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57)
- 2023(2421)
- 2022(2147)
- 2021(2152)
- 2020(1844)
- 2019(4072)
- 2018(4103)
- 2017(6772)
- 2016(4583)
- 2015(5413)
- 2014(5538)
- 2013(5048)
- 2012(5018)
- 2011(4634)
- 2010(4792)
- 2009(4401)
- 2008(4739)
- 2007(4524)
- 2006(4008)
- 2005(3619)
- 学科
- 济(11303)
- 经济(11282)
- 管理(9726)
- 业(8681)
- 企(7285)
- 企业(7285)
- 理论(6083)
- 教学(5803)
- 学(5745)
- 教育(5199)
- 方法(4893)
- 中国(4190)
- 农(4016)
- 学法(3840)
- 教学法(3840)
- 数学(3681)
- 数学方法(3468)
- 学理(3328)
- 学理论(3328)
- 制(2982)
- 财(2909)
- 研究(2842)
- 业经(2469)
- 贸(2393)
- 贸易(2390)
- 农业(2367)
- 易(2328)
- 策(2296)
- 技术(2254)
- 和(2143)
- 机构
- 大学(64647)
- 学院(64435)
- 研究(25913)
- 科学(19502)
- 农(17900)
- 中国(17557)
- 管理(17100)
- 济(16568)
- 经济(15876)
- 所(15696)
- 京(15420)
- 研究所(14384)
- 农业(14268)
- 理学(13921)
- 业大(13879)
- 理学院(13678)
- 管理学(12980)
- 管理学院(12888)
- 江(12174)
- 技术(11957)
- 中心(11046)
- 省(10716)
- 范(10466)
- 师范(10290)
- 北京(10019)
- 院(9678)
- 州(9575)
- 农业大学(9242)
- 教育(9026)
- 室(8677)
- 基金
- 项目(40819)
- 科学(28468)
- 研究(27330)
- 基金(24926)
- 家(24115)
- 国家(23866)
- 省(18210)
- 科学基金(17940)
- 划(15267)
- 教育(15180)
- 自然(13209)
- 自然科(12939)
- 自然科学(12932)
- 社会(12695)
- 自然科学基金(12662)
- 基金项目(12572)
- 编号(11966)
- 资助(11965)
- 社会科(11694)
- 社会科学(11689)
- 成果(11051)
- 重点(10083)
- 课题(10049)
- 科技(9546)
- 计划(9274)
- 年(8358)
- 创(8070)
- 部(8063)
- 发(8039)
- 科研(7976)
共检索到107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扈惠灵 曹永庆 卫永乐 任杰 冷平
针对磨盘柿杂种胚挽救培养后的幼苗侧根少、直接成苗率低这一问题,采用对比法设计研究了在后续培养中几种措施的生根壮苗效应。结果表明:在原萌发培养基中添加1%墨汁可使胚挽救培养的直接成苗率提高到87%以上;对不能直接驯化移栽的胚挽救苗,短截主根和无糖培养措施能促进其侧根发育,并提高了幼苗的自养能力;3种措施的综合运用最终可使96%以上的杂种胚得以挽救成苗,并成功移栽于大田。
关键词:
磨盘柿 胚挽救 生根壮苗培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家军 庞兰 林翼飞 关婧竹
以三倍体卷丹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为母本与兰州百合等7种百合进行种间杂交,以所得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杂交组合、消毒方法、幼胚处理方法、胚龄、激素配比对杂种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卷丹×大花卷丹有胚率最高,达41.3%;未开裂蒴果用70%酒精浸泡1min消毒效果最好;剥除种皮和胚乳接种幼胚的萌发率比不剥除高60%~70%,且萌发时间提早17~22d;授粉后40~50d的杂种胚最适于胚培养;最适幼胚萌发培养基为MS+NAA0.01mg·L-1+6-BA0.1~0.5mg·L-1。
关键词:
卷丹 百合 种间杂交 幼胚 离体培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壮 扈惠灵 李晨夕 冷平
磨盘柿是优良的育种资源,然而与日本甜柿杂交,正常种子仅有8%左右,大部分种子败育。败育种子中80%以上由异常突起引起。异常突起于授粉后40 d左右在种孔处产生,以后不断膨大,导致种孔附近的种皮腐烂、破裂,胚乳退化外漏,最终种胚死亡、种子败育。本实验旨在研究异常突起形成的原因,揭示磨盘柿杂种败育的机制,以期提高磨盘柿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此,从形态学、组织学上对突起种子的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突起产生在相邻子房室的孔隙内,一般在受粉后40 d发生,并在突起处种皮腐烂变黑;2)授粉后45 d,带突起的种子在突起处的胚乳细胞个体大、细胞壁薄且破裂,细胞核退化;3)在授粉后132 d,带有异常...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林建 李栒 官春云 钟军
为建立芸薹属与芸芥属间杂种离体子房和胚培养的技术体系,运用4个亲和性较强的组合进行离体子房和胚培养.结果表明在子房培养中,以授粉后6~8d处理的子房生长量最大,成胚数和成苗数最多.所有不同浓度和组合的激素,包括无激素培养基处理均获得了湘油15号与芸芥的杂种胚,以1.0mg/LNAA+0.5mg/L6-BA组合效果最好.在胚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离体胚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附加成分(干酪素)单独使用时效果不明显,与生长素一起使用效果较好.子房培养和胚培养均能获得一定数量的苗,但通过苗期真假杂种的鉴定,24株真杂种均由子房培养所获得.
关键词:
油菜 芸芥 子房培养 胚培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长春 夏念和
以莲瓣兰为母本,大花蕙兰"黄金薄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对杂种胚进行无菌萌发。成功建立了该杂交组合的组培快繁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其种质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子宁 郭北海 方仁 王景林 孙敬三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4-D浸穗法结合低浓度激素培养基进行小穗培养,可以明显改善小麦和玉米杂交种颖果、幼胚及胚乳的发育状况,得胚率由2.1%提高到12.0%;同时表明低浓度激素对杂种发育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但2,4-D和GA优于KT。
关键词:
小麦,玉米,小穗培养,激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海瑞 方仁 王景林 孙敬三 路铁刚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小穗培养是克服小麦与玉米杂种幼胚败育的一个有效手段。让小麦与玉米的杂交穗在植株上生长14~16天时,获得杂种幼胚的频率仅为0.2%,而在授粉后2天采用小穗培养,则使获得杂种幼胚的频率提高到4.2%,获得杂种幼胚的效率提高21倍。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小穗培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绍艳 王文生 董成虎
为探讨臭氧对磨盘柿贮藏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了(0±0.5)℃冷藏,(0±0.5)℃冷藏配合每3 d用0.85μL/L臭氧处理9 min、(0±0.5)℃冷藏配合每3 d用1.88μL/L臭氧处理3 min 3种处理。结果表明,与(0±0.5)℃冷藏相比,采用冷藏加臭氧处理,显著抑制了磨盘柿的呼吸强度、PPO和POD活性,并明显降低了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单宁含量的下降幅度,2种臭氧处理相比,低浓度长时间处理比高浓度短时间处理对抑制磨盘柿采后成熟衰老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
磨盘柿 臭氧 冷藏 呼吸强度 单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小艳 李宝 冷平 梁学军 高琪洁 张丽珍
通过对磨盘柿果实色素的乙醇提取液进行不同处理 ,对果实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阳光直射 5d以内、室内自然光照射 2 5d以内或在室内避光保存 30d以内的条件下 ,磨盘柿色素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未发生改变 ,但吸光值降低 ,柿色素保留率在 6 0 %以上 ;80℃以上的高温对柿色素有破坏作用 ,但 6 0℃ ,2h以内的高温条件下柿色素的稳定性良好 ;柿色素溶液在pH 6~ 11范围内呈稳定状态 ;供试的 9种金属离子中 ,铁离子对柿色素的稳定性影响最大 ,0 12 5mmol·L-1以上的铁离子使柿色素溶液变浑浊 ,出现沉淀 ,Cu2 + ,Ca2 + 和K+ 次之 ,而Al3 +...
关键词:
磨盘柿 黄色素 类胡萝卜素 稳定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卫尊征 张金凤 张德强 李旦 王璐 郭丽琴
利用切枝水培和组织培养技术,对白杨派的毛新杨和青杨派的不同种源小叶杨进行了派间杂交和杂交子代的幼胚培养研究。结果显示:以不同种源的小叶杨为父本和授粉后幼胚培养的时间对幼胚萌发率影响较大。其中毛新杨×小叶杨(内蒙古通辽)的幼胚培养效果最好,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1.0 mg/L;且随着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幼胚培养的萌发率也相应增加。在此基础上,选用SSR标记技术对杂交子代及其亲本进行了鉴定分析。共采用120对杨树特异的SSR引物对杂交亲本毛新杨和小叶杨进行了多态性筛选,得到了25对在双亲间显示多态性的引物。对其中的两对进行了杂交子代的SS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璐 赖钟雄 翁浩
以离体保存5 a的春石斛和铁皮石斛原球茎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对其试管苗壮苗生根的条件进行优化,从鲜重、假鳞茎、颜色、株高和根系生长等方面对植株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适宜春石斛壮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20 g.L-1白糖+50 g.L-1香蕉匀浆物;适宜铁皮石斛壮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10 g.L-1白糖.
关键词:
春石斛 铁皮石斛 试管苗 壮苗生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虹 宋春丽 马俊莲 张子德 唐霞
以磨盘柿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ACC合成酶基因(ACS)遗传转化体系。研究了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预培养时间为2 d;用OD600值为1.0的菌液侵染15 min、共培养3 d,AS浓度200μmol/L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经PCR分子检测,初步确定ACC合成酶基因已转入磨盘柿组培苗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令强 李召虎 王倩 段留生
为探讨磨盘柿贮存保鲜的新途径,研究了2.5×10-7、5×10-7和10-6L/L乙烯受体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处理对磨盘柿果实(室温20℃贮存)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使磨盘柿果实软化延迟7~10 d,颜色由青转红的时间延迟7 d,可溶性糖含量在第14和21天分别为5.9%和6.1%,显著低于对照,可溶性单宁的含量在第14天后均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果胶的含量在第7天后显著低于对照。1-MCP处理降低磨盘柿果实POD酶的活性,维持较高的SOD酶活性。在室温贮存过程中,1-MCP处理显著降低果实贮存开始后20 d内的呼吸强度,如在第10天5×10-7L/L处理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阔 李爽 张平 黄艳凤 纪淑娟
以磨盘柿为试验材料,利用1-MCP(1-methylcyclopropene)和PVC自发气调保鲜袋综合处理技术,观察室温条件下的柿果实货架保脆效果。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明显控制果实的转软率及生理病害的发生,有效延缓了果实的后熟和衰老进程,明显抑制柿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可溶性单宁含量及乙烯和呼吸强度的变化,但对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影响不明显,采用0.50μL.L-1 1-MCP和0.03mm厚PVC自发气调保鲜袋综合处理技术可使柿果实常温货架期延长2周左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凤群 刘后利 傅丽霞 瞿波
研究了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和浓度以及蔗糖浓度对甘蓝型油菜小胚状体增大和形态的影响。在NLN培养基中,分别附加2,4-D、IAA、6-BA、Zt和GA3对小胚状体的进一步增大作用不大,用不含激素的NLN培养基效果最好。蔗糖浓度对小胚状体生长和发育影响显著,挽救球形、心形和畸形小胚,用含13%蔗糖和NLN培养基效果最佳,挽救鱼雷形小胚,蔗糖浓度可降至2%~8%。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