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0)
- 2023(4970)
- 2022(3826)
- 2021(3293)
- 2020(2576)
- 2019(5881)
- 2018(5370)
- 2017(11184)
- 2016(5518)
- 2015(6103)
- 2014(6169)
- 2013(6217)
- 2012(5695)
- 2011(5140)
- 2010(5185)
- 2009(4962)
- 2008(3894)
- 2007(3615)
- 2006(3427)
- 2005(3425)
- 学科
- 银(32580)
- 银行(32435)
- 行(30927)
- 融(28860)
- 金融(28860)
- 济(20586)
- 经济(20573)
- 管理(16884)
- 制(15858)
- 业(15270)
- 中国(14326)
- 企(13470)
- 企业(13470)
- 中国金融(11675)
- 业务(11209)
- 度(10125)
- 制度(10124)
- 银行制(9846)
- 环境(8769)
- 方法(7922)
- 财(7767)
- 数学(7228)
- 数学方法(7205)
- 地方(6548)
- 体(6164)
- 务(6142)
- 财务(6130)
- 财务管理(6124)
- 企业财务(5920)
- 体制(5791)
- 机构
- 学院(70414)
- 大学(69482)
- 济(34272)
- 经济(33514)
- 中国(33126)
- 银(27531)
- 管理(26604)
- 银行(26520)
- 行(24708)
- 研究(22135)
- 理学(21503)
- 理学院(21349)
- 管理学(21163)
- 管理学院(21049)
- 融(18944)
- 财(18824)
- 金融(18630)
- 财经(14745)
- 人民(14628)
- 中心(14577)
- 京(13784)
- 经(13360)
- 国人(13267)
- 中国人(13226)
- 中国人民(13124)
- 经济学(12403)
- 经济学院(11353)
- 财经大学(11339)
- 人民银行(11327)
- 江(11146)
- 基金
- 项目(43630)
- 科学(34633)
- 研究(33301)
- 基金(32836)
- 家(27267)
- 国家(27057)
- 科学基金(24031)
- 社会(22464)
- 社会科(21676)
- 社会科学(21672)
- 省(17201)
- 基金项目(17191)
- 自然(14289)
- 教育(14019)
- 自然科(13958)
- 自然科学(13958)
- 划(13857)
- 自然科学基金(13707)
- 资助(13599)
- 编号(12697)
- 融(11538)
- 发(10445)
- 创(10028)
- 重点(9998)
- 国家社会(9666)
- 成果(9658)
- 部(9623)
- 创新(9470)
- 制(9246)
- 性(9148)
共检索到125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龙清
目前,低碳金融在全球兴起,商业银行的低碳信贷作为促进节能减排的主要市场调节力量,在低碳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商业银行而言,建立绿色信贷管理长效机制,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提升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主要体现在绿色信贷上,研究及测算表明,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绿色信贷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效果突出,绿色信贷所发挥的杠杆作用十分明显。国内商业银行对于绿色信贷的创新比较活跃,涌现了一批绿色信贷产品。然而对于碳金融的发展而言,仅有商业银行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低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也是碳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低碳交易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志芬 冯海昱
银行可以通过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实现环境保护,减少排放和增加社会福利,用金融手段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目前,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纷纷涉足碳金融领域,发达国家凭借发达的金融创新机制,不仅设置了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所和碳交易平台,而且像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这类碳金融衍生品也已日益走向成熟。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沈琳 叶敏
本文结合国际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的现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从两方面入手发展低碳金融业务:一是积极开展低碳授信工作,包括:开拓信贷市场,寻求有效信贷资源;根据赤道原则实行有差别的授信管理制度;完善我国低碳绿色信贷的良好环境。二是拓展中国银行业的低碳中间业务领域,包括:为CDM项目提供多元化的中介服务,积极参与和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的中介平台的建设;积极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理财产品。文章还指出政府需在政策层面激励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而商业银行也应主动转变经营策略以适应碳金融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低碳经济 商业银行 金融衍生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蔡宁伟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本文回顾了碳金融的概念和提出,总结了碳金融的现状和发展,分析了碳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内外机遇和挑战,从6个方面探索了国内商业银行碳金融的业务、工具和产品创新。目前,国内碳金融市场机制亟待建立健全,国内商业银行对碳金融业务的认识不足,缺少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碳金融业务存在较大和较多的风险等都制约了碳金融的发展。因此,仍需通过健全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碳金融业务专业团队、参与和促进中介组织建设、构建跨国金融战略联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这5项创新促进碳金融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晨 范佩霞
一、引言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会议上通过了限制发达国家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主的6种温室气体的《京都议定书》。由此产生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交易市场,和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称为"碳金融"。作为京都议定书的三大减排机制之一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指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并有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艳
碳金融共生网络是参与碳交易活动的银行、企业及各中介服务机构,以提升经济效益和自身发展为目的,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实现整体综合效益最大化而形成的关系合集。在共生网络中,企业与"关键种"银行的联系最为紧密,银行信贷业务的调整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融资活动。因此,银行针对企业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服务于碳金融的低碳信贷体系可以有效地促使企业融入碳金融的过程。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拓展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构建以银行为"关键种"的碳金融共生网络,以有效促使企业融入碳金融的参与过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游
碳金融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既要减缓气候变化对经济金融体系的负面效应,又要在适应气候变化中把握机遇,提供管理气候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减排目标。本文总结了兴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隐患,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要配合节能减排项目调整授信结构,积极支持绿色信贷,加快环境金融创新;同时我国要尽快出台碳金融业务的扶持政策,促进相关中介组织的建设,推动碳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何艳秋 丰兴东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讨论和研究的热点,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低碳金融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如何创新发展低碳金融从而实现业务经营转型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论文在国内外学者和实务界研究的基础上,从碳金融的内涵出发,梳理了碳金融的五种发展模式,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实际,为商业银行下一步的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游
碳金融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既要减缓气候变化对经济金融体系的负面效应,又要在适应气候变化中把握机遇,提供管理气候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减排目标。本文总结了兴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隐患,提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碳金融 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沈琳 叶敏
本文结合国际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的现状,指出中国商业银行应从两方面入手发展低碳金融业务:一是积极开展低碳授信工作,包括:开拓信贷市场,寻求有效信贷资源;根据赤道原则实行有差别的授信管理制度;完善低碳绿色信贷的环境。二是拓展中国银行业的低碳中间业务领域,包括:为CDM项目提供多元化的中介服务,积极参与和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的中介平台的建设;积极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理财产品。政府需在政策层面激励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应主动转变经营策略以适应碳金融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低碳经济 商业银行 金融衍生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伟杰 谢丽华
发展碳金融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必然关心发展碳金融是否有利于提高其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通过对兴业银行发展碳金融后的效应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大力发展碳金融给其带来的主要效应有: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风险降低、盈利能力提高和获得投资者支持等。从而得出结论:在国家大力鼓励发展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的现阶段,商业银行如能做好内部管理,大力发展碳金融将有利于其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碳金融 效应 兴业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岩玉
Fintech以"金融+科技"的特有模式,颠覆了银行业传统信用中心式服务模式,对传统银行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和挑战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逐步渗透,Fintech以"金融+科技"的特有模式,将从基础技术层面真正建立"去中心化"信任,颠覆银行业传统信用中心式服务模式,从而开启价值互联新时代,对传统银行业形成巨大冲击和挑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区块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岩玉
Fintech以"金融+科技"的特有模式,颠覆了银行业传统信用中心式服务模式,对传统银行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和挑战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逐步渗透,Fintech以"金融+科技"的特有模式,将从基础技术层面真正建立"去中心化"信任,颠覆银行业传统信用中心式服务模式,从而开启价值互联新时代,对传统银行业形成巨大冲击和挑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小梅 李炎峰 张岩
本文基于2018-2022年中国48家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测算加入金融科技投入和非期望产出的商业银行技术效率,运用分数响应模型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与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影响机制检验显示,金融科技通过促进金融创新、改善信贷质量、提高盈利能力而提升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位于东部地区、中小规模和非国有商业银行技术效率提升的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加麟
在第二届互联网金融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到,"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对于银行业来讲,"互联网+金融"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银行利差收入逐步收窄,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