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3)
- 2023(6074)
- 2022(4828)
- 2021(4118)
- 2020(3474)
- 2019(7590)
- 2018(7170)
- 2017(14412)
- 2016(7511)
- 2015(8160)
- 2014(8262)
- 2013(8292)
- 2012(7709)
- 2011(6753)
- 2010(6892)
- 2009(6636)
- 2008(5728)
- 2007(5180)
- 2006(4502)
- 2005(4338)
- 学科
- 业(27946)
- 济(27712)
- 经济(27686)
- 管理(27555)
- 融(26354)
- 金融(26354)
- 银(24432)
- 银行(24428)
- 行(23584)
- 企(22975)
- 企业(22975)
- 中国(17035)
- 财(14367)
- 方法(12071)
- 务(11984)
- 财务(11965)
- 财务管理(11942)
- 制(11861)
- 企业财务(11492)
- 中国金融(11209)
- 数学(11036)
- 数学方法(10947)
- 险(10758)
- 保险(10667)
- 环境(9362)
- 业经(6823)
- 地方(6760)
- 农(6306)
- 体(6302)
- 业务(6087)
- 机构
- 学院(99073)
- 大学(97945)
- 济(44658)
- 经济(43642)
- 管理(38691)
- 中国(36580)
- 理学(31854)
- 理学院(31615)
- 管理学(31173)
- 管理学院(31015)
- 研究(29913)
- 财(26822)
- 财经(20580)
- 融(19811)
- 京(19565)
- 银(19479)
- 金融(19462)
- 银行(18708)
- 经(18692)
- 中心(17893)
- 行(17471)
- 财经大学(15759)
- 经济学(15177)
- 人民(15087)
- 科学(15034)
- 江(14687)
- 国人(14168)
- 所(14159)
- 中国人(14115)
- 经济学院(13855)
- 基金
- 项目(62680)
- 科学(49584)
- 基金(47289)
- 研究(46070)
- 家(40074)
- 国家(39745)
- 科学基金(35215)
- 社会(30714)
- 社会科(29338)
- 社会科学(29332)
- 基金项目(24770)
- 省(24285)
- 自然(22495)
- 自然科(22000)
- 自然科学(21995)
- 自然科学基金(21611)
- 资助(20159)
- 划(19881)
- 教育(19754)
- 编号(17672)
- 重点(14204)
- 部(14007)
- 成果(13993)
- 创(13448)
- 制(13408)
- 发(13323)
- 国家社会(12954)
- 性(12900)
- 创新(12720)
- 科研(12603)
共检索到161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杜莉 王利 张云
在碳金融交易中,传统的金融风险呈现异质性。本文结合国外碳金融交易的实践,归纳了碳金融交易中的政策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项目风险的特征与内容,对比分析了各类风险不同评估方法的优劣,建议我国政府与金融机构双管齐下,由政府在宏观层面从制度供给与环境培育的角度,对碳金融发展及风险防控进行规制和监管;金融机构通过设计全面有效的碳金融交易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健全的碳金融交易风险管理组织框架、设计和实施先进完善的碳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建立严格的碳金融交易风险管理责任追究机制,提升碳金融交易行为主体及监管部门的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
关键词:
碳金融交易 风险度量 防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令
本文首先从碳金融资产的泡沫风险、次级碳的系统性信用风险、碳金融创新的资产证券化风险、利益冲突导致过度的风险承担等入手,分析欧盟碳金融交易风险的形成原因。再研究欧盟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措施,包括防止碳金融资产的泡沫产生、减少碳次级资产的系统性信用风险、控制碳资产证券化风险和削弱碳交易中的利益冲突等措施。最后基于欧盟的研究,提出了中国建立相关制度管控碳金融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
欧盟 碳金融 碳交易风险 管控措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程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随着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名目众多的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为投资银行开辟了广阔的投资盈利空间,投资银行因此发展到了巅峰状态,华尔街的知名投行年营业收入达数百亿美元,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德厚
文章以日本金融交易法的修正为样本,分析了日本应对金融危机的法律性策略。日本在强制推行清算机构和加强金融商品交易监管的基础上,对金融风险进行了有效的防控。为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需要加强清算机构的机能和实效性,对重点金融机构进行集团性监管,并从市场刺激政策转向为市场改善措施。
关键词:
金融风险 法律防范 清算机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德厚
文章以日本金融交易法的修正为样本,分析了日本应对金融危机的法律性策略。日本在强制推行清算机构和加强金融商品交易监管的基础上,对金融风险进行了有效的防控。为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需要加强清算机构的机能和实效性,对重点金融机构进行集团性监管,并从市场刺激政策转向为市场改善措施。
关键词:
金融风险 法律防范 清算机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卓
国际衍生金融交易风险管理的新动向武汉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李卓80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及其相关交易的发展倍受关注,成为金融研究的一大重点。而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界接二连三地出现因操作衍生金融工具不当而遭致巨额损失的报道,因而如何控制风险、加强管理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邵燕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在实现普惠金融的同时也会因为网络技术漏洞、法律不健全、监管政策和体制缺失等原因产生比传统金融更大的风险,金融消费者的利益更容易受到侵害。互联网金融要想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金融消费者为中心。可以通过健全专门的法律、加强金融监管、完善信用体系、建立金融消费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等方式逐渐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充分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婷婷 张亚利 王淼晗
本文以中国碳金融市场5个碳排放权交易所(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湖北)的收益率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分位数回归模型对碳金融市场风险水平进行度量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CAViA R族模型,QAR-GARCH模型更适合对中国碳金融市场风险的刻画;中国各地碳金融市场均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成熟;就中国5大碳市场发展成熟度的比较而言,上述两种模型均显示深圳市场的发展成熟度较高,湖北成熟度最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振宇 胡挺
混业经营是一种趋势,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度量已是一个难题。本文运用VaR和Copulas函数等方法构建计算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度量模型Copula-VaR,对金融控股公司混业经营风险进行度量;并对几种风险度量VaR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多样化经营的优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春光
本文指出,贷款利率市场化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最主要的部分,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央银行准确把握了企业、银行在体制改革中的行为特征和资金市场的发育程度,以适度且逐步放宽的利率政策克服了金融中介的代理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未来贷款利率全面放开的进程,将取决于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罗秦
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交易税因为兼具组织财政收入与金融监管功能而备受关注,引发全球热议,并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而升温。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欧盟成员国之间在金融交易税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争议不断。在法、德两国的积极推进下,欧盟内终于在2012年5月对开征金融交易税达成共识。开征全球性金融交易税是大势所趋,但现实中却存在重重困难,税收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前景尚不明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雅璐
本文以1993-2011年中国沪深A股为样本,考察管理层过度自信、金融交易制度与股价异动风险之间的交互关系,结果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越高,股价面临的暴跌风险越高,但与股价暴涨风险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关系;金融交易制度能有效地抑制股价暴涨、暴跌风险,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对于暴跌风险更显著;金融交易制度可以减弱管理层过度自信引起的暴跌风险,对暴涨风险的影响则没有差别。因此,适当地引入政府金融管制机制,有效规范证券市场,是一种治理股价异动风险的有效途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侯雅丽
本文对引起金融控股公司内部风险传递的内部交易以及防范内部交易风险的防火墙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对美国银行控股公司RFI/C(D)评级体系中对存款类子公司影响因素评估体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交易的风险评估,确定防火墙"级别,"从而保证防火墙设立的科学有效,并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交易风险评级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金融控股公司 内部交易 风险评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兰草 李锴
高效的碳金融交易体系,将有效地促进碳成本向碳收益转化、提升能源链转型的资金融通效率、完善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促进中国碳金融体系与世界接轨,推进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创新。本文基于金融效率理论和评价指标,对碳金融交易体系效率进行界定并构建了碳金融交易体系效率评价指标。利用1997—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中国碳金融交易体系效率进行了量化评估,发现无论从储蓄动员能力指标还是碳金融资本配置效率结果均指出现阶段中国碳金融交易体系缺乏宏观效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品文
中国碳金融交易机制是随着《京都议定书》清洁能源机制发展起来的,目前清洁能源机制(CDM)是中国最主要的碳金融交易方式。在分析中国碳金融交易价格机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借鉴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碳金融交易价格机制先进经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碳金融交易 价格机制 清洁能源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