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6)
- 2023(10523)
- 2022(8731)
- 2021(7700)
- 2020(6401)
- 2019(14346)
- 2018(14107)
- 2017(27964)
- 2016(14845)
- 2015(16660)
- 2014(16510)
- 2013(16771)
- 2012(16072)
- 2011(14805)
- 2010(14974)
- 2009(13942)
- 2008(13588)
- 2007(12246)
- 2006(11335)
- 2005(10349)
- 学科
- 济(86751)
- 经济(86678)
- 管理(45748)
- 业(40169)
- 企(31397)
- 企业(31397)
- 方法(31355)
- 数学(27968)
- 数学方法(27849)
- 中国(21698)
- 地方(18453)
- 农(17684)
- 财(17253)
- 学(16809)
- 环境(15923)
- 业经(15900)
- 制(15791)
- 贸(15131)
- 贸易(15119)
- 易(14717)
- 银(13742)
- 银行(13705)
- 行(13199)
- 地方经济(12919)
- 融(12367)
- 金融(12367)
- 农业(11844)
- 划(10960)
- 体(10916)
- 和(10665)
- 机构
- 大学(234329)
- 学院(232882)
- 济(113133)
- 经济(111237)
- 管理(87853)
- 研究(83230)
- 理学(75568)
- 理学院(74754)
- 管理学(73811)
- 管理学院(73401)
- 中国(64338)
- 财(50360)
- 京(48562)
- 科学(48484)
- 所(42679)
- 财经(40354)
- 农(40327)
- 研究所(38611)
- 经济学(37085)
- 经(36625)
- 中心(36006)
- 业大(34922)
- 江(33659)
- 经济学院(33382)
- 农业(31855)
- 北京(30900)
- 财经大学(29940)
- 院(29246)
- 范(27340)
- 师范(26997)
- 基金
- 项目(149198)
- 科学(117369)
- 基金(111029)
- 研究(104166)
- 家(98359)
- 国家(97590)
- 科学基金(82421)
- 社会(71258)
- 社会科(67802)
- 社会科学(67786)
- 基金项目(58630)
- 省(56462)
- 自然(52310)
- 自然科(51054)
- 自然科学(51036)
- 自然科学基金(50158)
- 划(47912)
- 教育(45897)
- 资助(45072)
- 编号(38840)
- 重点(33652)
- 发(33536)
- 部(33507)
- 国家社会(30632)
- 创(30554)
- 成果(30393)
- 创新(28768)
- 教育部(28733)
- 科研(28577)
- 人文(28084)
- 期刊
- 济(128319)
- 经济(128319)
- 研究(73152)
- 中国(40785)
- 学报(37977)
- 财(36397)
- 农(35222)
- 科学(34562)
- 管理(33228)
- 大学(28449)
- 学学(27567)
- 融(25207)
- 金融(25207)
- 农业(23361)
- 经济研究(22808)
- 财经(21421)
- 业经(18881)
- 经(18598)
- 问题(17629)
- 技术(17597)
- 贸(14773)
- 教育(13805)
- 技术经济(13650)
- 国际(12963)
- 商业(12514)
- 业(11928)
- 统计(11770)
- 理论(11239)
- 世界(10882)
- 经济问题(10634)
共检索到351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洁 范英 夏炎 刘婧宇
碳交易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碳交易试点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并计划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碳市场。初始配额的分配方式是碳交易机制设计的一个重点,本文通过中国多区域能源-环境-经济CGE模型——CE~3MS模型的建立及其与碳交易模型的耦合,刻画了碳交易中交易主体的决策优化过程,分析了不同的初始配额分配方式下碳市场对各地区宏观经济及重点减排行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统一碳市场建立初期,能源行业配额免费发放、高耗能行业配额拍卖的混合分配方式是最优的分配方式。
关键词:
碳市场 初始配额 分配方式 CGE模型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丁丁 冯静茹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当下我国在气候变化语境下而尝试的应对策略之一。在构筑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进程中,我国政府必须要选择和确立碳交易配额的分配方式。本文探讨了不同碳配额分配方式的政策考量,同时分析了我国国内和国际层面的现实因素,进而对我国应当确立的分配方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碳交易 配额分配方式 免费分配 拍卖分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云君
大自然已经以残酷的现实昭示人类:经济发展的惟一选择是与环境和谐相处,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宏观经济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与微观主体企业绿色行为选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而企业是否选择绿色经营取决于这种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绿色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传统经济学研究企业竞争力时假定企业是一个个同质的"黑箱"和"理性的经济人",即通常假定相互竞争的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服务是完全相同的,而且都以纯粹的经济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这种假定前提有明显的缺陷,无法解释现实企业绿色竞争力的问题。因此,研究企业绿色竞争力时要提出企业"社会生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巫瑞 夏西强 曾庆丽
为分析碳配额分配方法对低碳供应链减排提升的影响,本文分别基于历史排放法和基准法两种碳配额分配方式构建碳减排费用不同承担模式的博弈模型,剖析两种不同碳配额分配方式下减排努力程度、单位产品零售价格、销售量和收益等的影响,研究主要得到:(1)历史排放法与基准法下,与零部件商和生产商仅一方提升碳减排减排努力程度相比,供应链上下游同时进行碳减排时碳减排努力程度、供应链上下游整体收益和销售量更高;(2)两种碳配额分配方式下,供应链上下游是否愿意提升碳减排努力程度与二者碳减排成本系数有关;(3)历史排放法下产品碳减排努力程度、零部件单位价格、单位产品零售价格和销售量均低于基准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翱
研究目标:探究历史法、基准线法、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三种碳配额分配方式下引起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外生冲击及其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特征,构建一个包含碳排放权交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发现:(1)历史法下,中国经济波动更容易受到政策冲击的影响。基准线法与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下,中国经济波动更容易受到碳排放企业技术冲击与生态企业技术冲击的影响;(2)历史法、基准线法、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不改变碳排放企业技术冲击与生态企业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3)基准线法下的社会福利损失小于历史法和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两种情形,随着企业的初始碳配额增加,通胀率波动与总产出波动持续增加,社会福利损失扩大,且这种情况在历史法下更明显。研究创新:将历史法、基准线法、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三种碳配额分配方式植入DSGE模型,比较三种碳配额分配方式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价值:本文的分析对于中国宏观经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是影响碳排放交易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局部均衡框架分析了三种不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碳排放交易发展初期采取可升级的免费分配和拍卖分配相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 碳排放配额 初始分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抗私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激烈变动难以预测和规避,企业以不变应万变的重要支撑是自身的竞争能力,在目前动荡不已的经济变化中,这个能力被更多地认定为企业人力资本的收益。企业员工培训、也称人力资本投资是企业发展战略中极其关键的主题,员工技能水平提高、人力资本的增加是企业长期、可持续竞争力的根本,因此企业培训受到了各个国家、组织和个人的重视。日本企业正是因为其卓越的人力资本投资获得了经营和竞争的巨大成功。本文以经济学理论为工具对日本企业培训的经验进行深刻剖析,为我国企业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可参考的启示。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企业培训 培训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东滨 彭丽娜 陈晓红
针对我国区域碳市场多样性特点及运行效率不高问题,基于Swarm平台仿真系统模拟几种初始分配方式下具有不同行业分布特征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三方面衡量市场运行效率,并考察不同初始分配方式对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能耗行业聚集区域采用祖父制分配方式的碳市场流动性较高、波动性稳定且达到了弱式有效,为最优的分配方式;在高低能耗行业散布型区域及高能耗行业密集型区域,混合分配方式虽然提升了市场流动性,但市场均未达到弱式有效,而考虑转向拍卖方式则既能推动企业形成高效的生产模式,也有利于形成透明的碳配额市场交易价格,以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关键词:
区域碳市场 分配方式 仿真模拟 市场效率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李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流动的壁垒日益降低,流动性越来越大,各国为了吸引生产要素的流入和遏制生产要素的流出,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国际竞争力原则①成为税制改革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国际竞争力原则对各国的宏观税负和税制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在宏观税负方面,有使税负降低的趋势;在税制结构方面,能导致社会保险税和公司所得税占直接税的比重上升、一般消费税占间接税的比重上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志军 刘友金 谌莹
利用国民收入核算公式,采用HP滤波分析方法,得到国民收入恒等式中各变量增长率的波动项,并依此构建了一个计量模型。然后利用各变量在1990-2004年间的分省数据,分析了各省GDP增长率波动的原因。结论表明,在我国的大多数省,投资增长率的波动是引起GDP增长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为剔除地域差异的影响,做了分区域的实证分析,其结果依然显示投资波动是各省GDP增长率波动的主要决定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竞争是导致各省投资冲动、进而造成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投资冲动 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翟乃森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房地产资产、信贷约束、名义粘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波动根源以及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传导机制。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房地产需求冲击是房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力。数值模拟发现,竞争性需求与内生信贷约束机制支撑房价不断上涨,并且放大了房地产市场波动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的政策分析表明,从宏观审慎的角度来看,盯住房价的贷款价值比规则能够有效的缓解房地产市场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润民 韩冬梅 顾宝炎
文章提出了采用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选取宏观经济预警指标的方法,并设计了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的模型和自学习算法。利用1997年1月至2008年3月的国家宏观经济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将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方法与传统的K-L信息量方法进行了对比。从实验结果来看,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方法相对于K-L信息量方法,选取的指标更加全面,且抗震性与稳定性均有较大优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文举 陈真玲
制定公平有效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是中国统一碳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的基石。公平原则方面,本文将碳减排责任区分为历史排放责任和省际转移责任。其中历史排放责任主要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接近的年份作为责任核定基期,从而体现"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而转移责任主要通过与区域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相契合的"合理碳排放"与实际碳排放的差异来表征。效率原则方面,本文建立了考虑区域之间分配博弈的零和DEA模型,通过多次调整得到所有地区效率最大化时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同时,通过熵值法将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分配方案耦合形成综合配额分配方案,并通过比较分析3种不同配额分配方案的地区减排成本效应差异,甄选出兼顾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6年间中国省际间贸易造成了大量的地区碳转移,转移的方向主要从能源生产地向能源需求地、从经济高值和中值地区向经济低值地区流动。由于历史排放过高,经济高值地区和一些能源产业密集地区应该承担更多减排责任;(2)在综合考虑历史排放责任和地区转移责任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中,经济高值地区的配额盈亏表现出异质性,而经济低值地区则表现出同质性,这表明经济高值地区的减排责任由于能源结构和发展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经济低值地区则统一表现为需要承担较少的减排责任;(3)基于公平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将会导致"鞭打快牛"而损失效率,从而导致地区发展成本过高;而基于效率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虽然成本较低但也会产生"马太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剧地区发展不平等;只有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综合配额分配机制,才能既减缓地区发展不平等,又能实现全国平均减排成本最小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建立公平有效的初始碳配额分配机制、实现国家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激发统一碳市场活力、推动地区协同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冯子航
碳交易制度下,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额度由其经初始分配得到的碳配额数量决定。碳配额作为一种可交易的稀缺性资源,正衍生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应准确把握碳配额初始分配这一关键环节,在“双碳”目标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现实情况,优化碳配额初始分配规则设计,保障市场机制减排作用的有效发挥。要秉持“立法先行”的积极态度,尽快完善碳交易法律体系,制定专门的碳配额初始分配实施细则;优化分配方案,收紧碳配额总量设定,逐步提高有偿分配比例,结合各行业、各企业的特点采取适合的分配方法;加大监管力度,以稳定碳交易市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宜苗
文章以全国31个省(市)的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零售企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全国31个省(市)的零售企业竞争力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零售企业竞争力存在显著的东西差距;采用岭回归分析法对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归因分析表明,居民消费水平、城市化率、地区总产值、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宏观因素对零售企业竞争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工资水平则有负向的显著影响;最后对结果作进一步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意义及局限性。
关键词:
竞争力 零售企业 地域差异 宏观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