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6)
2023(11602)
2022(10314)
2021(9716)
2020(8052)
2019(18805)
2018(18642)
2017(36211)
2016(19737)
2015(21897)
2014(21703)
2013(21557)
2012(19935)
2011(17889)
2010(17677)
2009(15916)
2008(15218)
2007(13229)
2006(11575)
2005(10025)
作者
(59037)
(48900)
(48692)
(46395)
(31153)
(23632)
(21994)
(19326)
(18753)
(17303)
(16939)
(16533)
(15664)
(15529)
(15338)
(15259)
(14739)
(14632)
(14002)
(13974)
(12308)
(11973)
(11855)
(11248)
(10991)
(10955)
(10751)
(10742)
(9812)
(9706)
学科
(77773)
经济(77693)
管理(53066)
(50240)
(41727)
企业(41727)
方法(36385)
数学(31635)
数学方法(31260)
(20512)
(20180)
中国(19642)
(18737)
地方(18058)
业经(16917)
农业(13805)
(13560)
(12925)
贸易(12917)
理论(12628)
(12587)
(12481)
环境(12133)
(11496)
财务(11437)
技术(11415)
财务管理(11415)
企业财务(10866)
(10452)
(10430)
机构
大学(278479)
学院(274797)
管理(108412)
(104486)
经济(102091)
研究(96950)
理学(94931)
理学院(93760)
管理学(91849)
管理学院(91391)
中国(69316)
科学(64951)
(60730)
(50230)
(49889)
研究所(46174)
业大(45977)
(45657)
中心(42677)
农业(39735)
(39458)
北京(38297)
(37550)
财经(37164)
师范(37090)
(36151)
(33916)
(31838)
经济学(30633)
师范大学(30303)
基金
项目(198823)
科学(155474)
基金(144537)
研究(139471)
(128864)
国家(127857)
科学基金(108593)
社会(85798)
社会科(81224)
社会科学(81197)
基金项目(77908)
(77546)
自然(74314)
自然科(72560)
自然科学(72539)
自然科学基金(71254)
(66428)
教育(63107)
资助(59735)
编号(55569)
重点(45131)
成果(44297)
(42889)
(42356)
(40751)
科研(38749)
课题(38654)
创新(38096)
计划(38052)
大学(36098)
期刊
(112339)
经济(112339)
研究(79642)
学报(50757)
中国(49594)
科学(45993)
(44453)
管理(38823)
大学(37132)
学学(35088)
(32349)
农业(31131)
教育(28939)
技术(22362)
(20168)
金融(20168)
业经(18049)
经济研究(17823)
财经(17335)
(15931)
图书(15509)
问题(14725)
(14677)
科技(14529)
业大(13605)
理论(13473)
(13394)
资源(13286)
技术经济(12939)
林业(12853)
共检索到391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恒斌  张惠娟  贾桂霞  
对沙冬青的株高和冠幅进行分级,研究磴口县3个沙冬青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年龄结构,应用扩散系数C、负二次指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Cassie指数1/K、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7种聚集度指标确定不同生境条件下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动态,考察沙冬青种群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沙冬青种群结构有差异,但都呈现衰退趋势。不同生境的沙冬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聚集强度不同,聚集强度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样地2在25和100m2的范围内集群分布,样地3在150m2范围内集群分布,样地1在7个取样面积下,均成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分布格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洪伟  柳江  吴承祯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 ,对刀石山红锥种群结构进行分析 ,并运用C、Iδ、M 、M X、CA5种聚焦度指标及IwaoM X回归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结果表明 :红锥种群结构存在增长和下降两种类型 ;聚焦度指标测定结果一致表明红锥种群的空间分布为随机型 :IwaoM X回归分析表明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红锥个体 ;在种群成长过程中 ,分布格局从聚集型向随机型转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繁荣  潘标志  马祥庆  沈琼桃  谢荣樟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白桂木5个种群进行统计分析,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应用聚集强度指数进行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白桂木种群结构呈纺锤形,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趋势;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Ⅱ型;种群分布格局整体呈聚集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大荣  苏志尧  李秉滔  纪祥敏  李家和  
在福建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设置 1 6 0 0m2 样地 5个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 ,通过对青钩栲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动态分析 ,结果表明 :福建三明莘口格氏栲1) 自然保护区青钩栲种群结构呈中部缢缩两端大的形状 ,幼苗贮备十分丰富 ,约 35 2 3株 /hm2 ,大树较多 ,约 1 4 5株 /hm2 ,但小树和中树株数明显偏少 ,合计约 73株 /hm2 ,这种现象经 1 0余年发育变化不大。种群结构片断化明显出现于演替到一定程度的群落中。总体而言 ,保护区内青钩栲林尚未演替至气候顶极群落 ,但青钩栲种群已表现出衰退现象。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 ,总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涵  孙芳芳  马松梅  王春成  张丹  张云玲  
【目的】探明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的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动态,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分析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本研究在甘家湖自然保护区设置了大小为50 m×50 m的梭梭和白梭梭样地,利用种群生态学方法、点格局分析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生长特征及各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不同样地内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基径呈倒"J"型,幼苗和幼树的个体所占比例较高,种群结构为增长型;(2)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均表明低龄级的个体数较多,2种植物的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Ⅰ型(凸型),种群属于增长型;(3)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分别在0~2和0~3 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其余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结论】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且种群的自然更新能力及稳定性较强,并呈现出在较小尺度范围内聚集分布的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景侠  张文辉  
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设置 2 0 m× 2 0 m样地 8块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 ,并对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种群大小结构为进展型 ,幼苗、幼树的后备资源储备量大 ,约 95 4株 / hm2 ;种群在 ~ 发育阶段死亡率较高 ,达 82 .3% ,随后死亡率趋于稳定 ;存活曲线属于Pearl 或 Deevey C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聚集分布 ,负二项分布参数 (K) 1.6 0 0 ,扩散型指数 (Iδ) 1.6 2 9,丛生指标 (I) 7.6 77,Cassie指标 (CA) 0 .6 2 5 ,扩散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郝朝运  刘鹏  邬周伟  
为揭示七子花的种群特征,在浙江中部3个七子花主要分布地设置500 m2样方10个,应用相邻格子法对七子花的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子花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极少,大树也不多,种群主要集中在幼树、小树和中树阶段,显示出衰退的变化趋势,不同样地的七子花种群结构特征有所差异;由于生境条件的不同,不同样地表现出复杂的分布格局,其中生境条件较差的种群集群程度较高,在人为干扰后,集群程度有减弱的趋势,而某些生境条件较好种群的集群强度较弱,甚至呈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总体上有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变化的趋势;不同区组大小的七子花种群分布格局不同,不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大荣  朱政德  
在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内设置 1 60 0m2 样地 5个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通过对闽楠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研究 ,结果表明 :闽楠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 ,具有丰富幼苗贮备 ,约 1 0 80 3株·hm- 2 ;在不同的演替群落中闽楠种群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但随着群落的演替 ,种群大小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律变化 ;存活曲线的特性表现为种群从Ⅰ级苗发育到Ⅱ级苗过程中死亡率均较高 ,平均约82 3 %。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闽楠种群空间分布聚集强度较其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中为低 ;闽楠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别 ,总体趋势是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 ,...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中惠  郭建斌  王彦辉  王晓  
【目的】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组成六盘山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分析六盘山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有助于掌握六盘山辽东栎的生长发育现状及种群发展过程。【方法】基于六盘山12个辽东栎纯林样地,通过静态生命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系数、死亡率、消失率以及生存分析,对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采用点格局分析了六盘山辽东栎林种群空间格局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性。【结果】(1)样地内辽东栎种群径级结构分布近似于倒J型,更新状况良好,结构稳定。(2)辽东栎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曲线。(3)辽东栎种群整体呈前期和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特征。(4)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近熟龄个体在小尺度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结论】六盘山辽东栎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新状况良好。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中龄与近熟龄个体在大尺度上关联性不明显,呈相互独立状态。为保持辽东栎林结构稳定,应加强人为调控,确保辽东栎林种群更新的稳定环境条件。图8表2参2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慧卿  李慧勇  张景波  赵秀莲  江泽平  
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黄灌区绿洲以及井灌区绿洲外围天然沙冬青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VerHoef修正的多规模排序法和Dale提出的格局强度及多种群格局一致性指标等分析方法,分析两个群落内的多种群多规模格局、多规模格局内植物种的贡献率及其组合、格局强度以及格局一致性,探讨两种灌溉模式绿洲外围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特点、不同格局规模上植物种间关系,为该区人工防治荒漠化及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黄灌区绿洲外围沙冬青群落格局规模较小,而井灌区绿洲外围沙冬青群落格局规模相对较大;两个群落都以多种群灌木格局为主;黄灌区绿洲外围沙冬青群落整体格局强度相对较大,但格局一致性却相对较低。而井灌区则正好相反,整体...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汪洋  冷艳芝  苏长江  宋丛文  程德华  操英南  张敏  付翠林  
红椿Toona ciliaTa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红椿为优势种的天然种群十分少见。对湖北省恩施州4个不同红椿天然种群设立样方调查。编制了红椿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对种群龄级数量进行动态预测,并对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种群空间结构和分布格局的成因。结果显示:4个种群的人为干扰强度:T4>T1>T2>T3;4个种群结构动态指数V_(pi)分别为23.8%,34.0%,27.8%和32.3%,均为增长型。由于不同外界干扰强度,不同种群死亡率(qx)出现在龄级上推迟的现象;最高进入x龄级个体的生命期望(ex)值T3>T4>T1>T2。存活曲线不符合DeeVey曲线,模拟符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解晨   周建妤   姜群鸥   肖辉杰   辛智鸣  
沿黄荒漠绿洲区景观格局构建及优化对防治土地荒漠化、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磴口为研究区,分析2005—2020年磴口景观类型时空演变特征,结合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电路理论和水文分析法综合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利用重力模型和景观连接度指数判断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重要性,构建磴口荒漠绿洲区景观格局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2005—2020年磴口主要植被景观中,耕地规模最大且持续扩张,草地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林地则持续缩减;2)识别出重要草地生态源地8块,重要生态廊道99条和重要生态节点345个。以耕地和草地类型为主,均位于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3)提取出需重点优化生态障碍点面积159.83 km~2,需重点优化生态夹点面积81.18 km~2,分别位于研究区西北部和中部区域;4)最后,从维持南部并扩大西北部生态源地规模、打通并优化重要林草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生态障碍点和生态夹点等多方面提出荒漠绿洲区景观格局优化建议。本研究可为荒漠绿洲区生态环境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齐凯  辛智鸣  张景波  朱雅娟  
通过全挖法研究了乌兰布和沙漠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a)与6种伴生植物不同土壤深度各径级根系的干重和根长,分析了7种植物根系分布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该群落内7种植物的根系可以分为4类,其中,灌木沙冬青根系最深,主要分布在120cm土层以内;其次是两种半灌木旱蒿(Artemisia xerophytica)和黑沙蒿(A. ordosica),根系分别主要分布在80和70 cm土层内;多年生草本植物内蒙古棘豆(Oxytropis neimonggolica)主要分布在50 cm土层内;两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蒙疆苓菊(Jurinea mongolica)、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和一年生草本植物蒙古虫实(Corispermum mongolicum)根系较浅,分别主要分布在30、20和10 cm土层内。根系最大深度排序为沙冬青(160 cm)>旱蒿(130 cm)>黑沙蒿(100 cm)>内蒙古棘豆(80 cm)>蒙疆苓菊(30 cm)>蒙古韭(20 cm)和蒙古虫实(20 cm)。因此,沙冬青群落的7种植物通过不同径级根系分布的空间差异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从而促进物种共存,提高了群落的植物多样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荣  李乐  夏家天  杨旭  王伟  丁炳扬  
为阐明百山祖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的种群结构与格局的形成原因,掌握种群数量动态及发展趋势,在百山祖北坡建立1个5 hm2(250 m×200 m)固定样地,将样地划分成2 000个5 m×5 m的小样方进行调查,获得野外资料。对亮叶水青冈种群进行统计,绘制径级结构图,发现立木级1级和2级所占比例仅为4%,第4~9级处于峰值,表明种群内成熟个体数量所占比例最大(80%),种群处于成熟阶段,第10~14级则属于衰退级别,它们所占的比例并不大(13%);应用聚集强度指数(K)进行种群分布格局分析,亮叶水青冈除在小树期K=0.588较大外,其余K值在幼苗、中树,大树期分别为0.029,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梅  董树斌  张德怀  沐先运  张志翔  
【目的】揭示北京市紫椴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种群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方法】在北京玉渡山和雾灵山设置有代表性的紫椴样方(20m×20m)12个,按照胸径(DBH)将样方内的紫椴划分为幼树(0c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