05)。低氮处理显著(P<0.05)增加了表层土壤中Citrate-P质量分数(43.5%),中高氮处理显著(P<0.05)增加了表层土壤中HCl-P质量分数(101.0%~155.2%)。在对照和氮添加处理中,表层土壤中的不同磷组分质量分数均显著(P<0.05)高于深层土壤。表层土壤中不同磷组分均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深层土壤中仅Enzyme-P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1)。氮添加通过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促进了土壤不同磷组分向土壤有效磷的转化。【结论】氮添加提高了毛竹林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毛竹林高效经营提供了科学参考。图5表3参4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娜  徐嘉翼  叶鑫  隋世江  张鑫  牛世伟  
【目的】有效控制土壤氮素损失是维持稻田生产力和降低氮肥施用引发环境污染的重要管理措施。【方法】本文以聚天门冬氨酸钙盐(PASP-Ca)与常规尿素复配为供试材料,利用成对大田施肥试验(尿素-T1和PASP-Ca尿素-T2),研究PASP-Ca尿素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及土壤N素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施肥后第3天,NH~+_4-N是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关键环境因子。Nitrosomonadales(亚硝化单胞菌)、Nitrospiraceae(硝化螺旋菌)为T2处理的优势菌,且T2处理的Nitrospiraceae丰度显著高于T1处理,土壤NH~+_4-N浓度较T1处理降低了19.47%。施肥后第5、10天,NO~-_3-N是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关键环境因子。Nitrosomonadales和Nitrospiraceae为T1处理的优势菌,且T2处理的Nitrosomonadales丰度显著低于T1处理,土壤NO~-_3-N浓度较T1处理降低了3.80%~9.58%。【结论】本试验初步表明,PASP-Ca尿素通过调控参与N素硝化的土壤细菌丰度,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N素的硝化过程,对降低氮素流失风险和提高氮肥利用率具有潜在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尔查   王铮   李梓豪   李卓凡   董大伟   宝虎   高润红  
[目的]研究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探寻科学合理的沙地生态修复模式及近自然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Ⅰ:樟子松人工林;Ⅱ:杨树人工林;Ⅲ:沙柳人工林;Ⅳ:小叶锦鸡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人工林林下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及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并进一步探讨二者间的关系。[结果]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小叶锦鸡儿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杨树人工林>沙柳人工林,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种类较多,占总植物种类的65.39%。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人工林表层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和颗粒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樟子松人工林土壤pH值显著低于其他3种人工林,乔木林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含量高于灌木林,灌木林土壤有效磷含量比乔木林高,4种人工林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影响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土壤因子为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以及粒度成分。[结论]毛乌素沙地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差异,不同人工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为影响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周树平  
本研究以广东省揭阳市、云南河口、云南勐腊和海南省柚木人工林为对象,设立91个样地,通过调查样方的植被种名、株数、高度及盖度等,并采集020cm和2040cm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不同密度、林龄、坡位和区域的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二者的相关性,并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来评价柚木人工林的立地质量,为柚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野外调查和内业处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广东揭阳不同林分密度柚木人工林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下植被Shanno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舰艇  关法春  仝淑萍  沙志鹏  边步云  程犇  
为探究"玉米田养鹅"对农田生态系统杂草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林芝市八一镇章麦村试验田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方法,研究玉米田养鹅(Raising geese in cornfield,RGC)和对照(Control,CK)土壤理化性质、杂草多样性及玉米生长的异同,旨在通过田间状态的描述和中间状态的研究,为以后优化玉米田调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RGC处理有19种杂草,其中以菊科植物最多,对照组仅有9种。不同功能群杂草密度相差很大,双子叶一年生或越年生被子植物功能群杂草密度远远高于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涛  郭洋  苏建宇  徐春燕  
【目的】研究濒危植物贺兰山丁香与生长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力和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为理解其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贺兰山丁香灌丛下及其附近裸地分别采集3份土壤样品,在测定两组样本的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基础上,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两组样本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贺兰山丁香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不大,能使水分、有机质、总氮、速效钾、速效氮的含量显著增加(P <0.05);使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减少,但对细菌丰富度基本没有影响,使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增加。在微生物的属水平上,贺兰山丁香使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属和真菌中的螺旋聚孢霉属、复膜孢酵母属、木霉属、Paranamyces明显增加,使细菌的鞘氨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和真菌的Lentinula、镰孢菌属、赤霉菌属、Lycogalopsis、土赤壳属、曲霉属、集壶菌属、支顶孢属等类群的微生物明显减少,这些微生物群落的改变与植物生长地土壤的营养成分和土壤酶活力改变息息相关。【结论】贺兰山丁香主要通过影响土壤中真菌的群落结构增加土壤酶活性,通过提高功能细菌的丰富度增加土壤的养分和水分含量,并促进土壤中碳、氮、磷、钾等元素的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